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技术实际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5
3
LgC1/LgC2
石南
小拐
录井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评价手段日趋丰
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也使评价的准确性不断提高。综合
录井评价技术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也经历了一个由引进到 自主开发并逐步形成特色的油气评价系列。
1995年
2000年以后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实例分析1
滴西XX井石炭系录井综合图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实例分析2
湖湾X井
录井显示:灰色荧光砂砾岩,喷照荧光1%,淡黄色 ,弱发光,系列对比7级,乳白色;在井段312.46-
308—316m 336.5—340m
日产气5450m3 日产气30360m3
318.04m取心,获0.95m荧光级岩心,岩性为灰色荧 光砂砾岩,岩心出筒时无油气味,滴水扩散;湿照 荧光1%,淡黄色,弱发光,系列对比7级,乳白色。 钻进过程中钻井液性能变化不明显。 气测显示:全烃:0.0664-0.7340%, 组分出至nC4, 钻进过程中电导率无变化。 后效显示:井深318.04m:全烃:0.2818-1.2135%, 组分出至iC4,钻井液性能:1.00-0.80-1.00g/ cm3 、76-35-74s,电导率:6.02-5.98mS/cm,槽面无显 示。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岩心实物资料表明该段裂缝及孔洞发育;岩心裂缝密度:1-3条/10cm,个别钙质充 填;气孔密度:1-5个/10cm,孔径一般1mm,最大4mm,无充填物。
气测异常明显,后效显示具 油气层特征,地化资料也支 持油气层观点,综合解释为 油气层.
井段3510.0—3530.0m试油(压裂) ,日产油26.93m3/气25.006×104m3为油气层。
岩性为褐灰色荧光粉-细砂岩。钻时16min/m。气测TG:1285-66526ppm,C1:86948345 ppm,组分出至C2。钻进时钻井液密度 1.10,粘度57s,出口电导率8.95-9.36mS/cm 。(后效) 气测解释: 1218.00-1224.00m,气层。 综合解释: 1220.00-1226.50m,油层。 试油井段:1225.5-1221.0m。 日产油14.0t,含水30%。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实例分析4 良好油气显示下的水显示
解释失利原因分析 1、钻揭目的层过程中,钻井液密度使用范 围在1.09—1.10,气测异常明显,气测总烃: 556-58965ppm,C1:428-6293ppm,组分出至 C5, 出口电导率下降;钻进过程中所录取的资料均 反映出油层的特征,且热解分析、罐顶气分析均支 持气测结论,而且2747m第三次后效,气测TG值 很高,槽面油气特征明显,气测与综合解释偏向 油气层,与试油结果偏差较大。 2、2710.00m—2714.50m井段测井双侧向 曲线与录井气测曲线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测 井RT:8.4Ωm↑12.4Ωm;RI:9.3Ωm↑13.2Ωm; 气测总烃:29845PPm↑96376PPm;C1: 22958PPm↑74135PPm; 由于上述多方面资料的一致性,使我们在试 油意见讨论及完井资料评审时,始终坚持最初解释 结果,而且由于多方面资料的一致性,使得在录井 资料的评价解释过程中,忽视了对后效钻井液资料 的分析推断。 SN8332井油气显示特征及油气层评价解释 与电性特征、试油结论的不符合,也使我们今后对 于特殊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下油气层的识别方 法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直劈裂缝及气孔发育
岩心出筒时表面、裂缝面普遍冒气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滴西XX井石炭系录井综合图
