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第四讲: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主讲:蔡俊江

·教学目的

1、了解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概念与来源

2、理解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一、形式教育论

(一)形式教育论的概念:

形式教育,也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该理论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学校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二)形式教育论的来源:

形式教育论又称形式训练论,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英国教育家J. 洛克往往被认为是形式训练论的倡导者。他说:“要使所有的人都成为深奥的数学家并无必要,我只认为研究数学一定会使人心获得推理的方法,当他们有机会时,就会把推理的方法移用到知识的其他部分去。”这一论点被奉为形式教育的圭臬。在近代,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而官能心理学来源于心灵实体说,简称心体说。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形式教育论,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对欧、美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曾有很大的影响。它所维护的,是文艺复兴以后旨在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的古典教育方向;强调古典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

(三)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1)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身体上的各种器官,只有用操

练使它们发展起来;心智的能力,也只有用练习使它们发展起来。除了练习或训练以外,没有别的方法能发展官能。人们的一切能力,都是从练习而来的,记忆力因记忆而增强,想象力由想象而长进,推理力以推理而提高,等等。这些能力,如果得不到练习,就会减退、变弱。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那些能够最有效地训练学生各种官能的心智练习。

(2)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认为,在教育中灌输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他们。如果他们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发展了,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去吸收。所以知识的掌握在教育上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力的发展。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的材料,就是学习的东西被遗忘了,却仍留下了一种永久的、更有价值的效果。因此,不必重视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而要重视它们的训练作用。沃尔夫和其他官能心理学家,原来是反对学习古典课程的。然而,当古典课程被认为是训练官能最优良的工具时,形式教育与古典课程就相互提携起来。

(3)学习的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形式教育论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心灵的官能或某种官能得到发展,就能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学生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会对学习其他的课程和教材有很大的好处。这是由于从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的学习中,提高了的比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能够有效地适应别的情境,能够转移到其他课程和教材的学习上去。因此,官能训练及其迁移的作用和价值,就成为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实质教育论

(一)实质教育论的概念:

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二)实质教育论的来源:

在西方,近代的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而联想主

义心理学来源于心理状态说。观念联合论或心理原子论是把心灵看做心理状态的最有影响的理论。英国教育家J. 洛克和哲学家D. 休谟是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德国教育家J. F. 赫尔巴特吸取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认为心灵的本质是不可知的,人们只知道心灵的现象,那就是观念。赫尔巴特把在教育中提供给学生的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知识,都称为观念。他说:知识是在观念中摹写在它面前的东西。各种教材包含许许多多的观念,它们首先作为学生认识的对象,而后成为他们意识中的观念。新观念被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赫尔巴特称为“统觉”。教育就在于观念的获得,促进统觉的过程。他重视课程和教材,反映了实质教育的立场。与形式教育论相反,实质教育论维护和提倡18世纪初开始兴起的实科教育方向。英国教育家H. 斯宾塞在实证论的基础上,于19世纪50年代提出知识的比较价值问题。他坚决主张实科教育,同时竭力抨击当时英国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认为一般智力的发展是次要的,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

(三)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1)教育在于提示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心灵在初生时一无所有。心灵的官能不是现成存在的;心灵有赖于观念的联合,它是经验的产物。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以观念充实心灵的内容。

(2)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建设心灵的原料是各种观念。提示外界事物,产生观念的课程和教材,就具有首要的地位。因此,教育不在于重视课程和教材的训练作用,或知识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而是重视课程、教材的具体内容本身及其实用价值,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

(3)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心灵要靠观念的联合以组成概念和范畴。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和程序,直接影响心灵的组织和程序。

三、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利弊分析

1、形式教育论利弊分析

形式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以形式为教育的目的,有力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生活和劳动技能,从这一方面来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但

形式教育忽视基础知识的教授,不利于发展基础学力,不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美国和苏联的课程改革“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科学和文化知识。因此,两国都耗时费力地组织了各门学科的第一流专家重新编写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以容纳各类‘最新“最先进’的知识。”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各国的教育、课程改革,关于重视“基础学力”、重视“知识”是很突出的。能力的发展建立在基础知识储备之上,形式教育思想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犹如建造空中楼阁,也是不可取的.

