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战观后感80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征北战观后感800
南征北战观后感800 一:这两部老电影,我不知看了多少遍,但每次在电视上碰上,却还要看,百看不厌。

小时候就在生产队的晒场上看过这类电影,但那时是看热闹,其中内涵不甚明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的增多,理解力的增加,每看一遍都有新的发现。

虽往往是半夜,但睡意全无,大呼过瘾。

一,台词精练,没有废话,情节紧凑,不拖沓。

二,我军高级干部,中级干部,人物刻画恰到好处,自然,亲切,有冲劲,不做作。

如《英雄儿女》中的王东主任,坚强和蔼,没有脏话,文质彬彬,深受战士爱戴;《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爱护士兵,敢打硬仗。

三,基本符合史实。

《南征北战》诠释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看了该片,不得不赞叹毛泽东军事战略的伟大,正如国军张军长说的那样:不是国军无能,是共军太狡猾了。

张军长原来倚侍美式装备,科班出身,很自负,并不把共军放在眼里,当部下告诉他,刚在凤凰山围歼了李军长的共军正向他们两侧运动时,张军长不屑地说,“共军的胃口真大,但这里不是凤凰山”,可最后,这位张军长还是把头从坦克里伸出来,举起了白旗。

无奈啊,谁叫他碰上了毛泽东领导的解放军啊?《英雄儿女》战斗场面并不多,但那种自然质朴人性化的战场氛围,还是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中朝军队并肩作战,相处很平等,无论哪方都没有针对另一方的优越感。

祖国慰问团到火热的朝鲜战场的情节,则生动自然,表现出前方后方中国人民的团结,众志成城,祖国人民对志愿军将士的关心,极大地鼓舞着志愿军将士杀敌报国的激情。

四,我军士气高涨。

不管是在解放战争中,还是在朝鲜战场,我军都是以劣势装备对阵装备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武器的敌人,然而战士们毫不气馁,乐观积极,无所畏惧,勇猛作战,实在难能可贵。

当我们的部队集结时,他们那整齐的队列,高昂的士气,相信世界上任何敌人看了都要胆颤,难怪美国人在总结朝鲜战争时会说“他们在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现在,只有在影视剧里才能看到我军杀敌了,30多年没打仗,不知道解放军尚能打否?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没法回避战争。

当你穿上军装,你和你的家人就得有为保家卫国献身的思想准备,那是你的职责所在,怕死就不要去当兵。

战争是血腥的,但我们不能以战争的残酷,来否定保家卫国战争的正义性,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个崇尚武力敢出手的民族才会获得别的民族的尊重,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被淘汰。

抚今追昔,感慨万端。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年岁大了,怀旧,还是很多事情真的今不如昔,总之常有昨是而今非的感
觉。

这三十年来战争题材的影视剧,除了《亮剑》等极少数,会去看看,大多都觉得太假。

编导既没亲历过战争,平时又不学无术,这就导致现今的影视剧里充斥着常识性的错误,就是说如果真像那样去打仗,再多的人,再好的武器也赢不了。

另一方面,把敌人描写得愚不可及,简直像猪,与其说是在贬损日本人,不如诬辱我们自己。

不是吗?猪一样的日本人,我们竟然花了14年最后在美苏的帮助下,才把他们赶出中国,我们自己岂不是比猪还不如?
我们总以外国人再不也像当年那样打进中国而沾沾自喜,总以能拒敌于国门之外而自我满足。

可是现如今,中国人的生命和财产遍布全世界了,仅能拒敌于国门之外已远远不够了,我们必须能在世界范围内保护中国利益不受侵犯。

从新闻里看到,我们的测绘兵,常年风餐露宿,上高山,下海岛,足迹遍布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为我国的战场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看了以后,我觉得好奇怪,怎么老想着在自己家里打仗啊?战场应该建设在藏南,在印度北部,在南沙,在东海,在太平洋,以便让我们的精确制导武器打得更准。

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深谋远虑,居安思危,这些年,不断地听到有关日本人在中国进行实地测绘的报道,他们已把战场建设到我们新疆去了,虽然他们有高科技的卫星,远程的雷达,但他们还是派人冒险到中国来实地测绘。

中国人真应该学学对手了,想方设法,把未来可能的境外战场的测
绘数据搞到手。

南征北战观后感800 二:春节期间自己没有看电视,更没有欣赏那花花绿绿的晚会节目,到是静下心来比较仔细地看了两遍老电影《南征北战》,第一遍看的是1974年由北影厂重拍的彩色片,第二遍看的是上影厂1952年拍的黑白片。

虽然都是相同的故事情节和内容,都是强大的演员阵容,但彩色片子的效果比起黑白片来差远了,彩色片演员的身材普遍发胖,年龄偏大,同样的台词有些鹦鹉学舌的感觉。

黑白片《南征北战》发行放映已经整整六十年了,它在中老年观众里印象深刻,令人百看不厌,一些台词大家都能背颂,它在我国的战争影片中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

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大概是1961年,当时放寒假小学生买票只需五分钱。

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南征北战》看过不下几十遍,尤其最近几年,自己感觉像这样的老影片越看越有味道。

