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 让运动无所不“能”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 让运动无所不“能”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 让运动无所不“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5668000.html,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让运动无所不“能”

作者:_冯子娇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第03期

现代化科技馆配备方案

现代化科技活动中心 配备方案

一、校园科技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对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我们可谓驾轻就熟,从千人一面的学校、千篇一律的课程,到整齐划一的管理,学校规范化的目标是达到了,可由此带来的却是产品的标准化,学生大都成了统一规格的“标准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没有科技的教育,就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没有学校科技馆这个载体,也就难以负担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 … 让科学动起来,让科学更好玩,让学生热爱科学,在玩中感悟科学,提高科学素养,是建设学校小型科技馆的重要目标。学校小型科技馆的建立可以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促进素质教育及学生科技素质活动的开展;学校小型科技馆的建立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体验科技活动,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感悟科学的深奥,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动手能力。 二、校园科技馆的构成 学校小型科技馆由声、光、电、力、磁、能、水、气、新材料等九个方面的系列组成。这些仪器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于一体,将光的反射、声的传播、力的分解、电的产生、水的循环、能的转化、磁场变化等自然常识和科学原理以最直观的形式演示出来。学生亲自操作,动脑动手,发现其中的奥妙,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 三、校园科技馆的功能与特点 学校小型科技馆的功能与特点在不断扩展和延伸,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学校小型科技馆具有展教互动功能。展教互动功能是学校小型科技馆的核心功能,展品的互动性是学校小型科技馆区别于其他实验室的重要标志。学校小型科技馆的展品多具有互动功能,通过简单直观的实物模型表现复杂深奥的科学原理。既能吸引学生动手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娱乐之中思考和学到知识,真正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实施工作方案

附件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实施工作方案 一、目的 充分发挥科技馆作为校外活动场所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把科技馆的科普活动送到学校,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结合起来,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同时,为社会各方参与开发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内容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二、内容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未成年人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对科学方法的探索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结合起来,在实施中采用“两点一线,双向互动”的方法:以科学课程作为连接学校和科技馆的主线,形成“两点一线”;在形式上包括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参与科学课程的教学,也包括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学习实践,延伸学校科学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形成“双向互动”。主要内容包括: (一)发挥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和科学教师等科普队伍的优势,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送进校园,推动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如:趣味科学表演、科学主题的综合实践

活动、科普剧表演和科学知识讲座、科技专家帮助学校培训科学教师、支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指导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二)发挥科普器材和设施的优势,配合科学课程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送进课堂、科技馆开设科学实践课堂、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巡回农村学校等。 (三)发挥科技馆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优势,丰富学校劳技课和科学课的内容,为劳技课和科学课提供资源服务,如:“动手做”活动资源包、发明创造活动资源包、科技实践活动资源包等。 (四)发挥科技馆科普展览的优势,把科普展览送进校园。如: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史展览,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典型科技成果发现过程展览,新发现、新技术、新成果展览,科技知识展览,青春期心理和生理教育展览,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作品展览等。 (五)学校利用科技馆阵地和资源优势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科普展览,参加科普活动,把部分科学课程安排在科技馆进行等。 三、实施步骤 按照社会动员、选择试点、试点工作评价与总结、活动实施者培训、总结经验并推广的顺序实施。 四、组织领导 (一)“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领导,中国科协科普部、青少年科技中

校园科技馆设计方案模板

校园科技馆设计方 案

河南洛阳双语学校 校园科技馆设计方案 ——武汉大成美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科教兴国”——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战略国策,青少年是科学事业的继承人和发扬者,科普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是青少年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科技馆建成,旨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娱玩之中,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技乐园。 一、建馆特点 1、创新性: 既以现中小学教材为范围、同时也适当扩展认知领域,创新设计的展品。 根据中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兴趣特点,设计的科技展品和布置科学氛围相协调;科技馆的展品均为能互动参与的探究型展品,让学生们能在娱玩之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探求自然地质的奥秘,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2、参与性: 科教场所建设最忌一劳永逸,作为学生们科技活动场所,除了在力所能尽的条件下进行展品更新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场所,最大范围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广泛的参与科教活动和探索学习认知等。 3、安全性:

