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主义

合集下载

戴季陶主义

戴季陶主义

戴季陶主义年度事件:戴季陶主义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

这位开启“联俄容共”之门的革命家,终于没有能够如其所说的那般对“联俄容共”的负面影响“自有处理之法”,反而留下了一个在思想信仰上四分五裂的国民党(详见《转型中国·1924》)。

为了挽救这种信仰的四分五裂,戴季陶主义在1925年的夏天应运而生。

国民党不是“资产阶级政党”孙中山之后,国民党内能够与中共作理论抗衡的学者,唯有戴季陶与叶青二人而已,叶青虽有理论深度,其影响力却远不及戴季陶——正如周恩来当年所说:“右派中最危险的一个家伙就是戴季陶”,这种评价,足以说明戴季陶及其戴季陶主义,对失去了孙中山的国民党,是何等重要。

可以说,没有戴季陶主义,国民党就无力与中共在理论领域争夺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解释权——这自然也正是戴季陶在1949年中共所拟定的战犯名单中位列第16位的主要原因。

也唯如此,在时过境迁许多年之后,有必要重新以一种客观中立的眼光去打量戴季陶主义。

戴季陶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国民党的官方意识形态,自然,这种重新打量,会进而涉及到另一个对正确解读中国近代史至关重要的问题:国民党究竟代表了谁的利益?戴季陶主义是一种剔除了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出炉的背景,是为了和共产国际争夺“三民主义”解释权】戴季陶主义在1925年出炉,其历史背景,是为了与中共争夺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解释权。

如上期策划《转型中国·1924》所说,孙中山“联俄容共”的一个负面效应,是造成了国民党党员对三民主义认知的信仰分裂。

尤其是共产国际操控了国民党一大,坚持用苏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三民主义作了全方位的包装之后,孙中山本人为了挽救党内的精神分裂,不得不于1924年8月在广州做系统的三民主义演讲,演讲中明确指出:“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这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也就是说,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终极理想是一致的;但在实现理想的手段上,共产主义的“世界革命”和“阶级斗争”是错误的,民生主义的《建国纲领》才是正确的——这也正是孙中山此前坚持要在国民党一大印发自己的《建国纲领》的原因,当然,因为鲍罗廷对一大的控制,《建国纲领》没有能够出现在一大的会场。

历史趣闻戴季陶主义是什么?戴季陶《日本论》主要内容

历史趣闻戴季陶主义是什么?戴季陶《日本论》主要内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戴季陶主义是什么?戴季陶《日本论》主要内容
导语:戴季陶主义是什么?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回到上海,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革命活动。

1925年6、7月间连续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
戴季陶主义是什么?
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回到上海,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革命活动。

1925年6、7月间连续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反共的理论,时人称之为戴季陶主义。

主要内容有三点:
一、提出要确立所谓纯正的三民主义为国民党的最高原则,大力宣扬三民主义,并未反对马克思主义,但对利用马主义挑起阶级斗争的共产党人持敌视态度。

二、认为民族和国家的需要是进行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提倡阶级调和,反对劳动工人的阶级斗争。

三、主张建立一个所谓纯粹的或单纯的国民党,要求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都退出去,分裂国共合作,反对共产党。

戴季陶主义的主要观点
第一,打着恢复“纯正三民主义”的幌子,鼓吹封建道统说,阉割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

戴季陶认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继承尧舜以至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思想”,“完全渊源于中国正统思想的中庸之道。

”戴季陶把孙中山立足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曲解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从根本上阉割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

第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宣扬阶级调和。

这是戴季陶主义的中心思想。

戴季陶利用孙中山说过的,中国只有大贫小贫的话,否认中国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

“要治者阶级的觉悟了,为被
生活常识分享。

戴季陶主义名词解释考研

戴季陶主义名词解释考研

戴季陶主义名词解释考研
戴季陶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教育家戴季陶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

