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米深基坑双排桩支护施工方案范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 (1)
一.工程概况 (1)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
2.1地形、地貌 (1)
2.2工程地质条件 (1)
2.3水文地质条件 (3)
三.方案编制依据 (4)
3.1相关设计资料 (4)
3.2主要规程、规范 (4)
3.3主要法规 (4)
第二部分方案设计 (6)
一.基坑止水方案设计 (6)
1.1止水、降水的重要性 (6)
1.2降水井、观测井布置 (6)
1.3止水帷幕设计 (7)
二.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9)
2.1方案制定 (9)
2.2桩锚结构参数的确定 (9)
2.4挡土墙支护设计 (12)
三.CFG桩设计 (12)
3.1方案设计要点 (12)
3.2 CFG桩设计参数 (12)
第三部分施工方案 (13)
一、施工方法 (13)
1.1测量施工 (13)
1.2降水施工 (14)
1.3水泥土搅拌桩施工 (17)
1.4旋喷桩施工 (20)
1.5预应力锚杆施工 (21)
1.6护坡桩施工 (23)
1.7 CFG桩施工 (29)
二、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施工用水电计划 (32)
2.2施工用电计划 (32)
2.3施工用水计划 (33)
三、施工进度计划 (33)
四、劳动力安排计划 (33)
五、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34)
5.1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34)
5.2质量保证措施 (35)
5.3工序控制 (35)
5.4纠正措施 (36)
5.5隐蔽工程验收和中间验收 (36)
5.6降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6)
5.7护坡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7)
5.8施工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 (37)
六、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9)
6.1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39)
6.2安全管理制度 (42)
6.3施工安全管理 (44)
6.4临时用电管理 (45)
6.5交通安全管理 (46)
6.6其他安全措施 (47)
七、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48)
7.1现场管理措施 (48)
7.2防扰民、民扰措施 (49)
7.3消防保卫措施 (50)
7.4环境保护措施 (51)
八、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52)
8.1制定总控制进度计划和分部分项进度计划 (52)
8.2采用大型、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 (52)
8.3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节约人工、缩短工期 (52)
8.4选择信誉好、素质高的劳务施工作业队伍 (52)
8.5优化工序组织 (53)
8.6定期生产会及联席办公会制度 (53)
8.7施工管理组织保证 (53)
九、非施工部位及成品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 (53)
9.1成品保护制度和责任划分 (53)
9.2现场具体成品保护措施 (54)
十、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计划 (54)
十一、与业主、监理、设计、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54)
11.1与业主的协调配合 (54)
11.2与监理单位的协调配合 (55)
11.3与设计单位的协调配合 (56)
11.4与政府部门的协调管理 (56)
第四部分冬雨季施工措施 (57)
一、雨季施工措施 (57)
1.1雨期施工管理目标 (57)
1.2主要施工技术与措施 (57)
1.3 主要管理措施 (59)
二、冬季施工措施 (61)
2.1冬期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 (61)
2.2 冬期施工原则 (61)
2.3 冬施准备工作 (61)
2.4 冬期施工阶段划分及各阶段施工 (62)
2.5 冬季施工具体措施 (62)
第五部分基坑监测及应急预案 (64)
一、基坑监测 (64)
1.1监测项目 (65)
1.2监测方法、精度及监测周期 (65)
1.3允许变形值及报警值 (66)
1.4监测仪器设备 (66)
1.5监测成果 (67)
1.6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68)
二、应急预案 (68)
