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甲壳素、壳聚糖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主要为SO3—有机胺的络合物 如SO3-吡啶、 SO3-甲酰胺、 SO3-DMF 有机溶剂:DMF、甲酰胺、DMSO 特点:价格贵、保存苛刻 发展——氯磺酸-甲酰胺磺化试剂 制备方法: (1)以甲酰胺为介质,5℃加入氯磺酸制备氯磺酸-甲酰胺磺化 试剂; (2) 加入壳聚糖,搅拌升温到68℃; (3)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物质; (4)透析,加入NaOH调pH=12-14; (5)再透析,浓缩,即获得磺化壳聚糖; 特点:降解比SO3—有机胺络合物严重,但适于大规模生产;
CH2OH H OH H O H OH O H n
纤维素
CH2OH H OH H O H O H
甲壳素
NHCOCH3 Chitin
NHCOCH3 n
CH2OH H H OH H O H NH2 Chitosan O H H
CH2OH H OH H O H NH2 O H n
壳聚糖
甲壳素和壳聚糖可认为是纤维素C-2羟基被乙酰氨基或氨基所取代
5.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提取
甲壳素的提取,两步法: (1)4~6 wt% HCl溶液重复浸泡,脱钙24 h以上去除矿物质 可以用溶剂萃取或氧化剂(如NaClO、H2O2) (2)40 wt%NaOH溶液在115°C保温6 h,通过离心和洗涤 脱除蛋白 反复循环过程。
壳聚糖的制备——甲壳素脱乙酰的产物 常用方法——异相反应 反应条件: 强碱—40 wt%NaOH 温度—135°C 其它方法——酶催化脱乙酰 特点: (1)脱乙酰过程中,C2位上的乙酰基和羟基重排,阻隔碍反应的 进行; (2)分子链断裂降解。 如在体系中加入与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异丙醇、丙酮),可 降低反应温度和碱度,但其脱乙酰度范围小。
分子内氢键: C3羟基—相邻糖苷键-OC3羟基—同一分子链另一环上的氧
分子间氢键: C3羟基—另一分子链糖苷键-OC3羟基—另一分子链环上氧
其它: C2位-NHCOCH3的羰基氧、 C2的-NH2、 C6上-OH 可形成一列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
(3)三级结构
糖链之间以氢键结合形成的各种聚集体,只
Da全称道尔顿(Dalton),是分子量常用单位,是用来衡 量原子或分子质量的单位,它被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其实最开始道尔顿计算出的原子量是我们现在用的当量。分子 量是没有单位的,它是相对分子质量,比值是固定的,用原子 量算出来的氯化钠的分子量是58.5道尔顿,他们在数值上是相 同的。氯化钠的分子量是58.5,这个也可称作为式量氯化钠摩 尔质量就为58.5g/mol。 道尔顿就是原子质量单位,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蛋 白组学中经常用Da或KDa,其分子量就是将分子中所有原子按 个数求原子量的代数和。蛋白质是大分子,所以常用kDa(千 道尔顿)来表示。
第二类:酰氯反应 溶剂——氯仿和吡啶等非质子极性溶剂 温度——室温 体系——非均相,反应之前原料需经特殊处理 提高取代度——溶剂长时间浸泡、疏松处理 产物——N,O-酰基化壳聚糖 取代度——吡啶中高于50 %
第三类:甲/乙醇、有机酸和水组成的体系 体系——均相体系(有机醇的含量高达80 %) 特点——先在C2氨基上进行(选择性),通过酸酐的用量控制 产物的酰化程度。
Ⅲ—氧化降解 过氧化氢法—过氧化氢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在酸、碱和 中性条件下都可以使壳聚糖主链发生断裂,得到低分子量壳 聚糖。过氧化氢无残毒,易处理。 O3法—在均相或非均相条件下,O3可使壳聚糖发生氧化 降解。-糖苷键的氧化断裂是一个基础反应,反应过程无杂 质引入,后处理简单。但氧化断裂时,在还原端残基产生了 羧基,未保护的氨基也存在脱氨反应。
Ⅱ—NaNO2降解: 在壳聚糖酸性溶液中滴加NaNO2,使-NH2发生重氮化反 应,脱去一分子N2,引起-糖苷健断裂。 每摩尔的氨基反应需消耗1摩尔的HONO,在断裂聚合物 的还原端生成1摩尔的2, 5-脱水-D-甘露糖单元。还原端基可以 用NaBH4还原。 这是传统的化学降解方法,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可以通过改 变NaNO2的加入量和反应时间来控制。该方法虽然端基结构 有所改变,但对于制备较高分子量的低聚糖的性质应无较大影 响。不过对于寡糖生物活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因还原端基单元 无氨基。