戴季陶主义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
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戴季陶主义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考研中,了解戴季陶
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教育学
等相关专业的考生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时间:1915年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阵地:北大
内容:前期:(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和迷信;
(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后期: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评价: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民主与科学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热科学的发展
6、衙前农民运动
1921年9月在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通过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是我党领导的我国最早的农民革命运动。并领导农民进行了减租斗争,运动发展到萧山、绍兴等县八十余村。同年12月被镇压。
7、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党“一大”,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使国民党加强了纪律,完善了领导体制,发展壮大了力量;使国民党开始认识到工农群众的作用,支持和领导工农运动,密切了与工农的联系,为国民党提供了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
在阶级分析的基础上,毛泽东区分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一切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我们真正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还是要提防。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打击共产党、篡夺领导权的开始。
16、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因惧怕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而发动的反对共产党的政变。12日凌晨,全副武装的青红帮分子,身着蓝色制服,袖带“工”字臂章,向上海总工会纠察队的驻地发起进攻。大批军队随即以调解“工人内杠”为名,全部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装,打死打伤3000多人,占领上海总工会,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四一二政变。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戴季陶三民主义教育、传统伦理道德教育述评

戴季陶三民主义教育、传统伦理道德教育述评

德育研究习兴趣。

3.结语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重要性,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1]陈广胜.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问题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2(02):127-127.[2]申玉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刍议[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1(07):247-248.[3]冯力.提高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5,17(06):17-18.[4]黄苏芳.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J].中国科技博览,2014,26(06):61-61.[5]赵月萍.兴趣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04):468-468.戴季陶(1891—1949年),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

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

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等职。

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是蒋介石的忠实“智囊”。

作为国民党的理论家,其教育工作与活动贯穿于一生,与国民党在大陆的教育相始终。

一、戴季陶的三民主义教育方针、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一)提出三民主义教育方针1926年8月至1930年9月,戴季陶担任中山大学委员长(后改为校长),历时四年。

当戴季陶即将接任中山大学校长时,恰逢中山大学学生革命运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当时全国青年学生革命运动的中心。

于是他建议政府下令解散学校,重新整顿,为此他主持进行了“不流血的清党”。

[1](p170)“三民主义教育”是由“党化教育”蜕变而来。

1927年以前,戴季陶在主持整顿的同时,紧抓党化教育工作,其目的是要消除马克思主义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图使青年学生都成为“行孙中山之名,挂戴季陶主义之实的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

戴季陶主义 作业

戴季陶主义 作业

浅谈戴季陶主义的政治主张摘要:戴季陶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代表资产阶级提出的争夺统一战线领导权的理论形态和政治主张。

他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宣传团体的“排他性”、“独占性”,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论、阶级调和论,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它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提供了思想武器。

本文从戴季陶主义的出现、主要主张和批判性角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戴季陶主义;三民主义;国共合作一、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戴季陶(1890~1949),又名传贤、天仇,字选堂,祖籍浙江吴兴,生于四川广汉。

戴季陶早年留学日本。

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后,戴季陶回到上海追随孙中山从事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统治的活动。

“五四”运动后,一度宣传过社会主义1。

20年代初戴和蒋介石、张静江、陈果夫等在上海经营证卷交易所,从事投机活动。

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孙中山在世时,戴季陶不敢公开反对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回到上海,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革命活动,成为反对新三民主义的代表[1]。

戴季陶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统一战线内部出现的代表资产阶级右翼和国民党右派要求,与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一种反动政治思想。

其特点是打着建立所谓“纯正三民主义”的旗号,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阉割其革命内容,为右派的反共分裂活动制造舆论。

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开始积极从事反共的煽动活动。

1925年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表了戴季陶的《接受总理遗嘱宣言》,提出了建立以“纯正的三民主义”为中心思想的国民党“最高原则”。

11920年夏,戴季陶曾参加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途退出。

五四运动后曾大力推广社会主义。

1920年5月,参加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起草“中国共产党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后来因孙中山反对而退出共产党。

戴季陶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戴季陶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戴季陶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摘要:戴季陶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是他的“戴季陶主义”以及反共的政治立场,但在“五.四”时期戴季陶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宣传者。

戴季陶曾经留学日本,接触马克思主义较早。

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及政治经济学都有一些了解,并以文章的形式作了宣传。

本文以《星期评论》(1919年6月—1920年6月)为案例,分析、解读戴季陶在此时期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戴季陶;《星期评论》;马克思主义戴季陶(1891年—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其最为人所熟悉的就是在1925年先后发表的两篇文章《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以及在这两篇文章基础上形成的“戴季陶主义”。

但我们纵观戴季陶的一生,会发现戴本人所学渊博,思想庞杂。

在1919年“五.四”时期,戴季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称赞马克思、恩格斯是“天才”,称赞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

戴季陶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撰写文章,而1919年6月—1920年6月间创办的《星期评论》周刊是戴季陶,沈玄庐等人主编的,在此周刊上,戴季陶撰写了大量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苏维埃俄国的文章,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加深国人对于苏维埃俄国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而本文以《星期评论》周刊为案例进行分析,介绍戴季陶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起到的作用。

