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制度比较
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模式的比较研究

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模式的比较研究近年来,金融市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金融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是其中两种主要的模式。
一、直接金融模式直接金融模式是指在金融市场上,由借款人直接向贷款人进行借贷交易。
这种模式是金融市场最早出现的形式,在农村和小城镇都有多年的历史。
在这种模式下,借款人直接向贷款人贷款,无需其他中介机构参与。
直接金融模式的好处是降低了金融中介费用,提高了融资效率。
但是,在现代经济中,这种模式的规模较小,很难满足大型经济活动的需要。
二、间接金融模式间接金融是指借款人通过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公司等)向贷款人获取融资,而非直接向贷款人借贷。
在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为借款人和贷款人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渠道。
由于金融机构在交易中的作用,间接金融模式已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
三、直接金融模式与间接金融模式的比较直接金融模式和间接金融模式,两种模式在现代经济中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直接金融模式优势在于减少了中介机构的干扰,借款人可以直接与贷款人协商贷款。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同时也难以控制风险。
相比之下,间接金融模式的优势则在于其提供了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和更为积极的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在融资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可以有效控制风险,提供更为优惠的利率,更好地满足借款人和贷款人的需求。
但是在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还需支付利润和手续费等额外成本。
四、结语在中文国家,传统的间接金融模式长期占主导地位,直接金融模式的规模相对较小。
在现代经济中,直接金融模式和间接金融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实际需要,在两种模式之间进行有效地平衡和调整。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金融业将会持续发展,金融模式的创新也将有所提升,其中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模式将会继续有重要作用。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特点及利弊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特点及利弊1. 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证券,从而获得筹资的一种方式。
直接融资方式的特点如下:特点:1.融资者和贷款者之间直接发生关系;2.融资对象通常为大型公司和有能力接受挑战的企业,融资规模较大;3.投资者一般要进行深入地了解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等情况,对企业进行分析,定价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
利与弊:1.直接融资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融资的中间环节,而且充分地发挥了企业的投资效益,增加了企业的声誉。
2.直接融资发行证券的程序较为复杂,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固有资金,如果企业融资失败,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信誉上的打击。
2. 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方式是指金融机构以委托人的名义筹集资金形成信托或其他融资工具,再以这些融资工具进行融资的一种方式。
间接融资方式的特点如下:特点:1.融资者和贷款者之间会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2.风险由金融机构承担,融资规模较小,一般适用于中小企业;3.对于个体或小型企业的门槛比较低,申请手续简单,对于资金流动较快的行业也更加适用。
利与弊:1.间接融资对于投资者而言,风险较低,相对于直接融资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力和前景等因素。
2.金融机构作为中介,收取的服务费用和手续费在融资成本方面占比较大,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
此外,由于间接融资的融资额度有限,对大型企业而言融资困难,不能满足企业需要扩张发展的要求。
3.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比较从融资方式的角度来看,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各有利弊,直接融资方式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间接融资方式则更适合中小企业。
但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直接融资方式可以使得企业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掌握权,获得资源更直接和更稳定;而间接融资方式虽然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但是相应的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可能会相应下降。
不同的融资方式都有其适用的情况,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
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优点及局限性

1、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优点及局限性(1)间接融资的优点有:各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比一般企业严格的多,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信度和内部管理也强于一般企业,因此,间接融资的社会安全性较强。
尽管银行贷款一般审批比较严格,要求条件较高,但对有良好资信记录的长期客户授信额度可以使企业的流动性资金需要急时方便的获得解决。
在间接容资中,企业只对有关金融机构公开财务和投资计划,保密性较直接融资强。
(2)间接融资的局限性:由于金融中介机构割断了市场最终需求者与供应者的联系并集供求于一身,因此金融中介机构成为资金融资的核心,从而也集中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金运行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将较多地依赖于金融中介机构的素质,这不一定是好事。
银行的社会性强,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均比较严格、保守,对新兴产业、高风险项目的融资要求一般难以及时、足量地予以满足。
