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压强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
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演与练习法教学用具:小凳、沙土、重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
二、自主学习
压力①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
总结:在物理上,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
压力并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只有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三.合作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探究
(1)人们在厚雪上行走。(2)夏天蚊子叮咬。
2.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和______有关。
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展示实验器材,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并展示,老师评价。
演示实验:学生上来演示实验老师说明实验结果
(1)把小凳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沙土被压下的深度.
(2)在腿朝下的小凳上放一个重物,观察沙土被压下的深度.
(3)把小凳翻过来,放在沙土上,观察沙土被压下的深度.
分析论证:步骤(1)和(2)中,是保持___________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步骤(1)和(3)中,是保持________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示,由甲图和乙图可以得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沙土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有关;由甲图和丙图可以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沙土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_,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
综合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
3.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知识点一:压强的计算
(1)压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压强.
(2)压强的计算公式:_________其中压力的单位是_____,受力面积的单位是_____.
(3)压强的单位:_______ ,简称________ ,用字母_____ 表示.
1 Pa=1_____ ,1Pa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点二: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完成课本31页想想议议
(2)总结:增大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自我检测(两名学生上黑板分别完成)
(1)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产生的压力一定越大
B.压力越大,支持面受到的压强一定越大
C.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D.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支持面受到的压强越大(2)桌面上平放着一本字典,字典受到的重力为5N,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5×10-2m2,计算这本书对桌面的压强.
(3)一个物体的质量是3kg,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计算这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强.(g=10N/kg)
五.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师生互动小结)
六、拓展提升
1.判断一下下列各图中,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已知物体A的重力G A=10N,物体B的重力
G B=20N,F=20N,F1=15N
甲图乙图丙图丁图戊图
甲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丁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戊图中顶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
2.一个正方体木块的边长是10c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计算它对桌面的压强.(已知木块的密度是
0.6×103kg/m3;g=10N/kg)
七.作业设计
课后习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