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戴季陶《日本论》有感

合集下载

《日本论》2000字读后感

《日本论》2000字读后感

《日本论》阅读报告提及日本,由于复杂的种种原因,许多人往往流露出讨厌、厌恶乃至仇恨的情绪。

而这样的态度,却不是新奇的论调,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1928年出版的《日本论》第一节《中国人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要》中就有冷静的概括。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几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几百次。

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了。

从此种意义上讲,我们重读86年前的《日本论》依然不算过时。

作为“日本通”的戴季陶先生,在本书中依次描写了日本皇权神受思想、封建制度、武士道精神、社会等级的演变和对明治维新的总结;随后对日本当时的政坛展开清晰的勾勒,深入剖析了军国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书的最后部分通过社会学的角度,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日本人的纯洁信仰、切腹自杀、艺术与审美、尚武的风气、平和的精神和两性关系。

戴季陶或许不会预料到,八九十年以降,除了蒋百里、周作人、吴廷谬和李长声等少数学者,中国对日本的研究仍然远远落后于日本对中国的研究。

在日本书店里,研究中国的汉学书籍汗牛充栋,而我们对日本的了解,仍然要依靠《日本论》、《武士道》和《菊与刀》。

这是戴季陶先生的幸运,抑或国人之不幸呢?中日交流源远流长。

两千年以降,中国的文化、历史深深的影响了日本的文明,吉田茂承认,“学习中国,对日本来说是莫大的恩惠”。

近代以来,中国受惠于日本颇多,先进的西方科技、文化首先传入日本,再次流入中国。

比如,“封建”、“科学”、“政党”、“经济基础”、“政治”等熟悉的常用词汇都是从日语演化而来。

除了词源的交流,不必说满街的本料理和清酒,不必说村上春树和川端康成,也不必说神探柯南和蜡笔小新,更不必说我国青年所喜好的爱情动作片,毫无疑问,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对中日关系史有些了解的读者就会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对中国有长达30年的无偿贷款援助,日本帮助中国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日本对中国钢铁业的提携,近年来,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和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中国依然受益于日本。

从世界看日本论文

从世界看日本论文

从世界看日本十年前,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撰写了《菊与刀》,对日本的文化进行研究,为战时的美国政府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也成为世界了解日本,认识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的必读之书。

被称为中国研究日本第一人的戴季陶,在他的著作《日本论》的首页便特别写道“我劝中国人,从今之后,要切切实实地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功夫,他们的性格怎么样?他们的思想怎么样?他们的风俗习惯怎么样?他们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怎么样?都要切实做过研究的功夫。

要晓得他的过去如何,方才晓得他的现在是从哪里来的。

晓得他现在的真相,方才能够推测他将来的趋向是怎样的。

”虽然这是戴先生研究日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但事实上了解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都是应该运用这样的思维方法吗?什么是科学的方法?牛顿告诉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要实证”,世界上的很多东西,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用心去体会,才更可能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从而认识自己,发现世界的真相,这也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真理!半个世纪前,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

时至今日,提到日本,我们的内心仍然十分纠结,但无论恨也罢,自古以来,日本就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居。

我们对这位邻居到底了解多少呢?对于他们的习惯,风俗,伦理,文化知道有多少呢?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展中,这个曾经伤害过我们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呢?当年鉴真六渡日本,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

当今我们需要和日本进行多方面的文化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更客观地认识日本。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岩松看日本》写道:“我们不该用愤怒遮蔽了自己的双眼,不管对方是谁,不管他曾经做过什么,哪怕他只剩下一个优点,我们也该把它学来,让自己更优秀,这才是一个大国的心态。

从《日本论》解读戴季陶的日本观

从《日本论》解读戴季陶的日本观

“ 征韩 以窥大陆之谋 ”幕末时代 又提 出“ , 北进论 ”
和“ 南进 论 ” “ 。 北进论 ” 大 陆发展 主义 ” “ 陆 即“ 或 大 进 取政策 ” 以“ 蒙 ” , 满 为基 础 , 以亚 洲 大 陆为舞 台。 “ 进论 ” “ 南 即 海洋 发 展 主 义 ” “ 洋 进 取 政 策 ” 或 海 ,
收稿 日期 :0 0 9 2 2 1- — 5 0 作者简介 : 范明明(9 5 )女 , 东冠 县人 , 18 一 , 山 兰州大学历 史文化 学院历 史学硕 士, 究方向: 研 中国近 现代 史。
15 0
自古 以来 就抱 定 了侵 略 中国 的野 心 。 以丰 臣秀吉 为 始 , 木 氏 日俄 联 盟 之 “ 分 中 国论 ” 西 乡 氏 大 瓜 ,
日本吞并看作是戴季陶十几年来研究日本问题的结晶由朝鲜成为侵略活动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甲午海战于对日本一向的感情现实政治的需要促成了这以及利用欧战爆发出兵占领青岛1915年又利用部书的问世研究日本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表现于二十一条的签订将对华的侵略程度进一步加戴季陶在此书的开篇就谈到中日两国对于略
第 2卷 第 2 6 期
有得到重视 , 1本论》也一直封存在历史的尘埃 《 3 里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有人陆续把他作
为研 究对 象 。

