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孙斌

以多动为主要表现者易于早期诊断。有关神经介质、神经肽类、神经内分泌等,均不能作为临床确诊依据。脑CT 、MRI 检查无特殊改变。

1.帕金森病血生化检查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A.异常水平

B.正常水平

帕金森病(PD)由英国学者James 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又称为震颤麻痹(Shaking palsy)。临床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障碍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1、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清楚

1.1 流行病学:

该病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 50岁以上的发病率约为500/10万, >60岁为1 000/10万。约2/3的PD发生在50-60岁,30岁以下发病约1%。我国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偏低,但新近的调查发病率结果与国外相近。患病率:白种人每10万人为60-180,黑人为85.7,日本人为34.3-55.0。早期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40%左右。20世纪末,美国约有100万PD患者;目前估计我国老年PD患者可能超过130万。

1.2 病因:

尚未清楚,目前受人关注的有三大因素。

(1)进展性老化因素:PD发病与年龄有关,40岁以下仅占10%,40-50岁为20%,50岁以上为70%,中老年常见。正常人随着年龄增长黑质中DA神经元不断有变性、丢失,当DA神经元丢失80%以上、纹状体DA含量减少超过80%时,才出现PD症状。随着老化而神经细胞内MAO含量却居高不下,可能为促发因素。而80岁以上患病率仅约1%,故年龄绝非PD发病的唯一因素。

(2)遗传因素:约10%-15% PD有阳性家族史,年轻发病者多有近亲同病发病史。有人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低,或多基因遗传;新近的研究认为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工业污染)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有研究通过对5 000名PD患者调查,发现发病率与使用杀虫剂或化学制品有关。

80年代初在洛杉机由吸毒者发现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经MAO-B催化形成N-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 ),它对黑质DA神经元具有高亲和力、选择性毒害作用。推测其毒害机制为,对线粒体呼吸链中复合体Ⅰ的毒性而导致:

(1)ATP合成抑制;

(2)NADH(还原辅酶Ⅰ)及乳酸堆积;

(3)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急剧变化;

(4)谷胱甘肽合成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过多,最终神经元死亡。

1.3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自由基生成、氧化反应增强、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以及线粒体功能异常、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等因素,导致黑质DA神经元细胞变性,其中线粒体功能异常起主导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有关的酶和基因片段的研究亦支持这种看法。研究发现黑质组织线粒体复合物Ⅰ基因缺陷、遗传异常,会导致易患性,在毒物等因素的作用下,黑质复合物Ⅰ活性受到影响,而导致神经元细胞变性、死亡。因此, 大多数学者认为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在P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鉴别诊断:

肌炎型炎性假瘤:典型表现为眼外肌肌腹和肌腱同时增粗,上直肌和内直肌最易受累,眶壁骨膜与眼外肌之间的低密度脂肪间隙为炎性组织取代而消失。

动静脉瘘(主要为颈动脉海绵窦瘘):常有多条眼外肌增粗,眼上静脉增粗,增强后增粗的眼上静脉增强尤为明显,一般容易鉴别,如在CT 上鉴别困难,可行DSA 确诊。

转移瘤:眼外肌有时可发生转移瘤,表现为眼外肌呈结节状增粗并可突入眶内脂肪内,如果表现不典型,鉴别困难,可行活检鉴别。

淋巴瘤:眼外肌肌腹和肌腱均受累,一般上直肌或提上睑肌较易受累,此肿瘤与炎性假瘤在影像上较难鉴别,活检有助于鉴别。

【影像学】

CT 和MRI 均能较好地显示增粗的眼外肌,但在MRI 上很容易获得理想的冠状面和斜矢状面,显示上直肌和下直肌优于CT ,而且根据MRI 信号可区分病变是炎性期还是纤维化期,对于选择治疗方法帮助更大。

2 、帕金森病的特异性病理指标-路易氏体

主要为黑质致密区含黑色素的神经元变性、丢失及细胞破碎、色素颗粒游离;细胞内出现玻璃体样同心样包涵体(Lewy小体)(见图1);包涵体也见于兰斑、迷走神经背核、下丘脑、中缝核、交感节等。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纤维增生。黑质神经元细胞内铁含量增高,也主要在黑质致密部,即神经元变性、坏死的部位。帕金森的特异性病理指标-路易氏体,见图1

3 、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

3.1 发病年龄:中老年隐袭性发病, ≥ 50 岁占总患病人数的90 %。

3.2 首发症状

以多动为主要表现者易于早期诊断。首发症状依

次为:震颤(70.5 %);强直或动作缓慢

(19.7 %);失灵巧和/ 或写字障碍(12.6 %);

步态障碍(11.5 %);肌痛、痉挛、疼痛(8.2 %);

精神障碍,如抑郁、紧张等(4.4 %);语言障碍

(3.8 %);全身乏力,肌无力(2.7 %);流

口水与面具脸(各1.6 %)(见图2)。

3.3 临床主要表现:

* 静止震颤静止震颤在PD 最常见。系受累肌

群的主动肌及拮抗肌交替性、规律活动的结果。早期

始于一侧肢体,上肢常见,远端较近端显著。频率4

-8Hz ,振幅小;典型者静止时呈“搓丸样

(pill-rolling )动作”,可暂时控制;少数振幅

较大,动作中也有震颤。随意动作中减轻或消失,入

睡后消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加剧。存有特发性

(单纯性)震颤或无震颤的患者约各占15 %。

* 肌强直可以是早期症状,为主动肌和拮抗肌的

张力同时增加,被动活动中始终存在“铅管样强直

“,同时伴有震颤者,被动活动中有“齿轮样强直

“(cogwheeling rigidity )(注意检查手法!)。

* 运动障碍(运动不能或运动减少- 少动)少

动是致残的主因。表现为运动启动困难、速度减慢;

多样性运动缺陷:表情缺乏、瞬目少“面具脸”,严

重者构音、咀嚼、咽下困难,流涎;上肢伴随动作减

少、消失;运动变换困难,精细动作困难,写字过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