2.1目的 (68)
2.2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69)
2.3通讯和报警的联络方式 (71)
2.4应急救援准备 (71)
2.5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72)
2.6应急救援终止和事故后恢复程序 (76)
2.7应急知识培训 (77)
第一部分总论
一.工程概况
拟建的****广场工程场地位于XX市xx路以东,xx道以南,xx路以西,xx路以北。
本工程包括1~8#住宅楼、商业楼及地下车库部分,其中住宅楼地上30层(包括2层商业),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筏板基础;商业楼部分,地上2层,框架结构,筏板基础。
拟建工程西区建筑物±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4.50m,基坑深度地库部分约为9.91~10.51m,主楼部分约为10.16m;东区建筑物±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4.40m,基坑深度约为12.30m。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坑西区北侧与南侧为现有建筑物,基坑东侧与西XX市政道路,周边均不具备足够的放坡条件;另外,基槽开挖深度范围内存在浅层地下水,为保证基坑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稳定与安全,并保证干槽作业,须进行基坑降、止水施工及有支护土方开挖。
基槽开挖后,西区主楼部分基础多落在第④层粉土层上,该层土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 KPa,不能满足建筑物550 KPa的使用要求,故需进行地基处理,拟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场地属河流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地貌单一。
孔口高程为12.69m~14.47m,高差1.78m。
2.2工程地质条件
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天然地层属第四系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河流冲积夹湖积地层,土质以粉土、粘性土、粉砂为主,表层为杂填土。
根据土质特征和力学性质,由上至下共划分为15个地层单元,10个亚层。
根据地区经验①层为杂填土,局部素填土;②层为新近沉积层,③~⑥层为Q4土层,⑦层及以下为Q3土层。
其工程特性分层描述如下: 层杂填土:以粉土为主,夹大量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局部为素填土,土质不均匀,层厚0.7m~3.6m。
②层粉土:黄色-灰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摇振反应迅速,断面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夹粉质粘土薄层,见锈斑,承载力特征值fak=110kPa。
③层粘土:灰色-灰黄色,软塑-可塑,中-高压缩性,无摇振反应,断面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高,夹粉土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90kPa。
④层粉土:黄色-灰黄色,湿,中密-密实,摇振反应迅速,断面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
⑤层粉质粘土:灰色-灰黄色,软塑-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断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夹粉土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Pa。
⑥层粉质粘土:黄色,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断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夹粉土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
⑥1层粉土:黄色,湿,密实,摇振反应迅速,断面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
⑦层粉砂:黄色,饱和,中密,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含云母,夹粉土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
⑦1层粉土:黄色,湿,密实,摇振反应迅速,断面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