关 于戴季陶 日 本观研究 ,近几年在这方面有 些成果 , 但数量不多而且没有进行深入 、 系统与
日 , 本 怎样看待近代 日本的发展历程 , 近代知识 是 分子思考的重大问题之一 。从而对于他们如何思 考的心路历程 以 : 陶曾长期 留学 日本 , 又多次跟随孙 中山先生 出访 日本 , 的《 本论》 戴季 后 他 日 一书 以简洁明晰的叙述方式从 文 化学 的角度对 日 民族的特性和 日 国策进行 了深刻 的剖析 , 以此作 为中国政 治变革 的反思与借鉴。 本 本 并 这部书当时被学界

日本论观后感

日本论观后感

日本论观后感《日本论观后感》日本,作为一个独特的国家,其文化和历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我有幸前往日本旅游,深入体验了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的旅行经历以及对日本的个人见解。

首先,日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是它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日本的山川和海洋都非常美丽,无论是登上富士山的日出,还是漫步在京都的樱花隧道中,都让人陶醉其中。

我特别喜欢日本的温泉文化,每个城市都有各具特色的温泉,让人身心舒畅。

在北海道的旅行中,我还见识到了日本壮丽的雪景,这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其次,日本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老的寺庙和神社随处可见,体现了日本人对于宗教信仰的虔诚。

我参观了东京的浅草寺和京都的清水寺,被它们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所震撼。

此外,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歌舞伎和浮世绘等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参与了一次茶道表演,亲身体验了泡茶的过程,领略到了茶道的独特韵味和精神内涵。

在食物方面,日本也是一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国家。

日本料理的口味独特而美味,新鲜的海鲜和寿司让我大饱口福。

当地的小吃和烧烤也非常诱人,我尝试了炸鸡、拉面和章鱼烧等传统日本美食,每一口都让我回味无穷。

此外,日本的甜点也非常出色,创意十足的糕点和冰淇淋令人惊叹不已。

除了美食和自然景观,我也深入体验了日本的现代都市生活。

东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高楼大厦、时尚的购物街和繁忙的街头让我感受到了现代日本的脉搏。

此外,日本的交通系统也十分发达和高效,地铁和高铁让我轻松畅游各个城市。

我还参观了日本的科技中心,了解了他们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这让我对日本的技术实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总的来说,日本是一个独特而魅力无穷的国家。

无论是其自然景观、传统文化还是现代都市生活,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次旅行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日本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也让我对日本人的精神、纪律和创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日本论

日本论

《日本论》——论日本无论是对日本怀有厌恶、反感抑或是向往它的文化、风情,我们都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上。

•索性我们拥有《日本论》这样一本深刻剖析和解读日本文化的书。

•大抵批评一种历史民族,不在乎说他的好坏,而只要还他一个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季陶先生这本书完全从此态度出发,所以做了日本人的律师,同时又做了他的审判官,而且是极公平正直不受贿托,不为势力所左右的律师审判官。

•——胡汉民作者简介•戴季陶(1891~1949)•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据说是指“与清廷有不共戴天之仇”之意)。

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

•早年留学日本8年,主张“把欧洲的文化全部运到中国来,改革我们的中国”,在日本参加同盟会。

•1912年9月,戴季陶被孙中山任为随从秘书,直到1925年3月逝世,期间“几乎无役不随”,戴季陶做过12年半的孙中山的秘书,可见孙中山对他的信任与器重,以及他对孙中山的忠诚。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先后发表《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文章,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是国民党右派的“理论家”。

戴季陶在蒋介石身边前后辅佐了23年之久,他们既是上下部属关系,也是结拜兄弟。

写作背景本书撰写于1928年中日冲突发展到尖锐化的济南事件前夕,戴季陶保持相对的冷静与客观,从多个角度分析日本,采取“有价值的批判”(胡汉民语)态度著书,且并不避谈日本优于中国之处,另外他在痛斥田中义一的大陆政策时,对中华民族衰落的现状也同样进行了反思,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日本。

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

目录简括•中国人研究日本的必要•封建社会与神权思想•武士道精神•明治维新•军国主义为何研究日本?“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实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所以他们对于中国有如此真切的认识。

中国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尚且如此之不足,更遑论对于日本了。

戴季陶曾说过,中国人对于日本,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的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意识惯性并没有根本改变,对于日本的研究更谈不上充分,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

戴季陶“日本非敌论”的真意

戴季陶“日本非敌论”的真意

戴季陶“日本非敌论”的真意
张玉萍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南京政府时期,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面临着来自中国共产党的挑战以及来自东邻日本的侵略,“剿共”与“抗日”如何均衡进行成为国民政府的最大课题.对此两问题均有过深入研究的戴季陶,在极力抑制共产党发展的同时,亦参与了国民政府的对日决策,其日本观在现实政治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然而,在中日战争日益恶化,国共两党由对立转向合作,继而又走向殊死之争的过程中,戴季陶与日本保持何种关系?其日本观有何特征?此与其对共产党的认识有何关系?理论根据源于何处?本稿欲就此进行探讨,期以探明戴季陶日本观的真正用意.
【总页数】11页(P139-149)
【作者】张玉萍
【作者单位】东京大学教养学部,东京206-08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2
【相关文献】
1.2004年日本非织造布产销量
2.敌力脱等杀菌剂对千日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影响
3.1991年日本非调质钢研究进展
4.一九九0年日本非寿险业务概况
5.岩溶地下河日流量预测的小样本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日本论》与当前日中关系当前中日紧张关系的关注,让我终于下定决心,在寒假期间重读了《菊与刀》和《日本论》这两本国内市场上研究日本社会心理最权威的著作,并写下这篇读书笔记,试着重新审视和认识这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邻居,也正好为重新认识的东亚传统“华夷秩序”提供一些佐助。

