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柴可夫斯基和他的作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柴可夫斯基和他的作品》
商学院
13国际经济与贸易2
乔晶晶
132308221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Lynch Tchaikovsky)生于1840年5月7日,逝于1893年11月6日。

是俄罗斯十九世纪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又是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重要人物,十九世纪世界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

中国乐迷亲切之称为“老柴”。

柴可夫斯基的优秀作品与其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他的曲子织体饱满,旋律优美,情感更富。

1840年5月7日,柴科夫斯基出生在维亚特卡省卡姆斯克-沃特金斯克附近的村庄,父亲是一位矿业工程师,1848年迁家至圣彼得堡。

柴可夫斯基从5岁开始学钢琴,几个月以后,就能熟练演奏Friedrich Kalkbrenner的作品Le Fou。

在1850年,他的父亲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

于是,柴科夫斯基入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并选修音乐课,师从Т.И.菲利波夫学习钢琴。

年轻的柴可夫斯基接受了非常好的基础教育。

1859年从法律学校毕业,进入司法部任职,同时钻研音乐。

当柴可夫斯基的母亲于1854年死于霍乱后,14岁的他作了一首圆舞曲来纪念母亲。

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彼得堡音乐学院)。

在Н.И.扎连芭指导下学习和声与复调,在А.Г.鲁宾斯坦的指导下学习配器和作曲。

于1863年毅然辞去司法部的工作而完全献身于音乐事业。

1865年,柴科夫斯基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

同年,柴科夫斯基来到莫斯科,任教于新成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并开始了紧张的创作活动。

约10年时间,柴科夫斯基写下了许多早期名作,其中包括3部交响曲钢琴协奏曲、歌剧、舞剧、管弦乐序曲、室内重奏等。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柴科夫斯基为自己不能以全部精力投入创作而苦恼。

但为了经济来源,他又
不得不继续担任教学工作。

1877年7月柴科夫斯基和А.И.米柳科娃结婚。

这是一个不幸的婚姻,柴科夫斯基为此极为痛苦,想自杀跳河却未能成功,不久即离异。

创作与教学工作的矛盾和婚姻带来的不幸,使柴科夫斯基精神负担沉重。

1876年,柴科夫斯基与富孀梅克夫人建立了通讯友谊,这给柴科夫斯基以极大的精神安慰。

梅克夫人是一位颇有文化教养的富孀,非常喜爱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两人在频繁的通信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梅克夫人从1877年开始,每年给予柴科夫斯基以优厚的经济资助,使柴科夫斯基有可能辞去音乐学院的教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创作。

从1877年到他去世的10多年间,是柴科夫斯基在创作上获得辉煌成就的时期。

他的第4、第5、第6交响曲以及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玛捷帕》、《黑桃皇后》、《伊奥兰特》,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随想曲》、《1812序曲》以及许多浪漫曲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1891年,柴可夫斯基受邀至美国指挥自己的作品。

1893年5月,柴科夫斯基接受了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10月28 日,在圣彼得堡亲自指挥其《悲怆交响曲》的首次演出,在首演九天后,柴可夫斯基死于圣彼得堡街上的家中。

他的死至今仍是一个谜。

有些音乐学家认为,柴可夫斯基对于死亡早有觉悟,而第六号交响曲正是他写给自己的安魂曲。

第一主题之后紧接着快速的弦乐变化旋律以及强而有力的和声,随后出现的常号旋律和前后的旋律都没有关连,此种突兀插入的乐段(non sequitur),一般认为是俄罗斯天主教死者弥撒典型的曲式。

他的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广大知识阶层的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

柴科夫斯基虽不直接选取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但却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创作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入的悲剧性。

他在70年代末所写的《第四交响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则属于他在前后两个时期交界时的作品。

交响曲在柴科夫斯基作品中占突出地位。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

他的第1、第2、第3、交响曲写于70年代中期以前,均属于前期创作。

这3部交响曲都属于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作品,在主题上往往采用民歌素材。

柴可夫斯基的后3部交响曲以及《曼弗雷德》交响曲。

属于后期创作,风格上转向深刻的心理刻划,它们的主题思想都属于表现主人公对幸福的渴望和阻挠幸福的“厄运”之间的矛盾冲突。

f小调《第四交响曲》写于1877-1878年,作者把此曲献给梅克夫人,但在总谱手稿上只写“献给我的挚友”。

柴科夫斯基赋
予这部交响曲的序奏主题以极重要的意义,让它贯穿整个交响曲的4个乐章,称它为整个作品的核心,是“厄运”的象征。

虽然在第1乐章中个人和厄运间发生了悲剧性的激烈冲突,但在末乐章中则体现了力图摆脱苦闷,走向人民,从人民的欢乐中获得对生活的信心的乐观结局。

e小调《第五交响曲》写于1888年。

在这部交响曲中也有一个代表“厄运”形象的序奏主题贯穿全曲,并且全曲的最后也是在凯旋式的尾声中结束。

b小调《第六交响曲》写于1893年,此曲完成后,柴科夫斯基接受其弟莫杰斯特的建议,题名为《悲怆》。

此曲是柴科夫斯基悲剧性交响曲创作的高峰。

全曲在经过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之后,达到的是悲剧结局。

末乐章一反交响曲的传统布局,用非常近似追思曲气氛的慢板代替了热烈的终曲。

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写于1885年,这是根据G.G.拜伦的同名诗剧而写的交响曲,抑郁寡欢的主人公的最后命运是充满悲剧性的。

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所蕴含的感情十分丰富,复杂,深刻,感人。

正是因为他在创作过程中内心不断涌动的情感使他经常打破传统交响曲的模式,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表达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是最感人至深的。

歌剧是柴科夫斯基创作中另一重要领域。

柴可夫斯基一生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

这两部歌剧的
《叶甫盖尼·奥涅金》写于1877-1878脚本都是根据A.C.普希金的同名作品改编的。

年。

歌剧表现了塔吉雅娜、奥涅金、连斯基等几个贵族青年由于厌倦了本阶级的生活方式,在朦胧地追求理想的生活道路上所经历的悲剧,表现了历史的趋向。

音乐以悠长、抒情的旋律,细致表现人物心理为特征。

《黑桃皇后》写于1890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是幸福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碎的悲剧。

音乐在刻划
人物性格、表达戏剧冲突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柴可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

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

在器乐协奏曲方面柴科夫斯基比较突出的作品是他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1875)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

前者是一部明朗乐观的作品,第1乐章热情洋溢,第2乐章优美抒情,末乐章粗犷豪迈,并在壮丽的凯歌般的音乐中结束了全曲。

后者也是一部充满欢乐情绪的作品,主题音调和俄罗斯民间音乐有着内在的联系,整个作品在质朴的风格中富于青春的朝气和亲切的抒情,并以热烈的具有民间歌舞特点的终乐章结束全曲。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

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

柴科夫斯基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处在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下,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苦闷压抑的感受。

他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体验。

他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国音乐发展的成就;又注意吸取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重视向民间音乐学习,他把高度的专业创作技巧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他把清晰而感
人的旋律,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富于独创性地有机地融合在他的作品中,为俄国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前苏联1990年发行了柴可夫斯基纪念币
柴科夫斯基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之一。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

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对于这门课程,我觉得其中和学生互动这一环节是它不同于其他公选课的一个主要特点。

不仅播放同学们推荐的音乐,以学生为主,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是课堂的一部分,而且教大家简单易学的音乐知识和大家一起演唱熟悉的歌曲,使得僵硬的课堂生动有趣。

关于建议,我是比较希望能够多有一些现代音乐的介绍,历史性的可以作为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