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大数据-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理解大数据时代下BIM中各专业配合与管理

前言:BIM从出生到现在发展多年,一直备受建筑行业各方的关注和追捧,源于其先进的理念和工作方式。而大数据(Big data)也是最近几年由云计算兴起的根据统计学理论推出的新的管理统计服务方式。个人对于二者有所了解,但均处于入门阶段,对于二者的互联互动性有一些个人浅显和不成熟的理解以及其过程,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若有错漏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正文: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根据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对BIM的定义,定义由三部分组成:

1.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

2.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

过程;

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大数据(big data),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需要通过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而BIM描述其中第一条的“功能性的数字表达”和第2条的“共享的知识资源”与大数据的处理概念又不谋而合。当同处于BIM与大数据时代的时候,让我们不得不联想一下二者的共同工作以及管理方式。

一、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BIM (功能性数字表达)

二者能互为应用,互相融合首先就是从本质方面的。

首先,我个人认为BIM模型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理解上的单纯的一个模型,数据信息是BIM模型的基础,BIM模型实质是由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堆砌而成的仿真模拟建筑物

因此按照以前的以二维为基准来建立三维模型的概念来进行BIM模型的建立是错误的,至少是没有完全理解到BIM精髓的方式。BIM模型作为信息数据集合的表现,在我个人的理解里面,BIM模型与大数据分析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一个大型的公共建筑,需要考虑内部功能与人流分析等,这些按照以前的理念与我们结构布置主要受力构件有影响,但是似乎影响有限。但是如果我们未来需要作为一个更加精准,更加专业的设计公司。这是需要精细化考虑的,也是和一般设计公司需要做出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没有BIM,没有大数据,那么这一切将只是一个概念。而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两个要素都蓬勃发展的时代,完成这一些只需要有合适良好的管理运作模式就可以达到。

一座尽可能多的商铺都有大量人流的商场,意味着业主能卖出更多的高价价格,结构梁柱的优化意味着提升顾客购物的舒适性。从人流数据信息的入手通过人体工程学收集大数据在计算机模拟后,形成最利于顾客的结构体系。也许无法模拟出每一次观众的活动,但大数定理在人群中永远有效。通过从各处采集到的商业广场的人类活动数据,在被导入计算机模型后,通过分析顾客进出场习惯、人群聚集

习惯,设计师们可以不断修正模型。而在这之前的国内,一切都只用经验,系数等一系列概念性的理论,硬套在二维图纸上,至于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不能直观的反应出来的。

而这类似的结合应用还仅仅只是二者结合应用的一方面,日照参数,节能环保参数已经地震力,风荷载等各种各样的大数据类型的参数引入,完全可以再加入更多统计后的大数据,完善满足我们需要验证的各种情况,来达到我们的仿真模拟建筑的目的。

二、BIM模型结果数据共享为大数据的资源(共享的知识资源)

BIM模型的最低层最明晰的一个优点就是直观,所见即所得。以前的工程施工图出去以后,由于各方面因素,不论是甲方,设计,施工包括后期业主运营,都或多或少的牵涉到修改。而修改单即使存档,也不能立即反映到图纸上面。如果以后有类似需要参考的项目,也许会在同样的地方做出同样的结构,出同样的变更单。

而在BIM模型中,当无论各方有修改的变更等,都能第一时间反映到模型中。那么当工程结束,这个模型就是一个经过了实践检验的模型,是一个真正的仿真模拟建筑。而这个模型里面的各种参数,都是作为一堆经过检验的数据上传作为大数据的共享资源,将作为基础数据为后续的工程服务。

三、不同的工作方式必然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

BIM与大数据互为应用,互为资源的方式看起来是很美好,很有

前景的,带是不同的工作方式必然要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甚至经营模式,还是以前国内的那种管理模式来进行BIM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必然是很难达到满意成果的。

目前在建筑行业中建筑是上游专业,其他专业都是在中后期介入,即使是所谓的前期介入,也仅仅是概念上,理论上的大概方向的支持,而且都是建筑的功能分区有了雏形以后才开始一些比较细化的工作。但是由于BIM的出现,以及对于大数据的引入。各个专业的介入将大大提前。

在建筑定案阶段前期,功能区域划分刚开始,各专业就介入,不再是各专业分部分独立工作,而是大家在同一平台上同时运作。在以大数据信息为基础,BIM模型的外框架下,同时对于一个目标进行相应修改,由于所见即所得,及时的沟通并不会造成想像中各专业冲

突的问题。

这只是在专业配合阶段的管理方式的改变,在其他方面的影响更大。国内建筑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管理粗放落后,信息化水平低。工程项目管理因缺少及时准确获取基础数据的能力而导致各种显性

和隐性的损失,甚至是因管理的失控而严重亏损。而由我们之前的两点可以得出:在BIM大数据时代,能及时获取数据,管理归类数据,应用处理数据,合理全面的数据表达才是关键。

由此我们想想作为未来的建筑行业,管理方式是越来越靠近哪一类呢?我认为是目前的制造业,而且一定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比如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业早就跨过了目前国内建筑行业感觉比较难熬的信息

化起步阶段。未来的建筑行业,面对一栋高楼的时候,也是和现在的机械制造业一样面对海量数据的管理。建筑业要达到制造业的精细度,要细到每一堵墙每一块砖每一根钢筋都要事先排好,出好排布图,各种规格砖的数量事先统计好,按数据通知供应商供货,工人施工,用最少次数的二次搬运和损耗废料。

而作为建筑业中技术支持的一方,BIM模型的提供方,必然牵涉到后期数据及接口提供的各种问题。这些都是目前我们没有遇到过,但将来必定会遇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