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疗温和灸的作用

脐疗温和灸的作用
脐疗温和灸的作用

脐疗温和灸的作用

艾灸肚脐眼有什么作用?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

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脐”是什么?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

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

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

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灸脐”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

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

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

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

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艾灸肚脐眼有什么作用?

第一种:灸肚脐专用器具,其设计独特肚脐炉灸专门针对肚脐做艾灸。每次灸20~35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第二法:艾炷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第三种:随身灸,使用随身灸,利用配套布带将随身灸器固定于脐部位置,调节风门,以控制施灸温度,以能接受温度为宜,每次灸20~35分钟(随身灸配套的一支艾条一般可使用30-4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相比前二种施灸方法,

第四法:陈年艾条直接灸。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艾灸神阙的神奇功效

艾灸神阙的神奇功效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趣闻透天机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 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此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脐”是什么?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灸脐”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相关链接:常用艾灸脐两法 第一法: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第二法: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小孩艾灸肚脐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小孩艾灸肚脐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1、补益肝肾 2、调理脾胃 3、增强抵抗力 1、小孩保健艾灸效果极好,而且方法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小孩没有痛苦,无副作用,非常适用于家庭推广使用。 2、小孩保健艾灸可根据小孩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施灸方法,一般要坚持1-6个月,直至小孩健壮为止。 4、最好在空气流通,清洁干燥的房间中进行。 5、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小孩要密切观察,隔姜、蒜灸时,要轻轻移动姜片、蒜片,谨防烫伤。 1、艾炷直接灸 2、阙隔姜灸 1、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这是艾灸非常擅长的,我们常常用来调理各种气血瘀滞,受寒等等。现代书籍认为艾灸等调治400多种病,但是古人认为艾灸无病不治。已故的灸法大师周梅生老先生,在《灸绳》一书中写道,把灸法用的非常出神入化,包括刘翔的运动损伤,他认为在运动损伤这块,用艾灸的行气活血,效果会特别好。小孩崴脚,灸两次,就完全好了。还有些胳膊脱臼了,接好后,对着两侧灸一灸,一般灸完一次就不喊疼了。温经散寒,像感冒、受凉都可以用。 2、补脾益肾,扶阳固本

这个是从作用上来讲。艾本身就具有火的能量,在中医里火生土,土是脾胃,所以艾具有非常强的补益脾胃的功能,脾胃被称为后天 之本,我们所有吃进去的水谷,要化生为气血,才能被身体所用。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艾灸最大的功能是扶补阳气,主要是扶脾肾的阳气。肾是先天之本,它主管我们生长、生殖和发育,管着我们 的生老病死,脾胃就是我们的粮库。所以我们需要扶补先天后天之 阳气。 消肿散结的作用非常大,像风湿、小儿腮腺炎、扁桃腺等等就是运用艾的这种作用。 4、补益中气,升阳举陷 这也是灸法非常重要的功能。中气就是脾胃肝的气。 5、温通经络,除邪止痛 6、祛风解表,去湿逐寒 冬天和春天是特别容易伤风的时候,孩子容易流鼻涕、打喷嚏,这时候你就灸一会,大概10几分钟,孩子的鼻涕就流出来了,你就 会看到他脸就红扑扑的,手也暖了。 7、调整阴阳,平衡五脏 我们五脏每个脏器都有阴有阳,阳气主功用,阴为阳提供动力。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艾灸能调整我们的阴阳,平衡五脏。 8、防病保健,增强体质

艾灸知识解答精选

艾灸知识解答精选 目录 一、什么时候做艾灸最好 二、月经期可以艾灸吗 三、艾灸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四、艾灸对人体有没有副作用 五、艾灸肚脐的作用是什么?艾灸的疗程为多久 六、艾灸足三里的作用