记得刚从黑龙江回来时,我在街道的集体工厂上班,厂里有位采购员当时已经七十岁,据说以前当过国民党军队的副团长(后参加起义),一次看完电影他对我说:“影片中的李军长应该是李仙洲,”又说“电影把这帮人(指国军)说的太不堪一击了。

”我说:“不管您怎么看,国民党军队毕竟战败了。

”他又说道:“论打仗,毛主席确实有两下子……。

”聊天中他还提到什么新兵怕炮、老兵怕号,意思是新兵怕打炮,老兵怕吹冲锋号。

他还告诉我说如果炮弹打来时要赶紧
卧倒,这样炸不着。

我说那炮弹正好落在身上怎么办呢?他笑着说那就没办法了,但那样的情况很少。

由于是邻居,那时我经常去他家看电视,还曾经一块儿去工体看过球赛。

这部影片说的是华东野战军的一支部队遵照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实行战略转移,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故事,华东野战军的指挥者是粟裕将军,他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军事家。

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

”他还说:“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赢得战争。

”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完全体现了毛主席的这一英明论断。

军队中支部建在连上,充分发挥政治作用,在解放区,每个村子里都有党的领导,村干部组织群众筹集物资,抬担架、运公粮、人民群众积极支援革命战争。

陈毅元帅曾感慨地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大概意思)。

的确,蒋介石虽然有美国的大力援助,虽然有美式装备的800万军队,但是他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民心。

现在有个别年轻人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很不以为然,还有人荒诞的认为,如果让蒋介石领导,依靠美国,中国会比现在还强大,这种想法太天真了,太无知了。

大家都知道,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诸侯割据、军阀混战,老百姓一直没有过上太平日子。

近代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家经济和军事落后,世界上哪个小国都想欺负中国,赔款割地、无数个
丧权辱国的条约让国人倍感耻辱,帝国主义从来就是瓜分中国,他们决不会让你强大起来。

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工农红军,领导劳苦大众闹翻身,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胜利来之不易。

影片中服装和道具都非常符合当时的年代,老百姓穿的棉衣棉裤,老头儿戴的毡帽,肩挑的担子、手推的独轮车,每位演员所饰演的人物也都非常到位,陈戈饰演的我军师长,汤化达饰演的师政委,冯喆饰演的高营长,刘沛然饰演的张连长,张瑞芳饰演的村长,铁牛、仲星火、王淇、孙永平等饰演的我军战士,每个人物既鲜活又各具特点。

项坤饰演的敌张军长,白穆饰演的敌参谋长,阳华饰演的敌李军长也都非常精彩。

影片的导演是成荫和汤晓丹,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我们看到的影片不象是在演戏,看到的场面宏伟壮观如身临其境一样。

老电影真好,《南征北战》拍的真棒!它就像一瓶陈年的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品越有味道。

南征北战观后感800 三:7月29日晚,石安改扩建KJ9标组织职工观看经典电影《南征北战》。

电影刚开始向观众交待了,1947年冬,我华东解放区部队,在苏北解放区七战七捷,为了彻底消灭敌人进行战略大大转移,起初有些战士想不通,对部队的后撤也有意见、军心涣散,为了安抚战士
的情绪,高营长和赵村长开始了对部队和群众的思想工作。

战士们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战士们又恢复往日的斗志、精诚团结在高营长周围,共同努力打败了敌人的增援部队,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整部影片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解放军指挥官,能够在全国解放战争大形势下,纵观整全局以整个战役高全面指挥整个战役,使我想到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

不同的高度看事物的广度是不一样的,站的高看的画面和低处看的画面自然是不同的。

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会得出很多不同的结论,而每一种结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换一个角度,看事物就会不同。

使我想到了几年前的一件事情,那时我还在沥青拌合楼上工作,将要进入施工雨季的前几天,有天项目上停电了,领导让用发电机生产,当时也在进行成本核算,算下来用柴油生产一小时要比用电生产一小时多花费3000多元,一天按10个小时来算一天就要多花费30多万元。

当时我们就想不通,为什么多花钱还要干活,后来逐渐的明白过来,经理是站在整个工程的进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而我只是站在小小的班组的角度去看待。

在施工雨季到来以前完成施工的节点,为项目的后续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施工条件,为工程的顺利完工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我们争取到的不仅仅是那区区30万的效益。

XX年是集团的转型升级年,要从施工型转换到管理型,
为了克服大伙的不理解思想、根据集团的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教育职工共同组织观看该影片,克服岗位变化带来的压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风险的加大,企业的成败可在一朝一夕之间发生。

集团领导以纵观全局的眼光,将施工型企业转化为管理型企业,随之而来岗位的变化,对于在公司干了一辈子的老机械工来将这好比是丢掉了饭碗,他们承受岗位变化,新岗位面临的压力是常人所无法想象。

公司的发展更多的需要还是职工的高效、敬业和忠诚的职业精神。

拥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将其运用到经营实践中,言行举止无私心,在公司的业务活动中从不搀杂个人私心。

敢于直言不讳,敢于纠正其他员工的错误行为,敢于吹毛求疵般地挑剔施工队伍的质量缺陷,只有无私才能无畏。

为了完成集团的转型升级,这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问题,而是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关系到公司的生存问题,更是关系到公司发展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