(3)直接融资的优点:筹资方直接面对市场,筹资规模和风险度可以不受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规模及风险管理的约束。
直接融资活动具有较强的公开性,再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下筹资方直接面对市场监督的压力,必须注意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将资金投向高效益的领域。
直接融资活动还受公平性原则的约束,公平原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4)直接融资的局限性有:在直接融资中,筹资者直接凭自己的资信度筹资,缺乏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资信度的支撑,风险度较大。
直接融资一般需要逐次进行,缺乏间接融资中额度管理的灵活性。
直接融资的公开性要求,有时会与企业保守商业秘密的需求相冲突。
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多,吸收存款的起点低,能够广泛筹集社会各方面闲散资金,积少成多,形成巨额资金。
②在直接融资中,融资的风险由债权人独自承担。
而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是多样化的,融资风险便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从而安全性较高。
③降低融资成本。
因为金融机构的出现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结果,它具有了解和掌握借款者有关信息的专长,而不需要每个资金盈余者自己去搜集资金赤字者的有关信息,因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
试谈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制度比较课件演示(40张)

五、比较(风险分担)
• 1、风险分担机制:市场主导型体系,股票、 债券市场为主,企业的亏损或违约风险直接由
投资者承担,引发市场波动,证券价格风险较
大;股票、债券可派生多种工具,风险对冲; 需要充分的信息披露和发达的市场中介体系;
一、经典论著
• 8、斯莱弗等:《法律与金融》,1996年; 中文版见《经济导刊》2002年第1、2期;
• 9、吴晓球主编:《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 中国的战略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年;
• 10、Thorsten Beck, Asli Demirgüç-Kunt, and Ross Levine:《A New Database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June 1999,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September 2000,
• 银行主导型:存款者一般对银行监管力 度不关心,特别是有存款保险制度的国 家;存款者不辨别银行的风险,这要依 靠银行监管;
五、比较(其他)
• 5、融资成本:股权融资大于债权融资;MM 定理?因为在交债券利率之后才分红;
• 6、流动性:市场主导型大于银行主导型; • 7、系统性金融风险(不稳定性):银行主导
一、经典论著
• 这么多经典论著,探索人类为什么在1940年 代以来,各国金融体系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 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最优的金融体系模式:最 有利于经济增长,稳定,没有系统性风险 (危机),但没有找到。
• 制度比较是一种方法,Levine世界银行横断 面的数据库建立是基础,可以由此建立模型 验证,模拟最优模式。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较分析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较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在我国变得越来越普遍。
对于广大投资者和企业家来说,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这两种方式的基本概念,利弊以及应用范围展开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基本概念所谓直接融资是指企业直接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的方式,通常包括股票发行、债券发行、贷款和直接投资等形式。
而所谓间接融资则是指通过中介机构进行的融资方式,比如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借入资金,并以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方式进行。
间接融资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上的证券购买、保险、基金等其他形式进行。
二、利弊分析在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进行比较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利弊。
1. 直接融资的优势直接融资通常被认为是企业融资的最佳方式,因为它可以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控制力。
由于直接融资是直接与投资者进行联系的,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股票和债券发行、直接投资等方式获得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资本。
此外,直接融资的成本也比较低,因为它不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减少了金融机构的中介和手续费用。
2. 直接融资的劣势然而,直接融资也存在一些劣势。
由于直接融资是由企业直接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因此它的融资范围也比较有限。
同时,由于直接融资的融资周期比较长,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融资有困难时,企业的融资来源较为单一。
3. 间接融资的优势相比之下,间接融资方式具有更广泛的融资来源,更短的融资周期和更强的灵活性。
同时,由于间接融资是通过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进行的,因此它的风险也比较低,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4. 间接融资的劣势然而,间接融资方式的成本相对要高一些,因为它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进行中介。
这些机构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和其他费用,这会直接导致财务成本的增加。
另外,由于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因此企业的自主权和控制权也相比之下相对较低。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市场的比较分析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市场的比较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的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
在这些融资渠道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融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直接融资介绍所谓直接融资,简单来说就是指企业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证券,获得资金来进行投资或借款。
