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环画的鸿篇巨作:《地球上的红飘带》

合集下载

地球的红飘带第一部分的第二小章主要内容

地球的红飘带第一部分的第二小章主要内容

地球的红飘带第一部分的第二小章主要内容
摘要:
一、地球的红飘带简介
二、第一部分第二小章主要内容
1.章节概述
2.详细内容
三、总结
正文:
《地球的红飘带》是一部描绘我国长征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品通过详细描绘中央红军长征的过程,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部作品的第一部分第二小章的主要内容。

一、地球的红飘带简介
《地球的红飘带》是著名作家王树增所著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全书共分为四部分。

作品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地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历程,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在陕北延安胜利会师。

作品深刻揭示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对于我们了解长征历史,学习长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第一部分第二小章主要内容
1.章节概述
第一部分第二小章主要讲述了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红军战士们顽强拼搏,克服种种困难,成功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为后续
长征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的故事。

2.详细内容
本章开篇描绘了红军长征初期的严峻形势,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企图将红军消灭在长征途中。

在此背景下,红军战士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以顽强的意志和战斗力突破敌人的封锁线。

本章详细描绘了红军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等一系列战斗。

在这些战斗中,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为长征的顺利进行付出了巨大牺牲。

三、总结
通过对《地球的红飘带》第一部分第二小章的内容了解,我们可以看到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以及红军战士们的英勇精神。

读《地球上的红飘带》有感

读《地球上的红飘带》有感

读《地球上的红飘带》有感《地球上的红飘带》的作者是魏巍。

它真实生动地叙述了长征从开始到终止的全过程。

它的语言简练,却给我深刻的印象。

它生动的描写看起来带着我又走了一回长征路。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冲破了三道封锁线,转战了两千三百余里,渡过湘江后缺失惨重,红军打算向湘西前进,以便与二、六军团汇合。

但是蒋介石差不多窥知了红军的妄图,急调湖南敌军预先严密堵住了红军通向湘西的道路。

在这种情势下,周恩来听取了毛主席的建议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点“贵州”的建议。

中央红军进入贵州,人数已不足四万。

一九三五年的第一天,中央政治局在高大的宋家大院里召开会议。

会后赶忙公布命令:迅速突破乌江天险,占据遵义,建立川黔依照地。

渡过乌江,任务是专门紧迫的,两岸山上林木蓊郁,江水黑森森的,就象一条乌龙穿行在两列高山峻岭之间。

江面只是二百米宽,但两岸多是悬崖绝壁。

红军们想出扎竹筏子的方法,选出8名赣江边长大的红军战士强渡乌江,然而他们专门快就被滚滚的乌江水埋住了。

二连长金雨来没有被困难吓到,亲自带领7名战士再次动身,在无边的黑暗之中把竹筏推进咆哮的江水中,这一次他们终于成功了,突破了乌江天险,占据了敌军的司令部。

这次战争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

渡过乌江,是一件专门艰巨、危险的情况,况且还有许多敌人在上面射击。

但在困难面前红军没有被吓到,而是上下一心,架起了一座长长的“蜈蚣桥”,这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正如毛主席在《长征》中所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是啊,克服困难之后的欢乐是那些在困难面前就退缩的人永久无法感受到的。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碰到了困难,就想想长征,想想长征,就会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 赏析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 赏析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赏析
摘要:
1.遵义会议的背景和意义
2.《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的内容概述
3.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亮点
4.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认识和现实意义
正文:
【遵义会议的背景和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之一,它发生在1935 年1 月,是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的内容概述】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是一部以遵义会议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描绘了遵义会议前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

【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亮点】
作品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人物塑造,使历史事件和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丰满而鲜活,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认识和现实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

在今天,遵义会议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路线,坚持人民的立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地球上的红飘带课件(PPT 21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课件(PPT 21页)

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
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