什么时候做艾灸最好 艾灸有很多作用,使用方法也是因人因时间季节而不同: 1、人体有寒证,虚证和一些亚健康症状,比如:乏力,气短,精神不振,食欲不好,怕冷,月经不调等可以做艾灸。 2、季节:艾灸最好的季节是夏季,因为艾灸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的效果好,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最佳。其次,在冬季,如果经常出现怕冷和感冒,也可以经常艾灸。 3、每天:一天当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阳气升发,到中午午时最旺,而后逐渐减退,因此,需要补益阳气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时段进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补益阳气进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阳不入阴而引起失眠。 4、部位:可以艾灸一些人体的保健穴:中脘,神阙,命门,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等。如果找不到具体的穴位,经常艾灸腰部和腹部比较好。 月经期可以艾灸吗 女性的月经期出现痛经是可以通过艾灸来进行改善的,但是您如果有子宫肌瘤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话,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艾灸对于痛经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艾灸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不少的朋友会认为艾灸就是把艾点着,熏一熏、烤一烤就是热呼呼的感觉,实际上做过艾灸的朋友都深有体会知道艾灸时我们会出现不同的灸感。 ●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的感觉; ●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的感觉; ●传热,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灶感觉; ●灸部不热(或微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 ●表面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 ●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非热感觉,例如酸、胀、麻、热、重、痛、冷等;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这些都是灸感。 灸感的强弱一般代表了经络阻塞的程度。有灸感、灸感强,说明自身的经络通畅,作用立竿见影,见效快;不过没有灸感也不是就没有效果,而是表示经络中邪气淤积严重,需要一点时间开淤散阻,作用会慢一些。 艾灸时出现酸、胀、麻、热、重、痛、冷等感觉,这是非常好的感觉,这说明艾灸的纯

艾灸肚脐的好处

艾灸肚脐的好处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 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此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先放点盐在肚脐里,再搁上一片厚厚的姜,(在姜片上用针扎上几个眼),然后用艾柱灸一灸,每次3柱。这叫作隔盐隔姜灸,不过这种方法只适于灸肚脐。(姜片切大约是0.7到0.8厘米) 艾灸,很多的朋友都不陌生,您看就是用这样的艾绒,放置在穴位上,借火的热力以及艾草的药力,通过经络传导,温通气血,来治

疗疾病的方法。现代研究已证明:艾绒燃烧时候产生的近红外线,它对人体的穿透深度,最深能够达到10毫米,能够激发细胞的能量,帮助疾病恢复。这没错啊,可是我们也知道,艾灸对于寒凉引起的各种疼痛,比如说胃痛,关节痛,还有着凉腹泻等等是很有效的,但是对中风后的尿频尿急也起作用,这倒是挺新鲜的,那么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把艾炷点燃放在成先生的肚脐上。为什么偏偏要灸这里呢? 肾是司二便的,司是司令,管理掌管的意思,二便是大便和小便,所以大便和小便的功能是由肾来主管的,所以说如果说出现了尿频、尿急、尿失禁的情况,中医一般认为是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从中医来讲,就应该从补肾的角度来改变他尿频、尿急、尿失禁的这些症状。 肚脐眼它是在胎儿的时候,脐血来供养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通过脐血能让小孩从受精卵变成一个出生的胎儿,包含了变幻莫测的这么一个孕育的过程,所以这个穴叫神阙穴,很重要的穴位。所以说中医讲如果补益呢,可以通过神阙穴的方法来补益,但是这个穴位是不能扎针,所以一般治疗主要用灸法。

艾灸神阙.万病自灭

艾灸神阙,万病自灭 最近看到一位医生呼吁把艾灸神阙穴、关元穴列为临床急救技术。此呼吁太重要了,是故也来助力一把——“大家都来呼吁吧,把艾灸神阙穴、关元穴列为临床常规救命法、治病法、保健法”! 为什么“神阙穴”这么重要?请看 “让你返老还童的神阙穴(肚脐眼)” 发出呼吁的医生说,他在临床上曾多次介绍用艾灸抢救病人,并屡试屡效。他说:“一次是一位癌症晚期合并肾衰无尿的病人,送到某大医院第二天就被治“死”了,心跳血压都没有了,医生要求拔掉抢救的管子,家属不同意,此时我建议请针灸科艾灸关元穴试试,家属照办了,结果做完两小时艾灸后病人苏醒,还能打电话了。 另一次是一位肝癌转移破裂的病人,在医院里抢救三天,连发二次病危通知,我得知后建议使用艾灸神阙、关元进行抢救,结果请来针灸科医生艾灸后,病情马上好转。后来又出现了病情反复,医院又发出第三张病危通知,我还是建议继续艾灸,并调整了中药,病人终于又一次脱离危险。” 从这位医生的经历中,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艾灸神阙、关元抢救病人,远胜于现代医学的所谓高科技。但是,鄙人同时也认为,这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漏洞,这就是为什么不先采用艾灸等非药疗法治疗,而是先采用医药疗法,只有在病人没救了时才想起艾灸呢?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几千年前的《医学入门》一书说:“凡病,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说的对不对?我认为不对,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因为它的临床路径颠倒了! 明明已经知道“针药之效不如灸疗”,却要先用针药折腾病人,不行了才启用灸疗,这不是临床路径颠倒的天大错误吗?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这么久的临床路径错误呢?一言以蔽之,钱字作怪,因为艾灸见效快,收费低嘛。 正确的临床路径应该是:凡病,必先用灸疗,针药辅之。这样会给病人减少多少痛苦和花费啊!会给社会带来多么大的和谐和福利啊!