《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是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著作。

二战即将结束时,他接受美国政府委托,“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对即将战败的日本进行研究”,并据此得出综合报告。

书并不长,分十三章揭示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而《日本论》一书的作者戴季陶先生也许更为我们熟悉。

这位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后国民政府委任的第一任校长,同时也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和一名真正的“日本通”。

由于种种原因,他曾长期生活在日本,一口流利的日语说得“隔着墙壁就无法分辨出他是个中国人”,甚至与一名日本护士诞下一子(即蒋介石养子蒋纬国)。

出于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日本这个国度的目的,《日本论》一书从日本神权迷信与国体而起,谈及了大到日本军国主义,小到日本国民性的方方面面,其中许多,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诚如戴季陶所言,“日本人研究中国精细深刻,不遗余力,‘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知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而中国人研究日本却粗疏空泛,对日本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踏实的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可以说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相较于认真地了解这个邻居,中国人往往倾向于采用固守于老旧的主观认识。

可这些认识究竟是哪里来的呢?有多少是符合其实际,而又有多少已沦为宣扬民族主义的工具?如果我们仍然张口“小日本”,闭口“日本鬼子”,那我想,所谓“认识”不过是一句笑言,更遑论“学习”。

要真正去了解他们,就必须放弃所有的偏见去重新审视一个“陌生”的民族。

决定中日战争的走向的三本著作

决定中日战争的走向的三本著作

决定中日战争的走向的三本著作历史往往会有一个毛细血管作用,往往细微之处的蝴蝶效应将影响深远,1937年在中日战争一触即发时,中国对日其实还是举棋不定的,准确的说,奠定中国主战思想的是两个人与三本书。

这三本著作使得那个时期的民国政府有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也主导了未来战争的走向。

《日本论》——比日本人还了解日本的著作凡研究日本的学者,有几本书必须读,一本是宫本武藏的《五轮书》,这本书强调了日本武士道的思想核心,另一本是《菊与刀》堪称外国学者关于日本民族文化的最权威最经典之作,至今仍然有争议。

不过,有的日本学者指出,还有一部堪称珠玉,甚至“凌驾”于《菊与刀》之上的日本分析书存在着,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政治学家,国民党元老级政治家、理论家戴季陶的《日本论》在孙中山去世后,将三民主义深化为哲学的,有两个国民党高级政治家功不可没,一个是国民党左翼领导人胡汉民,另一个就是蒋中正的同学兼好友:戴季陶戴季陶是蒋介石最著名的幕僚,更重要的是他还是蒋纬国的生父,作为蒋介石的好友,戴季陶可谓是蒋介石的国师,而他的日本论也很紧密的影响了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作出的决策。

《日本论》中戴季陶对于日本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有独到的分析,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戴季陶是政治家,这就决定了他的著作更讲求使用,观察透彻,注重实用,但是戴季陶作为一个东方人,又堪称“知日派”,他对日本文化的一些理解更加深刻切实,这是别的学者做不到的。

戴季陶的日本观还有另一个特色,那就是他不断地以日本比中国,在阐述日本文化的同时,也相应地指出了对中国文化的借鉴和教训。

这也是《日本论》在当下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所在。

首先,戴季陶是位真正的“知日派”,这个知日派并不是说会讲流利的日语,或在日本得到了学历就能称得上的。

他在论述中表现出了对日本历史、民俗、社会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胡汉民在《日本论》的序言中说戴季陶一百个字诠释的理念胜过一千部诠释日本政治的书籍。

从戴季陶的《日本论》谈日本民族信仰中的自杀意识

从戴季陶的《日本论》谈日本民族信仰中的自杀意识

从戴季陶的《日本论》谈日本民族信仰中的自杀意识作者:李雪妍来源:《魅力中国》2016年第06期【摘要】1928年戴季陶在旅日期间创作了这本全方位反映日本社会形态、民众心理、政治制度及历史未来的随笔性的书。

其中谈及了日本人的自杀意识与生死观。

这种深植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观念对日本的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对日本文化的解读,浅析日本人自杀意识的来源及给国家发展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自杀;生死观;文化在众多关于日本的著作中,戴季陶的《日本论》是很少见的一本并无非常系统的逻辑体系的书。

以随笔的形式从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文化品性、国家政党、对外政策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日本社会及民众。

在全书第25、26节中,作者指出日本人的信仰是没有打算的,即发自内心,十分忠诚,为了信仰他们甚至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日本人的自杀观上。

那么日本人的生死观念究竟是什么?这样的观念又源于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对国民心理和国家方向是否产生了影响?这些问题将在下文中一一解答。

