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霖谈自己的声乐训练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铁霖谈自己的声乐训练方法(一到九)
学生实践篇(学生用)
浅淡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一)
浅淡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二)
浅淡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三)
浅淡我的声乐训练方法(四)
浅淡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五)
浅淡我的声乐训练方法(六)
浅淡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七)
浅淡我的声乐训练方法(八)
浅淡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九)
浅淡我的声乐训练方法(十)
民族声乐教学篇(教师用)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一
“声”: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二
“情”:演唱声乐作品的感情——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三
“字”:歌唱中的语言——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四
“味”:歌唱的风格和韵味——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五
“表”:歌唱中的表演和形体动作——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六
“养”:歌唱家应具有的音乐素养——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七
“象”:歌唱演员的形象、仪表、台风——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八
声乐训练中的辨证关系——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九
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十
学习民族声乐的三个阶段——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十一
“哼鸣”唱法的运用——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十二
母音的运用——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十三
“哈欠”、“假声”、“微笑”的使用——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十四
吸气状态在歌唱中的运用——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十五
“支点”、“叹气贴字”、“喉下贴字”提法的妙用——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十六歌唱的呼吸——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十七
追求探索,实践总结——漫淡民族声乐教学之十八
金铁霖
近年来经常收到全国各地专业和业余歌手的来信,要求解答他们在歌唱中的一些问题,有的寄磁带,也有的想到北京直接求教。

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并感谢给予我的信任,为在我国有这样多的青年爱好声乐、求学上进而高兴。

我愿意帮助这些青年歌手们,但工作、教学很忙,时间有限,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现在借《歌曲》月刊为我提供一栏声乐讲座的机会,介绍我的声乐教学情况,并综合一些青年歌手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为了照顾到更广泛的声乐爱好者的程度,在讲座中尽可能提法简单、明确、易懂,注意实效,有针对性。

由于这只是我个人在演唱和教学的体会和认识,有的问题仍在探索之中,仅供参考。

(一)学习声乐的三个阶段:
一般训练声乐演员,都要经过三个阶段,即从自然、不自然、到新的自然阶段。

很多声乐爱好者,在未经正式学习声乐、接受训练之前,都各自根据本人条件或靠模仿某个歌唱家演唱,即凭自己的自然感觉在歌唱,没有什么框框,一般在演唱之中都比较自然和自信,有的在演出中很受观众的欢迎,有一些还考入了专业文艺团体或艺术院校。

这种凭自己声音条件和模仿能力的自然感觉阶段是第一自然阶段。

当他们找到声乐教师开始学习声乐时,老师就会指出他们在自然阶段的演唱中的许多问题和不足,并加以训练,例如提出喉头不稳定、气息浅、声音位置低或声音太紧、吐字不清等等,这就必然打破原来自然阶段的平衡感,需要用新的歌唱方法来调整,逐渐找到科学的平衡。

在打破原来自然歌唱阶段平衡后,还未建立起新的平衡之前,就是不自然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往往唱起来很别扭,原来能胜任的歌,似乎也感到很吃力,甚至连一首简单的歌也唱不下来,有人音都唱不准了。

在这个阶段,学生很容易失去信心,个别人还产生对唱歌的惧怕感,有的学生因长期处于不自然阶段、不能胜任工作而改行。

学习声乐的不自然阶段是正常的,也是必经之路,只是要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尽快使不自然歌唱阶段时间缩短,找到新的平衡。

经过严格的训练掌握熟练的歌唱技巧,并能自如地去为表达声乐作品服务,使发声技巧和科学方法溶化在艺术作品之中,毫不做作又很自然,这是第二自然阶段,也可以说是新的科学自然阶段。

这就是要有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启发学生,使他们尽快达到这一境地。

(二)我在训练中采用的方法:
我在教学中用的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法,有时也使用假设和比喻的办法来
启示学生。

所谓启发式的感觉教学就是通过我们在生活中能做到和体会到的一些感觉来让学生去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取得比较合适的比例关系,建立起合理而科学的发声状态。

使用假设和比喻的启发手段是为了转移学生视线、达到声东击西、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提法上尽可能准确、简单、灵活、见效,避免复杂化和神秘化,应当根据每人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使学生尽快找到科学的发声办法。

