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定义与区别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55年一篇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题为《从金融角度看经济增长》的论文。“直接融资”定义为资金盈余者与短缺者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商,或者在金融市场上由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的资金融通活动。“间接融资”定义为资金盈余者通过存款等形式,将闲置的资金提供银行,再由银行贷款给短缺者的资金融通活动。1996年,朱镕基同志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时提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首次将此概念引入中国,这个概念的提出与中国当时的宏观经济

环境密切相关,在上世纪90年代,商业银行转制不久,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不良资产率处于较高水平,即使在1999年到2000年期间剥离出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4家国有银行2002年的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1.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6.62%,而直接融资因为省去了金融中介的服务成本,可以有效降低融资利率,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分散系统性金融风险,直接融资是企业直接面对投资者,风险只会在相关投资者中扩散;而间接融资高度依赖银行,一旦银行破产将造成巨大的信用危机,甚至整个金融体系都会瘫痪,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日本经济曾长期依赖间接融资,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银行大量破产,金融体系遭到重创,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阻塞,实体经济元气大伤,这也是其“消失10年”的重要原因。在此背

景下,为了防止风险过多集中于银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就成为必然之举。

直接融资亦称“直接金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盈余单位通过直接与资金需求单位协议,或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需求单位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单位使用。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间接融资亦称“间接金融”。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在这种融资方式下,在一定时期里,资金盈余单位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或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证券,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将集中起来的资金有偿地提供给资金需求单位使用。资金的供求双方不直接见面,他们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由金融机构以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介

入其中,实现资金余缺的调剂。间接融资同直接融资比较,其突出特点是比较灵活,分散的小额资金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的集中可以办大事,同时这些中介机构拥有较多的信息和专门人才,对保障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这对投融资双方都有利。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种类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企

业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

提供房屋或者高档耐用消费品,或

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住房贷

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等)、民

间个人信用等银行信用、消费信用(通过银行提供的个人消费贷款等)

特征拥有暂时闲置资金的单位和需要资

金的单位直接进行资金融通,不经

过任何中介环节。资金需求者和资金初始供应者之间不发生直接借贷关系;资金需求者和初始供应者之间由金融中介发挥桥梁作用。资金初始供应者与资金需求者只是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融资关系。

优点1、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

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

提高。

2、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

大。①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多,吸收存款的起点低,能够广泛筹集社会各方面闲散资金,积少成多,形成巨额资金。

②在直接融资中,融资的风险由债权人独自承担。而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是多样化的,融资风险便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从而安全

性较高。

③降低融资成本。因为金融机构的出现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结果,它具有了解和掌握借款者有关信息的专长,而不需要每个资金盈余者自己去搜集资金赤字者的有关信息,因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

④有助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缺点1、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

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多。

2、直接融资使用的金融工具其流

通性较间接融资的要弱,兑现能力

较低。

3、直接融资的风险较大。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加入金融机构为中介,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

主要的融资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和直接借贷凭证、

股票、债券

银行信贷、银行债券、银行承兑汇

票、贸易融资、可转让大额存单、

人寿保险单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国外发达国家(美、德、日)融资结构发展趋势:在高收入国家中,美国的金融结构显现出较为显著的市场主导型的特征。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按照存量法计算,其直接融资比重已经超过80%,此后一直处在这个水平之上。即便是在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的前后,其直接融资比重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2007年的数值为85.4%,2008年为84.5%,2009年为84.6%,2012年上升到87.2%,近期达到

88.0%。这不仅因为美国股市在较短的时间内回升,也与美国债市规模庞大有很大关系,2012年,美国债市的余额总量大致是股市的两倍,且规模相对比较稳定。

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主导型”国家,如日本和德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其直接融资的比例在40-50%左右,近年来资本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金融结构不断趋近于“市场主导型”国家。两国2012年直接融资比重分别达到69.2%和74.4%。

美国、德国、日本直接融资趋势变化图

国外中等收入国家(印度、巴西、印尼)融资结构发展趋势:中等收入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其历史和经济发展阶段高度相关。例如,印度的资本市场发展很早,起步于十九世纪末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达到了近60%的水平,近年来缓步增长到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