⑧层粉质粘土:黄色,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断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夹粉土和粉砂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
⑧1层粉土:黄色,湿,密实,摇振反应迅速,断面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
⑨层粉土夹粉砂:黄色-黄灰色,湿,密实,摇振反应迅速,断面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夹粉砂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
⑩层粉质粘土:灰色-黄色,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断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夹粉土和粉砂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
⑩1层粉土:黄色,湿,密实,摇振反应迅速,断面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
(11)层粉砂:黄色,饱和,密实,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含云母,夹粉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11)1层粉质粘土:黄色,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断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夹
粉土和粉砂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70kPa。
(12)层粉质粘土:黄色,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断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夹粉土和粉砂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70kPa。
(12)1层粉土夹粉砂:黄色-灰黄色,湿,密实,摇振反应迅速,断面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夹粉砂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
(12)2粉土:黄色,湿,密实,摇振反应迅速,断面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承载力特征值fak=170kPa。
(13)层粉砂:黄色,饱和,密实,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含云母,夹粉土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
该层主要分布在场地北部。
(13)1层粘土:灰色,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断面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高,夹粉土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
(13)2层粉土:黄色-灰黄色,湿,密实,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夹粉砂薄层。
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该层主要分布在场地南部。
(14)层粉砂:黄色,饱和,密实,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含云母,夹粉土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Pa。
(14)1层粉质粘土:灰色,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断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夹粉土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
(15)层粉质粘土:黄色,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断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夹粉土薄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各土层的具体空间分布形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各土层厚度及层底高层见“地层统计表”。
2.3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浅层地下水属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埋深2.1m~3.0m,高程10.49m~11.91m,近期年最高水位按埋深1m考虑(高程12.6m)。