我通常所使用的而且比较有效的一些训练办法介绍如下:
(1)“哼鸣”唱法的练习:
“哼鸣”是我们在生活中体会到的动作,它同一般的哼哼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要求在“哼鸣”时,喉咙要放松,把“哼”的感觉叹在呼吸上,我经常在让学生练声前先练“哼鸣”,音阶是半音模进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进行。

“哼鸣”一定要对头,如果哼的不对,又紧又僵,带出来的声也不会有好效果,哼的对了,所带出来的声音也是对的。

检验“哼鸣”对错与否,可以在“哼鸣”时,看嘴巴能否随便做动作而不影响“哼鸣”的声音运行。

这样用“哼”所带的声音也就对了,嘴巴在做咬字动作和表情之时也不会影响声音。

“哼鸣”有大小之分,可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条件来使用,一般使用大“哼鸣”,练习声音更开一些,比较圆润,掩盖色彩更多些,声音与呼吸容易平衡,形成歌唱的垂直状态。

练大“哼鸣”时,有小声哭泣之感,一般从上向下叹唱为好,似乎把声音叹在气上了,这样就不脱离呼吸了,形成一个歌唱的整体,这种声音很宽厚,通畅,唱创作歌曲和气势较大的作品更为合适。

使用小“哼鸣”练习时,有一个明确的交点,唱起来声音明亮,有个“心”,便于咬字、动作灵活,更适合唱民歌或戏曲等,练唱时,要注意喉咙打开和气息深度的保持,否则很容易气高喉紧,声音尖锐,穿透力不强,直接影响到
音色和音量的发挥,所以时刻注意声音的平衡和比例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大小“哼鸣”感觉状态基本相同,只是在哼的感觉上有所区别,两种办法均可使用。

“哼鸣”唱法,对调整声音的平衡,找到歌唱的整体感觉比较有效。

在练歌时,可以先用“哼鸣”把旋律哼下来再用哼的位置念歌词,每个字都不要离开“哼鸣”的位置,为了保证统一,换字的动作尽可能要小,然后再根据这样的感觉把声音放出来唱,就可以达到声音与字的统一协调连贯。

可以先哼、后念、再唱,这三种感觉是一致的,都不要脱离“哼鸣”状态来带字带声,注意它们的共同性的前提下再体现每个字的特点。

金铁霖
近年来经常收到全国各地专业和业余歌手的来信,要求解答他们在歌唱中的一些问题,有的寄磁带,也有的想到北京直接求教。

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并感谢给予我的信任,为在我国有这样多的青年爱好声乐、求学上进而高兴。

我愿意帮助这些青年歌手们,但工作、教学很忙,时间有限,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现在借《歌曲》月刊为我提供一栏声乐讲座的机会,介绍我的声乐教学情况,并综合一些青年歌手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为了照顾到更广泛的声乐爱好者的程度,在讲座中尽可能提法简单、明确、易懂,注意实效,有针对性。

由于这只是我个人在演唱和教学的体会和认识,有的问题仍在探索之中,仅供参考。

(一)学习声乐的三个阶段:
一般训练声乐演员,都要经过三个阶段,即从自然、不自然、到新的自然阶段。

很多声乐爱好者,在未经正式学习声乐、接受训练之前,都各自根据本人条件或靠模仿某个歌唱家演唱,即凭自己的自然感觉在歌唱,没有什么框框,一般在演唱之中都比较自然和自信,有的在演出中很受观众的欢迎,有一些还考入了专业文艺团体或艺术院校。

这种凭自己声音条件和模仿能力的自然感觉阶段是第一自然阶段。

当他们找到声乐教师开始学习声乐时,老师就会指出他们在自然阶段的演唱中的许多问题和不足,并加以训练,例如提出喉头不稳定、气息浅、声音位置低或声音太紧、吐字不清等等,这就必然打破原来自然阶段的平衡感,需
要用新的歌唱方法来调整,逐渐找到科学的平衡。

在打破原来自然歌唱阶段平衡后,还未建立起新的平衡之前,就是不自然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往往唱起来很别扭,原来能胜任的歌,似乎也感到很吃力,甚至连一首简单的歌也唱不下来,有人音都唱不准了。

在这个阶段,学生很容易失去信心,个别人还产生对唱歌的惧怕感,有的学生因长期处于不自然阶段、不能胜任工作而改行。

学习声乐的不自然阶段是正常的,也是必经之路,只是要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尽快使不自然歌唱阶段时间缩短,找到新的平衡。