第二条路线:
(2)黄原酸化
反应条件: 低温——0 ◦C 尿素——破坏氢键 应用:重金属离子螯合剂
(3)磷酸酯化
甲壳素的磷酸酯——溶于水,取代度越高,水溶性越好; 壳聚糖的磷酸酯——低取代度溶于水,高取代度不溶于水; 应用:离子吸附剂; (4)硝酸酯化
4、醚化反应
——甲壳素或壳聚糖的羟基与羟基化试剂反应生成醚 常用产物:O-烃基(甲/乙基)化、O-羟乙/丙基化 O-羧甲/乙基化、 O-氰乙基化 (1)O-烃基化 甲壳素先碱化,后与卤代烷反应 取代度低——甲壳素结晶度高、卤代烷活性小、 羟基的活性也小 甲壳素先碱化,后与硫酸二甲酯
4.物理性质
甲壳素 壳聚糖
颜色状态 白色或灰白色无定形态、 白色或灰白色无定形态、 半透明固体 半透明且略有珍珠光泽的 固体 溶解性 不溶于水、稀酸、稀碱 不溶于水、碱溶液、稀硫 或一般有机溶剂 酸和稀磷酸
可溶于浓碱、浓盐酸、 可溶于稀盐酸、稀硝酸等 浓硫酸、浓磷酸和无水 无机酸以及大多数有机酸。 甲酸 (醋酸和甲酸)
第6章 甲壳素、壳聚糖材料
Chapter 6 Chitin and Chitosan Materials
Fra Baidu bibliotek
甲壳素
壳聚糖
甲壳素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总 产量15 万吨/年 主要来源:虾壳、蟹壳、昆虫壳等;广泛存在于节肢动 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及真菌和藻 类的细胞壁。 主要特性:生物相容性 应用:医药卫生、食品饮料、农业生产、水处理、化妆 品、纺织、印染
三类酰化反应体系: 第一类:甲磺酸酰化 甲磺酸——催化剂、溶剂 温度——0 ℃,温度高易降解 体系——均相 产物——O-长链酰基壳聚糖、N-芳酰基化壳聚糖产物 制备方法: (1)将甲壳素/壳聚糖加入甲磺酸和丙酸酐的混合物中, 0 °C 搅拌2 h,得到凝胶产物; (2)-20 °C保存12 h以上; (3)加冰屑沉淀 (4)用氨水中和悬浮液,过滤,水洗并真空干燥得酰化产物。
与甲壳素分子主链的构象有关 由一级结构和非共价相互作用造成的有序的二级结构使甲 壳素在空间形成有规则而宏大的构象;但一级和二级结构中较 大不规则的分支结构阻碍三级结构的形成。 (4)四级结构 甲壳素长链间以非共价结合规整排列和堆砌在
一起形成的聚集体
3. 结晶结构
甲壳素: α—甲壳素 由两条反平行的糖链排列而成 β—甲壳素 由两条平行的糖链排列而成 γ—甲壳素 由三条糖链组成,两条糖链同向、一条糖链反向且上下排列
1、碱化
C6——OH C3——OH 低温有利于碱化
2、酰化反应
甲壳素和壳聚糖 有机酸 羟基 + —NH2 酰 氯 问 体 酸 酐 O-酰化 N-酰化 (酯) (酰胺)
题: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作用,结构致密,难以酰化 系:酰化试剂—酸酐或酰氯 反应介质—酸 催 化 剂—氯化氢、甲磺酸、高氯酸
反应活性:NH2>C6-OH>C3-OH
(二)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衍生物
化学改性的目的: 一解决在水中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二通过化学改性引入基团和侧链并进行各种分子设计;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糖残基上两个活性羟基: 一个是C6位-OH——一级羟基,空间位阻小,活性大; 一个是C3位-OH——二级羟基,空间位阻大,活性小; 壳聚糖——氨基
一、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性质
1. 分子结构
甲壳素:N-乙酰-2-氨基2-脱氧-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线性多糖 壳聚糖:甲壳素脱去55 % 以上的N-乙酰基的产物
CH2OH H H OH H O H OH Cellulose CH2OH H H OH H O H O H H O H H
高碘酸盐的氧化—高碘酸盐氧化邻位二醇或邻位氨基醇形成二 醛,断裂C-C键。 用高碘酸盐氧化纤维素,除失水葡萄糖环在C2-C3处裂开 外,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发生纤维素分子还原端的“过度氧化”。 不过,产物的收率过低,可能是由于“剥皮反应”所致。 次卤酸盐氧化剂—次氯酸钠同样可以降解壳聚糖,得到水溶性 产物。反应过程中,壳聚糖的氨基含量下降。