பைடு நூலகம்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红军长征途中,路上一共368天,几乎平均每 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全天作战的大规模战斗有15 次,共作战380余次;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 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 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 路上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 条河流,经过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 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 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 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 命。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共八万六千余人,到 达陕甘苏区后仅七千余人。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
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
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931年 1931年 1932年
1933— 1934年
7 :1 10 :1 4 :1 6 :1

地球的红飘带读后感

地球的红飘带读后感

地球的红飘带读后感地球的红飘带读后感(一)《地球的红飘带》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中的很多故事。

故事情节从湘江之役写起,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

随着情节的开展,最让我眼前一亮和哑然的是,作者有足以媲美诗人的激情和文笔,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具有历史学家的严肃精神,这是很多小说家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

他的每一划,每一字,每一句,都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使诗与史融为一体,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本书主要表现红军湘江突围,强渡乌江,在遵义城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性深远意义的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回到了领导岗位。

遵义会议后,红军转被动为主动,四渡赤水回贵阳,直指云南,接着北上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族区准备强渡天险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为实现一、四方面军会师,共同北上抗日的战略目的,穿过原始森林,爬越了几座终年积雪不化,空气稀薄的大雪山,越过了充满神秘的死亡地带--草地,北进道路也打开了。

然而,利欲熏心的张国焘却制造种种借口不肯北进,擅自率左路军全部和右路军一部调头南下,重新回到草地,并另立"中央",制造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

而毛泽东、张闻天等领导人为首的党中央和一、三军团的红军则越过了长征路上最后一道天险--腊子口,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家"--陕北根据地。

从此两万余里的长征即将胜利结束。

地球的红飘带读后感(二)最近读了作家魏巍的力作《地球的红飘带》,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书于1986年12月完成初稿,1987年4月修改完毕,1989年1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后又多次再版印刷。

这本书全方位地展现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历经的诸多战役,描绘了一幅幅深沉凝重的场景:伤亡惨重的湘江突围、波涛汹涌的乌江天险、意义深远的遵义会议、风云变幻的雪山草地……红军战士衣衫褴褛,腹中饥饿,却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与来自红军内部的矛盾斗争。

《地球的红飘带》的读书笔记(精选8篇)

《地球的红飘带》的读书笔记(精选8篇)

《地球的红飘带》的读书笔记《地球的红飘带》的读书笔记(精选8篇)《地球的红飘带》是著名作家魏巍创作于1987年的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的红飘带》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地球的红飘带》的读书笔记篇1如果有人问我,在无与伦比的长征路上,什么最使我感动和流泪?我说:是那种宁可牺牲自我、也要保全集体的“无我”精神。

曾经读过这么一个故事:红十三师师长陈树湘,在强渡湘江的战役中,率部为红军主力断后,掩护主力部队过江。

当时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他们执行完任务撤退的时候,湘江已被敌人完全封锁了。

陈师长和他的战士们饿着肚子,翻山越岭,准备退回到湘西打游击。

撤退的时候,陈师长不幸腹中子弹,他命令其他战士撤退,自己带伤掩护,与敌人战斗,结果被越来越多的敌人所俘虏。

当敌人发现俘虏了一位红军师长的时候,非常得意,抬着他去邀功。

但敌人万万没有想到,陈师长拒为敌俘:他趁敌人不注意,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

这个故事给我震撼,给我感动,让我唏嘘,让我流泪!长征路上该有多少像英雄陈树湘师长这样的红军官兵,为了大部队的安全,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而血洒疆场,倒在枪林弹雨中啊!这种宁可牺牲自我、也要保全集体的“无我”精神,是红军战士坚强意志的体现,是红军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和保证,是红飘带上最亮丽的鲜红。