艾灸肚脐神阙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肚脐神阙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肚脐(神阙)的基本介绍 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古代历来禁止在此处扎针。有的小孩子爱抠肚脐眼,一定不要让他们抠,这块特别容易感染。 我们可以经常艾灸神阙,对于身体虚寒,肠胃功能弱的人来说,效果非常好,还有,神阙穴离石门比较远,如果想要孩子的话,别在关元附近艾灸,索性艾灸神阙就行了。 艾灸神阙穴有几种方法。可以平躺着,用艾灸罐直接灸肚脐眼,以增强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有过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阙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还可以隔姜灸。就是削一块姜,扎几个窟窿眼,上面用艾条的细末捻成黄豆大的一团,点着就行。隔姜灸是温里通气的,有人肚子里特别胀,大便老下不来,这样的人只要不是热性体质,属于虚寒无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也可以把葱、盐炒热了,分别包在两个布袋里,交替温热神阙。盐有温里的作用,葱能通窍,这两个交替一弄,肚子就舒服了,一会儿就会放屁,便意也来了。 古人经常说要强壮我们的丹田,丹田就是肚脐眼附近,有人说丹田是肚脐眼下三寸,有人说肚脐眼下三寸指的是肚脐眼里边,丹田在深层。咱们也别管丹田在哪儿,反正您灸肚脐眼附近就能强壮先天之本。

艾灸肚脐(神阙)的功效和作用 常常可以看到大夫在给患者灸肚脐,其实肚脐保健从古至今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虚症患者可以在这个穴位上进行隔盐灸,提升元气。我们晓得,母体里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宝宝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里,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座保健站与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可随时得以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常常对神阙穴进行保健灸疗,可以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且对腹疼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足三里不但具有益寿延年的功效,还可以治疗腹疼、腹胀、食欲不佳、痛经、痹症、耳鸣等多类病患。 艾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以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且能够提高多类消化酶的活力,促进食欲,帮助消化。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疼的作用特别明显,对于保健灸所导致的呕吐、呃逆、暖气等,同样有辅助治疗作用。 中腕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病患经常使用穴,位于肚脐直上四寸,即剑突和肚脐之中点。具有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的作用。可治胃疼、腹胀、肠鸣、反胃、吞酸、呕吐、泄泻、痢疾、黄疸、饮食不化、失眠。现多用于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

中医的灸脐保健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4657848.html, 中医的灸脐保健法 作者:蒲昭和 来源:《现代养生》2005年第06期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中,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得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二十五岁”的寿星,然此人看是上去毫无老态,反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藉调查验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所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活至此耳”。 这类似的记载也常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本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医学入门》载有“长生益寿丹”,称此药填脐热,能令人“益寿延年”。据说梧州医道一位叫白照伟的老人,享年96岁。他平生就擅长此灸,从岁35始到96岁,从未间断。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称“神阙穴”。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能起调整阴阳平衡,和畅气血,收到祛邪治病功效。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则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项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O.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点”上。按照数学理论,“黄金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现代实验研究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却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位有名望的佛门大师曾说:脐是人体最怕冷的部位,注意脐部保暖或定期给予灸热,自然能起保健之益。事实上,“脐冷”常是老年人、久病体虚和女性产后容易出现的体质状态。中医养生学特别重视艾灸或药物脐灸的保健功效,认为通过提高脐温和药物作用,能起到温肾助阳、运行气血之功效。常灸神阙穴能达到防病强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脐灸除了可用药末填脐后施灸外,常用而有效的则是直接用艾叶(炷)灸。艾是一味良药,俗话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是说明艾叶具有防病保健作用。“艾以陈久者良”,所以艾又叫“陈艾”。针灸学上常用的艾条(炷)就是由艾叶制成,艾灸能治病又可防病。现研究证明:艾灸脐部可以调节胃肠运动、血管舒缩、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中老年人即使无病,常用此灸法也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艾灸方法。