在酸或碱溶液中,甲壳素或壳聚糖发生水解或其它降解。
溶解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常用溶剂 甲壳素 二甲基甲酰胺+ 氯化锂 六氟异丙醇 六氟丙酮倍半水合物 三/二氯乙酸/氯代醇+无机酸 1,2-二氯乙醇 + H2SO4 壳聚糖 稀甲酸 稀乙酸 稀乳酸 稀盐酸 DMF/N2O4
壳聚糖的两项主要性能指标——N-脱乙酰度、黏度 黏度 标准:1 %壳聚糖乙酸溶液 高黏度—>1000 ×10-3 Pa•S 中黏度—(1000~100)×10-3 Pa•S 低黏度—< 100 ×10-3 Pa•S 脱乙酰度(DD)——甲壳素分子链上脱乙酰基的程度(%) 测定方法:IR、NMR、紫外、GPC、电位滴定、元素分析
甲壳素:C-2位并非100%的是乙酰氨基,约1/8的是氨基。 在生产过程中用稀碱除蛋白质时又有部分乙酰基被脱 掉,故商品甲壳素实际上有15-20%的脱乙酰度。
壳聚糖: 一般将N-脱乙酰度大于70 %的甲壳素称为壳聚糖。 事实上,得到100%脱乙酰度的壳聚糖是很困难的。
2. 聚集态结构
甲壳素—多糖 (1)一级结构 (2)二级结构 氢键—聚集体 氢键的存在: 阻止了邻近糖残基沿糖苷键的旋转 相邻糖环之间的空间位阻也降低了糖残基旋转的自由度 β-1,4-糖苷键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 羟基和N-乙酰氨基形成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
N-酰化程度—50 %壳聚糖,水溶性好 高于或低于50 %,水溶性低 应用: N-酰化水溶性壳聚糖可进一步衍生化或用作医用材料 如N-马来酰化壳聚糖与丙烯酰胺共聚,得水凝胶。
O-酰化壳聚糖——氨基保护法
Shiff碱
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
溶剂:DMF 温度:120~130 ◦C
3、酯化反应
——甲壳素或壳聚糖的羟基与酸反应生成酯 (1)硫酸酯 试剂:浓硫酸、氯磺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特点:非均相反应;浓硫酸具有降解作用; 应用:抗凝血作用
硫酸选择性酯化反应: C2的选择性酯化——利用氨基与羟基在弱碱性条件下 反应活性差异使反应完全发生在氨基上。 C6的选择性酯化——利用Cu2+的配合作用将氨基保护 起来,而实际上Cu2+不仅与氨基配合,与C3位的羟基同 样有配合作用,从而保护C3位不发生酯化反应。 C3的选择性酯化——复杂的保护基团 第一条路线: 先保护C6位羟基; 再保护C2位氨基; 再进行C3位硫酸酯化
二、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衍生物
(一) 壳聚糖降解 超声波降解
(1)物理降解法 射线照射下的辐射降解
光降解 (2) 酶降解法 酶法降解是用专一性的甲壳素酶和壳聚糖酶,以及非 专一性的其它酶种来对甲壳素或壳聚糖进行生物降解。 特点: 高度选择性 不发生副反应
(3) 化学降解法 Ⅰ—酸降解: 盐酸、磷酸、氢氟酸。 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会发生长链的部分水解,即 糖苷键的断裂,形成许多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等的片段 ,严 重水解变成单糖。 水解产物——单糖和低聚糖 低分子量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 植物抗生素、抗菌活性、免疫促进活性 碱性条件下——甲壳素和壳聚糖较稳定 酸性条件下——水解
制备方法: (1)将壳聚糖溶于10 %乙酸水溶液中, 再加甲醇稀释; (2)在搅拌条件下按氨基物质的量的0.5倍加入正已酸酐; (3)室温放置24h后加入400 mL丙酮作为沉淀剂; (4)沉淀物经甲醇或乙醚洗涤后得N-酰化壳聚糖衍生物。
乙酰化产物 (1)甲壳素的乙酰化 反应体系:乙酸酐和盐酸/甲磺酸 反应特点:优先发生在游离氨基上,其次是羟基 反应混合物初期呈非均相,随乙酰化程度增加,逐渐 演变成均相; (2)壳聚糖的乙酰化 反应体系:乙酸酐水溶液/吡啶溶液 反应特点:先溶胀,然后进行N-乙酰化反应 可获得50 % N-乙酰化、溶于水
壳聚糖先碱化,后与硫酸二甲酯反应生成甲基醚 主要为羟基取代 壳聚糖先碱化,后与卤代烷反应 N-烷基化较多,O-烷基化次之 氯化苄—亲核取代 不能在NaOH或KOH溶液中进行,在DMSO中非 均相反应 第一、氯化苄水解 第二、发生逆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