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
◆种类和品种间的差异 ◆激素种类和浓度
◆环境条件
◆繁殖苗基质受损
6.不生根或生根率低
●预防:
◆对难生根品种,从激素种类和水平、环境条件综合调控 ◆掌握种类操作要领和质量要求 ◆切割苗基部时,刀要快,用力均匀,平整无损伤 ◆生根苗基部尽是不带愈伤组织 常用的策略:a、降低培养基盐浓度; b、适当增大IAA用量,不用或少用CYT; c、减少糖供应、增加光照以增强植株的自养 能力; d、对难生根材料采取微体嫁接、化学刺激等 方法处理;
●原因:激素浓度和选用的种类不当; 环境恶化和不适。
●预防:降低CTK浓度,调整生长素与 CTK的比例;改善环境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增殖率低下或过盛
●原因:与品种特性有关; 与激素浓度和配比有关。 ●预防:确定一定范围的激素比试验, 根据长势确定配方,并及时调整; 交替使用两种培养基; 考虑品种的田间表现和特性, 优化培养环境。
第四章 组培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污染的原因及预防
二、褐变的原因及预防
★
★ ★
三、玻璃化的原因及预防
四、其它(自学)
★
一、污染
1.污染概念:在组培过程中培养基 和培养材料滋生杂菌,导致培养失 败的现象。
2.污染原因:细菌、真菌为病源菌; 污染途径有外植体带菌,培养基及 器皿灭菌不彻底,操作人员未遵守 操作规程,环境不清洁。
(3)多种药液交替浸泡法
对容易污染而难灭菌的材料: 首先取茎尖、芽或器官外植体,用自来水及肥皂充分洗净, 表面不可附着污垢、灰尘,用剪刀修剪掉外植体上无用的 部分,剥去芽上鳞片; 第2将材料放入70%—75%医用洒精中灭菌数秒钟; 第3在1:500Roccal B(一种商品灭菌剂名)稀释液中浸 5min 第4放入5%—10%次氯酸钠溶液中并滴入“吐温80”数滴,灭 菌15—30min,或浸入0.1%—0.2%升汞溶液中并加入“吐温 80”数滴,灭菌5—10min; 第5,用无菌水冲洗5次。也可以在从次氯酸钠溶液中取出 后,再放入无菌的0.1mol盐酸(HCl)中浸片刻,再用无菌 水冲洗数次。
3.污染特点
(1)真菌污染的特点:污染部分长有不同颜色的霉菌,在 接种后3~10天才能发现。 原因:周围环境不清洁 超净工作台的过滤装置失效 培养用器皿的口径过大等 为了减少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在每个操作环节 注意防止污染的发生。 (2)细菌污染的特点:菌斑呈粘液状物,而且在接种后1~ 2天即可发现。 原因:材料带菌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操作人员未遵守操作规程 因此接种人员的手应经常用70%洒精擦净,镊子和接种 针在使用前必须在火焰上烧红。
复习思考:
组培苗污染、褐变、玻璃化产生的 原因有哪些?怎样预防?
四、组培其它常见问题
1.材料死亡
3.变异和畸形 4.增殖率低下或过盛 5.组培苗瘦弱或徒长 6.不生根或生根率低 7.过渡苗死亡率高
2.黄
化
1.材料死亡
1.材料死亡原因与预防
外植体灭菌过度 污 染 灭菌浓度和时间适宜
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 严格操作 选用合适培养基
5.组培苗瘦弱或徒长
●原因
◆[CTK]过高,过多不定芽未及时 转移和分切 ◆通气不良 ◆温度过高
◆光照不足 ◆培养基水分过多
5.组培苗瘦弱或徒长
●预防措施
◆适当增加培养 基硬度 ◆加速转瓶,降 低接种量 ◆减少CTK用量 ◆用透气膜做封口
◆提高光强,延长 ◆降低环境温度 光照时间
6.不生根或生根率低
(2)多次灭菌法:
如咖啡成熟叶片的灭菌即用这种方法。首先除去主 脉(因主脉与支脉交界处常有真菌休眠孢子存在) ,同时去掉叶的顶端、基部和边缘部分,这样可大 大减少污染;其次,将切好的外植体放入1.3%的次 氯酸盐溶液中(商品漂白粉25%的溶液),灭菌 30min;第3,在无菌蒸馏水中冲洗3次;第4,将材 料封闭在无菌的培养皿中过夜,保持一定温度;第 5,次日将叶片用2.6%次氯酸钠灭菌30min,然后, 用蒸馏水洗3次。对层积过的种子也可用多次灭菌 法,在种子吸胀前后都要灭菌,在层积贮藏的第一 周还应增加1次灭菌处理。
2.褐变原因 多酚氧化酶 木质素 醌
[O]
积累造成毒害。
3.影响褐变的因素
(1)植物品种(基因型)木>草
(2)生理状态
(3)培养基成分
(4)培养条件 (5)材料转移时间 长>短
生理状态
材料年龄:幼龄期<成年型 材料大小:小材料 <大材料 组织:细嫩组织<老熟组织
注意:在枝条取芽时期、部位及切口!