经过严格的训练掌握熟练的歌唱技巧,并能自如地去为表达声乐作品服务,使发声技巧和科学方法溶化在艺术作品之中,毫不做作又很自然,这是第二自然阶段,也可以说是新的科学自然阶段。

这就是要有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启发学生,使他们尽快达到这一境地。

(二)我在训练中采用的方法:
我在教学中用的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法,有时也使用假设和比喻的办法来启示学生。

所谓启发式的感觉教学就是通过我们在生活中能做到和体会到的一些感觉来让学生去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取得比较合适的比例关系,建立起合理而科学的发声状态。

使用假设和比喻的启发手段是为了转移学生视线、达到声东击西、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提法上尽可能准确、简单、灵活、见效,避免复杂化和神秘化,应当根据每人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使学生尽快找到科学的发声办法。

我通常所使用的而且比较有效的一些训练办法介绍如下:
(1)“哼鸣”唱法的练习:
“哼鸣”是我们在生活中体会到的动作,它同一般的哼哼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要求在“哼鸣”时,喉咙要放松,把“哼”的感觉叹在呼吸上,我经常在让学生练声前先练“哼鸣”,音阶是半音模进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进行。

“哼鸣”一定要对头,如果哼的不对,又紧又僵,带出来的声也不会有好效果,哼的对了,所带出来的声音也是对的。

检验“哼鸣”对错与否,可以在“哼鸣”时,看嘴巴能否随便做动作而不影响“哼鸣”的声音运行。

这样用“哼”所带的声音也就对了,嘴巴在做咬字动作和表情之时也不会影响声音。

“哼鸣”有大小之分,可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条件来使用,一般使用大“哼鸣”,练习声音更开一些,比较圆润,掩盖色彩更多些,声音与呼吸容易平衡,形成歌唱的垂直状态。

练大“哼鸣”时,有小声哭泣之感,一般从上向下叹唱为好,似乎把声音叹在气上了,这样就不脱离呼吸了,形成一个歌唱的整体,这种声音很宽厚,通畅,唱创作歌曲和气势较大的作品更为合适。

使用小“哼鸣”
练习时,有一个明确的交点,唱起来声音明亮,有个“心”,便于咬字、动作灵活,更适合唱民歌或戏曲等,练唱时,要注意喉咙打开和气息深度的保持,否则很容易气高喉紧,声音尖锐,穿透力不强,直接影响到音色和音量的发挥,所以时刻注意声音的平衡和比例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大小“哼鸣”感觉状态基本相同,只是在哼的感觉上有所区别,两种办法均可使用。

“哼鸣”唱法,对调整声音的平衡,找到歌唱的整体感觉比较有效。

在练歌时,可以先用“哼鸣”把旋律哼下来再用哼的位置念歌词,每个字都不要离开“哼鸣”的位置,为了保证统一,换字的动作尽可能要小,然后再根据这样的感觉把声音放出来唱,就可以达到声音与字的统一协调连贯。

可以先哼、后念、再唱,这三种感觉是一致的,都不要脱离“哼鸣”状态来带字带声,注意它们的共同性的前提下再体现每个字的特点。

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二)
(2)“母音”的练习:
我们平时练声时总时“米”,“妈”的进行反复练习,戏曲演唱喊嗓也是“衣”“呀”等等,这就是所谓的母音练习。

母音的练习要有目的和方法,不是简单的随便唱唱,如练习中使用很显然,这是用“米”的母音来带“妈”的母音,使“妈”的发声要向“米”的感觉靠,并具有“米”的色彩。

我在训练当中是根据不同情况来使用不同母音来进行的。

经常使用的是两组母音,一是“欧、乌”另一是“衣、ei”母音,这两组母音在具体训练中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使用“欧、乌”母音时,便于打开喉咙,使声音垂直,容易获得掩盖的位置,对克服那些声音有挤、卡、尖、白毛病的人是很有效的。