2、实质教育论利弊分析

实质教育论强调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有利于发展基础学力,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实质教育有利的一面。但是实质教育由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思想道德素养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实质教育强调知识本位,容易走进应试教育的误区。由于考试是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在实质教育知识本位论下,考试只以知识为依据,因此学校容易重视智育的发展而忽视德育和体育。忽视生活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其次智育也容易只重视知识的记忆与背诵,死记硬背,缺乏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的锻炼。

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知识为考试的主要依据,容易导致在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学校很有可能只重视少数有可能升学的学生而置广大学生于不顾,致使广大学生失去学习信心,不仅学习没有长进,而且心里受到极大的伤害。这样就走进了精英主义教育的误区。

因此实质教育虽然提倡知识本位,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注重知识而忽视能力,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对学生能力发展的看法

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来说,首先应该交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

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每个孩子的智能特点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语言智能强,有的孩子数学逻辑强,因此教育在发展学生能力时必须照顾到注重差异。树立多元智能的能力发展观,反对统一规格,统一模式的人才培养方式。

我们应该改变过去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做法,综合地从各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能力,不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在发展学生的能力时应尊重学生的天性与兴趣,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天性与兴趣,发展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培训不同规格的学生。在发展学生能力时,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尊重多元智能,多方位全面发展。

我们应当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体育健康的培养与教育。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洛克对于智育,体育,德育三者的关系,是把体育放在第一位的,可见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学生道德的修养水平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因为道德的修养决定人格的完善。我们要确保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朝着为社会,人类发展做贡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成为高智商高水平的罪犯!

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抓码王 udgvsddd12976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第四讲: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概念与来源 2、理解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一、形式教育论 (一)形式教育论的概念: 形式教育,也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该理论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学校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二)形式教育论的来源: 形式教育论又称形式训练论,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英国教育家J. 洛克往往被认为是形式训练论的倡导者。他说:“要使所有的人都成为深奥的数学家并无必要,我只认为研究数学一定会使人心获得推理的方法,当他们有机会时,就会把推理的方法移用到知识的其他部分去。”这一论点被奉为形式教育的圭臬。在近代,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而官能心理学来源于心灵实体说,简称心体说。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形式教育论,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对欧、美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曾有很大的影响。它所维护的,是文艺复兴以后旨在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的古典教育方向;强调古典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 (三)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1)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身体上的各种器官,只有用操练使它们发展起来;心智的能力,也只有用练习使它们发展起来。除了练

习或训练以外,没有别的方法能发展官能。人们的一切能力,都是从练习而来的,记忆力因记忆而增强,想象力由想象而长进,推理力以推理而提高,等等。这些能力,如果得不到练习,就会减退、变弱。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那些能够最有效地训练学生各种官能的心智练习。 (2)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认为,在教育中灌输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他们。如果他们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发展了,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去吸收。所以知识的掌握在教育上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力的发展。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的材料,就是学习的东西被遗忘了,却仍留下了一种永久的、更有价值的效果。因此,不必重视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而要重视它们的训练作用。沃尔夫和其他官能心理学家,原来是反对学习古典课程的。然而,当古典课程被认为是训练官能最优良的工具时,形式教育与古典课程就相互提携起来。 (3)学习的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形式教育论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心灵的官能或某种官能得到发展,就能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学生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会对学习其他的课程和教材有很大的好处。这是由于从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的学习中,提高了的比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能够有效地适应别的情境,能够转移到其他课程和教材的学习上去。因此,官能训练及其迁移的作用和价值,就成为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实质教育论 (一)实质教育论的概念: 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二)实质教育论的来源: 在西方,近代的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而联想主义心理学来源于心理状态说。观念联合论或心理原子论是把心灵看做心理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 受教育者(学习者)、3.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制约)作用、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用 3.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3.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 2.教育本身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科研促进民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与文化关系:1.文化对教育的发展的制约作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 4文化影响人们的教育观念 (内容的念法)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规律启示1不平衡性:(1)同一方面的不同年龄阶段发展不均衡关键期:(劳伦兹) (2)不同方面在相同年龄阶段发展不均衡 2顺序性循序渐进 3阶段性根据年龄特征开展教育 4互补性扬长避短 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第二重要)、环境、教育(最重要)、个体主观能动性