钻井液情况:钻揭井段3441.00—3444.00m时钻井液 密度由1.17↓1.13g/cm3,粘度由53↑57s,出口电导 率由142.07↓134.57mS/cm。 气测显示:井段3442.00—3480.00m,全烃由 0.3300↑16.4328%,组分出至nC5;皮克斯勒法图版 指示为气水同层,气测正规化法图版指示为气层;气 测解释为气层。 后效显示:井深3452.27m,全烃由1.2325↑2.9568%, 密度1.24↓1.23↑1.25g/cm3,粘度95↑126↓104s, 出口电导率103.60↓101.79↑103.01mS/cm,槽面无 显示。
SN8XXX井K1q11录井显示与试油结果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实例分析4 良好油气显示下的水显示
(3)后效显示资料 全井共进行后效测量7次,井深分別为1262.00m、2273.09m、 2495.52m、2747.00m,其中2747.00m测量后效4次;对 2747.00m测量情况叙述如下: 第一次:2005.4.15 钻井液静止21小时,气测总烃:13433364ppm,钻井液性能无明显变化。 第二次: 2005.4.16 钻井液静止12小时,气测总烃: 547880ppm,钻井液性能无明显变化。 第三次: 2005.4.18 钻井液静止24小时, 气测总烃:12522450489ppm,组分出至C5,钻井液电导由19.29变化至19.41,钻井液 密度由1.09↓1.08,粘度由78S↓60S,后效高峰时,见褐色油花占槽面 10%,气泡占30%,槽面上涨3cm,取样点火可燃,蓝色火焰,持续 8min(注:本次后效为测井MDT抽样后下钻后后效)。 本次后效气测异常幅度明显,反映出油气特征,但在如此高幅度的气 显示背景下出口钻井液粘度出现下降趋势,说明目的层段具油水同出的 特征.(注:本次后效为测井MDT抽样后后效)。 第四次:无异常显示。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钻进过程中的电导率及钻井液性能变化、录 井参数的特征及趋势变化、后效显示资料综合分析,2747.00m第三次 后效与其它录井显示资料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 此次后效气测异常幅度 明显,反映出油气特征,但在如此高幅度的气显示背景下出口钻井液粘度 出现下降趋势,说明目的层段(2696.00—2714.50m)具油水同出的特征, 结合测井资料对目的层评价解释如下: ① 2696.00—2699.50,厚3.50m 油层 ② 2701.00—2708.00,厚7.00m 油水同层 ③ 2708.00—2714.50,厚6.50m 水层
实例分析3
岩性及含油性:岩性为灰色油斑砂砾岩、含砾粗砂岩,含油岩屑占岩屑总 量的10%,油气味较浓,油质重,染手,洗样时可见黑色油花。井段 349.67-358.00m取心获富含油级岩心7.23m、油浸级岩心1.10m,含油岩 心出筒时局部外渗褐黑色原油,油气味浓,油质重,油脂感强,染手,含 油饱满,分布均匀,含油面积(70-95)%,滴水呈珠状,不渗。QFT强度指 标:195-1646。 钻井液情况:钻揭该段时出口钻井液密度(1.06g/cm3)、粘度(51s)无明显 变化,出口电导率15.50↓15.02mS/cm。 气测显示:全烃由0.6658↑7.9159%,组分出至nC4。 后效显示:井深358.00m后效:气测全烃由1.3671↑4.2310%,组分出至 nC4,出口钻井液密度1.08↓1.05g/cm3,粘度53↑57s,电导率10.98↓ 10.80mS/cm,黑色油花占槽面5%。 储层物性:本段钻时(2-20)min/m,井段349.67-358.00m P-K分析,孔 隙度一般为(10.00-13.00)%,个别为(8.83-9.64)%,渗透率为(2.08- 13.10)×10-3μ m2;井段350.17-258.02m核磁共振分析,孔隙度为(17.38 -30.04)%,渗透率为(36.30-3524.53)×10-3μ m2,测井孔隙度(15.11- 23.14)%,岩石密度(2.19-2.31)g/cm3,泥质含量(1.58-9.72)%。
378—379m
日产气2960m3
油气显示:井深379.97m井涌点火放喷,喷出物为气 体,点火可燃,桔黄色火焰,焰高3.5m,可见少量黑 烟。 解释结果: 气测解释:377.00-378.00m为气层 地化解释:378.00-380.00m为油层 综合解释:378.00-379.00m为气层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试油结论:350.00-356.00m注气试采,用6mm油嘴,日 产油15.27m3,结论为油层。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实例分析4 良好油气显示下的水显示