该场地缺乏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根据地下水的类型和补径排条件,结合周围场地资料,建议抗浮设计水位埋深按1m考虑(高程12.6m),如不满足设计要求,应进行专门水文地质论证。
勘察期间在场地内采集2组水样和2组土样,进行腐蚀性分析,根据《水质分析报告》
和《土质分析报告》,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修订条款)第12.2.1条和第12.2.4条判定,环境类型为Ⅱ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防护,应符合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
三.方案编制依据
3.1相关设计资料
XX市城市建设勘察院提供的《xxxx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XX公司提供的各种基坑支护及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设计图件;
3.2主要规程、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XX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3.3主要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XX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第二部分方案设计
一.基坑止水方案设计
1.1止水、降水的重要性
工程降水指人工降低地下水,保证基础在干槽作业下施工。
由前所述,本工程开挖深度范围内将遇到如前所述的浅层地下水,为保证基础在干槽作业下施工,则需采取相应的地下水控制措施。
对护坡体系最大的威胁就是地下水、坡顶漏水、生活弃水和大气降水。
因此,降排水应受到足够重视。
1.2降水井、观测井布置
本工程拟采用帷幕止水方案控制地下水,西区与东区分期开挖交界处采用降水措施,XXXX公司提供的降、排水方案,我方对降排水措施进行了一定优化处理,总体在基坑周边按40.0m左右间距布设观测井,用于观测地下水水位及用于应急抽水;基坑内以25.0m左右间距布设疏干井,西区与东区交界处由于分期开挖,采用管井降水措施。
1.2.1基坑降水井设计
采用管井井点进行基坑深槽部分降水,兼顾护坡施工、土方开挖,观测井中心设在距基坑开挖线1.0m 的位置均布于基坑四周,具体设计如下:
井深观测井、降水井设计井深18.0m,疏干井设计井深15.0m
井间距观测井40.0m,疏干井25.0m,降水井7.0m
成井口径φ600
无砂滤管直径φ300-400
滤料φ3-5碎石
潜水泵177台
井数观测井26口,疏干井113口,降水井38口
所有疏干井前期均用于抽水,几天后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适当减少抽水井数量。
1.2.2降水管道的布设
进场后根据现场雨污水管线现状, 设2-3个排水口,以备抽水外排用。
可根据现场雨
污水管线现状决定是否布排水总管。
如果设排水总管,排水总管沿降水井明设,设在大口井内侧, 铺设125钢管,坡度15‰。
降水井井口高出地面约300mm。
排水口设置砖混沉淀池。
沉淀池用钢筋焊成的栅栏盖住。
沉淀池尺寸深0.6m、长3.0m、宽2.5m,从沉淀池作暗管XX市政管线。
为防止物体坠入降水井内,降水井用木质井盖封口。
1.2.3地面明水控制与处理措施
地面明水主要是雨水、生活用水。
应在坡顶采取硬化处理,并向周边雨污水找坡排泄。
应在基坑顶部四周做挡水墙,防止明水流入基坑。
坡顶水源由专人看守,禁止自流和防止泄漏。
1.3止水帷幕设计
本工程是用护坡桩与高压旋喷桩间隔形成止水帷幕支护连续墙的一种施工工艺。
其工艺过程为先施工护坡桩,再在护坡桩之间施工旋喷桩。
旋喷桩主要起止水作用,辅助起支护作用,由于在支护设计计算中未考虑其支护效应,因此无特殊强度要求。
旋喷桩在护坡桩的砼失去塑性时开始施工。
通过护坡桩与旋喷桩形成的线性连珠墙与基底隔水层,将帷幕以外的地下水隔离,从而保证基础结构的正常施工和原有建筑的安全使用。
设计参数主要包括桩径、搭接长度、桩间距及搅喷桩施工工艺参数等。
1)桩径
桩径是隔水帷幕的首要参数,它应根据基坑深度、和支护强度及帷幕桩的可控宽度等综合确定。
桩径太大增加工程造价,桩径太小则由于搭接的需要使帷幕桩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综合考虑本工程采用的帷幕桩的桩径为800mm,2-2剖面帷幕桩的桩径为850mm。
2)桩长
本工程2-2剖面采用双排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桩长与护坡桩等长,为15.50m;其余部分均采用桩间施工的双管旋喷桩,帷幕桩与护坡桩均从自然地坪以下 2.50m处向下施工,帷幕桩施工成孔深度均为13.50m,成桩长度13.00m。
3)咬合长度
咬合长度是指两桩重合的长度(见下图)