肚脐眼艾灸的方法

肚脐眼艾灸的方法 1、隔姜灸:促循环减脂肪、御寒冷护肠胃 以艾绒做成的艾灸条通过点燃释放的香薰药力和热度,以此来刺激穴位和病症位置,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激活穴位功能的作用。肚脐所在的神阙穴是与五脏六腑、组织器官互相内联的位置,普通的艾灸能起到舒经活血的作用,但对于体质虚寒引发的肠胃虚弱、局部肥胖则需要加入老姜片。 找一块比较宽的老姜,大小能覆盖住肚脐眼为最佳,用刀切成2-3mm厚的薄片,用细针在姜片上扎许多小孔方便药力渗透。将肚脐清洗干净后可以先涂抹一些护肤品,完全放松后把姜片放在肚脐眼上,点燃艾条放在艾灸盒里放置在姜片上。热力会加速香薰药效与姜片结合,透过神阙穴直接进入人体。此法能有效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在快速燃脂的同时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2、隔盐灸:消炎杀菌燃脂、调理经络代谢 盐是一种很独特的中性物质,将它添加到沐浴物品中制成浴盐能有效杀灭皮肤表面的细菌,清洁毛孔表层和深层的油脂和污垢。如果将粗海盐做成药包加热敷在肿胀和发炎的位置,还能起到消炎去肿的功效。用盐搭配艾灸是非常古老的疗法,对于体内抗体较少经常发生炎症、虚胖浮肿的女生非常有效。 将粗盐放置在纱布中,大小平铺能覆盖肚脐眼为最佳,纱布要包紧避免盐掉出来。用艾灸条点燃后隔盐袋3-5厘米处进行熏热。盐是能吸收热力的物质,因此慢慢你会觉得肚脐发热,艾灸香薰透过盐颗粒从神阙穴进入内脏,能有效缓解体内体表的炎症,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调理经络的代谢运转情况。 3、精油灸:快速多效减脂、排毒养颜保健 结合各种植物的精油与艾灸搭配,是一种广泛流行在美容美体会所的最新疗法,与传统艾灸法相比,精油的功效多选择广,本身能带给女性的保健方向也多很多。精油灸的疗法是先将身体沐浴清洁后,用推进按摩的手法与精油结合,先对神阙穴以及周围穴位进行按摩。 等身体肌肤吸收精油之后,再点燃艾灸条放在艾灸盒中进行香薰加热。这个方法能促进精油的渗透和吸收,因此可以根据自身减肥的需求选择某一种或搭配的复合精油进行艾灸。本身艾灸就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脂肪燃烧和排毒养颜的功效,因此搭配精油可谓井上添花效果更佳。 艾灸减肥法,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能有效加速体内血液循环,消炎去肿、快速燃脂、排毒养颜。但此法需长期坚持,功效方可发挥到最大噢!

男性不育症的艾灸疗法【带穴位图】

男性不育症的艾灸疗法【带穴位图】 男性不育症的艾灸疗法【带穴位图】 男性不育症是指夫妻同居2年以上,有规律的性生活,女方身体健康而未避孕,因男性原因而引起不育者,称为男性不育症。现代医学的性功能障碍及性功能不全、死精症、无精症、少精症、精液不液化及男性高泌素血症,均可参照本病治疗。 男性不育多以肾亏为主,可导致肾亏的原因有先天肾气不足、房劳过度、情绪因素、外感邪气、饮食不当、劳倦体虚、外伤损害、痰温内阻等多种因素。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肾气不足、肾精亏虚、肾阴阳两虚三型。 一、肾气不足 (一)症状 表现为性欲冷淡,或伴阳痿,性交时精液量少、精液清稀或无精液射出,平时怕冷四肢凉,面包白,精神不振,困倦乏力,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色淡,舌体胖大。 (二)治法 (1)选穴肾俞命门神阙足三里(见图4-5-1、图4-5-2、图4-5-3)