戴季陶早年(1905年—1909年)在日本留学,日本作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三条主要渠道之一,无疑使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能够较早的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早在1910年12月戴季陶就以“天仇”的笔名在《天铎报》上发表了一篇叫做《社会主义论》的文章,文章中说道“社会之祸,人民之苦,不在于学问之不发达,机械之不新奇,而实在社会阶级之不平也。

”就已经显示出来他早年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而促使戴季陶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以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的一个很重要的动机,是青年戴季陶对于中国劳苦大众特别是工人的同情。

1925:戴季陶主义

1925:戴季陶主义

重要事项:本报告版权归东方证券研究所所有。

未获得东方证券研究所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

本报告基于东方证券研究所及其研究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也不承担任何投资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责任。

东方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敬请投资者注意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及由此造成的对本报告客观性的影响。

公司主业逐步向IT连锁转型公司未来的主业,会从IT连锁、房地产和IT制造业务向IT连锁和IT产品制造收缩,尤其是向IT连锁倾斜,而房地产业务会逐步退出。

当前公司持股57%的子公司宏图三胞主要经营IT连锁业务,去年底公司在华东地区已经开店100家,今年的目标是达到150家,重点发展的地区是北京、浙江、安徽等地,力争到2010年全国开店数到500家,销售额达到4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IT分销渠道。

目前公司在江苏省和上海市已经有比较多的门店,在起步较早的江苏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的较高水平。

IT连锁店的竞争优势明显公司IT连锁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各地的电脑城。

跟这些电脑城相比,公司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IT产品因为较快的产品更新换代和价格下跌以及较高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公司有很强的存货、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定制能力,这一点与传统的家电卖场很不相同,而一般的电脑城中的个体商贩也难以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是公司的强项,也是公司具备差异化竞争能力的关键之一;相对于大卖场中的商户,公司的连锁业态有很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公司主营的IT类产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在这些产品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对售后服务有越来越多的需求,一般的大卖场只提供很少一点服务,专业服务能力较弱,较棘手的售后服务都要交给生产厂商来解决,而公司能够提供专业化的一条龙服务。

上游IT产品生产厂家的不断集中,使得下游经销商的整合也不可避免。

第八章 民国时期国民党的政治思想

第八章  民国时期国民党的政治思想

一、戴季陶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
1、时局动荡、政治思想和派别。 戴季陶主义所反映和代表的,正是当时 最为反动的阶级和政治势力的立场、思 想和主张。 2、中共的发展和国民党的政治分化。 3、反动势力破坏工农革命的需要。
二、戴季陶主义及其核心内容
1、歪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以“仁 爱”为核心的“道统论”。 戴季陶完全不谈三民主义的革命内容,却在 《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中大肆鼓吹三民 主义不同于共产主义,因为它具有“更深刻 而博大精深的思想基础”,是“继尧舜以至 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的思想”,是智、仁 、勇三德贯穿的所谓“诚”; 《民生哲学系统说明》中说:“先生的基本 思想,完全渊于中国正统思想的中庸之道。
二、新三民主义“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3年1月,孙中山同苏联政府特使发表 联合声明,联俄政策趋于成熟。 改组国民党。1922年孙中山同意中共关 于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建议,并相 继接受李大钊等中共的一些主要负责人 加入了国民党 在中共的帮助和参加下抓紧筹备召开国 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抗日战争时期实 行亲日卖国的所谓 “三民主义”。 汪精卫不做论证解 释,直接说他的“ 和平建国”同样符 合三民主义原则。
第四节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 民党的政治思想
一、作为国民党思想统治主流的孙中山三民主 义儒化 二、抗日战争前的蒋介石 三、蒋介石独裁政治的实现过程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 奉化人,以独裁闻名,先后拥有“总裁”、“ 委员长”和“总统”等头衔,窃取了孙中山三 民主义的解释权,从而获得了掌控全党的合法 性。抗战时期,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登 上权力巅峰,实行全面独裁统治政策。
二、汪精卫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1、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

又称太平洋会议。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

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会议期间签订3项条约:①《四国条约》。

②《五国海军条约》。

③《九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通过的决议案构成华盛顿体系。

此后,美日两国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

2、九国公约1922年2月6日,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

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3、互助论互助论即互助的进化观.它在清末传入我国.《互助论》是无政府主义的主要活动家和理论家克鲁泡特金在1902 年发表的一部著作。