由于桩是竖向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桩的垂直度是主控因素,垂直度直接影响止水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仪器、垂线等方法的控制精度误差,再加上施工中由于钻机振动和地层原因可能产生的误差,垂直可控精度为1%(桩长20.00m 以内)会使桩中心偏离中心线,导致局部帷幕不连续,达不到预期的止水效果,因此要求相邻两桩有一定的重合长度(咬合长度)来弥补施工误差。
其设计原理是按相邻两桩向不同方向偏出,仍保证桩墙连续来进行的。
4)桩间距
帷幕桩布设采用与护坡桩间隔设置,桩间距与各剖面护坡桩间距相同。
5)施工工艺参数
水泥土搅拌桩:
(1) 水泥与桩体土的掺合比不小于15%,即单根桩每延米用量100Kg;
(2) 水泥浆: 水泥采用P.O42.5水泥及外掺剂,水灰比不大于0.45~0.55,浆量60~80L/min;
(3) 喷管提升速度50cm/min,钻头转速60r.m.p,预搅下沉电流70A;
(4) 搭接长度:当拆卸喷管或因故中断喷射时,恢复喷射后搭接长度不小于0.5m。
旋喷桩:
(1) 水泥与桩体土的掺合比不小于15%;
(2) 水泥浆: 水泥采用PO42.5水泥及外掺剂,水灰比不大于0.80(比重≥1.50 t/m3) ,浆量60~80L/mim;
(3) 喷管提升速度50cm/min,转速10~20r.m.p(比单一高压旋喷提高约3倍);
(4) 高压喷咀直径2×Φ1.80~2.40mm;
(5)搭接长度:当拆卸喷管或因故中断喷射时,恢复喷射后搭接长度不小于0.5m。
二.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2.1方案制定
本工程西区建筑物±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4.50m,基坑深度地库部分约为9.91~10.51m,主楼部分约为10.16m;东区建筑物±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4.40m,基坑深度约为12.30m,基坑周边为道路和现状建筑物,故属于一级基坑,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0)取1.1。
根据施工现场基础埋深及周边环境情况,对不同地段分别采用不同的地质参数进行设计计算,综合分成9个设计施工剖面,2-2剖面位于基坑西区西南角部分,紧邻周边现有建筑物,采用双排桩加内支撑支护结构,内撑腰梁混凝土采用C35,上部1.5m摘帽,挡土墙支护,下部施工护坡桩;其余剖面,则采用上部2.5m摘帽,插筋挂网锚喷支护,下部施工护坡桩。
(详见基坑支护平面图)。
肥槽指基础外墙至基坑坡脚空间,本工程设计多按1.0m考虑。
2.2桩锚结构参数的确定
根据设计计算结果,结合工程实际经验并充分考虑地层的不均匀性,确定基坑支护结构参数如下表。
表:1-1剖面至3-3剖面
项目结构名称1-1剖面2-2剖面3-3剖面
护坡桩施工桩长(m) 15.5 16.0 14.5
有效桩长(m) 15.0 15.5 14.0
保护桩头(m) 0.5
桩径φ600 φ800 φ600
桩间距(m) 1.10 1.00 1.10
嵌固深度(m) 7.34 6.847.09
有效桩顶标高(m) 10.7 11.7 10.7
配
筋
主筋9Ф25+5Ф25 9Ф25+5Ф25 9Ф25+5Ф25 箍筋Φ18@2000mm
绕筋Φ8@2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桩数36 331 101
桩顶连配
筋
主筋7Ф25及2Ф18
配筋绕筋φ8@200mm
截面尺寸700×500 900×500 700×500
梁连梁顶标高(m) 11.20 12.20 11.20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锚杆部位首层首层首层
锚孔直径(mm) 150 150 150
锚头标高
(冠梁顶向下,m)
-0.25/(-3.25)/(-5.75) - -0.25/(-2.75)/(-5.25) 锚杆长度(m) 19.0/21.0/21.0 - 17.0/23.0/20.0
锚杆自由段长度(m) 9.0/9.0/9.0 - 9.0/9.0/9.0
锚杆配筋
2×7φ5/3×7φ5/3×7φ
5
-
2×7φ5/3×7φ
5/3×7φ5
间距(m) 2.2/1.65/1.65 - 2.2/1.65/1.65
张拉锁定值(KN) 150/300/350 - 200/260/310
锚杆倾角°15 15 15
锚固体M20素浆
锚杆连接25B双工字钢25B双工字钢25B双工字钢
桩间土护壁:桩间修至桩中心位置,挂钢丝网,上下间距每1.0m用膨胀螺拴与φ14横压筋,将网片固定在桩上,喷射5cm厚C20混凝土面层;
表:4-4剖面至6-6剖面
项目结构名称4-4剖面5-5剖面6-6剖面
护坡桩施工桩长(m) 15.0 15.0 15.0
有效桩长(m) 14.5 14.5 14.5
保护桩头(m) 0.5
桩径 600
桩间距(m) 1.10
嵌固深度(m) 7.14 6.79 7.14
有效桩顶标高(m) 10.7
配
筋
主筋9Ф25+5Ф25 9Ф25+5Ф25 9Ф25+5Ф25 箍筋Φ18@2000mm
绕筋Φ8@2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桩数56 19 86
桩顶连梁配
筋
主筋7Ф25及2Ф18
配筋绕筋φ8@200mm 截面尺寸700×500
连梁顶标高(m) 11.20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锚杆部位首层首层首层
锚孔直径(mm) 150 150 150
锚头标高
(冠梁顶向下,m)
