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树立我行、我可以的自信的品质.。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需要。
一、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信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建立自信,兴趣的作用是关键。提高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耐久跑教学,以往,一谈耐久跑学生就觉得单调、枯燥,不感兴趣。我在教学时结合民间滚铁环的活动把枯燥的耐久跑改变成学生喜欢的滚铁环的内容,那些耐力不是很好的学生和耐力好的学生的学习起点就一样了,在学习滚铁环技巧的同时他们不甘落后,体力在无形中也得到了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在耐久跑考核时,那些原来耐力比较差的学生都感觉到原来我也可以跑得那么快,身体难受的现象越来越轻了,对耐久跑也不再恐惧。只有激发运动兴趣,让学生参与,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结合偶发事件培养学生的自信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自信的目的。比如在体育活动中,有学生在小组落后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最终获得胜利的时候我就及时地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建立自信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三、教师语言的激励激发学生敢于竞争的自信
当学生在体育活动的时候遇到难度比较高、竞争比较激烈的时候就会产生自信心不强的现象。在体育活动中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是经常出现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分析失败原因,通过“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恐惧──体验成功喜悦”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如跨越式跳高教学时,我在前几次课中首先把竹竿换成橡皮筋,这样即使身体碰到橡皮筋也不会有危险,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把橡皮筋分成几个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接着把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加强辅助练习,逐步完成连贯的动作达到建立学生自信的目的。
四、适宜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学中,除了重视教学过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评价方式、方法得当,不仅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还能提高学生表达、沟通、合作、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自我反思,从而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在评价学生时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学生在学习前的基础和学习后的进步值是多大、合作的情况是否良好进行学习评价,改变过去的项目考试的习惯,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看重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自信的目的,把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进行比较,更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强调综合效应,深受学生的欢迎。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培养学生自信的方法和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考虑进去,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自信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教学发挥更大作用。
本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