克鲁泡特金以伪科学的方法来宣扬无权威、无政府、无国家的社会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宣扬这种社会比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还要“完善”。

由于互助论的科学性及其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修正与反思,使新世纪派和天义派接受了这种观点,并在国内大力宣传.但互助论能在中国产生较大的社会道德效应则应归功于新世纪派的传播.4、醒狮派又称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左派和当时与国民党合作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家主义是欧战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潮流高涨所激起的一种极反动的思想”,国家主义派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民族运动的死敌”,“干反革命事业的大集合”,“是最反动势力的结晶”。

国家主义派的主要代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的一部分成员在法国成立的中国青年党,以及该党党魁曾琦、李璜回国后与左舜生等一起创办的《醒狮》周报,故而国家主义派又称醒狮派。

戴季陶主义名词解释

戴季陶主义名词解释

戴季陶主义名词解释
戴季陶主义是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戴季陶提出的一种文学创作理论和审美观。

它强调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的生存和心灵世界的表达。

戴季陶主义包含了三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它主张文学应该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命运,反映社会的动荡和改革。

戴季陶认为,文学应该成为人民的精神家园,为他们提供力量和希望。

第二,戴季陶主义注重抒写人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认为,文学是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应该关注人类的心理变化和成长。

第三,戴季陶主义主张文学创作应该具有责任感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作家应该关注社会问题,批判现实,并提出改革和进步的方案。

戴季陶主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戴季陶主义理论的提出呼唤了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激发了很多作家的创作热情。

同时,戴季陶主义也为中国文学评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总之,戴季陶主义是一种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联,关注人类情感和心灵世界的文学创作理论和审美观。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并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草稿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草稿

名词解释1.府院之争: 1916年至1917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双方在对德国宣战问题上,双方斗争更趋激烈。

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命令手下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随后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

但在国会开会讨论时,段触犯众怒,恰在这时,他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

1917年5月,黎元洪撤销了他的总理职务,但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段不承认黎的免职令。

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

之后黎元洪请张勋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

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

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2.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中国北京复辟的政变。

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

1917年5月,黎元洪总统府与主战的段祺瑞国务院就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府院之争‛。

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美等支持黎元洪、冯国璋。

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

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

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

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

7月1日,正式让溥仪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7月12日即结束。

3.第二次护法运动:是孙文领导反对北洋政府,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行动。

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1920年8月,孙中山再次举起护法旗臶,重建广东护法军政府,委陈炯明为护法军政府陆军部长、内务部长,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1年广东军政府发动粤桂战争,打败桂系,统一广西。

孙中山计划由桂入湘北伐,而陈炯明却与湖南军阀赵恒惕结成反孙联盟,在后方牵臸北伐力量,迫使孙中山回师广东;1922年,孙中山由广东进攻江西,北伐直系,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入永丰舰,被迫到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中国现代史 (部分)1919--1935 名词解释+简答

中国现代史 (部分)1919--1935 名词解释+简答

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

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2000多人到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讲演,要求释放被捕的工人、学生等。

英巡捕又拘捕学生100多名,关押在南京路的老闸捕房。

上海各阶层群众数千人,赶到捕房周围,要求释放学生。

英国巡捕蓄意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10多人,打伤数十人,造成了五卅惨案。

迁都之争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全国革命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

1926年12月13日,在武汉成立中央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

此时,曾力主迁都武汉的蒋介石却一反前言,提出迁都南昌,企图凭借军事力量就近控制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

12月底,由粤迁汉的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国民党中常会代主席张静江等一行要员经过南昌时,被蒋截留。

1927年1月3日,蒋操纵召开所谓中央政治会议临时会议,擅自决定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改迁南昌,并把此项决定通知武汉。

在武汉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人民群众的坚持斗争下,蒋的图谋没有得逞。

2月21日,武汉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结束,国民政府在汉正式办公。

3月上旬,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和部分在南昌的中央执行委员到达武汉。

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西路军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中路军解放了江西;东路军解放了福建。

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简称,该校成立与1924年5月,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学校仿照苏联红军的培养模式,引进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强调军事训练的同时,也注重对学员的政治教育,为东征、南征及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2、“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蒋介石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在黄埔楼呀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扣留了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

这就是“中山舰事件”,它是国共关系发展中的重要转折,通过这一事件,蒋介石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并大大加强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