SN8XXX 井 K1q11 砂 层 组 :2696.002714.50m井段钻进过程中油气显示活跃, 气测、热解分析、罐顶气分析均反映油 气层特征,解释认为该段为油层,但在井段 2714.50-2711.00m试油结果为水层; 钻进过程中的电导率及钻井液性能变化 未反映水层特征。
岩性及含油性:岩性为紫灰色荧光花岗斑岩,岩屑干 照荧光2%,暗黄色,弱发光,系列对比12级,乳黄色; 井段3444.57—3452.27m取心,获荧光级岩心7.70m, 出筒时油气味较淡,裂缝和气孔普遍冒气,岩心表面 约有10%面积冒气,含气试验可见串珠状气泡连续冒 出,干照荧光10%,暗黄色,弱发光,系列对比12级, 乳黄色,滴水扩散。QFT强度指标:41—1988。
地化分析:热解分析S0:(0-0.62)mg/g,S1:(1.03- 19.38)mg/g,S2:(1.83-45.51)mg/g,含油气总量ST平 均为38.37mg/g ,平均轻重烃比S1/S2为0.46,油质评 价为重质油;井深358.00m岩心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显示 ,正构烷烃全部消失,反映正构烷烃遭受明显的生物降 解作用,基线抬升明显;核磁共振分析,含油饱和度为 (40.44-54.86)%,可动油饱和度为(2.75-3.54)%。 气测解释:340.00-359.00m 油层; 地化解释:344.00-362.00m 测井解释:344.90-346.00m 346.00-346.90m 346.90-349.30m 349.30-361.40m 录井解释:344.00-362.00m 油层; 油层(稠油); 含油层; 干层; 油层(稠油); 油层。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实例分析5
特殊油气显示下的录井分析评价
CH7209井 J1b 录井显示与试油结果
录井解释:1440.0-1456.0m含油水层 试油井段:1439.5--1443.5m,油层 目前转抽,日产油11.0t,含水1%。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实例分析5
特殊油气显示下的录井分析评价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C1/C2
(C1+C2)/∑C
腹部
陆梁
油层 油水
石东
油层 水层
气层
水层 C3/∑C
Lg(TC)
莫索湾 西北缘
400 350 300 250
彩南
LgC1/LgC2--BH值交会图版
水层 油层 气层
BH
200 150 100 50 0
1988年
1
1.5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湖湾X井
录井显示:灰色荧光泥质粉砂岩,湿照荧光15%,淡黄 色,弱发光,系列对比12级,乳黄色;钻进过程中钻 井液密度0.96-0.92g/cm3 、粘度42-53s。 气测显示:全烃:10.4224↑48.9722%,组分出至C5, 钻进过程中电导率4.28-3.92mS/cm 变化不明显。 地化分析:S0 0mg/g,S1 3.57mg/g,S2 10.38mg/g ,QFT 1629,油质中。 后效显示:井深379.97m后效:全烃:5.763548.9722%,组分出至C5,钻井液性能:1.29-1.251.28g/cm3 、51-56-48s,电导率:4.33-3.38mS/cm ,见鱼籽状气泡,占槽面的30%,槽面上涨5cm,取 样点火可燃,淡蓝色火焰,焰高5cm,持续15s。
第三部分 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地化分析:井段3440.00—3452.27m, 热解S0:(0—0.03)mg/g,S1: (0.03—1.54)mg/g,S2 :(0.05— 1.87)mg/g(见图3—2),油质评价为 轻质油; 井深3444.57m岩心热解—气相色谱 分析,谱图呈规则梳状,碳数范围: nC10-nC30,主要碳数分布为nC14nC19,图谱在3-5min处有一明显高峰, 可能与岩样中气态混合烃类有关。地化 解释该段为油气同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