教育学

第一章: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为具体的教育实践提供最一般的理论指导。 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人们在对客观教育现象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具有积极意义而需要引起重视、更好利用的现象,或者是人们发现需要改善的不良现象等。 5.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6.教育学……和历史地位: 1.反应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论语》 2.真正称得上是教育著作的是《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3.柏拉图的《理想国》 4.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教育的教育思想。 5.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被认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教学理论著作。6.历史上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的是英国的哲学家和自然学家培根7.西方近代史第一部系统教育论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大教育论》奠定了近代教育学理论的基础。 8.西方近代第一个在大学讲堂里吧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讲授的人是康德,德国哲学家 9.西方近代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论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0.卢梭《爱弥尔》洛克《教育漫话》1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及社会”“从做中学”三大主张12.杨贤江,《教育史AB》《新教学大纲》是我国最早的一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著作13.布鲁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教育过程》发现教学法14.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发展教学论” 第二章: 1.教育起源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①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沛西·能;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②心理起源论: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③劳动起源论:苏联教育家凯诺夫,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2.原始状态教育古代农业社会的教育近代工业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 ⑴原始状态的教育: 1.从教育者看,没有出现分工,教育者不固定。(原始性) 2.从受教育看,没有专门的受教育者。(全民性) 3.从教育内容看,教育的内容十分简单、贫乏,教育内容都十分贴近生产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统一。具体说,教育内容是有关于生产劳动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有关于政治、宗教、艺术的知识。(宗教性) 4.从教育手段和方法看,教育的工具是口语,教育的方法是模仿,教育时间、空间不独立,完全与生产劳动的时间、空间融合在一起。 ⑵古代农业社会的教育: 1.社会分工催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师。 2.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古代教育形式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⑶近代工业社会教育:

爱的教育习题

爱的教育习题

《爱的教育》 一、选择题 1.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B) A.克洛西 B.代洛西 C.弗兰蒂 2.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的人物是(A ) A.洛贝谛 B.恩利科 C.铁匠的儿子 3.克洛西是个残胳膊的孩子,他的母亲卖野菜,他曾把墨水瓶打在老师的胸部,老师的处理方法是(A) A.严厉批评了四个欺负克洛西的孩子,并饶恕了那四个孩子。 B.严厉批评了克洛西。 4.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币之后,发生了什么事?(B) A.被师傅狠狠打了一顿 B.很多学生帮他凑足了多余他原来的钱。 5.爱慕虚荣的瓦梯尼因为向谁炫耀他的漂亮衣服而受到了父亲的批评?(C) A.一个聋子 B.全班同学 C.一个盲人 6.裘里亚的成绩退步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原因是(A) A.他每天夜里悄悄起床帮爸爸抄字条,熬夜太多。 B.他厌恶学习,越来越不用功,故意熬夜拖跨身体。 7.弗兰蒂被开除的原因是(A) A.品行太坏 B.成绩太差 C.不尊敬父母 8.当泼来可西获得二等奖时,他的父亲十分忏悔,是因为(B ) A.他没有文化,从来不给孩子学习上的辅导。 B.他一向虐待孩子,而孩子一直忍耐着,还处处维护他。 9.狂欢的最后一天发生的意外事故是(B ) A.一个五六岁的女孩被车子压伤了 B.一个五六岁的女孩与母亲失散了 10.马尔可不辞辛劳,万里寻母,结局是(A) A.找到了母亲,并给了母亲治好病的信念,从而救活了母亲。 B.虽然找到了母亲,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 11.奈利凭着自己的力气爬上了垂直棒的最顶端(站到了垂直棒的横板上)。 12.《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是:(A) A.小学生 B.中学生 C.大学生 D.叔叔 13.《爱的教育》的作者是哪国人:(C) A.美国 B.英 C.意大利 D.法国 14.《爱的教育》是以第几人称来写校园生活的:(B) A.第二人称 B.第一人称 C.第三人称 D.旁人转述 15.《爱的教育》写的是主人公安利柯的什么生活:(C) A.家庭生活 B.课余生活 C.校园生活 D.工作生活 16.主人公安利柯的老师是为怎样的男老师? (D) A.脾气暴躁 B.很有耐心 C.身材矮小 D.身材高大