所有展品采用的材料均无毒无害,涉及到用电展品,其用电装置均有安全保证设施,并为科技馆设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条例,对馆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保证运作过程中的绝对安全。考虑到科技馆专业维护人员能力有限,展品材料和结构尽可能考虑结实耐用,以减轻经常性维护的压力。 4、艺术性: 以成人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浅蓝、桔黄、乳白为主体色,色泽达到光洁如镜之效果,展台进行艺术造型;馆内外墙壁,以独创特绘的壁画长廊和其它科学画板为背景,营造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氛围。 二、科技馆的功能: 1、科教探究功能 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要求培训青少年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要充分利用科技馆体验区的设施,让学生们在参观学习、动手动脑的玩科学中,极大的激发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热情,既从中巩固所学习的科学原理,又无束缚地开拓对科学领域的兴趣探究。 2、示范功能 利用其教育方面特有的政策优势,成为当地的校外活动中心,形成的包括在科学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优势。利用校园科技馆以后来居上理念,建成在当地极具示范意义的亮点,既是对学校形象和教育实力的体现,也是为青少年活动做的一件实事。

校园科技馆建设方案1

前言 进入21世纪,为普遍提高全民科学技术素养,尤其激发中小学生的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对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中央专门出台中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宏观指导,并且制定了《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部署安排具体工作,并在全国围积极开展校园“科普周”、科技进校园活动、科技大篷车,并且在主要城市推进科技创新市长奖等科普活动。 国家领导人对科普活动的开展非常关注,胡锦涛主席、主席分别亲临指导北京市科普活动周,并多次对科普活动活动做出批示,并将科普活动的开展推广作为提高中华民族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石。科技部联合教育部在各地成立“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估计各种形式的、更加常规化的科普活动。 当前的校园科普活动,各学校纷纷建设校园科技馆,将校园科普活动迈向更高的层次。 首先是更加的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兴趣小组的围,而是全校的全部适龄学生。科普不仅仅是部分孩子的特殊兴趣,而是全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其次是科普活动更加的常规化、课程化,而不仅仅局限于每年一次的科普周,科普活动也有了固定的场所和全面的设备,学生有更长的时间接触和认识科学知识,并且将自己的科学构思物化制作出来。 最后,科普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活动方式和器材更加的丰富,不仅常规的手工制作增加了各类高科技机床,也大量增加了智能仿生机器人、智能飞行器等,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含量,更加的与国际接轨,提升学生的兴趣,更好的展示学校的和学生的科技成果。 校园科普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科技的探索不仅仅停留在校园,也带进了家庭,将学生的成果更好的展示给家长,更加促进学校、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各类科普活动也衍生发展出相关的系统的培训课程,使科普活动活动更加的系统化、知识化,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科技素养,不再仅仅是一次活动过程,更是一次系统的教育过程,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 总之,多样化的校园科技馆的建设,已经是校园文化和素质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基本建设的一个必要部分,是展示校园科普建设工作的一个必需工作。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助力科普活动周简报

宣武区明德第三小学 简报 第57期 ★ 让科学之光照亮童年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助力科普活动周为进一步加强和发挥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功能,促进优质科技活动资源的共建共享,搭建青少年科学教育平台,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9月9日上午,石嘴山市科技馆开展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走进宣武区明德第三小学的校园。 在我校多功能能大厅,科技馆人员为师生们了表演《干冰秀》、《氧化奇缘》、《泡泡王国》、《逗一斗》、《有趣的表面张力》、《小丑来了》等节目。这些表演为科学实验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以生活中简单易得的素材,巧妙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进行花样翻新的实验互动,让孩子们全程参与,使得小观众们啧啧称奇。 在大厅的外面,由**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科技志愿服务队携带科普大篷车及部分展品对学生进行演示与讲解,其中包含了VR 体验、异形齿轮、锥体上滚、机械结构模型、伯努利小球等展项,

使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培养了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索热情。 **市地震局、**县科协通过展板、发放科普知识宣传册的形式,向师生们展示了地震防灾减灾、预防地震灾害等相关知识。 **搭搭乐乐机器人公司也为孩子们布置了精彩的创客活动区:无线电体验:通过传统的捉迷藏与无线电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到无线电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Robomaster青少年机甲大师:通过原创射击机器人对抗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状态,提升学生对于机械学和电脑编程的兴趣;激光雕刻机:通过AI计算机识别进行自定义切割和雕刻,使学生体验到AI计算机带给人们的便利,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模块化可编程飞行器体验:通过Airblock飞行器的两种形态:无人机与气垫船,主控模块和6个动力模块,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拼接就可完成飞行器,并进行操控飞行;马赛克拼图:通过乐高小颗粒积木进行任意的三维拼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立体空间知觉。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充分发挥了科技馆的资源优势,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科普活动,以参与、互动、体验等方式为大家营造从实践中学习的科学精神,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表达了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们学到好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也让我们大开眼界,希望下次学校还能再举办这样的活动,使我们更快乐的学习。 2020年 9月9日 宣武区明德第三小学

校园科技馆设计方案 (1)