一个军队,一个民族,只要拥有这样一种精神,那它就无坚不摧了。

《地球的红飘带》的读书笔记篇2几架飞机已擦着地皮猛袭过来。

“轰” 、“轰”几声巨响,浮桥两侧的江水里,立刻腾起高高的水柱。

桥上顿时人喊马嘶,乱成一片。

敌人的轰炸不断,弄得红军只能“挨打”。

这使得红军很危险那!彭德怀指挥隐伏在江岸上的轻机关枪向敌机猛烈的射击,敌机被迫飞高了。

渡江的红军更加沉着地向前行进。

老革命家的临危不乱使得战士信心百倍。

地球的红飘带—飞夺泸定桥其余的人,有的抓着一边的铁索攀缘前进,有的伏下身子,骑着两根光溜溜的铁索,两只手抓着向前移动。

地球上的红飘带读后感

地球上的红飘带读后感

地球上的红飘带读后感《地球上的红飘带》是一部由刘慈欣所著的科幻小说,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小说中,刘慈欣通过对地球上的红飘带的描写,揭示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尊重。

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的地球,当地球上出现了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红色飘带,这条飘带的出现引起了全球的轰动和关注。

人们对这条飘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科学家们也纷纷展开了对这条飘带的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仅仅是对这条飘带的本质和来源进行了探索,更重要的是,人类对自己的认知和对宇宙的理解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类对飘带的探索和研究的描写,表现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人类往往会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仅仅是人类的本能,更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动力。

正是因为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研究,才使得人类文明不断地向前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地取得突破。

同时,小说中作者也通过对飘带的描写,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尊重。

在人类对飘带的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人类不仅仅是对飘带的本质和来源进行了探索,更重要的是,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尊重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在面对自然和宇宙的伟大时,人类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这种敬畏和尊重也使得人类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更加谨慎和尊重自然规律,不敢随意妄为。

总的来说,《地球上的红飘带》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科幻魅力的小说,通过对飘带的探索和研究的描写,作者不仅仅是表现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作者也通过对飘带的描写,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尊重。

这种思想深度和科幻魅力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一读。

地球上的红飘带读后感

地球上的红飘带读后感

地球上的红飘带读后感《地球上的红飘带》是一部由刘慈欣所著的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位宇航员在太空中遭遇了一场可怕的危机,以及他如何在困境中坚持生存的故事。

小说中充满了对科技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思考,让人不禁深思人类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的勇气和智慧。

在小说中,主人公是一位宇航员,他在太空飞行途中遇到了一条红色的飘带,这条飘带不仅阻碍了他的飞行,还给他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主人公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他不仅成功地解决了飘带带来的危机,还在危机中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和勇气。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面对未知挑战时的坚韧和勇敢,以及人类在危机中展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小说中,作者对科技的描绘也令人印象深刻。

在太空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危机需要依靠高科技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来解决,而这些技术的运用也展现了人类在科技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通过对科技的描绘,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面对未知世界时所拥有的强大力量和潜力,以及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小说还对人类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在面对危机时,主人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他不仅没有被恐惧所吞噬,反而在危机中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和勇气。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内心的坚韧和勇敢,以及人类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地球上的红飘带》是一部充满科幻色彩的小说,通过对宇航员在太空中遭遇危机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的勇气和智慧。

小说不仅展现了人类在科技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还深刻探讨了人类内心的坚韧和勇气。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深感受到了人类在面对未知世界时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智慧,以及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这部小说不仅给我带来了科幻的乐趣,还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地球上的红飘带读后感

地球上的红飘带读后感

地球上的红飘带读后感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内心仿佛被一场汹涌的洪流冲击着,久久不能平静。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一段充满热血与信念的征程。

书中描绘的那段长征岁月,就像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那些英勇的战士们,他们的身影仿佛穿越时空,鲜活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他们穿着破旧的军装,脚踏着草鞋,脸上却洋溢着坚定和无畏。

每一步的前行,都伴随着生死的考验,但他们的目光从未有过退缩。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过雪山的细致描述。

那可不是我们平日里爬个小山坡那么简单,那是真正的生命禁区!狂风呼啸着,像要把人撕裂。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没一会儿就能把人变成一个“雪人”。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每走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因为脚下是厚厚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滑下去,那可就是万丈深渊啊!有个小战士,看上去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身子骨还很瘦弱。