一、日本人的生死观日本著名画家古贺春江说:“再也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

”可以说,日本人对自己采取的最极端的行为就是自杀。

根据他们的信条,自杀若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就能洗刷自己的污名,恢复名誉。

[1]而在所有的自杀方式中,切腹自尽是痛苦最多的、积极的,必须努力而后能达到目的自杀方法。

日本人将切腹视为有尊严的死法。

这种出现在自杀者心理状况上的积极的意义、物质无常和精神常住两种观念,是其他文化信仰生活中都罕见的。

他们有一种把自己的身体,无条件地奉给神的决心,有一种“绝对的”观念。

对于宇宙和人生,有一种“永久”和“一切”的观念。

二、日本人自杀意识的文化来源在日本的历史上,自杀被视为一种民族特性,在特定的条件下,自杀被当做一种美谈,这和中华文化中对于屈原等名士自杀的看法截然相反。

究竟是怎样的文化背景,塑造了这样奇特的生死观与自杀意识?(一)日本的耻感文化。

日本论读后感1500字

日本论读后感1500字

日本论读后感1500字《日本论》一书初版于1928年,它不仅介绍了日本社会、文化的现象,更揭开了隐藏在现象下的深层原因,曾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重要参考著作。

作者戴季陶在日本生活多年,并作为孙中山秘书亲历了中日关系的最错综复杂的阶段,他对日本的了解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

戴季陶认为,日本自古就有侵略中国的企图,对中国的研究更是从未停止,而中国却鲜少关注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两国近现代的交锋中,中国之所以长期处于下风正是因为对日本缺乏认识。

日本论读后感知日作家李长声称戴季陶1928年成书的《日本论》不逊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

鲁“没到过日本,著作中令人目不暇接的事例好些是得自俘虏或文学作品。

戴季陶在日本前后生活过八年,更作为孙中山的翻译、秘书接触过很多日本要人。

有日本学者认为戴季陶《日本论》具有体系性,足以比肩《菊与刀》,某些地方更凌驾其上。

”戴自述“要作一部有价值批评日本的书,绝不是现在的我所做得到的。

不过十多年来,在直觉上,也多多少少有一点支离破碎的观察”。

很实在。

该书有不少观奌印象深刻:1,戴在民国二年,即1913年,曾以孙中山秘书和翻译随从访问日本60天,其中一切演讲、宴会、访问、交涉,事事参与。

以后有关日本的交涉,孙中山常交戴去办。

书中写道,最值得记忆的,就是中山先生和日本总理桂太郎的会见。

桂太郎是日本自有内阁制度以来担任总理的时间最长。

孙中山在桂太郎第3次组阁时,应約去日本与桂太郎密谈两次,戴都在场。

戴認為,自此以后,桂太郎与孙中山两人之互相佩服和期望到了极度。

桂太郎和中山先生密谈,前后约计15-16小时,戴季陶全记忆下来。

他認為桂太郎是中山先生的一个政策上的同志。

孙中山寄希望桂太郎帮助讨袁。

由此可推断最近公布的孙中山1914年5月11日给日本首相大隈信的真伪,应该是真实的。

2,令人惊訝是戴季陶对日本海軍大將秋山真之的評價之高。

戴說秋山要算是孙中山最知己的朋友。

戴說秋山在日本海军里,算是唯一的奇杰,也是唯一的学问家。

【读后感】读《日本论》_289287

【读后感】读《日本论》_289287

神道与进击的日本精神——读《日本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外交上重点处理的关系之一。

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侵略与被侵略的历史渊源,千变万化的世界局势,这些都构成当今我国与日本的国际关系。

就我们市民的生活来说,身边总会接触到与日本息息相关的东西,包括新闻、产品、文化。

如今因为领土问题中日两国形成一种微妙的关系,但是无论现在中日关系是友好是敌对,对于这个相邻共处几千年的国际友人,我们都应该认识他,了解他。

我一直对日本精神十分感兴趣。

传播较广的说法是日本人拥有吸收外来文化转为己用的才能,或是在快速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这两个说法看似相似,内涵却截然不同。

我认为前者是大多是在明治维新背景下的说法(现代也可用,但不这么明显),当时正值日本人“思想文化大变革”时期求知若渴地吸收改造欧美外来文化,使其与自身国体、经济体融为一体。

后者更多的是现代的说法,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日本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能坚持众多古老传统文化,这是让人惊讶赞叹的。

然而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的说法都只可说是日本精神的体现,那么日本精神真正的本质是什么呢?戴季陶先生在写出中国人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要性之后,第一个写的便是神权迷信与日本国体的问题。

日本人向来也有一个迷信,以为他们的国体,他们的民族,是世界上哪里都找不出来的,是神造的。

日本民间的信神思想,一方面受着中国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受着佛教思想的感化,随日本统一的国力发展,渐渐脱却了地方色彩生出国家的色彩。

而这一种新国家色彩,又由宗教的信仰,和文学美术的陶融,赋与以较为优美高尚而有力的世界性和社会性。

后来日本种种进步,都要算是这一个时代的产儿。

日本人将神与权力联系起来,即把信仰与权力合二为一,虽一开始确实是受中国影响,但后来却是走出了自己的路。

以社会主义的眼光看来,皇权神授的思想是落后的,以戴季陶先生的话来说便是“幼稚的”。

但是这却不是日本人的耻辱,反而这正是“他蓬蓬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发展余地的地方,绝没有一些衰老颓唐的气象。

戴季陶的日本观

戴季陶的日本观

戴季陶的日本观
徐冰
【期刊名称】《日本问题研究》
【年(卷),期】1994(000)003
【摘要】<正> 中国现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戴季陶,在今天已很少为人提及,即便在识者当中,大约也仅知道他早年曾追随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后来堕落为国民党的右派,充当了蒋介石的谋士。

随着时代的演进,他的名字被逐渐忘却,而他一生中成就的另一件事——对日本的研究,则更是鲜为人知,已然被岁月的沙砾淹没了。

由于日本人明治维新以来的成功和战后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学者都在努力研究日本,文章、著作汗牛充栋。