河南洛阳双语学校 校园科技馆设计方案 ——武汉大成美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科教兴国”——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战略国策,青少年是科学事业的继承人和发扬者,科普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是青少年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科技馆建成,旨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娱玩之中,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技乐园。 一、建馆特点 1、创新性: 既以现中小学教材为范围、同时也适当扩展认知领域,创新设计的展品。 根据中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兴趣特点,设计的科技展品和布置科学氛围相协调;科技馆的展品均为能互动参与的探究型展品,让学生们能在娱玩之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探求自然地质的奥秘,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2、参与性: 科教场所建设最忌一劳永逸,作为学生们科技活动场所,除了在力所能尽的条件下进行展品更新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场所,最大范围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广泛的参与科教活动和探索学习认知等。 3、安全性: 所有展品采用的材料均无毒无害,涉及到用电展品,其用电装置均有安全保证设施,并为科技馆设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条例,对馆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保证运作过程中的绝对安全。考虑到科技馆专

业维护人员能力有限,展品材料和结构尽可能考虑结实耐用,以减轻经常性维护的压力。 4、艺术性: 以成人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浅蓝、桔黄、乳白为主体色,色泽达到光洁如镜之效果,展台进行艺术造型;馆内外墙壁,以独创特绘的壁画长廊和其它科学画板为背景,营造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氛围。 二、科技馆的功能: 1、科教探究功能 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要求培训青少年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要充分利用科技馆体验区的设施,让学生们在参观学习、动手动脑的玩科学中,极大的激发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热情,既从中巩固所学习的科学原理,又无束缚地开拓对科学领域的兴趣探究。 2、示范功能 利用其教育方面特有的政策优势,成为当地的校外活动中心,形成的包括在科学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优势。利用校园科技馆以后来居上理念,建成在当地极具示范意义的亮点,既是对学校形象和教育实力的体现,也是为青少年活动做的一件实事。 3、科技交流功能 此校园科技馆建成后,不仅要成为本校的亮点,而且要使在对外开放中,打造一个中外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的平台。 三、本方案设计负责人及相关研发人员介绍 1、其总设计负责人:周世中,为校园科技馆创始人、全国着名科

科技进校园活动总结

科技进校园活动总结 科技给学生们带来了知识,也带来了欢愉。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下面是找总结网整理的相关活动总结范文,欢迎参考。 科技进校园活动总结(1) 11月19日下午,科技馆活动进校园20XX年度北京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召开。总结会上,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宣武区牛街社区青少年创新活动室、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门头沟科技馆等六家单位结合本场馆与学校开展的特色活动进行汇报和经验交流。 为使活动开展扎实有效,市科协青少部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项目处处长姜景一,北京市教委副处级调研员崔向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文利、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孟庆金、西城区科技馆馆长郭建华等五位专家对各场馆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估。评估会上,各位专家结合馆校联合有活动、持续开展有计划、工作实施有机制、结合实际有创新的相关要求,对各场馆开展的活动做了详细点评,并对开展活动提出了建议和意见。评估结束后,北京市科协青少部李海宁部长针对如何用数据描绘活动成果,如何将活动成果与实际教学相衔接,使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丰富北京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明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希望。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是为了探索现有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资源与学校科学教育衔接的方式,加强校外科普场馆科学教育功能,尝试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组织实施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形式和运行机制,指导、推进该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自201X年底开始,市科协青少部本着城市与农村兼顾、场馆与学校结合、免费场馆与收费场馆共有的原则,在全市选择有条件的科普场馆开展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为青少年校外科普工作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科技进校园活动总结(2) XX县201X年科技进校园活动总结表彰会暨201X年安排动员会,于201X年5月6日上午在西风大酒店举行,会上对201X年科技创新活动先进单位、优秀辅导员和获奖学生给予了表彰奖励,安排部署了201X年科技进校园活动。会议由县政府刘关良副县长主持,县教育体育局刘锋局长宣读了表彰决定并提出科技创新活动实施要求,副县长王伟波作了重要讲话。

