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心理疏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冒险心理疏导

在某个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班主任在同学拾到的一本日记本中,发现了一个"行动计划"。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行动计划这样写着:一、X月X日晚跟踪M;

二、X月X日晚,行使"反间计",使其自相残杀;三、X月X日,在W饭盒里下"蒙汗药"。下面还有打击目标的分析"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决定X月X日看完电影,带上武器进行跟踪追击,放冷枪暗箭,击敌要害等等。

看到这样内容的"行动计划",教师在吃惊之余,进行了一番调查,确认这是班里一位男同学的"杰作"。这位同学才14岁,刚升入初中二年级,因看不惯班内M

和W两位同学的言行举止,便萌生了要"教训"和"打击"这两个同学的念头。还为此作了实地的调查,掌握这两位同学的情况,制订了这份"行动计划",并且已经有过几次冒险行为。如为了跟踪目标,曾几次翻墙登高,甚至撬窗入室。

一个初中学生,怎么会做出如此荒谬的事呢?这简直像反特小说、侦探故事中的情节。其实这是冒险心理在作祟。冒险心理是指对惊险事物的强烈兴趣,从而跃跃欲试的心理活动。冒险心理出现在青少年身上主要是为了寻求某种刺激,在心理上获得某种满足,而不在于谋财探宝。所以,他们在冒险心理的驱使下,会做出各种危险和令人费解的事来。有的在冒险举动中吃了亏,负了伤,也不后悔,还以为自"勇敢",有"英雄气慨",并以此来赢得同伴们的"赞赏"。

那末,中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冒险心理呢?一般说,中学生的冒险心理大致是由以下几种心理发展而成的:

一是好奇心理。中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他们对新鲜、奇特、神秘的事物尤其感兴趣。制定那"行动计划"的中学生,平时对侦探、惊险小说入了迷,对当侦探有强烈的兴趣,于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跃跃欲试,把平时合不来的同学当作"敌人",进行冒险。

二是探究心理,中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事物产生了探究心理,喜欢研

究各种"为什么?"特别对那些使自己感到奇特和神秘的事,有一种强烈探究心理。如有位同学对气功的神秘功能感到惊奇又费解,于是为了探究气功的秘密,不惜冒险一试,竟然赤脚踩在碎玻璃上。结果脚底刺伤,鲜血淋漓。

三是求成心理,每个人都希望把事情办成功,这是一种求成心理。青少年的求成心理比成人强烈而迫切,常常是不顾主客观条件急于求成。正是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有时会让他们不顾一切地去冒险。如有的同学在野营活动时,不遵守日程安排,擅自冒险攀登,这有可能酿成大祸。

四是固执心理,有些学生一旦拿定主意就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而不考虑自己的意愿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有实行的主客观条件,一意孤行,冒险实施。如有的同学不听教师、家长的劝告,执意去少林寺拜师学艺,结果钱物两空,被民政部门遣送回家。

冒险心理是青少年的一种幼稚心理,它与成人是不同的。中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求成心,本来都是积极的心理因素,如果不予以正确引导,都有可能滋生冒险心理。当然冒险也不完全是消极的,如果引导得当,冒险是可以促使他们去排除困难,而夺取胜利的。在前进道路上,一点风险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人也是需要有点冒险精神的。但这里所说的青少年的冒险心理,是指盲目(不考虑主客观条件)的冒险和无谓(毫无意义或有害于社会或他人)的冒险。因此,对中学生冒险心理的疏导,既要消除他们头脑中消极的、盲目的、无意义的冒险情绪,同时要鼓励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发?quot;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进取精神。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疏导方法:

1.转移法或称中心转移法。学生的冒险心理(这里都指盲目的、无意义的冒险。下同)有时不仅十分强烈,甚至十分固执。所谓转移法,就是把中学生的冒险心理转移到其他新奇而有意义的事情上去。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不致产生危险的后果。如某校有几个同学在假期想在深夜作些小小的破坏,以尝尝冒险行为的滋味。教师因势利导,组织他们成立夜间巡逻队,配合公安民警与工纠队,维护社会治安。夜间巡逻,这样既对社会有益,又满足了他们的冒险心理需求。但要注

意,所谓中心转移,最好应转移到与冒险相近而有意义的事情,如果组织上述学生去帮孤老干事,也许转不过去。因为还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2.分散法也称分散注意法。即组织有冒险心理的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淡化其冒险心理。如有几位被称为"动物迷"的同学听说武夷山有个养蛇区域,他们偷偷相约趁假期去实地探险。这个计划对于一无捕蛇经验、二无治疗知识的人来说,可谓是盲目冒险。于是教师在假期组织夏令营活动,并有意识地给这几个学生分配些工作和竞赛任务。结果,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取消了冒险计划。

3.对于受冒险心理驱使,做出有损于集体或他人的事的学生,应晓之以利害关系,促其觉悟。如有个学生偷了大量自行车铃,目的不是为铃,而是要尝尝冒险的滋味,试试自己的本领。因此,学校越查得紧,他越是偷,愈险愈感到心理上满足。教师与公安部门配合做工作,使之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同时又引导他把冒险精神放到学习、工作的攻关克难上去。结果,这个学生领悟到“冒险”不应是为了满足个人心理需求,并以此自诩为"英雄","冒险"应与国家安危、人民利益攸关的大事联系起来,这才是正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