3、戴季陶主义: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共理论。

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资产阶级力图分裂统一的征兆,但是他的反动观点也受到了共产党的猛烈攻击。

4、西山会议派:1925年,以谢持、谢鲁等人为代表的部分国民党中央委员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与会的人员因此被称为“西山会议派”。

在这次会议上,国民党的右派势力明确提出了要取消共产党的党籍,并取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在上海另外成立新的党中央。

四一二政变后,西山会议派从而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5、整理党务案:蒋介石1926年5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关系为幌子,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

这是蒋介石发动的新的进攻。

中国中央领导人和苏联顾问继续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使蒋介石权势进一步扩大,为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

6、北京政变: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系军阀的军队。

但是他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监禁了曹锟,迫使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职务,冯玉祥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军事会议,决定请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并请孙中山北上北京共商国是。

戴季陶主义

戴季陶主义

天津师范大学题目:浅析“戴季陶主义”专业:中共党史姓名:郭佳佳学号: 12100200422013年 2月12日摘要1925年,戴季陶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集中阐述了这一反动理论。

戴季陶主义成为国民党右派,特别是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进行反共活动的主要思想武器。

戴季陶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统一战线内部出现的一种反动政治思潮。

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宣传团体的“排他性”、“独占性”,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论、阶级调和论,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共产党人对戴季陶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斗争。

关键字:戴季陶主义;排他性;独占性;1AbstractIn 1925, Dai Jitao published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Sun Yat-Sen and the two booklets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and the Chinese Kuomintang, focuses on the reactionary theory. Dai Jitao became the KMT right wing, especially the new right, led by Chiang Kai-shek's primary ideological weapon for anti-communist activities. Dai Jitao is the first cooperation between KMT and CPC during a reactionary political thoughts that occurs within the United Front. Advoc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bourgeoisie in China's bourgeois Republic; advocacy groups "exclusive", "exclusive", against KMT-CPC cooperation, against communists joined the KMT; promoting bourgeois theories of human nature, class of harmonic theory, opposed class struggle against the proletariat. Chinese Communists to stinging criticism of Dai Jitao and struggles.Key words: Dai Jitao's Principle;exclusiveness;exclusive目录1.戴季陶主义的形成 (4)2. 戴季陶主义的政治主张 (4)(1)宣扬唯心主义的“道统说” (4)(2)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5)(3) 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6)(4)宣扬团体有“排他性”,反对国共合作 (6)3. 戴季陶主义的实质:剔除了“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 8(1)戴季陶希望彻底断绝“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转而将孙中山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统接榫。

历史趣谈戴季陶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戴季陶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谈戴季陶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戴季陶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戴季陶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戴季陶是怎么死的导语:1949年2月,人民解放战争高歌猛进,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从南京退到广州,准备回四川老家,但因天下雨未能成行。

一天清早,人们发现他死在住宅1949年2月,人民解放战争高歌猛进,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从南京退到广州,准备回四川老家,但因天下雨未能成行。

一天清早,人们发现他死在住宅里,是他杀,是自杀?还是……戴季陶,1891年1月6日出生于四川广汉。

1911年5月加入中国同盟会。

武昌首义后,任孙中山秘书达14年之久。

五四时期,介绍过马克思主义,参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备活动,但不久与共产党人分道扬镳。

大革命期间,以反共的戴季陶主义而出名。

是国民党内“反共最早,决心最大,办法最彻底”的元老人物。

01念念不忘“党国事业” 陈布雷自杀兔死狐悲1949年10月,正是“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的深秋季节。

在南京郊外一处小巧玲珑、安静舒适的“孝园”别墅里,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神经痛日益加剧,常使他不思饮食,夜不成寐。

每当这种时候,他便陷入苦苦的思索、苦苦的回忆之中。

他回忆昔日辉煌的岁月,也思索自己未来的归宿……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反攻,戴季陶似乎已听得见远方隆隆的炮声,他知道南京政府败局已定,自己将何去何从呢?一想到这些问题,他的心情也时而苦闷,时而感伤,时而烦躁,时而悲凉。