他走在队伍里,嘴唇冻得发紫,却咬着牙一声不吭。

他的脚已经被冻得麻木了,每迈出一步都像是在拖着千斤重的石头。

但他的眼神里,没有一丝的恐惧和犹豫。

旁边的老班长看到他这样,想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他披上,可他却倔强地拒绝了,说:“班长,我能行!咱不能因为我,拖累了队伍。

”就这样,他一步一步地坚持着,终于爬上了山顶。

还有一位受伤的战士,腿上的伤口还在渗着血。

但他拒绝了战友们的搀扶,硬是靠着自己的毅力,跟在队伍后面。

他说:“这点伤算什么,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掉队!”看着他一瘸一拐的身影,大家的眼眶都湿润了。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没有一个人放弃,没有一个人退缩。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前进,前进,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当他们终于翻过雪山,那种喜悦和激动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战士们欢呼着,拥抱着,泪水和着融化的雪水一起流淌。

他们知道,这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而他们,成功地战胜了大自然的挑战。

回想起我们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太幸福了。

我们不用担心吃不饱、穿不暖,不用担心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地球的红飘带

地球的红飘带

《地球的红飘带》还通过细腻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中国 工农红军的英勇和坚韧。例如,在描述毛主席的爱人怀孕生子的情况时,虽然面 临艰苦的环境,但她们仍然坚持下来,将孩子寄托给当地居民。这种坚韧和乐观 的精神,不仅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勇气和毅力,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 生活态度。
《地球的红飘带》是一部非常出色的连环画作品。它以生动的画面、深刻的 艺术感染力和细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通过阅读 这部作品,读者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还能够感受到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和 坚韧。《地球的红飘带》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作品,它对于我们理解中 国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目分析
《地球的红飘带》是一部描绘红军长征的连环画,原著为魏巍,改编为王素, 由沈尧伊绘制。这部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作品。 通过精心的构思和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它再现了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展现了 红军的英勇和坚韧。
从目录来看,《地球的红飘带》共五册,每册都以不同的主题和角度展现了 红军长征的不同方面。第一册《湘江血战》以中央红军血战湘江为切入点,描绘 了红军在湘江边面临的生死考验,以及他们如何克服困难、突破重围。第二册 《遵义会议》则着重描绘了红军在遵义会议期间的决策过程和思想转变,以及他 们如何调整战略、重振旗鼓。
《地球的红飘带》也是一部充满了朴素与崇高相结合的精神境界和美学价值 的作品。画家在肖像性与情节性之间找到了共有的特征和平衡,使人物平凡中见 非凡,使事件平常中见非常。这种深入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 中国连环画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连环画创作中表现革命历史题材较为 成功的一部作品。
第三册《四渡赤水》则描绘了红军在赤水河畔的艰苦战斗和战略转移,以及 他们如何巧妙地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第四册《雪山草地》则展现了红军在雪山 草地等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挑战和英勇奋斗。最后一册《会宁会师》则以红军三大 主力胜利会师为结束,描绘了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和伟大胜利的象征。

文学类文本魏巍《地球上的红飘带》飞夺泸定桥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学类文本魏巍《地球上的红飘带》飞夺泸定桥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学类文本魏巍《地球上的红飘带》飞夺泸定桥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部队终于在早六点前赶到了泸定桥。