科技馆校园知识竞赛试题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知识竞赛题 一、填充题: 1、1886年由德国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拥有专利证书的汽车是:“奔驰一号”三轮汽车。 2、1959年生产的红旗CA72型轿车,是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中国第一代国产高级轿车,在缺少资料和技术的年代,能成功制造“红旗”轿车是一个奇迹。 5、1970年生产的上海牌敞篷车一共只生产了2辆,配有液压升降的检阅椅,供接待外国贵宾和节日检阅使用。 7、汽车的未来是人的情感和电子化的交融。 8、汽车博物馆展示的新能源概念车,有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 9、1996年,美国通用EV1型汽车,车身结构采用复合材料制成,以32块电池作为主能源,最高时速可达128公里/小时,一次充电可以行使144公里。2006年,美国雪佛兰Sequel氢燃料动力概念车融合了最新的燃料电池、电子、软件和先进的材料技术,续驶里程可达480公里,相当于消耗50升燃油行驶的距离。 10、2001年,中国的荣威N1概念车,依托于强大的3G网络。N1可以向乘客提供实时3D路况导航、网络化办公和多媒体娱乐等服务。 11、为保护长江口的生态与环境,已建有上海崇明东滩国家级鸟类保护区,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和青草沙水源地自然保护区。 12、上海港前瞻东海,背负太湖、南临钱塘,揽江海交汇之胜,得内陆广袤之利。上海港的开辟使上海“襟江带海”的自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揭开了古代上海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二、选择题: 1、长江口大型海洋鱼类主要有:() A、阔口真鲨、白斑星鲨、吸盘鲨、赤魟鱼、园燕(蝙蝠鲳); B、大黄鱼、小黄鱼、银鲳鱼、黑鲷鱼、刺鲳鱼;

校园科技馆建设方案1

前言 进入21 世纪, 为普遍提高全民科学技术素养, 尤其激发中小学生的对科学的兴趣, 提高对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中央专门出台中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 年)》,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宏观指导, 并且制定了《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08-2010-2015 )》部署安排具体工作, 并在全国围积极开展校园“科普周” 、科技进校园活动、科技大篷车,并且在主要城市推进科技创新市长奖等科普活动。 国家领导人对科普活动的开展非常关注,胡锦涛主席、主席分别亲临指导北京市科普活动周,并多次对科普活动活动做出批示,并将科普活动的开展推广作为提高中华民族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石。科技部联合教育部在各地成立“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估计各种形式的、更加常规化的科普活动。 当前的校园科普活动,各学校纷纷建设校园科技馆,将校园科普活动迈向更高的层次。 首先是更加的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兴趣小组的围,而是全校的全部适龄学生。科普不仅仅是部分孩子的特殊兴趣,而是全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其次是科普活动更加的常规化、课程化,而不仅仅局限于每年一次的科普周,科普活动也有了固定的场所和全面的设备,学生有更长的时间接触和认识科学知识,并且将自己的科学构思物化制作出来。 最后,科普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活动方式和器材更加的丰富,不仅常规的手工制作增加了各类高科技机床,也大量增加了智能仿生机器人、智能飞行器等,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含量,更加的与国际接轨,提升学生的兴趣,更好的展示学校的和学生的科技成果。 校园科普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科技的探索不仅仅停留在校园,也带进了家庭,将学生的成果更好的展示给家长,更加促进学校、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各类科普活动也衍生发展出相关的系统的培训课程,使科普活动活动更加的系统化、知识化,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科技素养,不再仅仅是一次活动过程,更是一次系统的教育过程,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 总之,多样化的校园科技馆的建设,已经是校园文化和素质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基本建设的一个必要部分,是展示校园科普建设工作的一个必需工作。

校园科技馆设计方案

精心整理 河南洛阳双语学校 校园科技馆设计方案 ——武汉大成美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科教兴国”——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战略国策,青少年是科学事业的继承人和发扬者,科普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是青少年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科技馆建成,旨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娱玩之中,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技乐园。 一、建馆特点 1 2 3 可能考虑结实耐用,以减轻经常性维护的压力。 4、艺术性:

以成人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浅蓝、桔黄、乳白为主体色,色泽达到光洁如镜之效果,展台进行艺术造型;馆内外墙壁,以独创特绘的壁画长廊和其它科学画板为背景,营造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氛围。 二、科技馆的功能: 1、科教探究功能 2 事。 3 1、其总设计负责人:周世中,为校园科技馆创始人、全国着名科普展品设计人、国家教育科学教育科题组专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科技发明金奖获得者。在全国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主体,创新设计,独立承担在过包括青少年科技馆在内的几百所科技馆设计工作。其带领的展品研发团队,研发的创新系列展品,是科技展品中唯一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的展品系列。 2、设计专家和人员: 周治军:武汉职业学院副教授、全国科技发明金奖获得者、科普专家。 刘纯荣:湖北高级讲师、青年激光专家。 魏金宝:武汉大成美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涛:高级工程设计师

四、校园科技馆设计其他相关问题 以创新为基本思路:其展区的布局和展品的选择,必须有较新的创意,其设计的特色,应该使参观的所有客人耳目一新;此外,除了参观的展品之外,还必须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设计一批五小作品制作材料等,让孩子除了一次性参观之外,更留恋里面数不清做不完的科学小制作等,更渴望的是下次再来,穷尽科技馆里面更多的好玩的科学玩艺。而这些动态的、材料形式出现的科学作品。 五、科技馆布局设计 科技馆整体按四区一景布局 1 以60 2 c d 3 四组挂牌和壁画约40张左右,营造一个生动美妙和科技氛围。 附件1: 校园科技馆展品清单 一、