戴季陶离开南京市中心,到这偏远郊外的“孝园”来居住,一是为了养病,二是为了逃避政治。

但戴季陶却又安不下心来,他不能离开政治,他一辈子从事政治,一旦离开,又感觉到痛苦。

因此,他身在“孝园”,却念念不忘他的所谓“党国事业”。

他总是十分注意时局的变化,生活常识分享。

桑宜川▏戴季陶归葬成都昭觉寺的历史记忆

桑宜川▏戴季陶归葬成都昭觉寺的历史记忆

桑宜川▏戴季陶归葬成都昭觉寺的历史记忆戴季陶归葬成都昭觉寺的历史记忆作者▕ 桑宜川昭觉寺,坐落于成都北郊,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金顶红墙的庙宇掩映在一片葱茏的林木中。

多年前就听说民国大佬戴季陶先生归葬在那里,是昭觉寺碑林中唯一安葬的“在家人”。

戴季陶与昭觉寺究竟有何历史渊源?蒋纬国归根结底是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戴季陶主义”何以成为整个民国时期治国安邦的主流思想?作为蒋介石的核心“智囊”和“国师”,俗称“把兄弟”,生前又有怎样的风云故事?2019年春节,我从加拿大回四川过年,终于得空暇前往,拜谒他的坟茔。

据说,昭觉寺乃是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的重要一支,宋代高僧圆悟克勤曾住持昭觉寺,由于时代变迁,其墓地已划在寺外的成都动物园地界内。

时光流转,到了清代,昭觉寺日渐成为显密两教同修的道场,民国之后,更成为汉传格鲁教派之祖庭之一,直至如今,香火依然很旺,尤其逢年过节,来自各地敬拜的香客络绎不绝。

在巴蜀历史文化中,昭觉寺的前代方丈清定是一位传奇人物.清定,下江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曾任国民党中央高级党政军训练团少将政训主任。

正当人生处于上升时期,他却于1941年在重庆上清寺剃度出家,同年在昭觉寺受具足戒,完成了比丘受持的戒律。

随后在成都南门外石羊场的近慈寺,汉地十大宗派之一的道场,成为高僧能海的嫡传弟子,学修密法,深得其要。

十年“文革”浩劫之后,清定住持昭觉寺,得使法炬重燃。

他在晚年慨然接纳戴季陶,归葬成都昭觉寺,看似偶然,实则与他自己的人生历程有密切关联,因为戴季陶曾在周恩来之前,是黄埔军校首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元老,他们彼此算是旧雨,渊源甚深。

若说清定法师为戴季陶善后,出自“惺惺相惜”之举,应非妄语。

还记得上世纪文革时期,曾与小伙伴们骑自行车去过昭觉寺,从九眼桥出发,穿城而过。

那时的北门外很荒芜,交通不便,路途仿佛很遥远。

寺庙坐落在一片郊外田畴与林盘之中,周遭显得静谧,惟有夏季来临,水田里的蛙声,树梢夏虫的鸣唱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戴季陶政治思想的三次大转变与其思想“悖论”

戴季陶政治思想的三次大转变与其思想“悖论”

【提要】国民党大理论家戴季陶一生中政治思想经历了大大小小多次转变,大致可用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从民主共和制到“温和的社会主义”、从“温和的社会主义”到所谓“戴季陶主义”这三个大转变来进行概括,在每次的思想变化中,戴季陶在各个方面的新旧两种思想经常会重叠、交织在一起,进行互动,产生悖论。

如第一次转变中传统帝王情结与现代民主思想的悖论,第二次转变中阶级调和与暴力革命的悖论、德谟克拉西与梭霞里士姆道路的悖论、加入共产党与忠于孙中山的悖论,第三次转变中容共与反共的悖论、入世与出世的悖论等等,这些矛盾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因为社会正处于更大更激荡的矛盾与变革之中,同时这些悖论又有其特殊性,因为戴季陶敏锐、浪漫、多变、开放、情绪化、又略带神经质的性格实在不多见,且其跻身之领域与地位亦非同一般。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从实然的角度客观地分析戴季陶政治思想的三次大转变与其思想“悖论”,意在更真实地还原戴季陶个人乃至社会剧变时期过渡人物的群像,为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和这个人物做出贡献。

【关键词】戴季陶政治思想转变悖论【目录】【正文】40 引言41 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6——传统帝王情结还是现代民主思想?62 从民主共和制到“温和的社会主义”82.1 五四时期戴季陶政治思想及转变概述92.2 阶级调和还是暴力革命?112.3 德谟克拉西还是梭霞里士姆?122.4 加入共产党还是忠于孙中山?133 “温和的社会主义”到所谓“戴季陶主义”143.1 戴季陶主义思想内容概述153.2 容共还是反共?153.3 入世还是出世?164 结论17【参考文献】18【正文】0 引言戴季陶(1891~1949)谱名传贤,学名良弼,字选堂,复字季陶,中晚年号孝园,法号不空。

