书香三八征文六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香三八征文六篇
书香三八征文六篇
【篇一】
读书是一种道德人生境界。
英国谚语曰:“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欧阳修指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格言联璧》讲:“古今来许
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区别成功人士
和普通人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欢读书。英国培根指出: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明代民族英雄和著名诗人于谦(公元1398—1457年),在《观书》一诗中,盛赞读书之乐,极写读书之趣,是一首极富人生智慧
的哲学诗。诗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两眼直下
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
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香。”
现代,北京有一位文化名人,在他的书房内,挂有一副对联云:“抛他难抛身外物,读我平生未读书。”当你在静静的书房里,两
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你的丰富人生阅历去解读书中
所阐述的哲学智慧和人生理念有所悟的时候,可以明理,可以尝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顿时,你会将自己一生所追求的钱、权、名、色等“身外之物”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完全摆脱了令人痛苦的世俗
的“功利境界”而升华为君子的“道德境界”。这里所说的“胸次
全无一点尘”的“道德境界”,是一种快乐和谐的人生境界。这正
是“世事浮躁唯拥书城而心静,人间烦嚣但闻墨香而气平”。这正
是现代人所追求的道德人生境界。在这一境界中,读书使我超脱世
俗,读书使我心境宁静,读书使我知足常乐。这是一种心灵净化,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所以,法国著名哲学家梅里特在《人是机器》一书中,指出:“征服全世界,也抵不上一个哲学家在他的书房里所尝到的那种快乐。”
【篇二】
业余爱好不多,读书可算其一。前些时日,一番权衡之后,终于“时髦”了一回,入手了一台电子书阅读器。有句广告语说得好,“科技发展这么快,我们得跟上时代呀!”若是以之诠释自己入手它的理由,固然牵强得可笑,然而,在它陪伴下的阅读时光,的确让我有了一种别样的现实体验。
我得坦言,自己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纸质书阅读主义者”,私底下对于数字化阅读深表不屑。常常觉得,还是那些拥有着质感、嗅得着墨香的纸质书更能堪当“主角”大任,更易读出“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的兴味,读出“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的从容。相比之下,种种因手机、电脑而进行的所谓“屏读”,充其量只能是碎片化的快餐阅读,它使我们的大脑日渐成为“鸡汤”软文、海量资讯的闪存器,使我们的双眼因长时间紧盯屏幕而日趋干涩疼痛且伴之以度数加深。
虽说对于“屏读”持一种抗拒姿态,可也无奈,如今,手机、电脑犹如空气、水一样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全然拒之竟也绝难做到。于是,就这么着“恨也悠悠、爱也悠悠”,半推半就中左手纸质阅读、右手屏幕阅读,踉踉跄跄、亦步亦趋地在时代阅读潮流的裹挟下,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随波逐流者的角色。也于是,我越来越感觉到,自身阅读与理想中的状态越来越远,体现出的只是一种阅读的脆性,独独缺乏一份想要的韧性。
什么是“韧性”?一种解释是,“受挤压而失去原来形态的物体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的能力。”面对现代科技不断催生出的阅读泡沫,传统意义上富于人文情怀、触及读者灵魂的真正阅读,究竟还
能否保持应有的韧性得以恢复其位,不免令人凭生遐思,并于不断
追问中渴盼能有与现实“和解”的良方。
使用电子书阅读器一段时间以来的阅读体验,我惊喜地发现,它竟真的有助于恢复读书的韧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于
它有效地化解了目前许多人阅读中存在的诸种突出问题,使得阅读
较好地摆脱了外在客观条件的束缚。从携带的便利性讲,万千图书
尽可“掌阅”;从内容的性价比讲,与纸质书一样的内容却有着不
一样的价格,当然是令人感觉实惠到家的价格。更重要的还在于它
以数码的力量对抗着时尚化的数码阅读,令阅读得以远离碎片化、
浅薄化,进而重新找回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意味。
其二则在于,它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网络阅读观念,使得网络阅读回归其应有的秩序。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在网上免费阅读,而网上风行的相当多读物,要么内容无益,要么就是差错、疏
漏百出,极大影响人们的阅读体验。它推崇付费阅读,以对待纸质
书一样的姿态对待电子书出版与销售,它尊重作者的知识版权,以
实际行动培养读者知行合一的规则意识,同时也是在激发读者的阅
读动能,让个人阅读更好地转化为当下实实在在的行动。曾经公布
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利用它开展阅读的读者中,花钱购买的阅读
内容的完成率要远高于免费下载的内容。
世间许多事物皆非尽善尽美,电子书阅读器及其阅读亦然。可是,不管怎么说,它带给我的阅读世界使我于喧嚣中闻见了书香,领略
了它独具的魅力,更兼得缘以己之力不断修复日渐受损的阅读韧性,有这些,就够了。
【篇三】
从少年时代起,钱锺书伉俪的作品就伴随着我。但最珍爱,且记住了几乎每个细节的,还是《围城》。通过《围城》,我追着读杨
绛的《记钱锺书与〈围城〉》,然后再将《洗澡》视作《围城》的
续集来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可惜的是,我1980年版的《洗澡》
几经外借,已不知被谁据为己有,只得又买了2004年版的《洗澡》,时时翻阅。我还藏有1982年版的《倒影集》和《写在人生边上》。
直到杨绛先生96岁高龄时,又推出了《走到人生边上》。两位先生
关于“人生边上”的话题,蕴含了他们的渊博、睿智和谦逊。
我的书架上有本1994年版的《杨绛散文》。翻开扉页,写着购
买日期“1995.6.1于定西”。这是我一直放在写字台上,随时翻阅
的书。曾经我认为先生就是老师的意思,多年过去,我越发觉得,
只有拥有大学问、有风骨的读书人,无论男女,才敢称先生。这和
钱锺书的“锺”不写成“钟”,大概是一个道理。钱锺书先生不认
可“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和媒体、读者对其的敬重,并不矛盾。《杨绛散文》曾经差点丢了,直到父亲从一堆将被卖掉的旧书
报里翻出来,那种失而复得的激动,多年来始终没有忘记。《洗澡》丢了,我不能再丢了《杨绛散文》,丢了,也许就真买不回来了。《杨绛散文》在市面上早已绝迹。同样绝迹的,还有1997年版的
《钱锺书散文》。2003年,《我们仨》问世。当时我正在上海旅游,在一间小书店里,我寻到了这本书,在回家的车上,展开来读。没
想到,书中深含的怀念之情,看似涓涓细流,却令我几度中止阅读,悲怆不已。
钱先生心目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替他完成了《容安馆札记》《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等,对丈夫有了一个满意的交代。还完成了《洗澡之后》,让许彦成、
姚宓们圆满谢幕。“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杨先生这番话不仅是幽默,和《杨绛全集》一样,对自己也有了一
个满意的交代。唯一遗憾的,是钱先生自认比《围城》要好的第二
部长篇小说《百合心》,手稿经钱先生父女二人捉迷藏,藏来藏去,给弄丢了。钱先生心目中这一个“分外的甜”的“顽固的信念”,
恐怕是读者心中永远的遗憾了。
钱瑗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在《杨绛散文》的“读书苦乐”一文中,留有我多年前写得很稚嫩的感悟:
“用心者,串门时环顾左右,对方的构造、原理可一清二楚,满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