4.预防措施
(1)防止材料带菌:避免阴雨天在室外 采集外植体;春秋组培;材料预培养。 (2)严格外植体灭菌 (3)接种用具灭菌彻底 (4)严守无菌操作规程 (5)保持培养室清洁
(6)做好超净工作台检修、养护
(7)其它方面
★
防止材料带菌的措施
(1)用茎尖作外植体时,可在室内或无菌条件下对枝条先 进行预培养。 •枝条 水洗净 插入无糖的营养液或自来水抽枝 以这种新抽的嫩枝条作为外植体接种。这样便可大大减少材 料的污染。 •或在无菌条件下对采自田间的枝条进行暗培养,待抽出徒 长的黄化枝条时采枝,经灭菌后接种也可明显减少污染。
夏季<冬春季 分生部位<分化部位 小<大
★
培养基成分
★无机盐浓度过高、CTK水平过高
★外植体在最适宜的脱分化条件下,
细胞大量增殖,抑制褐变。
★液体培养不容易褐变。
★ PH高容易褐变。
★
培养条件
光照过强, 温度过高, 培养时间过 长,加速褐 变。
★
4.褐变的防止措施
(1)选择适宜的外植体 (2)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 (3)外植体预处理(还原剂浸泡) (4)加快继代转接的速度 (5)加抗氧化剂(VC、PVP、牛血清、 牛蛋白) (6)加0.1-0.5%活性炭
7.过渡苗死亡率高
●原因:
◆组培苗质量差 ◆环境条件不适
◆管理不精细
7.过渡苗死亡率高
●预防:
◆培育高质量组培苗
◆及时出瓶,尽快移栽
◆改善环境条件 ◆采取配套的管理措施,加强过渡苗 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复习思考题:
组培常见问题有哪些产生的 原因有哪些?怎样预防?
5.组培苗污染后的处理
发现污染的材料应及时处理,否则将导致培养室 环境污染。
对一些特别宝贵的材料,可以取出再次进行更为
严格的灭菌,然后接入新鲜的培养基中重新培养。 要处理的污染培养瓶最好在打开瓶盖前,先集中 进行高压灭菌,再清除污染物,然后洗净备用。
二、褐变
1.褐变的概念
褐变——是指外植体在培养过程,自身组织从表 面向培养基释放出褐色物质,以致培养基逐渐变 成褐色,外植体也随之进一步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3.预防措施:
(1)适当控制培养基中无机盐成分,适当提高蔗糖 和琼脂浓度,减少含氮化合物的用量,降低培养基 的水势。 (2)适当降低CTK和GA的浓度。考虑加入适当的脱 落酸。 (3)增加自然光照,控制光照时间;增加容器通气, 控制温度。
(4)加入其他物质(如活性炭、多效唑、间苯三本 分、根皮苷、CCC)。
改善培养环境,及 时转移和分瓶 加强组培苗的过渡 管理
培养基不适宜或配 制有问题 培养环境恶化
2.黄 化
2.黄 化
●原因: 培养基中Fe含量不足 矿物营养不均衡 激素配比不当 培养环境通气不良, 瓶内乙烯量高 光照不足 培养温度不适
糖用量不足, 长期不转移
●预防:针对黄化原因对症下药
3.变异和畸形
三、玻璃化 1.概念
是试管苗的一种生理失 调症,在植物材料进行离 体培养时,有些培养物的 嫩茎或叶片呈现半透明或
水渍状的现象。
形态:植株矮小,节间 短,叶水渍状、半透明、 脆易碎。
2.原因:细胞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引起。 导致玻璃化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激素浓度(尤其CTK)增加或 CTK╱IAA高 (2)琼脂浓度低 (3)光照时间大于15h (4)温度低,湿度大 (5)通风条件不好 (6)培养基离子种类及比例不适宜
◆种类和品种间的差异 ◆激素种类和浓度
◆环境条件
◆繁殖苗基质受损
6.不生根或生根率低
●预防:
◆对难生根品种,从激素种类和水平、环境条件综合调控 ◆掌握种类操作要领和质量要求 ◆切割苗基部时,刀要快,用力均匀,平整无损伤 ◆生根苗基部尽是不带愈伤组织 常用的策略:a、降低培养基盐浓度; b、适当增大IAA用量,不用或少用CYT; c、减少糖供应、增加光照以增强植株的自养 能力; d、对难生根材料采取微体嫁接、化学刺激等 方法处理;