祖籍浙江吴兴,诞生于四川广汉。

不可否认,国民党大理论家戴季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政治思想亦随之发生过多次的转变,并以其多变、复杂、矛盾的特性而尤显特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戴季陶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统一战线内部出现的一种反动政治思潮。

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宣传团体的“排他性”、“独占性”,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论、阶级调和论,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共产党人对戴季陶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斗争。

戴季陶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统一战线内部出现的一种反动政治思潮。

1925年,戴季陶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集中阐述了这一反动理论。

戴季陶主义成为国民党右派,特别是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进行反共活动的主要思想武器。

一、戴季陶主义的形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变化,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戴季陶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的伟大,也意识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抬头。

戴季陶力图控制工人运动,使工人运动按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发展。

戴季陶反对国共合作,提出《对改组国民党的意见》,他认为:“共产党人加入,必须造成单纯党籍,不能存在两党籍,以启他日之纠纷”,“叫共产党参加进来,只能把他们作为酱油或醋,不能把他们作为正菜”。

1 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开始积极从事反共的煽动活动。

1925年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表了戴季陶的《接受总理遗嘱宣言》,提出了建立以“纯正的三民主义”为中心思想的国民党“最高原则”。

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右翼反对工农运动的需要,1925年6、7月间,戴季陶先后写成并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提出了一整套反动的理论和主张,标志着戴季陶主义的形成。

二、戴季陶主义的政治主张( 一) 宣扬唯心主义的“道统说”戴季陶在恢复“纯正三民主义”的幌子下,抽掉了孙中山思想中的革命内容,歪曲了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提出了唯心主义道统说,把孙中山的思想置于中国封建主义思想体系之中。

戴季陶认为,孙中山的思想是“继承尧舜以至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的思想”,是中国两千年来儒家“正统思想”的复活。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中国固有之伦理哲学的和政治哲学的思想为基础”,戴季陶认为只有建立在“仁爱道德”儒家思想基础上的三民主义,才是“纯正的三民主义”,才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最高原则”。

戴季陶认为,孔子的基本思想就是“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这个正统思想到孔孟以后便失传了,而孙中山却又继承和发扬了这个正统思想。

孙中山的思想是渊源于中国正统思想的中庸之道,孙中山是孔子以后中国道德文化上继往开来的大圣。

戴季陶为了鼓吹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打着“纯正三民主义”的旗号,把孙中山立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曲解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从根本上阉割了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

( 二) 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首先,戴季陶认为,中国社会不存在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

中国社会“没有明显的强大的阶级的区分”,只有“大贫与小贫”的区分。

他认为,中国的社会既不是很清楚的两阶级对立,就不能取两个阶级对立的革命方式,更不能等到有了阶级对立,才起来革命。

中国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对立,是觉悟者与不觉悟者的对立,不是阶级的对立。

其次,戴季陶宣扬“仁爱性能说”,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以阻止工人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他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是从仁爱的道德律中产生的,而不是从阶级的道德律中产生的,“仁爱”是革命道德的基础,离开“仁爱”就没有革命可言。

戴季陶认为,拥护工农群众的利益,不需要取阶级斗争的形式,可以仁爱之心感动资本家,使他们尊重工农群众的利益。

戴季陶要求工人不要罢工,农民也不要反对地主,要用“诱发资本家仁爱性能”的办法,来解决工人与资本家、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再次,戴季陶打着“国家”、“民族”的幌子,用超阶级的革命观和国家观,强调阶级调和,要求阶级合作。

他把各革命阶级联合进行国民革命,篡改为各阶级联合革命。

他把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对立起来,抹煞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

( 三) 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戴季陶认为,三民主义的本体是民生主义,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建立一个“三民主义的民国”、“民族的全民众的国家”。

由全体民众掌握政权,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

但他又认为中国经济落后,文化低微,这个“民国”的政治制度,不应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实行“革命专政”。

现在的民众是“阿斗”、“昏百姓”,不会管理国家,必须经过军政和宪政两个时期,使人民了解民权,训练人民使用民权,然后才能普及民权。

这实际上成为资产阶级无限期地独揽政权的托辞,目的是为了掩盖资产阶级专政。

戴季陶所标榜的这个超阶级的“三民主义的民国”,实质上就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 四) 宣扬团体有“排他性”,反对国共合作戴季陶认为,假如一个团体没有独占性、排他性、统一性和支配性,那么这个团体一定是一个没有主义的团体、没有生存欲望的团体,是一群乌合之众。