论述学与教的五要素

论述学与教的五要素。 【要点解析】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必须通过学生,各样教学手段才能发挥作用。学生通过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所谓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比如,不同年龄的学生,其思维能力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谓个体差异,包括曾经的知识积累、学习习惯与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学生的这两方面差异是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它们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他们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必要因素。尤其是学校教育,有着严谨完整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组织教学,教师的作用至为关键。教师这一要素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风格等方面。这些都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通常指教科书。课程的界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主要指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广义的课程是指由课程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其他学习材料、教师和学生、教育环境等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我们这里采用的是狭义的课程概念。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且要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当并且应该有一定的弹性。教育心理学要研究这些以便为教学提供依据。4.教学媒体: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来实现,如书本、实物、投影、录像以及计算机等。教学媒体不仅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应用教学媒体,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利于其掌握知识,提高教学速度,提升教学质量,减轻了教师的劳动负担。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媒体也在不断更新,在教学中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涉及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如教室、操场、体育馆、采光、照明、温度、湿度等。物质环境是教学行动赖以进行的硬件条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经济投入。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班风、社会文化背景等。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融洽亲切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优良的校风班风传统,对教学行动的有序进行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学环境通过影响师生认知活动的深广度及情感体验的积极程度,从而影响教与学的效率。因此,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必须考虑到教学活动中师生认知和情感活动的需要。不同的教学环境,师生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不同,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会不同。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_4等五种因素。

教师读书随笔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

教师读书随笔夸美纽斯《大教 学论》读后感 心得带着虔诚的心,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这位异国的教育哲学家,实干家在文字构建的空间里对话,内心洋溢着一种 满足与冲动。我的心提醒我:把感受写下来,祭奠先哲的智慧, 启迪有志于学校教育的读者。 《大教学论》在中国知名度很高,人人都知晓,但是真正阅读过的人很少,我身边的不少教师就没有读过,偶尔几个刚毕业的 教育院校的学生说自己读过,是在教授的要求下阅读的,但深究 其内容和书中真义,坦言早就荡然无存,不免觉得可惜。中国的 学校教育制度就源于这本《大教学论》,但从事学校教育的我们却没有亲临教育的源头,无怪学校教育有诸多困惑和无序。 夸美纽斯开篇就说,此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 部艺术”,是“使青年男女毫无例外地,全部迅速地、愉快地、 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与虔敬地去学习现世与来生所需 要的一切事项”。无疑,这是人安身立命、自足发展、服务于世 所必须修炼的真理。我似乎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 必读书目,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和教育沾边的人所必 须阅读的书。因为我们的现世都在为来世做准备,今天我们受教 育的程度与最后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影响着我们共同

的未来。 阅读这样一本书,最好有宗教的基础。书中大量引用宗教教义,章节,这是没有宗教基础知识的中国读者在阅读上可能或产生的障碍。初读时的晦涩感是真切的。但我也相信只要是有一些耐心,这些含着真美的纯净文字是能够被理解和沁入的。同时,我也感受到正是因为作者对宗教信仰的无限虔诚,才使得他对“教育人”这件神圣的事充满着信心和信念,坚定不移地推广,宣扬。例如,开篇第一章节,夸美纽斯就提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接着又说“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他要以此让大家明白:教育就是人的未来。我以为,这些来自内心的笃信正是一个教育学者必须持有的,这也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源脉所在。做教育的,必须是有信仰的人。 阅读这本书,我很感兴趣的是夸美纽斯的表述方式。习惯于阅读行云流水般集中,顺畅表述的中国读者,初次接触到这本书会觉得新鲜:难道大教育家就用这样的“只言片语”在阐述他的观念。是的,恰是这样的只言片语有着比较严密的逻辑结构。自然现象+实例分析+模仿+偏差分析+纠正措施。整个论述的过程比较生硬,但契合了教育所需具备的理念:从自然中模仿,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过程中反思,做好改进调整使之趋于完善。整个表述的过程带着温和不争的风格,但在不争中却已经有了不需要争辩的结论,征服的是读者的心。例如他阐述的教学便易性原则,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一.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家长,教育机构,教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别 两者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是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 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五.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3. 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六. 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优: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便于获得较为完整的资料。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缺: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七.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基本过程: 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的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