因为有这类毛病的人都是在歌唱中喉咙不开,气息悬浅、位置低。

我教民族唱法的学生也同样使用“欧、乌”母音的练习。

我在训练中经常加上字头如上面练习音阶中的“努”,是使用“哼鸣”与“乌”母音的合用办法,即是“nu”,“欧”母音的用法与“乌”是一样的,这里不就单独提了。

如果“乌”母音用好了,能使声音竖、圆润、饱满,上下容易统一贯通,掩盖位置比较明显。

练好“乌、欧”母音是对基本歌唱训练必不可少的步骤,它能解决声音平衡和整体歌唱的问题。

因此,用“乌、欧”练习的同时,还要用它们来带其它字,使别的母音也具有“乌、欧”母音的特点和色彩。

这样势必对那些在声音上有挤、卡、尖的毛病的人起个综合平衡作用,可以调整到较合理的比例关系
这个练习正体现出用“乌”带“啊”和“ei”、“衣”等母音,使这些
母音都带上“乌”母音的感觉和色彩。

由于“乌”母音具有声音垂直、掩盖,喉咙开的特点,带出来其它母音也同样有这样的特点,虽然声音圆润、浑厚、通畅,但容易使字不很清晰,这是母音变形的缘故。

用这种办法直接带字唱民歌和戏曲不太合适,容易出现音包字或吐字含混不清的问题,搞不好听众会反映喉咙里象含个饺子,听起来不习惯也不亲切。

所以用“乌、欧”母音练习基本功是必要的,但在唱歌中要注意与语言的结合,如果用“乌欧”母音带字,演唱创作歌曲或幅度较大的声乐作品更为合适。

“ei”“衣”母音的使用与“乌、欧”有所不同。

虽然在歌唱的整体感觉上是一致的,但由于“ei”“衣”母音,声音比较集中,靠前,声带张力也强些,因此声音色彩比较明亮,富有灵活性,对克服那些声音上有重、压、暗,撑毛病的人颇为见效,我们知道“ei”“衣”母音是窄母音、本身就具有集中、明亮、位置高的特点,如果在练习当中,配合好气息和打开喉咙,那么“ei”、“衣”母音的音色肯定是很甜美的,带上其它母音也都具有这种色彩了。

由于
“ei”“衣”母音比较集中、灵活,在咬字上也更方便一些,可以用很小的动作把字吐清晰。

用这组母音演唱中国歌曲和民歌都很合适,不仅吐字清楚,从音色上也更符合我国广大群众的听觉习惯。


“ei”“衣”母音带其它母音,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如能运用自然、统一,那么唱好中国民歌是不成问题的.
还有很多练习不一一列举,尤其换字的练习,很灵活,用“ei”“衣”经母音加上任何字头都可以。

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五)
(丙)“下支点提法”:
歌唱中过分注意高位置而造成气息又浅又僵或过分咬字造成嘴巴太紧,必然会使声音里出外进、字声脱节,唱出来的声音肯定是挤、卡、压、尖,增加了声带的负担,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难以扩展音域,给表现作品造成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常使用“下支点提法”,感觉每个字在喉咙的深处(即在横膈膜处)唱,也可以比喻在中山装的第四个扣子处,这个歌唱的交点就是“下支点”。

演唱中的每个字都要在“下支点”处唱,可以配合吸气动作,保持声音的深度,不至于唱出去,这样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喉头稳定、放松、喉咙打开,口腔也自然得到解放,发声器官和咬字各部位会正常工作,不至于僵硬和紧张了。

练习曲一般使用上行的
(丁)“叹气贴字提法”:
歌唱中字与声是一个整体不可脱节,而声音必须有好的气息支持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怎样做到声音不离开气息呢?实践表明,“叹气贴字提
法”是较有效的办法。

它可以克服在演唱中声音虚、浅、僵的问题。

具体要求是:首先让学生保持放松状态,将气叹下来再吸气,将演唱的每一个字都似乎贴在叹下来的气息上,不论高音或低音都是如此。

唱的过程中一直要保持叹气状态,就象从高层建筑物下降的电梯,人在上面,电梯比作是气息向下叹,人比作是声音贴在气息上,也就是说:不管电梯如何向下降,人总是踩在电梯上的。

“叹气贴字提法”把字、声、气的关系协调为一体,喉头紧、声音僵的毛病,都可迎刃而解了。

练习曲一般以下行为好
(戊)“喉下换字提法”:
有些歌手在演唱中,口腔紧张,表情僵化,很不自然,唱出的声音必然是紧而僵的,每个字各不联系,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歌唱性也会受到破坏。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常使用“喉下换字”的提法,这也属于感觉教学法的比喻提法。