中国国民党要生存,一定要充分发挥三民主义的中国国民党之生存欲望所必须具备的独占性、排他性、统一性和支配性。

他又引申出“共信不立,互相不生。

互相不生,团结不固。

团结不固,不能生存”。

3戴季陶认为,国民党改组以来,国民党内有了一个共产党,就有了两个中心,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和信仰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员,不可能有“共信”,不可能“团结”。

国共合作“成了国民党的癌肿”,是国民党“败坏至此”的根源,因此,必须把共产党排斥出去,从组织上使国民党成为纯正三民主义的革命政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对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固然不利,但对国民党来说,意义非凡。

一方面,“戴季陶主义”为国民党反共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另一方面,当国民党取得政权时,“戴季陶主义”借助传统、消解革命、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又满足了蒋介石建立独裁统治的需要,成为他构建国民党新意识形态的基础。

于是,在戴季陶的“孔孙道统论”和“民生哲学”的基础上,蒋介石等国民党实权派承袭了戴季陶这一思路,为三民主义确立了所谓的本体和哲学基础,试图将三民主义系统化,以完善国民党的官方意识形态。

从这个角度看,“戴季陶主义”的历史作用绝非我们以前认定的那么简单。

1 何香凝.《我的回忆》,见《新华月报》1 9 6 1年第1 1期。

转引自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函授教材《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专题讲义》,1 9 8 2年版,第 1 4 9页2 戴季陶.《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

转引自王作坤、柏福临主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 9 8 8年版,第1 1 7页3 戴季陶.《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导言,引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研室:《戴季陶主义资料选编》,1 9 8 2年版,第5 8页“戴季陶主义”并非毫无价值。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党内的军事领导地位基本确立,独占三民主义的解释权成为他努力的目标。

1931 年1月12日,蒋介石在中央政治学校发表了《为政与求学》的演讲。

蒋介石宣称“我们相信无论那一个学问家、政治家、革命家,都没有高大得过总理,远超得过总理,我们总理是集中外古今的大成,中外古今一切思想的精华与最重要的东西,总理统统集中起来了”,因此,“要在政治上做事业,更格外要知道总理的民生哲学。

关于民生哲学,戴季陶先生著了一本书的。

”蒋介石在这里不仅肯定了戴季陶的“孔孙道统说”,也肯定了戴季陶对于孙中山思想的民生哲学诠释,并且告诉学生,只有看戴季陶的《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才能理解民生哲学。

他又借用戴季陶的观点说,孙中山的学问,许多是从《大学》、《中庸》研究出来的。

其中,最重要、最高深的,就是《大学》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政治哲学。

①同年2月,蒋介石在教育部发表了《中国教育的思想问题》的演讲,强调国民必须认识与信仰作为国家立国基础的正统思想,才能使中国与中华民族生存于世界上,他再度援引戴季陶的《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强调孙中山的思想“完全是中国的正统思想,就是继承尧舜以至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思想。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承认,中山先生是二千年以来中绝的中国道德文化的复活”,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是立基于中国文化的复兴之上的。

②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戴季陶所发明的“孔孙道统说”成为国民党官方的正统思想。

戴季陶将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定性为“民生哲学”,他的这一思路也给了国民党理论界以灵感,作为国民党官方哲学的“唯生论”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综上所述,“戴季陶主义”的产生,既是国民党反共的客观需要,也是他们完善三民主义的初步尝试。

三民主义和儒家思想对接,增加了三民主义的民族色彩,但也使得三民主义失去了革命的锋芒。

“戴季陶主义”的诞生,拉开三民主义儒家化的序幕,为日后国民党实权派大规模改造和利用儒家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①吴进安:《三民主义生命哲学研究——从道德、人格与生命态度解析》,台北:正中书局,1 9 8 9年。

②同样作为革命理沦,就共产主义来说,其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而三民主义在这方面则不完整。

甚至到2O世纪3O年代,孙中山的思想,在一些学者跟里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郭湛波就认为,孙中山的思想“是国家的,非世界的;是混合的,非化合的。

”见《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6页;唐君毅也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并不以精深见长,但在晚清,与他人相比,则显然最平正博大,所以才为人所向往,见《海外中国知识分子对当前时代的态度》,《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台北:三民书局,1966年.第7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