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学体系的重心是关于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又体现在他的初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他的基本思想是:教育的各方面必须从最小的基本因素出发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他认为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要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涵义:和谐发展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目的论,他的这种以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性论为理论根据的。首先他从人性的统一性来阐述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认为人的天赋本性具有均衡性和统一性,因此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其次,从人的三重本性来解释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动物本性—自然的产物。由此得出,教育不仅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与完善,也在于推动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完善,强调人与社会是相互结合的,而不是对立的。其和谐发展意味着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使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和谐发展的要素是:1)体育。其要素是各关节的运动能力。他指出人的每一种天赋能力本身都有要求活动的倾向,这是体育的基础,通过对身体有操练,发展和增进儿童的一切身体能力,即身体的力量的技巧,这是体育的目的。2)劳动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身体的操练。教育目的是使人能够和谐发展,培养劳动精神、技能和习惯,以便自力更生。3)德育。最简单的要素是“母爱”,即儿童对母亲的爱,逐渐扩大到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然后发展到爱其他的人。其目的是,发展儿童对人们的爱。4)智育。最简单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其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感性去获得一定的知识,并发展他的智力。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齐对初等教育新方法的研究和实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他的这一成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理论经验。

教师必读的经典书籍

教师必读的经典书籍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使人进步。 中小学教师应该读什么样的书?读哪些书? 朱永新教授认为,中小学教师有两类书必读:一是读孩子们读的童话书,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现在的孩子们正在着迷的书;二是读教育名著,因为人类几千年的教育活动积累下来的好的理念和经验是不变约,读这样的书可以少走弯路。 从当代社会的发展来看,作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该读四类书籍:第一类是各类教科书及相关教辅书,第二类是中外教育经典名著,第三类是人文社科类经典名著,第四类是中外名人传记。 系统阅读中小学教科书及相关教辅书。这有助于教师夯实知识基础,丰富文化底蕴,也有助于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的学习内容,还有助于教师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之中经常提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精读中外教育经典名著。在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大宝库中,教育经典名著总是一座无法被忽略的重要宝藏。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精彩短章,都难掩其熠熠夺目的光芒。从孔子的《论语》、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千年来,无数中外教育家和思想家对极其复杂的教育及其发展规律一直艰辛地探索思考、研究着,留下了一大批不朽的教育经典名著,成为人类思想大宝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宝藏。教育经典名著记录了他们积极投入教育实践、科学论证教育方法、执著探索教育规律的轨迹。这些著作历经历史的冲刷和验证,至今对人类社会和教育仍有影响,可以说对今后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经典书籍,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历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选择性阅读人文社科类经典名著。人文社科各领域很多不朽的经典名作,蕴涵着启迪千秋的思想精髓,凝聚了人类心灵的光华。教师可以在哲学名著中品茗思考,体验人生的意义,关怀人类的终极价值;可以在历史名著中回味过去,