它的形式主要包括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等。
比如,某企业可以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然后支付债息,最终偿还本金。
直接融资的特点是多元化、专业化、分散化,而且可以适应不同的投资需求。
二、间接融资介绍间接融资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从投资者处获得资金,然后再向企业进行融资。
间接融资的形式主要包括贷款、授信等。
比如,某企业向银行贷款,银行则向企业提供资金,并在一定时期内收取一定的利息。
间接融资的特点是资金利率比较固定,不像直接融资那样波动大,因此风险相对较小。
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较1、资金的来源和去向:直接融资的资金来自于投资者,流向企业;而间接融资的资金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流向企业。
2、融资成本:直接融资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因为直接融资产生的各项费用较多,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为一般只产生少量的费用。
3、风险:直接融资的风险相对较大,因为直接面对投资者,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容易被公众所知。
而间接融资由于是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更加私密,风险相对较小。
4、适用范围:直接融资更适用于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企业,而间接融资则适用于中小企业和刚刚起步的企业。
四、结论总的来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各有其优缺点,选择哪种方式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果企业信誉较好或规模较大,则应选择直接融资的方式,这种方式便于融资成功和维护企业公众形象;如果企业刚起步或信誉相对较差,则应选择间接融资,这种方式资金来源广泛,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公开性要求相对较低。
对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简单比较

对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简单比较对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简单比较摘要:就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从结构上先介绍定义,再对两者区别进行辨析,从理论解释两者为何有这种差别,这里差别关键在于信用主体差异和信息的不对称。
后是针对中国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有很大的不均衡,并分析原因为信用体系跟不上、信息不对称和教育文化。
最后给出促进中国直接金融的建议,关键在规范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和投资者风险教育。
关键词:直接金融;间接金融;信用;信息不对称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01-03引言金融市场是资金资源配置场所,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储蓄―投资转化作用。
在其发挥经济功能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也根据其在市场中发挥的不同作用获取着收益,进而促使着金融市场的壮大。
以银行为主的间接金融和以证券为主的直接金融,因为其自身特点、市场环境和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中国在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方面发展一直不平衡,长期以来银行为主的间接金融在中国一直为主导,直接金融发展一直缓慢。
在经历了几十年银行为主导经济发展之后,现在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经济结构失衡、创新不足等,这时候在金融领域有必要大力鼓励直接金融发展,来改善这种缺陷。
一、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定义定义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区别主要看其融资过程中是否经过金融中介进行。
直接金融是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无需经过金融中介的参与分别作为最后供给者和最后需求者,或者由资金供给者直接购入资金需求者的有价证券而实现资金融通的金融行为。
其主要包括民间融资、商业票据、债券和股票。
这里资金供需双方的关系有债权债务关系也有所有权关系,比如债券的债权债务关系和股票的所有权关系。
间接金融是资金供需双方并不是直接进行,而需要经过金融中介进行。
首先金融中介机通过发行各式资金凭证给资金供给者,获得资金,再以贷款或投资的形式购入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务凭证,以此融通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凭证。
结合实际情况试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方式的特点和利弊

金融学作业陈骁财务管理4班091554440一、结合实际情况,试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方式的特点和利弊。
答:1、直接融资。
特点:1)融资模式最简单。
2)直接性。
在直接融资中,资金的需求者直接从资金的供应者手中获得资金,并在资金的供应者和资金的需求者之间建立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3)分散性。
由于融资活动分散于各种场合,具有一定的分散性4)信誉上的差异性较大。
由于不同的企业或者个人,其信誉好坏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带来融资信誉的较大差异和风险性。
5)部分不可逆性。
如:在直接融资中,通过发行股票所取得的资金,是不需返还的。
6)相对较强的自主性。
在直接融资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融资者可以自己决定融资的对象和数量。
例如在商业信用中,赊买和赊卖者可以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决定赊买或者赊卖的品种、数量和对象利:1)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2)融资成本较低,还贷风险较小,收益较大。
如发行股票,公司倒了,不用你去还股东的钱。
弊:1)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金融投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在金融市场寻找到较好的投资品种,把握好投资机会。
2)投资者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
3)不容易融到资。
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多。
4)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门槛较高,对于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基本上不可能进入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2、间接融资特点:1)贷款条件高。
