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中考试题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中考试题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2019中考试题-2019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

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汉字(10分)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2分)

①那声音大概是横笛,wǎn( )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与她弥( )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选自鲁迅《社戏》

②当炊烟袅袅( )升起的时候,随风摇yè( )的紫茉莉,就像一个含羞的姑娘默默地颔首—-选自林清玄《紫茉莉》

2。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不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

A。终成属意思: B、满全球意思:

3、尽管我国的法定文字早已变成了简体汉字,但在书法欣赏、典籍阅读与对外交流中,仍会经常碰到需要认读繁体字的情况,因此,适当地了解一些繁体字常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请将下列繁体字与简体字对号入座(2分)

A、觀B、筆C、寶D、鳳

①宝 ( ) ②凤( ) ③观( ) ④笔( )

4。我国古代有许多文明用语,因为汉字独特的表意功能,显得格外典雅而简洁,现在在社会交际中间或用到,仍然会平添一分书卷气息如中途先走讲“失陪”,长期未见讲“久违",请人赴约讲“赏光”请依照提示选择相应的文明用语(2分)

A、劳驾B、久仰 C、笑纳 D、赐教

①仰慕已久讲: ②求人指点讲:

③求人帮忙讲: ④请人接受讲:

5、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时,有人曾强迫灵谷老人给汪精卫送过一幅对联内容是:“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当时人们无不称赞这副对联写得词工句丽,是歌德颂才的佳作,可不久就有人发现这是灵谷老人利用汉字谐音双关,借联刺奸的隐语请您把上下联各改动两个字,以还原这幅对联的真正意思:(2分)

上联: 下联:

阅读(60分)

一、读冰雪之文,养浩然之气(20分)

一卷冰雪文序

◆张岱

①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一辈子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

时有几冰雪哉?

②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

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③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因此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讲即使其能解能讲矣,与彼不知者讲,彼仍不解,讲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注释】①若:像②特:只只是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藉( ) 异( ) 遂( ) 固( )

7、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2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讲

9、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

10、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不填充一个恰当的字(3分) 本篇序文尽管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 )的“冰雪之气”,过渡到( )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楚,结构严谨11、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您依照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2分)

1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她曲高与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

13、请您依照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2分)

雾凇沆砀, ,

二、运文学之思,论建筑之美(13分)

建筑的阅读

◆张抗抗

①关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讲,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爱“批”建筑物,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传世名篇,因此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接着文

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与行为上形成与文学的同构,能够讲

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与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有某些相同的或是类似的规律,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②建筑与文学的

③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与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

山坡时,她的头脑在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便奠定了日后

这座建筑物的价值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

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当

一个新的形式落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内容的所指

④建筑与文学的

⑤建筑师与文学家的想象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与右眼眺望

遥远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象想象是建筑师与文学家的“生命之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

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与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宏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的精神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

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所牵引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

⑥建筑与文学的

⑦一部文学作品,不管是炽热依然平复,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也用它特不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与表达都需要语言,假如讲文学语言已有通常定义,那么建筑语言究竟是什么?

⑧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全部使用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个地方,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同于语言词汇必须在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能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能够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讲出了她的叛逆与希望,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涵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明白,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选自《建筑创作》2019年第5期

14、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讲讲建筑与文学构思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什么?(2分)

15、作者什么缘故讲想象是建筑师与文学家的“生命之酶”与“灵感之母”?请您阅读文章第⑤自然段,结合文中的一句原话来回答(3分)

16、既然讲“建筑材料”只是建筑师的“词汇”,那么,如何才能把“建筑材料"变成建筑师的“语言”呢?(3分)

17、请将下边三个词分不还原到②④⑥自然段的空格处(3分)

A。语言B、想象C。构思

18、积累链接:李白《渡荆门送不》一诗的颔联描绘了我们宜昌一带的山川之势,视野开阔,气象宏大请您默写出这一联诗(2分)

三、仰大师之范,念慈让之人(12分)

亦慈亦让沈从文

◆ 蔡永祥

①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与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个地方永远安息

②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的沈从文先生,1902年12月28日,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她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她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

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与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她好奇的目光这给她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③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一辈子的隐忧与对生命的哲学考虑,给人教益与启发

④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她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

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不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

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

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一辈子的彻悟用她儿子沈龙朱的话讲:“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她差不多能超越她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妻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与先生撰书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①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既蕴涵“从文让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因此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

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

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慈亦让"的沈从文!

⑤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她人一辈子的句号

——选自2019年第6期《散文百家》

【注释】①星斗:泛指星星;比喻超群的才华

19、细读第②自然段,讲讲沈从文先生一生的创作源泉与文学基础主要来源于何处?(2分)

20、认真体会,讲讲沈从文先生手迹中三个加点的字具体指代哪些人?(3分)

“照我( )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

21、联系张充与先生撰书的挽联,请用您自己的话讲讲,沈从文先生什么缘故能够“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 (3分) 22、细读第③自然段,完成下列读书卡片,了解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创作(2分)

创作题材

创作特色

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创作主题

23。积累链接:纵观沈从文先生的一生,能够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年轻时“不求闻达"的两句话来概括请您默写出这两句话(2分)

四、省当世之弊,觅清欢之境(15分)

◆林清玄

①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特不喜爱这阕词,写苏轼与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因此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③清欢,不同于“人一辈子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一辈子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当一个人感受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她就明白得了“清欢"

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一辈子然而,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⑤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然而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

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⑥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与味精差不多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⑦我们有时只想与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能够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与杂乱

⑧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 要清欢,找不到宁静与谐; 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 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 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 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厅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什么缘故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⑨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一辈子看得几清明?

⑩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明,然而,人一辈子看这

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讲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讲明

24。请从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或句子为本文命题(2分) 25。请参照前面的句子,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上仿写一句话(3分)

26、请将下边句子中空缺的名词各归原位(2分)

备选名词:A、身B。鼻 C、耳 D。舌

句子: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 要清欢,找不到宁静与谐; 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 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 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27。请用“清”组成三个不同的双音节词,来分不解释作者在第⑤⑥⑦段中所向往的“清欢”具体指什么(3分)

“清欢”在第⑤段中具体指,在第⑥段中具体指 ,在第⑦段中具体指

28。清朝画家盛大士讲: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难道讲“机智"与“高雅"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不?请您讲讲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29、积累链接: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最后两句以飞旋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请您默写出这两句诗(2分)

写作(50分)

30、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正处在思维最活跃,感受最灵敏,身体最好动,想象最丰富的年龄段,让一切充满活色鲜香好像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但现实背景下,过快的生活节奏,过重的学业负担,过剩的营养搭配,过多的感官刺激,常常也令大伙儿感到疲惫与厌倦,每当这种时候,假如大伙儿能够忙里偷闲,搁下您的书本;快中求慢,减缓您的脚步;闹里取静,放松您的身体;苦中求乐,转移您的视线……或许您会发现那课间的一次走神,那午后的一会小憩,那家中的片刻独处,甚至于一顿野蔬,一次漫步,一个凝望,……都会让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欢

写作(50分)

请以“清欢一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