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整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萌芽期)

儒家重“政教” ,道家重“审美” 。墨家“尚质”“尚用”“非乐”“言有三表”

“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

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1、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 说(启发感染、认识社会、交流团结、抒怨预政)

2、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先质后文”

“文质彬彬”

3、重视“中和”之美——“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4、提出文学批评两个标准(思想、艺术)

——“尽善尽美”

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三、孟子

3、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朱自清其意义:历史地位高,影响深远。古代

抒情诗繁荣而叙事诗不够发展,诗论注

重表现“缘情、贵意、神韵、意境与诗言志的主张密切相关。”

二、孔子的文学思想

强调“诗教”为政治服务。主要内容有: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1、“以意逆志“三种说法:以己之意推求诗人之志——朱熹朱自清等。“逆”:推测、钩考。

以诗人之意推求诗人之志——王国维等

以全篇立意推求诗人之志——《中国大百科全书》

以意逆志”理论说明孟子看到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艺术表现的特殊性;整体统一性;读者

主体能动作用。

2、“知人论世”:向上与古人交朋友,颂古人的诗,读古人的书。

3、“知言养气”:知言—能看出言辞背后

隐藏的实质;养气—人的内在修养。

四、荀子

1、重视“言”的辨析和运用。“圣人之言、君子之言、小人之言。”

2、其文学思想基本内容: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明道”是核心。

3、重视乐教,肯定文艺娱乐作用的社会

价值。

五、墨子

基本精神:尚用、尚质

两个观点:“非乐”说——否定和反对音乐。(有很大社会实用价值,但忽略文艺

“三表”说——“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即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以历史经验为依据,关心人民生活考察社会现实,利于国计民生的政治功用。)

六、庄子“天道自然观”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意之所在者是道,不可以用言语去传说。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语言是用来表达意的,把握了意,就可以忘了语言。“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其文学思想及(影响)

1、以自然朴素为美。(对礼教束缚自由个性具反抗批判意义,对后世产生积极

影响。)

2、“得意忘言” 说。(对后世“不落言筌” 和不可言传的意境追求有直接影响。)

3、超现实主义特色。提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开拓思维空间和艺术想象能力,丰富文学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闪耀独创和批判光芒,对后世浪漫主义影响深远。)第二章两汉文学理论(演进期)

刘歆将《诗赋略》与《六艺略》《诸子略》

并列,第一次把文学和学术着作区别开,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书目的最早文献。

一、毛诗序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诗三百》

被奉为经书。诗学严重地经学化、儒学

化,这种情况集中地表现在《毛诗序》中。《毛诗序》认为

1、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言志,“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提出了“吟咏情性”理论。

但又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义” ,用封建思想礼教来规范这种情。2、诗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分为美刺、教化两个方面。“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3、诗歌的体裁:风雅颂,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比:比喻,以彼物比此

物也。兴:兴起,发端和比喻兼有。

二、司马迁

其文学主张:

1、“发愤着书”说。(影响深远,如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

2、高度评价屈原及作品,充分肯定屈原作品的批判精神和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三、汉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论超奇篇的主要内容:对作家的品评。是

1、第一个为屈原作品作注的人:淮南王刘安——《离骚传》

2、司马迁完全赞同刘安的评价,在《史记》中为其立传,并大段引用《离骚传》原文,特别肯定了屈原作品“刺世直谏” 的批判意义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班固对屈原及作品的指责,反映正统思想理论的极端保守和落后。

4、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全面研究楚辞的专论——王逸的《楚辞章句序》。高度肯定其不朽价值和崇高地位。(为驳班固所作,王逸站在儒学经学立场,有一定局限和扭曲。)

四、王充《论衡》——“异人异书” “思想解放的先驱”

《论衡》的主要思想:针对当时虚伪浮华和因循模拟的文风,提出“疾虚妄” 、“归实诚”、“为世用”的文学主张。

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作家论”的滥觞,

表现在:1、提出如何评价作者高下的问题。(把读书人

分为:儒生、通人、文人、鸿儒)

2、强调作家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创作好坏,有先天才气,也有后天学习。“诚实在胸臆,文墨着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称副。”

3、评价作家作品,反对崇古非今。

王充反对保守倒退,主张实事求是的批

评,且把后世超过前代看成理所当然,

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都具有积极

推动作用,也是我国古代思想领域的新起点,对冲破汉代陈腐经学和谶纬迷信的束缚具有先驱意义。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自觉期)

东汉衰落,经学衰落,曹操为首,反对“德行”取士,要求“唯才是举” ,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