这时风也停了,雨也住了。

东方正涌上一轮红玫瑰般的旭日。

战士们纷纷骂道:“这老天就是同我们作对,我们走到了,它也不下了。

”…………下午四时整,王开湘发出了攻击信号。

热血沸腾的冲锋号声响起来,接着轻重机枪和各种不同的音调像刮风一般地扫向对岸。

两侧的部队也情不自禁地喊起了冲杀声,一时竟显得山摇地动,震人心魂。

在这同时,突击队大步走上来了。

连长廖大珠个子虽小,这时却显得十分英挺果决。

他回头扫了一眼他的队员,低而有力地喊了一声:“上!”接着就攀着作为栏杆的粗大的铁索。

由于圆滚滚的铁索不稳定,他身子趔趄了一下,随即又站稳了。

接着一个十六七岁的苗族小鬼,随着廖大珠跟上去了。

如果人们没有忘记,他就是在扎西茅屋里朱总司令亲自扩大来的小鬼扬各。

其余的人,有的学着连长的样子,抓着另一边的铁索攀缘前进,有的就伏下身子来,骑着两根光溜溜的铁索,两只手抓着向前移动。

敌人的子弹从对面噼噼啪啪地扫过来了,在铁索上不时闪出耀眼的火花。

人们显然顾不上它了,比起子弹,摄人心魂的倒是下面震耳欲聋的激流。

杨成武直直地望着攀缘铁索向前移动的人们,一颗心只是随着那些战士在颤动的铁索上浮沉。

不管哪个人在铁索上打个趔趄,或是铁索抖动一下,他的心就一阵发紧。

落在最后面的那个战士似乎爬得十分吃力,爬出几步就爬不动了,不时望着下面的激流,脸色变得蜡黄。

杨成武忽然想起,他是去年五次反“围剿”时入伍的。

他家分了田地,还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日子过得很不错。

后来激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热忱,他还是来了。

部队临离开苏区那天,他的妻子来看望他,他不巧外出。

等到第二天部队出发了,他才同妻子见了一面。

长征以来,他不断地问政委:“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江西根据地呢”……就是这样一个战士,他落到最后面去了。

正在这时,只听桥头上有人惊喊了一声:“有人掉下去了!”“沉着一点!”只听远远传来一声威严的叫喊,这是廖大珠的声音。

地球的红飘带读后感

地球的红飘带读后感

地球的红飘带读后感
《地球的红飘带》是一本关于地球环境问题的科普读物,作者通过生动的插画和简洁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地球上各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承担起保护地球的责任。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也让我对自己在保护地球方面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通过生动的插画向读者展示了地球上各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书中插画的色彩鲜艳,画面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了地球上的各种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森林砍伐等。

这些插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环境问题对地球的危害,也让我对环境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其次,书中通过简洁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以及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承担起保护地球的责任。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环境问题的根源,比如工业污染、生活垃圾等,让我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作者还通过一些小故事向读者展示了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最重要的是,书中还向读者介绍了一些简单的环保方法,比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让我意识到了
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阅读《地球的红飘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紧
迫性,也对自己在保护地球方面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为地球的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
本书,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地球上的红飘带》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地球上的红飘带》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地球上的红飘带》阅读测试(附答案)一、选择题1、《地球的红飘带》作者是()A、黄培佳B、魏巍C、老舍D、金波2、《地球的红飘带》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

A、一B、二C、三D、四3、“正在渡江,但随着北面一阵紧似一阵的枪炮声,两人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

”这里的两人指的是()。

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周恩来C、彭德怀、刘伯承D、刘伯承、叶剑英4、周恩来的警卫员叫()。