然而时至今日,与那些经典著作相比较,戴季陶的《日本论》也毫不逊色,从系统性、深刻性、科学性来看,戴季陶堪称中国日本学研究的鼻祖。

【总页数】6页(P67-72)
【作者】徐冰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2
【相关文献】
1.留日时期的戴季陶——其日本观形成与留学经历的关系 [J], 张玉萍
2.刍议中国古人的日本观——从正史中关于日本的专门记载来看古人的日本观 [J], 张冬冬;巨永明
3.五四时期戴季陶的日本观 [J], 李洪河
4.从《日本论》解读戴季陶的日本观 [J], 范明明
5.五四时期戴季陶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星期评论》中戴季陶署名文章为研究对象 [J], 谢园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戴季陶-日本论-桂太郞

戴季陶-日本论-桂太郞

桂太郞与孙中山谈话要点――摘自《日本论日本人》在清政府的时代,东方的危险固然到了极点,同时失望也到了极点。

那样腐败的朝廷和政府,哪里还可以有存立发展的希望。

而西方的努力尤其是军国主义大陆国的俄国,以最强的武力从北方压迫焉,海上霸王的英国,以最大的经济力从南方压迫上来。

这个时候的日本,除了努力图自存而外,更无他道。

而自存的方法,断不能同时抗拒英俄。

幸而英俄两国在亚洲的地位,立在极端冲突的地位,使我得以利用英俄的冲突和英国联盟,居然侥幸把俄国打败了。

俄国这一个敌人,不是东方最大的敌人,而是最急的敌人。

打败了俄国,急是救了,以后的东方便会变成英国的独霸。

英国的海军力,绝非日本之所能敌,而英国的经济力,绝非日本之所能望其项背。

我在日俄未点之先,极力想法造成日英同盟。

现在日俄战争的结果既已分明,而日英同盟的效用完全终了。

此后日本绝不能联英,而英国更不用联日。

在太平洋上,英日两国完全敌对地位。

此后日本唯一之生路,东方民族唯一之生路,唯有极力遮断英俄的联结,而且尽力联德,以日德同盟继日英同盟之后,以对英作战继而对俄作战之后,必须打倒英国的霸权,而后东方乃得安枕,而后日本乃有生命。

此生命问题,非独日本,从鞑靼海峡到太平洋,全部东方民族的支使,皆以此计划的成败而决。

现今世界只有三个问题,土耳其、印度、中国是也。

此三国皆在英国武力与经济力压迫之下。

然而只须解除其武力的,则经济力之压迫完全不成问题。

盖此三国皆真右以成最富的生产国之要素,此三国皆不能为日本助。

中国有可以为日本助之道,而此数十年来,内政既不修明,利权复任意放弃,且持其远交近攻之策以临日本。

中日之战,中国如强,则绝不会有日俄之战。

中国若强,则应为中日俄之战,或中俄之战,而不致以牺牲,归之日本,我可断言。

此两战者,日本不过以人民死生拼国家存亡,岂足以言侵略。

若中国不强,而甘受欧洲的侵略,且将陷日本于危亡,是可恨耳。

我有鉴于此,帮前年有俄都之行。

余之赴俄,世间谓余将作日俄同盟。

11、读日本论

11、读日本论

读《日本论》胡汉民先生看了戴季陶戴公的《日本论》爱不释手,我读《日本论》不忍多读,常常放下来遐思,有些爱不忍读。

戴公留学日本并不像官方宣传的那样,只在青楼中吃花酒,而是潜心观察、研究日本。

日本想侵占中国是窥觊已久的,蒙古灭宋刺激了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在《答朝鲜国王书》露骨的说:‚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

‛在明治元二年已经有几个很狂妄的武士主张日俄联盟瓜分中国。

满洲灭明英法侵略中国,两次定盟城下又引起西乡盛隆等的野心,他们都想着征服朝鲜,侵略满洲。

他们不想中国强大妨碍他们称霸亚洲,于是想方设法祸害我们就是不想让中国统一。

他们培植各路军阀势力,使中国陷入分割与纷争中,当时中国的一切纠纷扰乱没有不和日本的方针有直接间接的关系。

在当时的中国除了中山先生和真是他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势力外,一切政治的势力都是受东京支配,听东京的指挥。

戴公哀叹:以这样大的一个国家,这样古的文化,不能吸收近邻的小民族,反使四周的小民族各个都生出‘是可取而代’的观念,这是何等的可耻啊。

日本和俄国这两个压迫中国的势力,都变成一种吸引的势力。

没有出息的中国人的心里,不向东京便向莫斯科,这是一个召乱召亡的心理。

不过日本的政治家对中国不仅仅只包藏侵略和祸害之心,桂太郎认为中日两国联好可保东半球的和平。

秋山真之确信信仰是一切道德的极致,在一切修为中有最大的威力,他的南进论和排英美论,完全是立足在有色人种的复兴上面,他认为人类都是神的子孙,文化是人类共享的工具,世界不容一种人专横,文化不容一种人垄断。

甚至还有板垣退助这样的人,他看见日本政府对台湾那样的高压政策和不平等待遇非常痛苦,认为这是人道所不许的,于是发起台湾同化会,主张日本应该撤废特殊的统治台湾的法律,给台湾人一样有宪法上的权利。

