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学习中享受乐趣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学习中享受乐趣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激情在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呢?

1.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学习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2.注重“溶情”,感受真情。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只有

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焰,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时,讲课之前,我先播放了一段展示九寨沟绮丽美妙自然景观的录像,学生看了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阵惊叹声,他们纷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他们所看到的画面。之后,再让学生打开书本朗读书上的有关文字,找出关键字词朗读体会,我相信此时学生的感受是真切而强烈的。

二、交流在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有着他特有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观念,对同一篇课文,对同一个句子,甚至是同一词语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课堂上就决不仅仅只有一个答案,也决不仅仅只有一个声音。学生需要交流,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得到了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认识的提升。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交流,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回答得很精彩。有的说:“林则徐爷爷,你真伟大,你的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全国的百姓都感谢你。”有的说:“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远离毒品,坚决打击吸毒贩毒分子。”有的说:“林爷爷,请你相信,我们一定会好好努力,为国争光,使自己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稚嫩的话语,纯真的感情,灵动

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怎么不让人为之感动?而这就需要教师智慧的点拨和引领,教师要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撞击学生的思维之门,促使他们的思考与交流向纵深发展,不断进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才能变得生动起来,丰富起来。

三、发展在课堂

1.搭建平台,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一路花香》一文时,由于文中角色分明,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后,分角色进行表演,文中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凸现在同学们的心中,表演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表演不但将学生带人情景,加深了对人物感情的体验和文意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拓展阅读,增加积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练习中的古诗《竹石》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墨梅》、《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诗,而且

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走进生活,自主学习。“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感悟在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情感移植

《泉城》一文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泉城的景观,丰富感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孩子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的自然景观而感到自豪,饱含了对祖国无比热爱的选美之情……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

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语言交换

《乡下孩子》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我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地读着,细细地品味,孩子们简直喜欢极了。于是,我引导孩子们:“你觉得乡下孩子还做了什么事呢?我们也试着写写美妙的诗句,好吗?”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写下了:“割一篮青草,鼓起了白鹅的肚皮。挖一堆小虫,乐坏了可爱的小鸡……”

当然,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们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总之,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要自觉增强教育创新的紧迫感与主动性,领悟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每位语文教师都应朝着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

创造”的方向努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