(2)定位肾俞: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命门:在腰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神阙: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凹陷处。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或神阙艾炷隔盐灸,用食盐填埋脐窝,再覆盖2毫米厚的生姜片,上置艾炷施灸,每次15~30壮。其他穴艾炷隔姜灸,将生姜切成2毫米厚的生姜片,然后在生姜片上扎出10个以上分布均匀的小孔,上置如黄豆大小艾炷施灸,每穴30壮以上,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需耐心长期坚持施灸。 二、肾阴亏虚 (一)症状 表现为射精量少或无精,或见阴茎勃起但不能射精,平时自觉头晕目眩,耳鸣烦热,形体瘦而神疲乏力,失眠,舌红口干。 (二)治法 (1)选穴太溪三阴交照海志室(见图4-5-4、图4-5-5、图4-5-6) (2)定位太溪: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的凹陷处。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方。 照海:在踝部,内踝顶点正下缘凹陷处。

隔姜灸肚脐的功效

隔姜灸肚脐的功效 隔姜灸不仅能够去除风寒还可以治疗一些妇科疾病,尤其适合体虚体寒之人。艾灸可以排出身体的毒素,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艾灸多在炎热的夏季,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艾灸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切不可烫伤皮肤。平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多运动,多喝白开水,经常保持心情愉悦。 艾为纯阳之物,艾叶苦辛,性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可以达到以下作用:1、以热引热,借热助阳,透热散邪;2、艾草入肝脾经,肝藏血,脾统血,所以可温经止血还可以活血化淤,散寒止痛。尤善调经,可以治疗寒症月经不调、痛经、腹部冷痛、崩漏等妇科病,3、艾可以令气血通畅消瘀散结。不通则痛,气血瘀滞而肿,艾灸之法,破结化坚,以通为用,引毒外出。5、灸感能够沿经络穴位走窜。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所以艾灸的经络穴位疗法疗效显著。 在驱寒温阳方面,隔姜灸往往比单纯的温和灸要更有效。因为隔姜灸时起作用的不仅有艾叶的药效,还有额外的生姜药效。《名医别录》中记载:“生姜,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姜具有祛风、解表、和胃、温经止痛的功效,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还有镇静、止吐、抗过敏的作用。将新鲜姜和艾灸结合起来,既可以益脾胃,又能温中降逆、止呕吐,除湿消痞,止咳祛痰。姜的存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者结合,

让艾的作用不再单一,作用直接翻倍!由于取材方便,隔姜灸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隔姜灸的温阳驱寒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分享几个真实病历: 1、黄某,男,广州某大学学生,因吃错东西出现腹痛腹泻现象,现浑身无力,有腹痛、排便感,来我处进行艾灸治疗。肚脐隔姜灸,黄某治疗过程中感觉症状有所缓解,有一股气在身体里走,有往上走的也有往下走的,感觉身体很舒服,治疗结束后诸症消失,且精力有所恢复。第二天回访表示没有腹泻腹痛的感觉了。 2、电信工作人员罗某,腹痛、腹泻,自述是前一天晚上肚子着凉了,早上起来就开始拉肚子,上班都没法上了,在家休息,吃饭都不敢吃,吃了马上肚子就会有反应,只能喝粥,走路都不敢挺直,整个人都很虚弱。我们听闻他这种情况后,马上叫他过来治疗,开始罗某也是抱着怀疑的的态度,来我处治疗用的是隔姜灸,开始感觉温温的,后面慢慢觉得有一股暖

最新整理什么时候艾灸肚脐最好及禁忌

什么时候艾灸肚脐最好及禁忌 艾灸具有良好的作用,特别适合身体欠佳的人群。但是很多人想知道艾灸肚脐什么时候最好呢?不适宜艾灸的人有哪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艾灸肚脐最好的时间吧。 艾灸肚脐的最佳时间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 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中医认为, 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 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 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 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早晚皆可,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 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小 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 哪些人不适宜艾灸1、没有耐心的人,艾灸需要长期坚持,哪怕是每天10分钟,定时定量最好,尤其是温灸法,不再需要严格按照古制子午流注来选择穴位; 2、没有恒心的人,见到自己某些症状有所好转就放弃,对牌、麻将和女人倒是日夜惦记; 3、没有时间的人,不管有钱无钱,整日忙忙碌碌不知在忙些啥的尤甚; 4、胆子小的人,灸后见到以前的症状显现马上就上 医院打吊针,吃药输液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的; 5、坚定的西医迷们; 6、高血压患者,虽然在各种专业书籍上都有灸法介绍,但是要视严重程度来定,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先控制 血压,再辨证取穴; 7、良性肿瘤,需要严格辨证; 8、恶性肿瘤,不建议艾灸,艾灸会导致热血妄行; 9、体内有金属埋件者,谨慎艾灸,简单的物理原理,不再细说;