浅议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策划

浅议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策划 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主题策划应富有时代特征,能代表科技馆科学传播色彩、符合学校素质教育要求的活动主题;内容策划应突出趣味性、互动性和知识性;活动形式可采取展示教育、实验教育、授课教育、影像教育、表演教育等形式。 标签: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策划;主题;内容;形式 科技馆进校园活动是按照中国科协、教育部、文明办的部署,以科学课程作为连接学校和科技馆的主线,将科技馆活动引入校园参与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通过科技馆展品、展览、实验、动手制作等科普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这项活动对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展好此项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活动的策划是活动成功的基础,必须从活动的策划入手,精心设计活动的方方面面: 一、活动主题策划 主题是活动的灵魂,科技馆进校园活动也不例外。一是要鲜明、生动、富有时代特征。主题鲜明表现在能够概括性地反映活动内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让人一看便产生浓厚的兴趣;生动就是让人觉得有活的东西在,通过主题能够窥视到蹦蹦跳跳的实质内容;同时主题要能够把握时代特点,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问题、群众科学需求。二是能代表科技馆科学传播色彩。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主体是科技馆,活动的开展是科技馆功能的拓展,是科技馆教育的延伸,其主题应当具有浓厚的科技馆教育色彩。三是符合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科技馆教育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讲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的策划也应充分考虑学校在这方面的要求,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打造声势,这是符合学校利益的。策划一个具备上述要素的活动主题,一定是一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满足需求,反映现实的主题,也注定是能够出彩的一项活动。 二、活动内容策划 内容是为主题服务的,有了好的主题必须有好的内容支撑活动才现丰满,才能彰显活动意义,为此,策划好活动内容是活动策划的重点: 1、突出趣味性 趣味性是科技馆教育的固有特点。怎么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怎么能够使观众提出问题、怎么能够使观众深入探究,便捷的途径就是增强趣味性,通俗地讲就是要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有意思,学生就愿意接触展品、愿意探究展品。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在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如果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科技馆进校园活动,他们感兴趣,会毫不犹豫地参与其中。如我们在端午节前夕针对端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实施方案

. 附件1: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加强校外科普教育的结合,推动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不断丰富科普活动的形式和容,使学生实现与科普器材、科技展品的近距离接触,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奥妙,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科技、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高科学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活动容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是按照中国科协、教育部、文明办的部署,以科学课程作为连接学校和科技馆的主线,将科技馆活动引进校园参与科学课程的教学,同时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学习实践,延伸学校科学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形成“双向互动”。在我市今年将主要开展以下容: 1、科普专家进校园:发挥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和科学教师等科普队伍的优势,把形式多样、容丰富的科普活动送进校园,推动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 2、科普车进校园:充分利用省科协为我市配备的“省科普车”这一流动科普平台,发挥车载科普器材和设施的优势,配合科学课程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将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典型科技成果展览,新技术、新成果展览,科技知识展览,青春期心理和生理教育展览,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作品展览等送进校园。

3、主题活动进校园:发挥科技馆等校外科普场所资源优势,丰富学校劳技课和科学课的容,利用科技馆阵地和社会科普资源优势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科普展览,参加科普竞赛活动、把部分科学课程安排在科技馆等校外科普场所进行等。 三、总结评估 活动开展结束后,各活动单位要认真填写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调查表(青少年科技在线下载),同时撰写活动总结,包括新闻报道情况、与学生、教师相关的调查活动信息、及活动照片等,并于活动结束后的10-15天上报工作调查表和活动总结至市科技馆。科技馆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组织有关专家,设计开发更优质的校园科普资源,从而将此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附件2: 市中小学生航空、航天、车辆模型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一、参赛围: 全市在校中、小学生。 二、参赛项目: 1、橡筋动力模型飞机(留空时间);