●原因:激素浓度和选用的种类不当; 环境恶化和不适。
●预防:降低CTK浓度,调整生长素与 CTK的比例;改善环境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增殖率低下或过盛
●原因:与品种特性有关; 与激素浓度和配比有关。 ●预防:确定一定范围的激素比试验, 根据长势确定配方,并及时调整; 交替使用两种培养基; 考虑品种的田间表现和特性, 优化培养环境。
第四章 组培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污染的原因及预防
二、褐变的原因及预防
★
★ ★
三、玻璃化的原因及预防
四、其它(自学)
★
一、污染
1.污染概念:在组培过程中培养基 和培养材料滋生杂菌,导致培养失 败的现象。
2.污染原因:细菌、真菌为病源菌; 污染途径有外植体带菌,培养基及 器皿灭菌不彻底,操作人员未遵守 操作规程,环境不清洁。
(3)多种药液交替浸泡法
对容易污染而难灭菌的材料: 首先取茎尖、芽或器官外植体,用自来水及肥皂充分洗净, 表面不可附着污垢、灰尘,用剪刀修剪掉外植体上无用的 部分,剥去芽上鳞片; 第2将材料放入70%—75%医用洒精中灭菌数秒钟; 第3在1:500Roccal B(一种商品灭菌剂名)稀释液中浸 5min 第4放入5%—10%次氯酸钠溶液中并滴入“吐温80”数滴,灭 菌15—30min,或浸入0.1%—0.2%升汞溶液中并加入“吐温 80”数滴,灭菌5—10min; 第5,用无菌水冲洗5次。也可以在从次氯酸钠溶液中取出 后,再放入无菌的0.1mol盐酸(HCl)中浸片刻,再用无菌 水冲洗数次。
3.污染特点
(1)真菌污染的特点:污染部分长有不同颜色的霉菌,在 接种后3~10天才能发现。 原因:周围环境不清洁 超净工作台的过滤装置失效 培养用器皿的口径过大等 为了减少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在每个操作环节 注意防止污染的发生。 (2)细菌污染的特点:菌斑呈粘液状物,而且在接种后1~ 2天即可发现。 原因:材料带菌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操作人员未遵守操作规程 因此接种人员的手应经常用70%洒精擦净,镊子和接种 针在使用前必须在火焰上烧红。
复习思考:
组培苗污染、褐变、玻璃化产生的 原因有哪些?怎样预防?
四、组培其它常见问题
1.材料死亡
3.变异和畸形 4.增殖率低下或过盛 5.组培苗瘦弱或徒长 6.不生根或生根率低 7.过渡苗死亡率高
2.黄
化
1.材料死亡
1.材料死亡原因与预防
外植体灭菌过度 污 染 灭菌浓度和时间适宜
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 严格操作 选用合适培养基
5.组培苗瘦弱或徒长
●原因
◆[CTK]过高,过多不定芽未及时 转移和分切 ◆通气不良 ◆温度过高
◆光照不足 ◆培养基水分过多
5.组培苗瘦弱或徒长
●预防措施
◆适当增加培养 基硬度 ◆加速转瓶,降 低接种量 ◆减少CTK用量 ◆用透气膜做封口
◆提高光强,延长 ◆降低环境温度 光照时间
6.不生根或生根率低
(2)多次灭菌法:
如咖啡成熟叶片的灭菌即用这种方法。首先除去主 脉(因主脉与支脉交界处常有真菌休眠孢子存在) ,同时去掉叶的顶端、基部和边缘部分,这样可大 大减少污染;其次,将切好的外植体放入1.3%的次 氯酸盐溶液中(商品漂白粉25%的溶液),灭菌 30min;第3,在无菌蒸馏水中冲洗3次;第4,将材 料封闭在无菌的培养皿中过夜,保持一定温度;第 5,次日将叶片用2.6%次氯酸钠灭菌30min,然后, 用蒸馏水洗3次。对层积过的种子也可用多次灭菌 法,在种子吸胀前后都要灭菌,在层积贮藏的第一 周还应增加1次灭菌处理。
2.褐变原因 多酚氧化酶 木质素 醌
[O]
积累造成毒害。
3.影响褐变的因素
(1)植物品种(基因型)木>草
(2)生理状态
(3)培养基成分
(4)培养条件 (5)材料转移时间 长>短
生理状态
材料年龄:幼龄期<成年型 材料大小:小材料 <大材料 组织:细嫩组织<老熟组织
注意:在枝条取芽时期、部位及切口!