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养生保健作用。那么艾灸养生穴位都有哪些呢?艾灸养生的手法是什么呢?艾灸美容养生应该怎么做呢?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三九养生堂的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吧! 目录 1、艾灸基本介绍 2、艾灸养生穴位 3、艾灸养生手法 4、艾灸美容养生 5、艾灸减肥养生 6、艾灸肚脐有什么作用 7、艾灸养生功效8、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艾灸基本介绍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叶制作成艾柱或艾条通过燃烧产生近红外和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特定的部位,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自然疗法。 艾灸起作用的原理一方面是用热力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 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因为艾草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所以古人经过多年的摸索,最终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 第三个原理是根据身体情况灸不同的穴位,使用不同的施灸手法。 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 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另外一项现代研究表明,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

艾灸哪个部位最补阳气

艾灸哪个部位最补阳气 想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艾灸,艾灸现在是知名度较高的一种中医疗法,艾灸对很多疾病都可以起到缓解治疗的功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朋友都喜欢养生,其中也包括很多的男性朋友,这些男性朋友通常会问,艾灸哪个部位最补阳气。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补阳气所适合的艾灸部位。   ★★艾灸★5★个穴,祛湿补阳,效果杠杠的! “风、寒、暑、湿、燥、火”这致病的六淫邪气中,杀伤力最强的是湿邪。中医认为,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降低的时侯,湿邪就会变成致病原因,并侵犯人体引起疾病。湿邪一般分外湿还有内湿,不管是哪种湿邪,都会导致腹满、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功能减退现象。同时,嗜睡、精神萎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很多症状也会伴有。

而艾灸可以起到祛湿、开郁、补阳气等效果,对于养生非常适合。相应的穴位经常进行艾灸,能让体内的湿邪去除,更可以起到各种疾病预防的效果。小翠下面分享给大家的就是艾灸祛湿五大穴位,希望对您有益。 ★★1★、中脘穴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目眩、耳鸣等。 ★★2★、关元穴

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 功效: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其他禁忌 此外,还有一些传染病,证见高热、昏迷、四肢抽搐者,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者,亦均不宜施灸;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或妇女经期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熏肚脐的好处

艾灸熏肚脐的好处 艾,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广泛应用于中医上。艾的燃 烧不但没有减小其疗效,反而使它的药理功能增强。中医上说,肚脐乃人之根本。因为人在胎儿时就是靠肚脐来吸收母体营养的。所以一般都用艾灸熏肚脐来治疗疾病。那么艾灸熏肚脐的好处又哪些呢?熏艾条具有促进血液轮回、温经散寒,祛风通络作用熏艾条在平易近间是古老的要领,具有祛病辟邪之功效,只是气味不是所有的人城市喜欢 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此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先放点盐在肚脐里,再搁上一片厚厚的姜,(在姜片上用针扎上几个眼),然后用艾柱灸一灸,每次3柱。这叫作隔盐

隔姜灸,不过这种方法只适于灸肚脐。(姜片切大约是0.7到0.8厘米) 艾灸,很多的朋友都不陌生,您看就是用这样的艾绒,放置在穴位上,借火的热力以及艾草的药力,通过经络传导,温通气血,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现代研究已证明:艾绒燃烧时候产生的近红外线,它对人体的穿透深度,最深能够达到10毫米,能够激发细胞的能量,帮助疾病恢复。这没错啊,可是我们也知道,艾灸对于寒凉引起的各种疼痛,比如说胃痛,关节痛,还有着凉腹泻等等是很有效的,但是对中风后的尿频尿急也起作用,这倒是挺新鲜的,那么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把艾炷点燃放在成先生的肚脐上。为什么偏偏要灸这里呢?肾是司二便的,司是司令,管理掌管的意思,二便是大便和小便,所以大便和小便的功能是由肾来主管的,所以说如果说出现了尿频、尿急、尿失禁的情况,中医一般认为是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从中医来讲,就应该从补肾的角度来改变他尿频、尿急、尿失禁的这些症状。