现代化科技馆配备方案

. 现代化科技活动中心 配备方案. . 一、校园科技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我们可谓 驾轻就熟,从千人一面的学校、千篇一律 的课程,到整齐划一的管理,学校规范化的目标是达到了,可由此带来的却是产品的标准化,学生大都成了统一规格的“标准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没有科技的教育,就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没有学校科技馆这个载体,也就难以负担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 让科学动起来,让科学更好玩,让学生热爱科学,在玩中感悟科学,提高科学素养,是建设学校小型科技馆的重要目标。学校小型科技馆的建立可以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促进素质教育及学生科技素质活动的开展;学校小型科技馆的建立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体验科技活动,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感悟科学的深奥,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动手能力。 二、校园科技馆的构成 学校小型科技馆由声、光、电、力、磁、能、水、气、新材料等九个方面的 系列组成。这些仪器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于一体,将光的反射、声的传播、力的分解、电的产生、水的循环、能的转化、磁场变化等自然常识和科学原理以最直观的形式演示出来。学生亲自操作,动脑动手,发现其中的奥妙,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 三、校园科技馆的功能与特点 学校小型科技馆的功能与特点在不断扩展和延伸,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学校小型科技馆具有展教互动功能。展教互动功能是学校小型科技馆的核心功能,展品的互动性是学校小型科技馆区别于其他实验室的重要标志。学校小型科技馆的展品多具有互动功能,通过简单直观的实物模型表现复杂深奥的科学原理。既能吸引学生动手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娱乐之中思考和学到知识,真正. . 做到寓教于乐。其实质就是从简单中体会深奥,在娱乐中学到知识,从而达到科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推广工作方案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推广工作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附件: -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推广工作方案 一、目标 推广- (一期)试点工作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公益性科普设施的科学教育功能,探索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方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二、试点推广阶段的工作内容 (一)宣传推广一期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案例和活动资源(具体见附3),倡导公益性科普场馆积极发展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 (二)进一步深化二期试点工作,经过实践深入研究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方式和运行机制。 (三)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公益性科普设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建设。 三、工作方式 (一)示范推广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明办,教育部门,科协科普部和青少年 3 2020年4月19日

科技中心共同在本地区推广“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一期试点工作中的成果和经验(见附3)。各方联合设立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示范推广区,应选择条件适合的地市级或县级中小型科技场馆、青少年科技中心等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作为项目单位,并与教育部门共同进行相关工作。 示范推广工作能够从组织发展跨部门的校外科技教育队伍入手,充分利用已形成的青少年科普活动资源和项目单位的科普设施,面向当地中小学生组织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在三年内把推广示范区建设成为本省(区、市)“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示范中心,不断提高科技场馆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的质量,从而带动本省(区、市)校外科技教育场馆的发展,发挥其对提高未成年人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 (二)深化试点(二期)工作 各省(区、市)大中型科技场馆与地方文明办、教育管理部门配合,继续深化“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工作(二期)。参与二期试点的科技场馆将围绕着教育功能和教育项目的发展,经过实践研究配套政策制度设计、经费保障、科技活动资源设计等问题,积极探索跨部门合作、校外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衔接的有效模式,把与学校科学课程紧密联系的优质科普资源送进学校,在科技场馆内为学校提供适 4 2020年4月19日

校园青少年宫科技馆整体配备方案样本

校园科技馆整体配备方案 一、科技创新理念 二、建设科技创新馆的必要性 科技创新馆作为专业的科普场所, 对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 中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场所相对偏少, 从而导致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的机会很少, 不少科技创新教室设备因此” 沦落”为高级玩具。 ”科教兴国”——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战略国策, 青少年是科学事业的继承人和发扬者, 科普教育从青少年抓起, 是青少年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科技创新馆建成, 旨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娱玩之中, 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技乐园。 3月份, 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提出了全面推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经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 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中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纲要》提出, 要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 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地的教育资源, 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 三、建馆特点

既以现在学科教材为范围、同时也适当扩展认知领域, 创新设计的展品, 力避与包括省市科技馆乃至中国科技馆雷同。 根据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兴特点, 设计的科技展品和布置科学氛围相协调; 科技创新馆的展品均为能互动参与的探究型展品, 让学生们能在娱玩之中, 感受科学的乐趣, 探求自然的奥秘, 在青少年的心灵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2、广泛性: 本馆产品针对青少年特点, 配备了经典创新系列、组合展品系列、桌面展品系列、壁挂展品系列和科技挂画系列五大系列产品组成。涉及声、光、电、磁、力、数学及若干组科普系列的多层次、多角度知识层面, 生动形象, 新颖独特。 3、参与性: 科教场所建设最忌一劳永逸, 作为学生们科技活动场所, 除了在力所能尽的条件下进行展品 更新外, 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场所, 最大范围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广泛的参与科教活动。 4、安全性: 所有展品采用的材料均无毒无害, 涉及到用电展品, 其用电装置均有安全保证设施, 并为科技创新教室设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条例, 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以保证运作过程中的绝对安全。考虑到科技创新馆专业维护人员能力有限, 展品材料和结构尽可能考虑结实耐用, 以减轻经常性维护的压力。