4.预防措施
(1)防止材料带菌:避免阴雨天在室外 采集外植体;春秋组培;材料预培养。 (2)严格外植体灭菌 (3)接种用具灭菌彻底 (4)严守无菌操作规程 (5)保持培养室清洁
(6)做好超净工作台检修、养护
(7)其它方面
★
防止材料带菌的措施
(1)用茎尖作外植体时,可在室内或无菌条件下对枝条先 进行预培养。 •枝条 水洗净 插入无糖的营养液或自来水抽枝 以这种新抽的嫩枝条作为外植体接种。这样便可大大减少材 料的污染。 •或在无菌条件下对采自田间的枝条进行暗培养,待抽出徒 长的黄化枝条时采枝,经灭菌后接种也可明显减少污染。
夏季<冬春季 分生部位<分化部位 小<大
★
培养基成分
★无机盐浓度过高、CTK水平过高
★外植体在最适宜的脱分化条件下,
细胞大量增殖,抑制褐变。
★液体培养不容易褐变。
★ PH高容易褐变。
★
培养条件
光照过强, 温度过高, 培养时间过 长,加速褐 变。
★
4.褐变的防止措施
(1)选择适宜的外植体 (2)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 (3)外植体预处理(还原剂浸泡) (4)加快继代转接的速度 (5)加抗氧化剂(VC、PVP、牛血清、 牛蛋白) (6)加0.1-0.5%活性炭
7.过渡苗死亡率高
●原因:
◆组培苗质量差 ◆环境条件不适
◆管理不精细
7.过渡苗死亡率高
●预防:
◆培育高质量组培苗
◆及时出瓶,尽快移栽
◆改善环境条件 ◆采取配套的管理措施,加强过渡苗 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复习思考题:
组培常见问题有哪些产生的 原因有哪些?怎样预防?
5.组培苗污染后的处理
发现污染的材料应及时处理,否则将导致培养室 环境污染。
对一些特别宝贵的材料,可以取出再次进行更为
严格的灭菌,然后接入新鲜的培养基中重新培养。 要处理的污染培养瓶最好在打开瓶盖前,先集中 进行高压灭菌,再清除污染物,然后洗净备用。
二、褐变
1.褐变的概念
褐变——是指外植体在培养过程,自身组织从表 面向培养基释放出褐色物质,以致培养基逐渐变 成褐色,外植体也随之进一步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3.预防措施:
(1)适当控制培养基中无机盐成分,适当提高蔗糖 和琼脂浓度,减少含氮化合物的用量,降低培养基 的水势。 (2)适当降低CTK和GA的浓度。考虑加入适当的脱 落酸。 (3)增加自然光照,控制光照时间;增加容器通气, 控制温度。
(4)加入其他物质(如活性炭、多效唑、间苯三本 分、根皮苷、CCC)。
改善培养环境,及 时转移和分瓶 加强组培苗的过渡 管理
培养基不适宜或配 制有问题 培养环境恶化
2.黄 化
2.黄 化
●原因: 培养基中Fe含量不足 矿物营养不均衡 激素配比不当 培养环境通气不良, 瓶内乙烯量高 光照不足 培养温度不适
糖用量不足, 长期不转移
●预防:针对黄化原因对症下药
3.变异和畸形
三、玻璃化 1.概念
是试管苗的一种生理失 调症,在植物材料进行离 体培养时,有些培养物的 嫩茎或叶片呈现半透明或
水渍状的现象。
形态:植株矮小,节间 短,叶水渍状、半透明、 脆易碎。
2.原因:细胞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引起。 导致玻璃化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激素浓度(尤其CTK)增加或 CTK╱IAA高 (2)琼脂浓度低 (3)光照时间大于15h (4)温度低,湿度大 (5)通风条件不好 (6)培养基离子种类及比例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