北师大教育学就业怎么样

北师大教育学就业怎么样?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就业渠道广阔,师资力量雄厚,人脉资源广,就业机会多。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 就业方向:高等师范院校师资、高等院校辅导员、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杂志社编辑、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本文系统介绍北师大教育学考研难度,北师大教育学就业,北师大教育学专业方向,北师大教育学考研参考书,北师大教育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师大教育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学考研机构! 一、北师大教育学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北师大教育学考研难度不大,专业招生量大,考试题目难度不高。据统计,录取的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其中专业课认真复习后,及格很容易。 自2013年起北师大教育学实行自主命题,考试难度降低,试题灵活。据凯程从北师大教育学部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每年北师大教育学考研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北师大教育学考研考试科目里,教育学基础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师范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北师大教育学各细分专业介绍 北师大教育学各专业方向如下: 1.教育学原理 2.课程与教学论 3.教育史 4.比较教育学 5.学前教育学 6.高等教育学 7.成人教育学 8.职业技术教育学 9.特殊教育学 10.教师教育 11.远程教育 12.教育经济与管理 13.教育技术学 以上专业方向每一项还包括具体研究方向划分,由于篇幅限制就不一一列举。在凯程的教育学栏目有专门介绍教育学各个专业的情况。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浅谈“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是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相对立的教育理论。概括说来,前者认为教育旨在使学生的天赋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后者则认为教育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前者是所谓“形式目的”的;后者是所谓“实质目的的”的。 毫无疑问,就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理论本身而言,早已成为历史。现在很难找到一位自称是形式教育论者或实质教育论者的教育学家或教育家。但就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理论的体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而言,它们始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若隐若现地表现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也许甚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形式教育 概念: 形式教育,也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同实质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学校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来源: 形式教育论或形式训练论,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英国教育家J. 洛克往往被认为是形式训练论的倡导者。他说:“要使所有的人都成为深奥的数学家,并无必要,我只认为研究数学一定会使人心获得推理的方法,当他们有机会时,就会把推理的方法移用到知识的其他部分去。”这一论点被奉为形式教育的圭臬。在近代,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而官能心理学来源于心灵实体说,简称心体说。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形式教育论,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对欧、美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曾有很大的影响。它所维护的,是文艺复兴以后旨在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的古典教育方向;强调古典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 基本观点: ①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身体上的各种器官,只有用操练使它们发展起来;心智的能力,也只有用练习使它们发展起来。除了练习或训练以外,没有别的方法能发展官能。人们的一切能力,都是从练习而来的,记忆力因记忆而增强,想象力由想象而长进,推理力以推理而提高,等等。这些能力,如果得不到练习,就会减退、变弱。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那些能够最有效地训练学生各种官能的心智练习。 ②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认为,在教育中灌输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他们。如果他们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发展了,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去吸收。所以知识的掌握在教育上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力的发展。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的材料,就是学习的东西被遗忘了,却仍留下了一种永久的、更有价值的效果。因此,不必重视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而要重视它们的训练作用。沃尔夫和其他官能心理学家,原来是反对学习古典课程的。然而,当古典课程被认为是训练官能最优良的工具时,形式教育与古典课程就相互提携起来。

教育名著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 2、《新教育之梦》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5、《教育的经济价值》 6、《终身教育引论》 7、《明日之学校》 8、《民主主义与教育》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10、《爱弥尔》 11、《教育过程》 12、《教育过程最优化》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14、《孩子们!你好!》 15、《学习,别听学校的》 16、《和老师的谈话》 17、《多元智能》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19、《教育诗》 20、《大教育论》

21、《普通教育学》 22、《教育论》 23、《科学与教育》 24、《教育漫话》 25、《成功智力》 26、《人的教育》 27、《审美教育书简》 28、《早期教育与天才》 2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3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 二、理论视野 31、《叶圣陶教育文集》 32、《陈鹤琴教育论著选》 33、《爱心与教育》 34、《顺生论》 35、《科学家论教育》 36、《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 37、《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 38、《第五项修炼》 39、《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40、《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41、《有效的管理者》 42、《中国教育思想史》 43、《外国教育思想史》 44、《教育基础》 45、《教育心理学》 4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47、《心理学》 48、《儿童发展》 49、《学习理论》 50、《教育管理学》 51、《组织行为学》 52、《课程论》 53、《教育与心理测量》 54、《有效教学方法》 55、《领导学: 理论与实践》 56、《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 57、《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58、世界教育危机 59、《发现母亲》 60、《回答未来的挑战》