首先让学生保持吸气状态,目的是为了打开喉咙,在唱时,要感觉到每个字在喉下脖子根处唱,也可以理解为贴在脖子根处唱每个字,配合好吸气状态,就可以使面部肌肉放松,口腔解放,吐字自如,声音统一而明亮。

这种提法对喉头的稳定和平衡气息和位置的协调关系也很有效。

(7)歌唱的呼吸训练:
歌唱呼吸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动力,也是根本,要想取得好的声音,必须有好的呼吸支持,否则将无法歌唱。

有人讲:“歌唱就是呼吸”。

古人也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从古到今,凡是从事歌唱艺术的都很重视呼吸。

我在教学中一般不搞单独的气息练习,而是在训练声音的同时,根据学生情况整体地处理呼吸问题。

我国戏曲在训练中对气息也想当重视,如:运气、偷气、换气、压气、歇气、抽气、气口等等,有的是演唱内容需要,与表演情绪溶为一体的。

不管如何,气息要吸的对,唱时要善于应用和保持。

目前我所知道呼吸可大体分三种,即:胸式、胸腹式和腹式,我在教学中主张使用腹式呼吸,因为它吸的深,吸气时没有声音,动作小而灵活,对胸部僵、喉咙紧有放松和缓解作用。

一般情况下,歌唱中,气很容易吸的多而满、搞不好就僵了,反而无法正常地歌唱。

我认为歌唱中的气息一定要在积极而放松的状态下吸,所谓积极就是兴奋向上,放松是指叹气向下,歌唱的呼吸很像在睡眠中的呼吸,既放松又均匀,它正是腹式呼吸状态。

可以用这个感觉来体会一下是有益的。

下面讲一下我在上课时是怎样要求学生呼吸的:(甲)“叹气式吸气”:
我们知道,叹气状态是向下的,又是放松的,这是符合歌唱的气息要求的,所以,采用先叹后吸,叹到那就从那吸,唱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叹的状态,每个乐句都要如此,形成良性呼吸循环,歌唱中就可克服气浅、气僵的问题了。

(乙)下支点“吸气法”:
前面在“反向提法”中讲到“下支点”,它正是在横膈膜处(中山装的第四个扣子处)也是我所指的腹式呼吸的位置,在吸气时,感觉直接在“下支点”处吸,而没有通过鼻、口、气管似的,每次吸气都要这样做,就可以做腹式呼吸的吸气状态了。

当然我所讲的感觉并不是真的那样,它只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吸气那有不通过鼻、口、气管的呢?所以在启发学生中要说明这点,感觉教学只是用感觉、假设和比喻来达到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启发手段。

(丙)“闻花式的吸气”
这种吸气方法,也是可以应用的,因为闻花式吸的深,没有声音和明显的动作,也容易体会和掌握,只是在闻花吸气时、不要把嘴闭得太紧,会影响进气的速度和灵活性,在吸的同时,嘴要自然张开与鼻同吸为佳。

(丁)“高位置吸气法”:
前面“吸气提法”中谈到“怎么吸就怎么唱,吸的状态就是歌唱的状态。

所以,吸气时要注意高位置的吸气状态,在吸气过程中,似乎气息是通过鼻子和口腔上牙、上腭处到横膈膜处的,所以在演唱时可按吸气状态原样去唱,即可达到高位置和深的气息为一体的声音。

如果在吸气时位置低,似乎是贴着下牙、舌面,只用口腔吸的,那么必然气吸的浅、有动作,有声音,用这样气息唱出来的声音,肯定是横、白、浅、紧、音域狭窄、很难解决高音问题。

以上所提到的吸气方法,是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而采用的不同提示方法,各有各的效果,只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就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戊)歌唱中的气息应用和保持:
前面讲了歌唱中的吸气方法,吸的对头是唱好的第一步、也是关键,它关系着整个的歌唱状态是否合理。

吸的不对,唱的肯定也是错的,但是吸的对了,不善于在歌唱中应用和保持,也等于是错的唱法。

经常有的歌手在演唱过程中感到气短和不够用,越唱越憋,很吃力,这与不会运用气息和保持气息有关,有的人虽然吸的很深,一唱起来,气就上来了或是都跑光了,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训练中采用两种办法:
(1)演唱中保持吸气状态;
在向外唱的同时始终保持吸气状态,形成内外对抗,它不仅可以保证气息的深度,又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

用吸气状态唱,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可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是就用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