-0.25/(-2.75)/(-5.25)
-0.25/(-3.25)/(-5.75
)
-0.25/(-2.75)/(-5.25
)
锚杆长度(m) 17.0/22.0/21.0 8.5/19.0/22.0 17.0/23.0/20.0
锚杆自由段长度(m) 9.0/9.0/9.0 5.0/9.0/9.0 9.0/9.0/9.0
锚杆配筋2×7φ5/3×7φ5/3×7φ
5
1×7φ5/3×7φ
5/3×7φ5
2×7φ5/3×7φ
5/3×7φ5
间距(m) 2.2/1.65/1.65 2.2/1.65/1.65 2.2/1.65/1.65
张拉锁定值(KN) 200/250/300 50/260/300 200/260/350
锚杆倾角°15 15 15
锚固体M20素浆
锚杆连接25B双工字钢25B双工字钢25B双工字钢
桩间土护壁:桩间修至桩中心位置,挂钢丝网,上下间距每1.0m用膨胀螺拴与φ14横压筋,将网片固定在桩上,喷射5cm厚C20混凝土面层;
表:7-7剖面至8-8剖面
项目结构名称7-7剖面8-8剖面-
护坡桩施工桩长(m) 15.0 17.8 - 有效桩长(m) 14.5 17.3 - 保护桩头(m) 0.5
桩径 600
桩间距(m) 1.10 1.00
嵌固深度(m) 6.79 8.0 - 有效桩顶标高(m) 10.7
配
筋
主筋9Ф25+5Ф25 11Ф25 -
箍筋Φ18@2000mm
绕筋Φ8@2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桩数39 628
桩顶连梁配
筋
主筋7Ф25及2Ф18
配筋绕筋φ8@200mm 截面尺寸700×500
连梁顶标高(m) 11.20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锚杆部位首层首层- 锚孔直径(mm) 150 150 - 锚头标高
(冠梁顶向下,m)
-0.25/(-3.25)/(-5.75) -0.25/(-3.50)/(-7.0) - 锚杆长度(m) 14.0/19.0/20.0 21.0/25.0/26.0 - 锚杆自由段长度(m) 7.0/9.0/9.0 9.0/9.0/9.0 - 锚杆配筋
2×7φ5/3×7φ5/3×7φ
5
2×7φ5/3×7φ
5/3×7φ5
- 间距(m) 1.1/1.65/1.65 2.0/1.5/1.5 - 张拉锁定值(KN) 130/250/300 250/370/390 - 锚杆倾角°20/15/15 15 - 锚固体M20素浆
2.3插筋挂网锚喷支护设计
本工程基槽内9-9剖面及各剖面上部2.5m摘帽部分,采用1:0.8~1:1放坡,插筋挂网锚喷支护方案,坡面挂50×50mm钢板网,Φ14钢筋作为插筋,插筋层数根据坑深现场确定,呈梅花形布置,间距控制在1.0m左右,插筋外端要向上弯100mm,以便挂网,插筋进入坑壁深度不小于800mm,倾角10~15°,基坑顶部钢板网外翻1.0m,用Φ6.5﹫1500mm压筋及Φ14拉筋固定后,喷射混凝土,形成面层,面层厚度保持在50mm左右,混凝土强度采用C20。
2.4挡土墙支护设计
基坑2-2剖面上部1.5m采用挡土墙支护。
挡土墙施工高度1.5m,砌体材料选用MU10灰砂砖,砂浆强度M10,设置一道圈梁和一道压顶梁,梁间距1.5m,竖向设置370mm×370mm构造柱,间距2.4m,构造柱底部钢筋与护坡桩冠梁和桩锚固在一起,圈梁、构造柱主筋为4Ф18,箍筋为Ф6.5@200,混凝土强度C20,顶部钢筋混凝土板带设置双层双向钢筋Ф14@250,宽为1.5米。
三.CFG桩设计
3.1方案设计要点
本设计是根据勘察报告、基础埋深以及有利持力层的位置确定基本桩长;根据建筑物的几何形状来确定布桩形式,以保证基础内布桩的均匀性,在保证沉降量的基础上,达到布桩经济合理。
3.2 CFG桩设计参数
设计桩长:20.0m,其中有效桩长19.50m,保护桩头0.5m
布桩间距:1.2m*1.2m
桩径:400mm
桩数:3355根
第三部分施工方案
一、施工方法
1.1测量施工
1)测量放线施工
(1)本工程施工测量特点:本工程基础埋深有深有浅,垂直测量与平面测量的精度要求高。
(2)测量的整体控制思路:考虑该工程的施工放线的重要性,我单位专门成立以技术负责人为组长的工程测量方案研讨小组,以研究解决施工测量重点和难点。
为确保测量精度,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拟采用如下的测量方法:
由红线桩点引测主控点,由主控点引测主控轴线进行加密控制,依据主控点和主控轴线施放出建筑物控制轴线。
采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相结合的办法,配备先进的仪器,同时对边坡和周边地面进行变形观测。
(3)测量标准:符合设计图纸和测量规程的规定,工程的定位准确,相互间几何尺寸正确,已满足顺利施工的需要,达到合同规定的各项质量目标。
(4)定位测量:建立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检测红线桩
●在红线桩边上测设建筑物轴线控制桩(边长相对的误差1/2400;测量角误差±9"),
测设后并做好延长保护桩。
●建立场区高程控制网
●基础开挖施工测量
●基础开挖标高控制:基础开挖至最后一步土时,根据场地标高点采用全站仪三角高
程法向施工层引测标高控制点。
后根据施工层己测的高程点控制开挖过程中基底标高。
(5)基础平面测量:
在基础阶段,平面测量主要完成以下两步骤工作,第一步,在基坑外进行主控轴线投测,将主控轴线投测到基础平面上。
第二步,在基础平面上通过主控轴线确定轴线。