形式语言理论

形式语言理论 形式语言理论(formal language theory)用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语言(如英语)和人工语言(如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方式、一般性质和规则的理论。形式语言是模拟这些语言的一类数学语言,它采用数学符号,按照严格的语法规则构成。从广义上说,形式语言是符号取自某个字母表的字符串的集合。 如同自然语言具有语法规则一样,形式语言也是由形式文法生成的。一个形式文法是一个有穷变元集合,这些变元也称为非终结符或语法范畴。每个变元都可以用来定义语言,定义方式可以是递归的,即通过一些称为终结符的原始符号,加上变元自身,递归地加以定义。和变元有关的规则称为生成式,生成式决定了语言是如何构造出来的。一个典型的生成式表示:给定变元所代表的语言包含这样一些字符串,它们是通过连结运算,将另外某些变元语言中的字符串和若干终结符连结起来而得到的。 形式文法被严格地定义为四元组G=(V,T,P,S),其中V和T分别是变元和终结符的有穷集合,并且V和T分别是变元和终结符的有穷集合,并且V和T没有公共元素,即V∩T=?。S是一个特殊变元,称为开始符号。P是生成式的有穷集合,生成式的基本形式是:a→β,这里a和β,这里a和β都是(V∪T)*中的元素,即它们都是由变元和终结符组成的符号串,但要求a至少含有一个非终结符。在形式文法定义中,生成式集合P是至关重要的。在对使用符号的惯例作某些约定后,仅仅考查生成式,就能推断出一个文法的变元、终结符和开始符号,故可以通过列出生成式来定义一个形式文法。 形式文法G=(V,T,P,S)产生的形式语言记为L(G)。L(G)中的字符串ω都具有如下特点:①该字符串仅由终结符组成,即ω∈T*;②该字符串能由开始符号S派生出来,即从S出发,通过应用零个或多个P中的生成式,由S可以推导出ω。 根据P中生成式a→β的特点,可以将形式文法及其产生的形式语言分类,构成所谓的形式语言谱系。形式语言理论中重点研究四类文法和语言:①0型文法。又称为无限制文法。这种文法对生成式a→β不作特殊限制,a和β可以是任意的文法符号串,当然a不能是空字符串。0型文法是形式语言谱系中最大的文法类。由0型文法产生的形式语言恰是图灵机所识别的语言类,即递归可枚举语言。②1型文法。又称为上下文有关文法。这种文法要求生成式a→β满足|a|≤|β|,即β要至少和a 一样长。由1型文法产生的语言称为1型语言或上下文有关语言。1型语言恰是非确定型线性有界自动机所识别的语言类。③2型文法。又称为上下文无关文法。这种文法要求生成式a→β中的a必须是变元。由2型文法产生的语言称为2型语言或上下文无关语言。2型语言恰是由下推自动机所识别的语言类。④3型文法。又称为正则文法。这种文法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要求生成式的形式必须是A→ωB或A→ω,其中A,B都是变元,ω是终结符串(可以是空串),这种特殊的正则文法称为右线性文法。第二类正则文法称为左线性文法,它要求生成式必须是A→Bω,或A→ω的形式。由正则文法生成的语言称为正则语言,它恰是有穷自动机所识别的语言类。

体育器材室工作总结

体育器材室工作总结 作为学校的体育器材保管员,我的主要工作就就是妥善保管各种体育器材,为学校体育课教学与文体活动提供优质服务与物资保障。 1、做好器材的登记工作,对各种新进的器材,要及时准确地予以记载,对已破损的器材要及时注销,使帐物相符。 2、分类存放。按类将各种器材分类存放,以便于快捷方便地取用各种器材 3、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平时注意各种器材的使用安全,注意防火防盗防潮。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向主管领导与有关办公室汇报。 4、对于体育课堂使用器材,及时做好记录。 5、每天认真做好器材室的清洁与器材的维护工作,保持器材室的清洁与卫生; 6、经常检查器材与设备,如有破损,应及时维修并上报体育中心主管领导,以保证教学、训练与群体活动的顺利进行; 7、不私自将器材借用或租用给她人或单位; 8 、学期结束前, 清点体育器材,回收外借器材。 一学期来,严格按照体育室的管理规定操作,全部器材完好无损。学校体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保证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正常有序地进行。 2013年7月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