艾灸神阙穴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神阙穴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神阙穴的功效和作用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神阙穴保健治病机理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经络是一条高温线,是传热性较好的通道。艾灸治疗时,热量沿着经

络传导的距离更远,人体组织受热后,毛细血管的血液温度随之升高,血液粘度降低,流速增大。这正好验证了古人“气得温而易行”的说法。而气之易行,气血运行通畅,则治疗疾病自然能获良效。 2、用艾而不用他物,是因为艾叶,性苦、辛、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本草纲目》称:“艾叶纯阳也,可取太阳真火,可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艾的药性既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 3、现代研究证明,艾叶含菊糖、鞣酸、维生素等。有补偏救弊、消炎镇痛、兴奋神经、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的功能。正因为艾叶有以上这些特殊的性味功效,加之其易燃,火力温和而渗透力强,气味芳香,才使得人们选择了具有最佳壮阳补虚、温通经络、活血化瘀、防病保健作用的艾叶来作为灸材。 4、神阙穴位于人体之中央,其上为阳,其下为阴,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是生命之根,是胚胎发育中腹壁的最终闭合处,皮下组织少,皮肤敏感度高,加之血管分布特殊,血液循环好,因此不断刺激神阙穴会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能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激发抗病能力,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尤其是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5、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位于人体黄金分割位上。现代医学研究表明,0.61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黄金分割点是调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现在女性的很多亚健康问题困扰着我们,痛经,月经不调,宫寒,乳腺增生,妇科炎症,早衰,更年期以及各种皮肤问题长痘,长斑等。归根结底的原因是身体里有寒湿,那么寒湿到底从哪里来呢?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颐顶堂`可以告诉你,有很大程度从你的肚子上来。 女性不好好保护和温暖肚子,会造成身体里的很多问题和毛病。但是我们依然发现很多女性为了美丽或者展示身材,衣服越穿越少,越穿越短;现在已进入秋天,很多地方气温已经在下降,很多女孩子依然不知道添衣,将肚子处在低温的状态。 实际上秋天的寒风,会随时随地、毫不犹豫的从女孩子最脆弱的地方:肚脐、后腰的命门穴进入你的身体,并在你的臀部堆积起来。肚脐周围原本就是人体湿气的大本营,从肚脐进入的寒气跟这里的湿气结合,形成寒湿。 为什么肚子这么重要? 腹部是人体生命点的重要部位,任何动植物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生命点。记得水稻扦秧时把根拨断了许多,把叶子割去了一半,水稻反而生长的更好,俗话说,枯木逢春,老树发新枝。但是只要你把生命点破坏了,这棵植物很快就会死掉。人体腹部也有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生命点,谁一旦伤害了它,就会出现许多莫名其妙的怪病和所谓的奇难杂症。 人体经脉气血运行的根源在哪里呢?为什么人体的生命点这么重要呢?人体的生命点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和尚、道士、都拼命去练气功,首先要气沉丹田呢?

人体的肚子上,包括了12正经中的任脉、胃经、肾经、肝经、脾经等重要经络,甚至还有冲脉、带脉等,可以说,肚脐周围,就相当于人体的中心,相当于交通枢纽的环岛。上至咽喉,下至外生殖器,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个中心。 所以,小腹之内胞宫之下的人体生命点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什么称它为生命点?因为它是人体经脉气血正常运行的源头。 腹部寒凉造成的后果严重! 胃寒:女人靠血养,血是通过脾胃负责“消化”,将所吃食物转化而来。其实“消”和“化”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消”如同冰块溶解成水,食物通过胃磨成乳糜状;“化”才是将乳糜状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血,这个过程如同水加热变成气,整个“化”在小肠中进行,并且靠消化酶才能完成,而消化酶对温度非常敏感,胃寒腹腔温度一低,酶就不工作了,食物没有酶高效率作用小肠就无法转化,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经常服用酵素抱怨效果不好,吃得多吃得补不见补的原因。没有腹部那点温度,小肠转化能力低,食物也无法转化成血濡养脏腑,能量积压形成体内毒素,自然“黄脸婆”、黑眼圈、色斑、肥胖等问题都出现。女人,你吃最贵的补品不如一次的腹部保温见效。 宫寒:“女人十有九寒”,有妇科疾病或者子宫卵巢囊肿、痛经的女人,通常都是下腹部温度较低(体温都在35度左右),中医里称之为宫寒。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腹腔、盆腔内的血液占人体血流的70%左右、弹性小,流到这里血液速度都减慢,女人属阴再加上腹温低,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血液流速会更加慢,毒素清理速度自然