具体方法是:首先,使用2"电子经纬仪进行主控轴线投测,将经纬仪架设在主控轴线方向线上,后视主控轴线,利用正倒镜的方法进行投测,在基础平面上用全站仪校核,合格后再进行第二步。
然后,把仪器架在基础平面上后视主控轴线,用直角坐标法转角、量矩,定出其它各轴
线。
为确保位于轴线间各桩位位置的精确,平面内各XXXX公司和监理部门验线认真校核合格后,最后定出坑内轴线桩及其它尺寸线。
(6)高程控制
高程点引测:利用测绘单位给定的水准点(高程已知),使用精密水准仪,用复核测法,将高程引入施工现场,结合场区情况在现场内选择四个高程控制点,经往返测平差计算校核无误后,确定四点的高程值,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高程控制的依据,本工程±0.000的绝对标高值为14.50m。
2)开挖监控目的、项目
(1)监控目的:在基础施工及维护阶段阶段,由于工程的基础较深,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基坑变形和相应引起的周边建筑的变形,为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和工程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基坑边坡变形的动态,便于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我们在基础施工过程中需对边坡及周边建筑进行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
(2)监测项目
●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沉降、裂逢。
(3)边坡变形监测方法
●观测点的设置:在基坑翻边上设观测点,每侧边坡观测点不少于3个,观测点的平面
布置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合理布置。
●观测点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观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破坏。
(4)观测方法
观测采用J2电子经纬仪来进行观测。
采用视准线法在连梁上沿基坑边坡布点,即在基坑变形影响范围外的边坡上口延长线上设置工作基点,并在槽边设置一条视准线,观测点布置在视准线上。
用带有刻度的标只放在观测点上,读取数值。
初始值亦要测2次,以保证无误。
1.2降水施工
1) 施工部署
规划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安排成井施工设备和施工顺序。
降水井施工部署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2)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定井位—挖泥浆池—埋放护桶—钻机就位—钻孔—换浆—下井管—填
滤料—粘土封井—洗井—下入潜水泵试抽水—铺设排水总管及沉砂池—架设电缆—联动抽水
3) 施工准备
(1) 详细调查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走向、埋深),关闭、阻断渗漏水源。
(2) 调查场地周围雨污水管线,清除管道淤泥,安排排水通道。
(3) 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 水、电齐备、场地平整后,材料、设备进场。
(5) 连接水、电、安装调试设备。
(6) 规划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安排钻机施工顺序。
(7) 与甲方交接施工现场控制桩位。
4) 施工工序
(1) 放井位:
按设计要求和井位平面布置图布设井位,并测地面标高,井位与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500mm,井位遇有地下障碍物需进行破碎,当因障碍物影响而偏差过大时,应与设计人员协商。
定井位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井位应设置显著标志,必要时采用钢钎打入地面下30mm,并灌入石灰粉,定位完毕请监理组织验收。
(2) 挖泥浆池
根据场地条件在基坑内距降水井3m处挖泥浆池,每4口井共用一个泥浆池。
(3) 埋设护桶
为清除井位下障碍物,应在井位处挖深坑,直径800mm,深1.0~1.5m,井口土质松散时,须设置护筒,避免泥浆浸泡、冲刷导致孔口坍塌。
(4) 成孔
管井采用反循环钻机成孔,地层自造泥浆护壁。
井径不小于600mm,井孔应保持圆正垂直,孔深与设计孔深误差小于500mm。
(5) 换浆
井管下入前应注入清水置换泥浆,并用水泵或捞砂管抽出沉淀,使孔内泥浆密度保持在1.05~1.10g/cm3。
(6) 吊放井管
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管,在混凝土预制托底上放置井管,在混凝土预制托底底部中间设导中器,四周拴8号铁丝,缓缓下放,当管口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接头处用玻璃丝布粘贴,以免挤入泥砂淤塞井管,竖向用2~4条30mm宽的竹条固定井管。
为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