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学习抒情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抒情教案
【厚积薄发】
1、古诗赏读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卷二致思》
赏读: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孔子家语卷二好生》
2名句积累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善于发现美,学习寄情于物,物以牵情的抒情方式。(2)在阅读中体会抒情语句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3)在写作实践中学会使用抒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典型例子引导法、自由写作法、提问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2)作文中抒发的感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
【知识储备】
1、关于“美”的名言
雕塑家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威。布来克:富有生机就是美。
约瑟夫鲁: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
罗安约翰逊: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
莎士比亚:玫瑰是美的,不过我们认为,使它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
德国谚语:美的世界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的花朵要靠我们劳动的汗水来浇灌。
2、什么是美
(1)一位哲人说:“如果世间没有美,便没有生命;如果人类不能发现美,感知美,那生命的意义便失去了大半……美是一种内涵、一种气质、更是一种修养。”
(2)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这首散文诗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就要善于发现美,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其实美就是生活。
2、什么是抒情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指导案
导学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说出来与我们分享。(学生自由发言)
材料:
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富丽堂皇是美,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平凡的美往往是美的极致。
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孕妇没有座位,起来给他们让个座,这种道德的美是平凡的美。
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低年级的同学摔倒了,把他扶起来。尽管这仅仅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但这也是美,是极其平凡的美。
在同学遇到困难时,你伸出自己温暖的双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也是一种特别平凡的美。
在街上过马路时,看到盲人,主动去帮助他们,扶着他们过马路,让他们更加有安全感,这是一种平凡的美。
在空闲时,去陪陪老人,说些贴心的话,陪他们聊聊天,谈谈心,解除他们的寂寞,让他们不感到孤单,这也是平凡的美。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朋友,只要你拥抱了平凡便是拥抱了美,因为平凡是美,美的极致。
当前高中生作文的弊端之一,是善于发现丑,而不善于发现美。作家格非说过:“我在阅读中学生作文时,几乎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写到‘快乐’和‘幸福’的。永远的痛苦、绝望,永远的忧国忧民(我倒不是说中学生不该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动辄‘反腐败’,动辄‘环境污染’(我也不是说中学生作文就不能写‘反腐败’‘环境污染’),千篇一律的大题目……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容易流于空洞……我们的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不到幸福,除了升学压力和社会流弊的影响之外,我们的确缺乏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眼光。而写作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全面、深入、正确地了解社会,进而认识生活,丰富自身。”(《一些闲话》)
环节一:温故知新
一、抒情方式和要求
1、抒情的方式
抒情分为两类: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抒情往往不会单独出现在文中,它常与记叙、描写、议论等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直接抒情一般要与议论结合在一起,而间接抒情一般与叙述、描写结合在一起。这“结合”,要求自然,不能牵强,切忌空泛、虚浮,无病呻吟。
1)、直接抒情。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法。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触景生情法。如:
不久前,新疆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当时,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母亲正搂着五个月大的儿子酣睡梦中。突然,空中发出沉闷的轰鸣声,大地在黑暗中剧烈地颤动起来,随着一声巨响,楼房倒塌了,巨大的冲击力带着母亲和孩子从五楼坠了下去……听见儿子的哭声,母亲看见儿子被挂在自己头顶上的一根晾衣服的铁丝绳上,随时都有摔下去的危险!而自己也被深深地埋在了距离地面几十米高的废墟中。母亲顾不得浑身的疼痛,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想办法救下孩子。她不敢大声呼救,怕惊吓了孩子,只好自己默默地挣扎,但是身体却纹丝不动。情急中,母亲一次次地伸长着自己的脖子,用自己的嘴去衔住儿子……她终于成功了!她用嘴咬住了儿子的衣角,用尽全身力气将儿子从铁丝上扯了下来,用牙关死死地衔着儿子,就这么坚持着,坚持着……
晨曦中,当救援的人们看到这动人的一幕时,无不为这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当人们含着眼泪把孩子的衣角从母亲的口中扯出来时,鲜血已经浸透了孩子的衣襟
世界上只有母爱的力量所向披靡。母爱又如春日的阳光,美丽而永恒;母爱犹如春日的小雨,温馨而柔韧。
③、咏物寓情法。如流沙河的《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流沙河的《藤》这里写的是“藤”,但影射的是那种趋炎附势、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的人。作者把自己对这种政治投机商的愤恨与蔑视的感情,寄寓在对“藤”的物性的描写之中,达到了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高度
④、融情于事法。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⑤、融情于理法。如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吾至爱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