科技馆活动实施方案

科技馆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按照学校要求,加强校内外科普教育的结合,推动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不断丰富科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实现与科普器材、科技展品的近距离接触,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奥妙,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科技、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高科学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活动内容 科技馆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未成年人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对科学方法的探索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结合起来,在实施中采用“两点一线,双向互动”的方法:以科学课程作为连接学校和科技馆的主线,形成“两点一线”;在形式上包括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参与科学课程的教学,也包括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学习实践,延伸学校科学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形成“双向互动”。主要内容包括: 1、科普专家进校园:发挥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和科学教师等科普队伍的优势,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送进校园,推动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 2、主题活动进校园:发挥科技馆等校外科普场所资源优势,丰富学校劳技课和科学课的内容,利用科技馆阵地和社会科普资源优势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科普展览,参加科普竞赛活动、把部分科学课程安排在科技馆等校外科普场所进行等。

三、几点要求 1、充分发挥该项工作对学校实施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培养。 2、各班级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技馆的建设和管理,积极研究、策划、设计、开发与科学课程相适应的活动内容,并制定规范化的活动方案。积极探索构建社会化的合作平台,加强科技馆活动队伍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3、各班级文明办要做好本地区这项工作的协调督导和宣传动员。 4、各班级要动员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把科技馆活动作为班级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鼓励教育专家与教师配合科技馆完成科技活动与中小学相关课程的有效衔接。 四、总结评估 活动开展结束后,各班级要认真填写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调查表,同时撰写活动总结,包括新闻报道情况、与学生、教师相关的调查活动信息、及活动照片等,并于活动结束后的10-15天内上报工作调查表和活动总结至年级组。科技馆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组织相关老师,设计开发更优质的校园科普资源,从而将此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实施方案

附件1: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加强校内外科普教育的结合,推动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不断丰富科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实现与科普器材、科技展品的近距离接触,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奥妙,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科技、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高科学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活动内容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是按照中国科协、教育部、文明办的部署,以科学课程作为连接学校和科技馆的主线,将科技馆活动引进校园参与科学课程的教学,同时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学习实践,延伸学校科学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形成“双向互动”。在我市今年将主要开展以下内容: 1、科普专家进校园:发挥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和科学教师等科普队伍的优势,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送进校园,推动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 2、科普车进校园:充分利用山东省科协为我市配备的“山东省科普车”这一流动科普平台,发挥车载科普器材和设施的优势,配合科学课程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将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典型科技成果展览,新技术、新成果展览,科技知识展览,青春期心理和生理教育展览,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作品展览等送进校园。

3、主题活动进校园:发挥科技馆等校外科普场所资源优势,丰富学校劳技课和科学课的内容,利用科技馆阵地和社会科普资源优势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科普展览,参加科普竞赛活动、把部分科学课程安排在科技馆等校外科普场所进行等。 三、总结评估 活动开展结束后,各活动单位要认真填写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调查表(青少年科技在线网站下载),同时撰写活动总结,包括新闻报道情况、与学生、教师相关的调查活动信息、及活动照片等,并于活动结束后的10-15天内上报工作调查表和活动总结至烟台市科技馆。科技馆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组织有关专家,设计开发更优质的校园科普资源,从而将此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推广工作方案

附件: 2010-2012年“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推广工作方案 一、目标 推广2006-2009年(一期)试点工作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公益性科普设施的科学教育功能,探索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方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二、试点推广阶段的工作内容 (一)宣传推广一期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案例和活动资源(具体见附3),倡导公益性科普场馆积极发展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 (二)进一步深化二期试点工作,通过实践深入研究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方式和运行机制。 (三)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公益性科普设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建设。 三、工作方式 (一)示范推广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明办,教育部门,科协科普部和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在本地区推广“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一期试点工作中的成果和经验(见附3)。各方联合设立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