甘家沟小学王彩虹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小学数学课堂不再就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就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1、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通过活动激发小学生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 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与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 高涨,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让学生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提效。 2、充分利用教材,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教材就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就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善于运用教材就是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就是否领会编者的

教育本质论

约翰.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本质论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童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要素教育

要素教育 要素教育编辑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提出的重要教育理论。他的教育学体系的重心是关于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又体现在他的初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中文名 要素教育 性质 教育 属性 要素 人物 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学体系的重心是关于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又体现在他的初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他的基本思想是:教育的各方面必须从最小的基本因素出发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他认为

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要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涵义:和谐发展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目的论,他的这种以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性论为理论根据的。首先他从人性的统一性来阐述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认为人的天赋本性具有均衡性和统一性,因此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其次,从人的三重本性来解释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动物本性—自然的产物。由此得出,教育不仅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与完善,也在于推动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完善,强调人与社会是相互结合的,而不是对立的。其和谐发展意味着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使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和谐发展的要素是:1)体育。其要素是各关节的运动能力。他指出人的每一种天赋能力本身都有要求活动的倾向,这是体育的基础,通过对身体有操练,发展和增进儿童的一切身体能力,即身体的力量的技巧,这是体育的目的。2)劳动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身体的操练。教育目的是使人能够和谐发展,培养劳动精神、技能和习惯,以便自力更生。3)德育。最简单的要素是“母爱”,即儿童对母亲的爱,逐渐扩大到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然后发展到爱其他的人。其目的是,发展儿童对人们的爱。4)智育。最简单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其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感性去获得一

读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有感

读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有感 榆树四小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时期,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成果,总结了自己四十余年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夸美纽斯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他对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著的《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主要谈论了教育目的、改革旧教育、教与学的原则、分科教学法及学制体系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对现今的教育体制的设置和形成不可谓不深远。而他这些教育理念的提出,有着夸美纽斯时代的特殊背景。进行教育改革必定是因为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欠缺和不足,这才呼吁杰出的教育先行者出来为教育改革和未来状况做出设想。其时的欧洲社会,虽然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但经院习气依旧十分浓厚,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生活,教学方法呆板落后,教学管理混乱无序。如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就描述说是:学校里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严酷的,以致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与书本都感到厌恶,都急急离开学校,跑到手艺工人的工厂,或找别种职业去了。然而,这样的学校,穷人子弟依然难以进入。对旧教育的不满以及对穷人没有受教育机会的同情,夸美纽斯提出了学校改革及普及教育的思想。 夸美纽斯提出的学校改革及普及教育的思想是他近代教育理念的核心,而这里则主要从《大教学论》这本书的第九章《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来分析展现这一观点。在这一章内容中,夸美纽斯从六个方面对他的论点进行了阐述。其中大多数是积极的,进步的,甚至超前的。但也有一些观点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在夸美纽斯的眼里,一切都青年男女既包括有钱有势的,也包括一切城镇乡村的;既包括富贵的,也包括贫贱的。他认为,所有的青年男女都应该进学校接受教育。首先,我们都是“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人。夸美纽斯说:一切生而为人的人,生来都有一个同样的目的,就是他们要成为人,既要成为理性的动物,要成为万物的主宰及其造物主的形象。所以,他们都应该达到这样一个境地,即在适当地吸取了学问、德行与虔信之后,能够有益地利用此生,并且好好地预备来生。他还说:上帝自己常说。他对人毫无偏袒,所以如果我们允许一部分人的智性受到培植,而去排斥另外的一部分人,我们就不仅伤害了那些与我们自己具有同一天性的人,而且也伤害了上帝本身,因为上帝愿意被印有他自己的形象的一切人所认知,所喜爱,所赞美。在这方面,人们的热情是会与那燃着了的知识火焰一同增长的。因为我们的爱和我们的知识是成正比的。夸美纽斯的这一见解是超前的。虽然他意在说明人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但这与我们今天所认为的“人人平等”也无什么区别。 其次,教育像太阳。夸美纽斯说: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