_灸脐疗法现状及理论研究进展

154 第17卷 第5期 2015 年 5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7 No. 5 May,2015 神阙,俗名脐中,又名气舍、气合、维会。属任 脉,是诸体穴中定位最确切、结构较特殊的腧穴。《针灸甲乙经》云:“脐中、神阙穴也……禁不可刺,刺之恶疡溃矢出者,死不治”,古代针灸医家多视此为禁针之地,多运用灸法、药物外敷、按摩等方法治疗疾病。在脐部运用灸疗的方法称为灸脐疗法,简称为灸脐法。常用的灸脐疗法有:悬起灸、隔物灸、蒸脐灸、熨灸、日光灸、温灸器灸、天灸等。该疗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不同的措施在脐部施灸,具有穴位和灸法的双重作用,临床疗效较好。该疗法穴位定位简单、准确,便于操作,安全,毒副作用少,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灸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男、骨、肿瘤、美容、保健、抗衰老等各科中,下面对此做一下分析。 1 疾病种类 灸脐疗法所治疾病可见于临床各科,从文献报道来看,内科、妇科、儿科病较多。 1.1?内科疾病 灸脐治疗内科病以消化系统疾病较多见,特别是肠道疾病,对肝胆疾病、血压、血糖的调节亦有论述。 1.1.1 消化系统疾病 《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挟脐。”脐为后天之舍,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与脐关系密切,脾胃有病可取之脐,灸脐善治脾胃病。文献报道来看,灸脐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肠功能失调、纳呆、腹胀、泄泻、便秘等症状,以及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如湖南中医药大学易受乡教授从1994年起陆续报道了熏脐灸 法的临床研究[1-5], 结果证实熏脐灸法不仅可以改善脾虚症状还可以调整实验室指标。另有报道指出灸 脐可以改善艾滋病人的纳呆症状,促进食欲[6];可以有效地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导致的泄泻等症状[7-9];可以治疗便秘,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10] ; 可以促进胃肠穿孔术后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腹 胀、肠麻痹、严重肠粘连等并发症[11] 。1.1.2 肝胆疾病 《灵枢·营气》云:“上行至肝……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入脐中。”肝、脐通过营气的运行,其气相连。临床报道主要是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慢性乙型肝炎[12]、 灸脐疗法现状及理论研究进展 吕庆超1,吴彤2,李春林2,刘磊3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2; 3.枣庄市妇幼保健院遗传科,山东?枣庄?277100) 摘 要:古代医家多视脐为禁针之地,常用灸法、药物外敷、按摩等方法治疗疾病。在脐部运用灸疗的方法称为 灸脐疗法,简称为灸脐法。目前,灸脐疗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男、骨、肿瘤、美容、保健、抗衰老等各科中,文章从灸脐疗法所治疾病种类、具体治疗方法、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文献整理情况等方面对灸脐疗法的文献做一下分析。 关键词:脐;灸;文献 中图分类号:R24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05- 0154- 03 收稿日期:2014-10-16 基金项目: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点专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吕庆超(1977-),女,山东滕州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医史文献,针灸理论与临床研究。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Umbilical Moxibustion Therapy LYU Qingchao 1,WU Tong 2,LI Chunlin 2,LIU Lei 3 (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Shandong,China;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2,Shandong,China; 3.The Genetics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Zaozhuang,Zaozhuang 277100,Shandong,China)Abstract:The ancient physicians think that the umbilical region could not be acupunctured.But people usually use it to cure diseases by moxibustion,topical application of drugs and massage. The method using moxibustion at the umbilical region is called Umbilical Moxibustion Therapy.Nowadays,Umbilical Moxibustion Therap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edical and surgical departments,gynecology,pediatrics,andrology,orthopedics department,tumor,hairdressing,health care,anti-aging and other departments. This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f Umbilical Moxibustion Therapy from the terms of the cure of diseases,the specific treatment and theory,the experiment research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situation. Key words:umbilical;moxibustion;literature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05.052

脐灸

脐灸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 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此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脐”是什么?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

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灸脐”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常用艾灸脐三法 第一法:悬起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悬起,置于脐中上方6-8厘米处,对准穴位施灸。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第二法: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