示范推广区,应选择条件适合的地市级或县级中小型科技场馆、青少年科技中心等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作为项目单位,并与教育部门共同进行相关工作。 示范推广工作可以从组织发展跨部门的校外科技教育队伍入手,充分利用已形成的青少年科普活动资源和项目单位的科普设施,面向当地中小学生组织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在三年内把推广示范区建设成为本省(区、市)“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示范中心,不断提高科技场馆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的质量,从而带动本省(区、市)校外科技教育场馆的发展,发挥其对提高未成年人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 (二)深化试点(二期)工作 各省(区、市)大中型科技场馆与地方文明办、教育管理部门配合,继续深化“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工作(二期)。参与二期试点的科技场馆将围绕着教育功能和教育项目的发展,通过实践研究配套政策制度设计、经费保障、科技活动资源设计等问题,积极探索跨部门合作、校外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衔接的有效模式,把与学校科学课程紧密联系的优质科普资源送进学校,在科技场馆内为学校提供适合的科学教育项目和服务,将试点校外科技场馆建设成本地区科技教育活动的资源中心和活动服务中心。 四、组织管理 (一)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组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该项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包——探索人性化汽车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包——探索人性化汽车知识卡片一: ○○ 知识:汽车种类之最(一) 最早的汽车世界汽车史上公认的汽车发明人是卡尔·奔腾和戈特利布·戴姆勒。1886年1月29日,卡尔·奔腾以一辆汽油发动机三轮车获得汽车制造专利权。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首辆汽车产生日。 最早的警车1903年夏天,美国波斯顿警察局购买的一辆斯坦雷蒸汽汽车,是最早的警用车。这种车被用来代替巴克贝伊地区一直使用的4匹马拉的警车。 最早的消防车有记载的世界上最早的消防车,是1518年受德国奥格斯堡市的托付,由装饰工安东尼·布拉特纳制造的。1898年10月,在凡尔赛举行的法国重量车竞赛大会上,展出了法国里尔坎比埃公司制造的世界最早的消防车。 最早的电动汽车1847年,美国的法莫(M.Farmer)制造了第一辆无导轨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1880年,法国的卡米·福尔最先制造出利用蓄电池作动力的、有用的电动汽车。 最早的电车1879年,工程师维尔纳·西门子(WernerSiemems)在柏林博览会上表演了“技术的奇迹”——借助电动机在专门铺设的轨道上运行的客车,因此德国显现了有轨电车。1882年,在柏林产生了世界上第一辆无轨电车。 功率最大的汽车由美国弗拉德斐的怀特先生资助建筑、通过两年时刻完工的“怀特三倍号”,是历史上最大的汽车。该车重4500公斤,由3台自由牌V12飞机发动机作动力,总排量达81·188升,功率为1125千瓦(1500马力)。 最节油的汽车1994年,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的一个汽车科研小组,制造了世界节油新纪录:仅耗1升汽油而行驶了3000公里的路程。该车装用排量为0·043升的单缸发动机,车身由超轻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整个汽车自重仅28公斤。 最长的轿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改装的“超级大型车”尤·里摩(UltraLimo)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轿车之一。它是用通用汽车公司的凯迪拉克(Cadillac)改装而成的,车身长达21·93米,7·265吨重。该车有28个座位,有9对车轮。车内摆设极其豪华,并设有电脑操纵的自动化酒吧间柜台、、音响系统、卫星电视,还有盥洗室、微波电炉等。更为奇特的是车后还有一个小型游泳池,盖上盖后,可作为直升飞机升降台。 (资料来源:sc.xinhuanet )

校情分析与发展预设(成稿)

船营区第一小学校 校情分析及发展预设 学校概况 一、优越的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在美丽江城吉林市中部,南依清澈的松江水,北靠闻名遐迩的吉林北山。学校占地面积6040平方米,建筑面积4874平方米,现有学生1289名,25个教学班,3个幼儿班。教职工66名。学校拥有电教室、微机室、卫生室、舞蹈室、实验室、图书室、宽带教学网、多媒体教室,校园科技馆、幼儿园,有标准的实验设备和体育器材,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设施,优美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办学条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使我校已成为船营区小学教育的一个特色品牌。 二、优良的教师队伍 我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务实进取的教师团队。在全校66名教师中: 年龄结构:教师平均年龄35岁,其中30岁以下青年教师14人,占21.2%;45岁以上老教师占22.2%。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教师各段所占比例适中,是一个年富力强,能战斗的坚强团队。 学历层次: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43人,占65.2%;大学专科毕业学历的18人,占27.3%;中师毕业的5人,仅占7.5%。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学历层次较高,普遍注重知识的提升和扩展,他们通过

自学,掌握了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学校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职务情况:在全校教师中,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务的30人,占45.5%;小学一级教师职务的35人,占53%,无职称的1人(2008年刚参加工作)。省级骨干教师2人(其中一名是省级培养对象),市、区级骨干教师30人。市“全天候”优秀任课教师1人,区首批“全天候”优秀任课教师1人,市教坛名师1人,区名师培养对象4人,区幼儿教育岗位明星1人。 厚重的发展依托 我校历经百年沧桑,经几代教育人的不懈努力,现已成为独具魅力的普通城市小学。早在清朝末年,永吉县城区一区成立了一小学校,“九一八”事变后,改名为北极街初级小学,1948年再次更名为德胜区一小学。船营区人民政府成立后,将我校正式命名为船营区第一小学校。 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一小学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是船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船营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特别是2005年以来,学校在以叶宏波同志为校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开拓进取、不断创新、锐意改革,使百年老校焕发了勃勃生机。 学校与时俱进,以昂扬的姿态,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把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我校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以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