戴公也分析了国人的劣性:戴公说:无论是怎样反对他、攻击他,总而言之,非晓得他不可,但是中国人对于日本的社会不留心研究。

大学生人文经典——关于日本武士道

大学生人文经典——关于日本武士道

日本这个国家,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一根刺,感觉会鲜血淋漓,却又总是不痛不痒。

从小被各种电视剧、电影、课本熏染,身上难免有些红色,对日本也总是红着个眼,既有愤怒,也有羡慕。

好多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对日本最直观的印象恐怕是动漫,用我们的成长见证着日漫的成长。

除了历史遗留的仇恨,我们亲眼见证的日漫、XX等日本文化输出,被中国取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他的了解还有多少呢?很多人对日本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鄙视或者憎恶,只是对那里感兴趣,仅此而已。

高中时曾拜读过《菊与刀》,对日本理解更为深层,但《菊与刀》终究是美国人写的,还建立在二战的背景下,难免观点有些出入。

这次看完戴季陶先生的《日本论》,越加了解。

我没看过几本书,没有看书先看作者的习惯。

书就是书,人就是人,判断人是在历史的时间段上,而书是在历史的时间点上。

我只知戴先生是跟过孙先生,是那个时代的人,因此我很佩服他,他看的很远,也很深层。

作者很明确这本书的目的:让国人看看日本,那个你瞧不起却越来越强大的日本。

武士道:食禄报恩主义与儒家的纲常谈到日本,武士不得不提。

关谷就总是学着武士执着于切腹自尽,但他真的只有切腹自尽这么简单吗?我一直将武士与侠客等同,其实这有很大不同的。

武士是偏理学的,天理大于人欲,当然他们的天理没有太深的发展,没有什么高度,他们认定的天理就是领主说的话,领主给我饭吃,你说什么都是对的;侠客偏道家,茫茫江湖,唯我一人。

武士很穷的,说穿了,他就是个带刀的家仆;侠客是有钱的,天天吃肉喝酒,住着天字间的客房。

但同样的是:士为知己者死。

日本人不能说好斗,但是某些时候很偏激,为了一个自己所谓的义理常常以命相逼,甚至有时候,想不开就自杀了。

日本的高自杀率西方人很难理解,有什么大不了的,非要一死,其实很好理解,日本人是执拗的,并不是那么容易拐过弯来。

为气节而死的人中国古来有很多,可惜现在……。

宗教思想:神道与佛教神教是本土宗教,就是我们熟悉的神社所供奉的宗教,他们的神除了最大的太阳女神,还有很多其他的神,他们的教义就是神的旨意。

当中国再次面对日本

当中国再次面对日本

当中国再次面对日本今日之“购岛”风波所引发的种种对日争论;其实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了。

今天的论调,一点都不新鲜。

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先生,早在1928年写就的《日本论》一书里,就有了精辟论述。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几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几百次。

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

一本写于84年前的书,今天再读仍不过时,真说不上是作者之幸,还是国民之不幸。

戴季陶的初衷是,希望中国能摆脱盲目排外的情绪,“知己知彼”,日本就在那里,无视与排斥并不能使中国变得更好。

你闭上眼睛,不能说天就是黑的。

在强调了研究日本的必要性之后,这本书从日本神权迷信与国体谈起,带过封建时代、武士精神、明治维新、军国主义,直到当时任内阁首相的田中义一,就连日本人的两性关系都没有放过。

1928年是个怎样的时点?距离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已逾33年,日本军国主义已露出獠牙,并且,当年还发生了震惊国民的“济南惨案”。

几乎是个毁家纾难的年代,危机与愤慨已经占据着报纸大大小小的版面。

那个年代的危难,远比和平年代里,一个岛屿的主权问题真实得多。

而作者笔触的自然,思维的冷静,却非当下政论家可轻易达到的。

1905年,年仅14岁的戴季陶负笈东洋。

这一年,在中国国土上进行的日俄战争战火初歇;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刚刚在东京成立。

这时候的日本,几乎是中国各色革命青年的小型圣地,鲁迅也在那里。

鲁迅写日本,往往从中映射出中国人身上的“劣”,看到围观同胞被日本人砍头的中国人,他痛心于麻木和冷漠。

也许那是一个痛感尚未被完全唤醒的时代,中国的确需要鲁迅。

戴季陶不同,他明确意识到日本之于中国的营养。

“日本维新的成功,的确是有色人种觉悟的起点,是东方民族复兴的起点。

”“维新这一个大事业的动机,完全在欧洲的势力压迫。

日本论

日本论

读书笔记
后面部分谈到哲学,宗教,信仰,枯燥乏味,跟书名日本论有点远了,,。 后半部分小泉八云的《日本和日本人》更多地是从哲学方面去论述,本人才疏学浅,实在难以读懂。 前半部分有对日本的国家和民族的剖析,有点价值。 以为是熟悉日本的大师著述的全面客观的日本介绍,结果居然是浮皮潦草的几篇散文。 这里只说明一个问题,本书出版于1928年,写作时间更早。 戴先生作为蒋委员长曾经最亲密的战友,同在日本求学避祸,从此文可见戴先生在日本期间算是对日本研究 颇深的。 前面大半部还值得一读,虽然不是严谨的逻辑论证,但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感性认识大体上还是不错的。
作者介绍
这是《日本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日本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日本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武士
女性
国民
日本
南进
思想
现代
日本论
日本人
信仰 日本人
主力
日本
神 祖先崇拜 田
渊源
宗教
事业成功
内容摘要
戴季陶曾留学日本多年,与日本各阶层有过深入的交往,因此对日本有着通透的认识。在本书中,他纵论日 本从皇权、国礼、信仰、宗教到武士、财阀、政党、国民的方方面面,用理性的态度对中日两国国民性进行了深 刻剖析,用扎实的证据披露了近代中日关系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虽已成书近一个世纪,《日本论》仍是 中国人了解日本的经典之作。本书另附爱尔兰裔日本作家小泉八云所著《日本与日本人》,以帮助读者从心理、 哲学角度了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和国民特性。