需要较硬的抵押条件(土地证,固定资产)。
2)间接性。
资金需求者和资金初始供应者之间不发生直接借贷关系;3)相对的集中性。
间接融资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
4)信誉的差异性较小。
由于间接融资相对集中于金融机构,世界各国对于金融机构的管理一般都较严格,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也多受到相应稳健性经营管理原则的约束。
5)全部具有可逆性。
通过金融中介的间接融资到期均必须返还,并支付利息。
6)融资的主动权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
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主要集中于金融机构,资金贷给谁不贷给谁,并非由资金的初始供应者决定,而是由金融机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非、韩国、瑞典、英国、新加坡、 美国、瑞士、中国香港、马来西亚; • 上述4组分类,看不出任何规律性;
四、主要理论发现:
• 1、法律:初始法律体系是习惯法系(美国、 英国)可以更好的保护投资者,有利于股票市 场发展,而法国式民法系就不利于股票市场发 展 ,这里主要看《公司法》、《证券法》,司 法系统是否受理投资者的诉讼;同样,法律对 债权的保护关系银行业发展,特别是《破产法》 和《银行法》;金融制度比较方法特别注意法 律,法律是金融制度的基础。斯莱弗的《法律 与金融》是经典,他还有其他类似论著。例如: 法律没有很好保护产权和投资者权利,人们趋 向于持有债权,银行业发展;又如对会计标准 的严格要求,投资者保护有需求;
四、主要理论发现:
• 2、国家富余程度、高收入水平与股票市场 发展正相关;这是容易证明的:人均收入低 时存款为主,然后股票、债券市场发展;金 融资产增长与GDP也相关;
• 3、银行主导型或市场主导型金融制度不能 解释那个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两种制度都不 能解释与储蓄率相关;如何证明两种体系的 资源配置效率,没有指标体系?上市公司许 多亏损;而银行也有许多NPL。
• 13、2004年以后修改《商业银行法》、 《保险法》和《证券法》,都为综合经 营留下口子(国务院特批);
• 14、2005年,金融控股公司出现在“十 一五规划”中:银河金融控股批准成立;
三、金融不发达国家
• 银行主导型(据Levine的金融结构指数,
下同)19个:
• 孟加拉、尼泊尔、埃及、哥斯达黎 加、巴巴多斯、洪都拉斯、毛里求 斯、肯尼亚、厄瓜多尔、斯里兰卡、 印尼、哥伦比亚、巴基斯坦、津巴 布韦、希腊、阿根廷。委内瑞拉、 印度、冰岛;
一、经典论著
• 8、斯莱弗等:《法律与金融》,1996年; 中文版见《经济导刊》2002年第1、2期;
• 9、吴晓球主编:《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 中国的战略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年;
• 10、Thorsten Beck, Asli Demirgüç-Kunt, and Ross Levine:《A New Database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June 1999,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September 2000,
教科书中的主要章节
• 1、《金融学》(黄达): • 2、《货币金融学》(米什金):第2、8、10、
12章;
二、国内外发展简史和重要事件
• 1、1933年美国的《格拉斯-斯第格尔法案》, 此前银行、证券业务不分;
• 2、从融资比重看,大部分国家是银行融资为 主,(OECD国家2002年平均银行融资仍占 70%);
• 7、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案》,废止了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 法》;开始金融混业经营;70年代以后的金 融创新和IT发展,深刻影响金融制度;
• 8、中国1980年开始金融改革,演变为银行 主导型,与计划体制有关;
二、国内外发展简史和重要事件
• 9、中国1993年以前一直是金融混业经营;国 务院1993年的金融改革文件确定中国实行分 业经营和分业管理,1995年《商业银行法》 和《保险法》体现了这一思想;
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制度比较 (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
中央汇金公司 谢平
2005年2月1日
一、经典论著
• 1、Franklin Allen:《比较金融体系》,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2年;
• 2、 Ross Levine:《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金融 体系:跨国比较》,刊登在《金融体系演变考》,北 京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年,
• 10、1991年证券交易所建立,中国开始证券 市场;中央政府对股票市场的支持政策;
• 11、但中国15年以来证券市场融资仅8%,大 大低于商业银行融资,统计比较;
• 12、2000年以后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 2004年境外证券融资超过国内,利用境外证 券市场,世界少见的模式;
二、国内外发展简史和重要事件
• 3、196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证券市场主导型 国家迅速发展;
• 4、欧洲大部分国家就一直全能银行体制; • 5、日本是主银行体制,90年代后有变化;
二、国内外发展简史和重要事件
• 6、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此后的拉美、俄 罗斯金融危机,过去5。
一、经典论著
• 这么多经典论著,探索人类为什么在1940年 代以来,各国金融体系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 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最优的金融体系模式:最 有利于经济增长,稳定,没有系统性风险 (危机),但没有找到。
• 制度比较是一种方法,Levine世界银行横断 面的数据库建立是基础,可以由此建立模型 验证,模拟最优模式。
• 3、 Ross Levine: Bank-Based or Market-Based Financial Systems: Which is Bette?(见Levine个人 网页)
• 4、世界银行1999年的金融结构项目,Levine是负责 人,见世界银行研究项目专门网页,有150国家30年 金融结构数据库,我已经下载;
三、金融不发达国家(续)
• 市场主导型(8): • 丹麦、秘鲁、智利、牙买加、巴
西、墨西哥、菲律宾、土耳其;
四、金融发达国家
• 银行主导型(16): • 巴拿马、突尼斯、塞浦路斯、葡萄
牙、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芬 兰、挪威、新西兰、日本、法国、 约旦、德国、以色列、西班牙;
四、金融发达国家(续)
一、经典论著
• 5、博迪:《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0年;
• 6、《D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TTER?》,Franklin Allen,2002;
• 7、《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Markets》, Franklin Allen and Douglas Gale; 沃顿金融机构研究中心论文00年44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