A、小兴国B、博古C、李德D、洛甫5、()就是要保住广西,既怕红军入境,又怕蒋介石的中央军进来。

A、何键B、白崇禧6、周恩来命令()守住界首渡口到下午五时,掩护全军渡江完毕;一定要等毛主席他们过了江才能撤退;撤退前还要向军委报告。

A、彭德怀B、博古C、韩洞庭7、周恩来在界首选择了()山口继续长征。

A、青坪界B、三千界C、打鸟界8、周恩来在山垭口坐下来歇脚时,警卫员小兴国把()远远地扔到山下,说:“给国民党留点儿纪念品吧!”两人都笑了起来。

A、两只破布鞋B、坏了的步枪C、军帽9、矮矮个子,戴着深度近视镜的“少共”中央局书记名字叫(),过去是安源煤矿的矿工。

A、韩洞庭B、小兴国C、李德10、在油榨坪,()说八军团师长朱兵临阵脱逃,两人便大吵起来。

A、博古B、李德C、王稼祥11、八军团师长朱兵身边穿便衣的女同志李秀竹是()。

A、是朱兵的老婆,带于都的民工来的,是经过县苏维埃批准的。

B、是来探亲的C、是师长朱兵的警卫员。

12、韩洞庭团长他们渡乌江采用的方法是()。

A、坐船B、扎竹筏架桥13、扎竹筏渡乌江,这一想法是()先想出来。

A、杨米贵B、韩洞庭C、金雨来D、黄苏14、在贵州,刘伯承的坐骑大老白马的年龄是()。

A、9--10岁口B、10--11岁口C、11--12岁口15、在团溪之战中,被称作水马司令的人是()。

A、金雨来B、韩洞庭C、黄苏D、杨米贵16、“小麻雀”是()的绰号,因为她年轻活泼,那口湖南话说得铿锵有致,所以大家常这样叫。

刀笔铸史 成就经典——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创作特色

刀笔铸史 成就经典——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创作特色

甲國围風•如0待别专题•书画里的党史CHINESEPAINTING&CALLIGRAPHY刀笔铸史成就经典——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创作特色◊马明宸编者按: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为庆祝党的百岁诞辰,并回顾百年来党领导下的这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我们特推出“特别专题•书画里的党史”系列专题。

本期我们推出的是著名版画家沈尧伊先生历时六年创作的红军长征题材主题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并对它的艺术价值进行深入的解读。

沈尧伊先生创作的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无疑已经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又一部经典。

虽然这部作品在形式上属于连环画这个小画种,但是它所表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政治题材,以其深刻独到的表现深度以及近乎千幅的宏大规模,堪称红色题材艺术创作的经典巨制。

作者沈尧伊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版画家,在他的创作黄金时期,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经验、精力和积累,历时六载,终于创作出了这部经典作品。

笔者多年钟情于这部经典,2016年有幸承担北京画院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一《地球的红飘带》专题项目,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并与沈先生进行了三次深度对话,深入接触了作者本人,了解到大量作品背后的创作细节。

关于这部作品的风格特色、艺术价值以及文史意义等方面已有诸多研究定论,另外我沈尧伊衽创作《地球的红飘带》(1992年)沈尧伊在创作《遵义会议》(1996年)'美术作品展览沈尧伊在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上现场(199*1年)认为这部作品在创作路径和创作方法上面也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和可圈可点的亮点。

沈尧伊先生的实践精神、创作方法以及求索态度,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和不断借鉴的宝贵经验。

1.版画创作磨炼出来的实践精神沈尧伊先生首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版画家,他在创作《地球的红飘带》之前就已经创作出了许多版画和油画经典作品,如《跟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鲁迅与青年》《周理与大庆工人》《而今漫步从头越》等,这作品在2()世纪六七|-年代广泛流传,只是当的政治环境不提倡突出作者个人的姓名,所沈尧伊这个名字不为人知。

长征精神的颂歌──《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简介

长征精神的颂歌──《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简介

作者: 姜维朴
作者机构: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物刊名: 党的文献
页码: 96-96页
主题词: 地球的红飘带;长征精神;中国连环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颂歌;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周恩来;人民群众;现实主义
摘要: 长征精神的颂歌《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简介姜维朴表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连环画作品,过去虽然也出版过一些,但《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根据魏巍原著,王素改编、沈尧伊绘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是最为突出的一部。

魏巍的原著,为连环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脚本改编...。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 赏析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 赏析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赏析
摘要:
一、作品简介
二、主题思想
三、艺术特色
四、影响与评价
正文:
一、作品简介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是一部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魏巍。

作品通过描绘红军长征途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如四渡赤水、占遵义、逼昆明、渡金沙江、夺泸定桥以及翻雪山、过草地等,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历史壮举。

二、主题思想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现了红军英勇顽强、不怕困难的精神风貌;二是揭示了红军内部的激烈斗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红军长征过程中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过程。