日本论读后感

日本论读后感

马星星,2010932010,注会2班我读《日本论》--------对日本的理解估计是看了太多抗日战争的电视剧,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的感情是恐惧大于厌恶。

当看到《日本论》中那一幅满是日本国旗插图的时候,我愣了几秒,再瞪着看几眼,那煞白的国旗上有的那个大大的鲜红的太阳,脑子里竟然想着满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场景,那红色也自然联想到了血腥,不禁满身的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当然,我没有去过日本,我想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毕竟是世界的强国之一,何况是现在文明社会,这便是不存在的了。

但我想这种恐惧或者说是不正常的心理不是通过一本书或者老师上的课就可以完全改变的。

如果给我到早稻田大学去留学,也许我还要考虑考虑,倒不是说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是我觉得自己需要融入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仅是做做白日梦而已,希望老师不要见笑),记得小时候爸爸有一次带一盒日本的盒装的方便面,我倒是惊喜不已。

可是吃的时候这种喜悦就荡然无存,里面和中国式的不同,倒是实在,是真正的鱼虾,但那海鱼的味道,再加上泡在泡面里,实在是不习惯。

不过对于日本的发展我还是很肯定的,我觉得日本这个国家之所以现在这么强大,必有它的可鉴之处,毕竟我们不如别人,这是事实。

通读《日本论》,我觉得如果在我心中给这二十四个小章节排一下续的话,我会挑出我最喜欢的三节来颁奖,而在我心中的冠军位置是第一章节“中国人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要”,然后紧跟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封建时代“町人”和“百姓”的品性”和“信仰的真实性”。

一中国人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要-------唤醒国人的错误意识很喜欢这一段话“你们试跑到日本书坊店里去看,日本所做关于中国的书籍有多少?。

单是近年出版的丛书,每册在五百页以上每部在十册以上的,总有好几种。

一千页以上的大著,也有百馀卷。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刨台上解刨了几千次,装在实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

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

戴季陶《日本论》摘要

戴季陶《日本论》摘要

戴季陶《日本论》摘要1基本内容戴季陶的《日本论》对日本的认识深刻程度远在《菊与刀》之上,可惜的是,今天已经很少有中国人知道《日本论》的。

在我看,它是迄今为止介绍日本的书中写的最好最深刻的……戴季陶和那个时代的多数中国青年精英一样在日本留学然后干革命,长期居留日本的经验以及与日本各阶层的广泛深入关系,再加上中国与日本属同一文化圈中的那种独特敏锐,都是只靠几个月时间借助二手资料了解本尼迪克特无法企及的。

尤其对需要了解日本和近代中日关系的中国人来说,涉及了近现代中日关系中大量今天鲜为人知事实的《日本论》,其价值是《菊与刀》所远无法比拟的。

2对该书的评价:1、中国人认识日本第一书。

2、被国内人称作:“迄今为止,介绍日本的书中写得最好最深刻的。

”3、《日本论》文笔流畅、语言平实,对日本的理解深厚精粹,文字博大深厚,全无学术书的生涩、艰深,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4、了解为人不知的日本,必读本。

5. 戴季陶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为了自己的理想跟信仰,他最后还是选择自杀身亡。

这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悲剧,更不如说是我民族的悲剧。

3作者简介:戴季陶(1891-1949年),国民党的理论家。

黄埔军校政治部长,民国考试院长,蒋介石的盟兄和谋主。

蒋纬国的亲生父亲。

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县(今广汉市)人。

1905年赴日本入师范学校,1907年秋升入东京日本大学法科;由于反清而于1911年被通缉,逃亡日本;还进了同盟会。

回上海后,在《民权报》上写下大量反袁世凯的文章,被袁世凯下令关入牢狱。

他这时才懂得:“百万锦绣文章,终不如一枝毛瑟(枪)。

”被营救出狱后,便直接投身反袁斗争,协助黄兴起义。

最后,还在孙中山身旁,当上秘书。

陈炯明叛变时,戴季陶劝蒋介石立即回广州,保卫孙中山。

1924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鼓吹“戴季陶主义”;1926年,戴季陶被任命为中山大学校长,1928年2月,又被提升为国民党宣传部长,10月,当上国府委员和考试院长,一当就是2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戴季陶《日本论》有感
材料与冶金学院循环1101班梁智星20110582
作为一名非富二代,非官二代的普通90后青年,步入20岁的渐成熟青年,一直以来没有特殊的途径,也没有切身经历关于日本的际遇。

我之前所了解听及的日本次序,一是从小学的地理,日本是中国邻国;二是小时候迷恋的日本的热血的、丰富的动漫;三是渐学到的日本近代侵华的历史;四是大学开始的观看日本有名的电影,了解日本人矛盾极端的心理状态。

