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技能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技能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蔡正栋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07年第07期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从阅读的终极追求来看,语文阅读技能的培养应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对阅读技能的培养应有科学而清醒的认识,它需要一定的训练。当然,训练和练习并不是一回事。叶圣陶认为:“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教师的事情,练是学生的事情。”简单地把阅读训练和练习等同起来,势必会导致盲目机械的高耗低效的阅读。要取得高效的阅读效果,应明确语文阅读技能训练培养的目标指向,构建合理的语文阅读技能体系,设计符合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阅读训练。
语文阅读不仅要具备普通阅读技能,还要有符合语文学科语言表述特点的、能够体验文本情感的专业范畴的阅读技能。“范畴”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概念,一个是指范围。概念阅读,主要是指典范文章或文学作品的体验情感的阅读。语文概念阅读技能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重要载体。范围阅读,指符合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充分体现言语功能和表达特点的阅读,因与文体联系比较紧,称之为文体阅读。普通阅读技能是指适用于各种阅读材料的阅读技能。它包括精读和评读等基本的阅读技能、略读和浏览等常用的阅读技能、默读和速读等高效的阅读技能以及问读和查读等突破性阅读技能。语文概念阅读技能包括统称为“美读”的朗读与诵读、用心感悟和品味文本的悟读与赏读、为应用和写作而阅读的用读与写读等。文体阅读技能可分为实用文和文学两类。实用文阅读技能是培养学生常规思维的基础;文学阅读技能则是学生形象思维训练场的主力。这些技能的评价,有的已经有明确的标准,有的还没有。为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对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作些探讨。
一、语文阅读技能评价的原则
语文阅读技能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中来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注意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意反映语文阅读技能培养过程的阅读量的积累。
(一)语境理解的整体性。阅读是阅读主体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阅读理解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综合读物的字词、句段、篇章,获得一种整体性的理解。汉语文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所以阅读首先要整体感知,再由整体感知
到局部分析;然后按照语言单位的扩展,从局部分析到整体理解;再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循环往复,进而掌握全文。
(二)阅读思维的创造性。阅读实用性文章不仅要有“分析的研究”,而且要有“综合的感受”,需要领略细微曲折之处,多角度地理解文本。阅读文学作品,形象大于思维。因而不能只用一种理解去限制读者的思维,应该鼓励读者有创意地阅读作品,注意发现问题的敏捷性,积极探索的求异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结果表述的新颖性等等,评价时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能求全责备。①
(三)阅读技法的选择性。阅读技法很多,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读法,同样的文本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读法。能否选择适宜的阅读技法决定着阅读的效果。积极阅读者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他们能依照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来调整自己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曾祥芹在《阅读技法系统》一书中说:“任何阅读方法只有当读者的心智操作和外化行为融为一体时,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技法本身并不能解决阅读的效率问题,它们不是一件触目可见、拿来可用的工具,而是一种同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思考方法、策略手段。只有依靠读者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主动驾驭各种阅读技法,实行科学的配伍,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四)搜集信息的重要性。在文本中搜寻信息是衡量阅读技能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相同的文本中,搜集的信息重要性强,说明阅读技能高。文本的重要信息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确定。一是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重要意思,二是读者所需要的重要信息。理想的读者不但能够搜集到自己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还能够筛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重要信息,了解作者的看法、意图和目的帮助确定重要内容,运用文本结构的知识帮助确定和组织信息。
(五)阅读操作的主动性。阅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过程。读者只有通过自身长期的反复历练,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形成真正的阅读技能。具有阅读技能,既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一般的常规性的阅读,又能把握读物的特点,最优地完成阅读步骤的一系列细致的熟练行为,进行创造性阅读。所谓自动化了的熟练行为,就是读者面对读物能够主动地自觉地进入阅读状态,而不是硬着头皮去死啃书本。阅读技能水平越高,阅读操作的主动性越强。
(六)有效阅读的快捷性。阅读有一个速度的问题。章熊《谈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要求》中说:“信息量的急剧增长,推动了对快速阅读的研究,语文教学也从而增添了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率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四学段的阅读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不仅是默读有速度的要求,在现实的阅读中,无论哪种方式的阅读,都有一个阅读时间长短的概念。但只求阅读有速度还不行,还要注意阅读的理解率,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效率等于阅读速度乘以理解率。有效阅读的快捷性,是衡量阅读水平和阅读技能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语文阅读技能评价的方法
阅读常常需要经过识读、解读、赏读、评读等阶段。普通阅读技能的评价需要考虑识读、理解、记忆、速度等阅读因素,宜通过测算阅读效率等途径来评价。语文阅读技能有朗读、诵读、悟读、赏读、写读以及文体阅读等多种类型,它们的评价侧重点各有不同,可用积累、复述、概括、语感、猜读、比较、对话、赏析、评论等因素来评价。
(一)积累、语感、朗诵。《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中都提出阅读方面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是形成语感的基础,它要求阅读中必须有一定的记忆。记忆方式的选择和记忆内容的多少是阅读技能的一个体现。课程目标从阅读数量入手,提倡扩大阅读面,并规定了课外阅读量九年累计400万字以上;还从背诵入手,要求在四个学段内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以积累语言材料。阅读量是评价语文阅读的一个标准,也是阅读技能水平的佐证。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朗读和诵读。朗读的评价,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有声阅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综合考察语感的层次、内容的理解及文本的把握。诵读比朗读更熟练更具感染力。
(二)复述、概述、解读。阅读中提取信息的快慢和多少是衡量阅读技能的重要指标,提取信息的呈现也是评价阅读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复述、概述和解读。“粗知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都可以通过复述、概述和诠释反映出来。复述能够反映读者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述能够体现读者对文本的加工;解读诠释可以清楚地表现出阅读中思考的过程。抓住文体特征,紧扣文本原意,表述主要信息,解析作品思路,合理地提炼、分析阅读的内容,这些方面都可以领略到读者的阅读技能。
(三)猜读、比较、对话。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猜读,指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文本提供的信息猜测出文中蕴蓄的意思或下文的内容。能否根据文本具体的语境,推理揣测出尚未阅读的有关信息,是衡量阅读技能水平的一个尺度。比较阅读,把内容相类似或形式相近的不同文本加以揣测比较和论证,以加深理解、丰富有效阅读信息,反映阅读技能的高低。通过对话展示阅读思维,是测试阅读技能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因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也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②
(四)感悟、赏读、评论。感悟、欣赏和评论是评价阅读技能的有效的途径。通过感悟,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读者形成自己阅读感受的背景,还可以了解读者的阅读思路、提取文中信息情况、推测和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过程、质疑析疑的方法以及探究阅读的技术措施。赏读,用欣赏的心情阅读作品,体验自己的情感,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把阅读“有字之书”与阅读“无字之书”结合起来,用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