三、艺术特色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生动的历史场景:作者通过详细描绘红军长征途中的各种峻险危急和历史生活场景,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2.深入揭示的人物内心:作品通过描绘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在长征过程中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精神。

3.紧张刺激的情节安排:作者巧妙地将历史事件融入小说情节,使作品具有紧张刺激的吸引力。

四、影响与评价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作品不仅在国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红色经典。

它不仅揭示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

同时,作品以其深入浅出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真实的历史场景,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地球的红飘带(选登)

地球的红飘带(选登)

地球的红飘带(选登)
魏巍; 沈尧伊
【期刊名称】《《中国艺术》》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沈尧伊的长篇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历经6年完成,共5集,926幅。

前163幅为58cm×60cm,164至926幅为39cm×60cm。

其中近一半为双联画,即39cm×120cm。

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大型连环画,是中国连环画史上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连环画创作中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最成功的一部作品。

【总页数】8页(P89-96)
【作者】魏巍; 沈尧伊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地球红飘带——听爷爷讲长征的故事 [J], 李幼容;龚耀年;
2.试说《地球的红飘带》雕塑与小说的思想和历史内涵 [J], 师欢乐
3.刀笔铸史成就经典——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创作特色 [J], 马明宸
4.追寻地球上的红飘带 [J], 姜玉婷
5.刀笔铸史成就经典——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创作特色 [J], 马明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连环画的鸿篇巨作:《地球上的红飘带》
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局部)
中国连环画史上有一部不得不提及的鸿篇巨作,那就是沈尧伊先生的《地球上的红飘带》。

虽然这部作品并没有惊人印数,也没有很长的发行期,但是这本描述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壮举的空前巨制呈现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庞大的气势、极其精湛的绘画笔法、丰满真实的领袖人物、曲折壮烈的长征情结。

《地球上的红飘带》曾荣获四项政府最高级别奖,被誉为“前无古人的连环画巨作”、“连环画有史以来新的高峰”、“现实主义美术的红飘带”。

然而,我认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为创作这部史诗性作品作出的可歌可泣艺术实践。

当年的革命先烈不惜生命,牺牲自我,为了心中的一个目标——“共产主义”而奉献一切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整整六个年头,他沉浸在辉煌的红军长征情结之中,本着浴火浴血的精神来创作这部作品,他为此付出了多少难以为世人理解的心血。

那时候,我们的连环画创作逐渐形成了“闭门造车”风气,很少有人为创作下到生活中去;为了片面追求效益,连环画作者满足于凭空杜撰的创作模式。

然而沈尧伊为了自己的作品却先后五次追寻红军长征足迹,跋山涉水于雪山、草地、急流、峡谷之间,足迹绵延几千里;他让身心去触
摸、去追寻、去感受、去体会当年红军的种种艰险、困苦、彷徨以及胜利的喜悦。

他对待创作的虔诚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单就他这样的创作态度就足以彪炳连环画史册了!为此,他荣获文化部优秀专家和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沈尧伊,1943年10月生于上海,浙江镇海人,早年是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高材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李桦工作室,后在美术院校任教,现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他曾创作了30余部连环画作品,他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1972年的《毛主席和战士心连心》,封笔之作是1994年的《淮海大战》。

《地球上的红飘带》洋洋926幅。

打开书,扑面而来的是浓浓长征气息,读来令人深感震撼。

其中红军过湘江、遵义会议、过草地雪山等场景尤其感人。

湘江边,硝烟弥漫、水柱冲天,敌机低空扫射,血与火的惨烈,满篇皆是处于危机转折中的百折不挠红军精神。

遵义会议上他充分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使全景与个人特写自然融合,将毛泽东等一大批革命领导人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阅来仿佛能感觉到他们的呼吸般的引人入胜。

而在红军过草地、雪山的表达中,他匠心独运的构图处理,将红军在绝境中迸发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完美地传达给读者,掩卷感人肺腑。

过草地(局部)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局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