当然,这次报上《日本文化特别讲座》选修课,是本人的第五次比较正式的了解日本文化。

而此次学习戴季陶老先生的《日本论》,写上这篇读后感更是此次学习的最高沉淀。

而就汲取对日本认知的广度深度来说,更是超越了前面四次的极大总和。

戴季陶老先生,是一个学问渊博又参与政治的人物。

他在日本的生活与工作给了他对日本的历史、人文、时政、哲学等非常客观的认知。

所以阅读《日本论》过程中,文字虽短,但每一处都鞭辟入里,客观,全面,给人非常平静去了解这个让中国人“又爱又恨”的邻国——日本。

其中《论》中,个人总结为:
1.早期日本感性哲学观及制度
2.以明治维新为首的近代日本改革分析
3.日本哲学与处世细化到的典型个人
4.现代日本人继承的秉性和生活习性
要是细细道来,里面的每一个方面都是极具讨论性而且即使知识浅薄都可以广泛展开的,所以我在这里想说我本来就很感兴趣的方面来写吧。

我之所以对日本如此好奇,是因为前面的认识让我知道,日本近现代向世人展现出来的极端繁盛的文化经济,是内心极端矛盾的思想的产物。

譬如日本电影《楢山节考》里,男主人公疼爱他的老母亲,但是习俗使得他要送老母亲上山活生饿死,以示男子的勇敢与担当,她老母亲既舍不得家庭,但是为了女子的节操,无比向往上山。

矛盾之后,选择极端,极端催生异端美丽,終得注视。

这就是我之前对日本了解的最大程度了。

但至于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实在是想不明白。

戴季陶老先生写道,其实日本很大程度是受限于岛国的狭隘性。

日本人爱菊
花的平和,也爱武士刀下的杀戮。

岛国的生存压力很大,物产也很落后,物穷地稀,要想追求菊花的平和,就必须要与他人发起武士刀的争夺。

读过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落草的家将,对拔尸体头发的老婆子感动恶心愤怒,得知情况后,为了不饿死,他果断杀了老婆子,剥了老婆子衣服。

厌恶而行恶,这是多么矛盾的存在。

抛开不说他们的矛盾极端,戴季陶说到为主家的武士道,是宽度展开:轻生死,重然诺,当意气。

武士这个特殊的阶级,在旧时日本,甚至是在促成明治维新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时替家主维系着君民的绝对统治与家系的稳定,他们的忠诚和忠义仁爱,往上深得家主信任重用,往下深得百姓敬仰。

并且他们的见识学问以及评论世事的抱负,为日本从旧社会向明治维新步进贡献着人才支持。

我认为,抛开剖腹和复仇,这样一种积极入世的武士人群,这样一种忠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武士道,是有其可吸收之优点。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实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推进着国家向着现代化工业化迈进。

但是,最近极为突出的,蔓延至全国的雾霾天气,PM2.5的大范围持续爆表。

在这种经济效益追求最大化的结局既定下,反思起的道德底限,与之武士道相比,有商榷之处。

我们不问世事,不用忧国忧民的态度,不用批判主义去接纳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个国家便少了往好往惠民的方向推进的压力。

这实质是我们身当百姓最基本的义务,我们应当犹如现代武士,以知识武装自己,关注国家,为国家的往好发展给与更多的建议。

当我们投身于国家建设,社会建设,说得势利一点,投身于个人发展之时,有所向往,有所畏惧,有所为有所不为,永远知道自己的道德底限。

谋利而损人,难道是不经过神经中枢的人的基本反射弧?居然可以这样直接而肆无忌惮?
跳过《日本论》第二、三部分关于讲政治和个人的,了解一下日本人的秉性和生活习性,这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日本人最精明,但是会追求最繁琐的礼节,不过这些礼节正如戴季陶老先生所说,不是石化不改的,而是虔诚的,活泼的。

而且我一直以为日本的男尊女卑和旧时中国的别无异样,但显然戴老先生更客观:中国的男尊女卑,是一个表里很不相同的畸形制度,尤其在上层阶级的家庭里面更是如此。

一方面有极端男子虐待女子的事实,一方面更极端的有女子压迫男子的事实。

男子在名誉的压迫下面,虚伪的忍耐和虚伪的隐瞒是很普通的。

而日本
的社会绝不如此。

女子对于男子的绝对服从的对面,是男子对女子的绝对保护。

果然也有例外,然而例外很少。

具备威严的保护爱和具备同情的体谅爱在很巧妙的组织下面调和着。

相比之下,就会使得双方的优点缺点得以显现,总结得:婚姻生活态度绝不可以以武力虐待作为抒发情绪之法。

在相敬如宾和保护的前提下,在社会从男尊女卑向男女平等的过渡下,争取最大的平等,最让对方接受的平等。

这些在当今离婚率高居不下的中国社会,夫妻双方对待夫妻矛盾没有耐心与理性,具有莫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单身家庭里的孩子,承受着很大的伤痛,不仅孩子,孩子的亲父母,继父母都会经受着很难受的经历,这是本可以避免就要去避免的。

还有很多从《日本论》里知道的事情,不能在这一一加以展开讨论,但是相信这是我最深刻的学习日本文化一次。

以后遇到日本文化或者日本现象,要是出现疑惑,我相信我还是很会愿意翻开戴季陶老先生的《日本论》,再一次在思想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来一次丰富美妙深刻的“日本之旅”,然后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