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文化 石河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广网石河子9月27日消息(记者张雷、石河子台记者李晓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纪念碑今天上午在新疆石河子市落成,240万兵团儿女向祖国60华诞、新疆兵团成立55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新疆屯垦戍边纪念碑主体剑碑高达35.9米
新落成的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纪念碑坐落在新疆石河子市游憩广场中心,象一把利剑直插云霄的主体碑高35.9米,象征着王震将军率领的359旅开垦边疆,纪念碑两侧巨大的花岗岩石,一块是象征新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新疆地图,另一块是象征军垦战士在戈壁荒滩上建设的绿洲新城石河子。

新疆屯垦戍边纪念碑剪彩
新疆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常委、副政委王希科在纪念碑落成仪式上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刻碑,就是要为军垦人立德立言,为兵团精神塑魂赋形,使兵团精神薪火相传,使军垦事业永远辉煌在祖国的西部边陲!
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纪念碑设计者、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盛杨说:我是代表全国人民对兵团的事业和兵团同志们的崇敬,这样的心情来塑造这座纪念碑。

光荣属于兵团的同志们,属于边疆的同志们!
面对新落成的屯垦戍边纪念碑,老军垦陆振欧无比激动地说:屯垦戍边纪念碑把我们军垦的伟业能够展现出来,也把我们兵团人的精神传给一代一代的军垦人,让我们的军垦事业千秋万代!
【摘要】文化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的一种事物,人的社会就是由文化来维系的。

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切的内在关联,思想政治教育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属性。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容乐观,因此利用文化的特殊作用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成为首先。

本文以军垦文化为视角,为你展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创新性路径。

【关键词】军垦文化兵团高校思想政治
一、军垦文化的实质和内涵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减少国家财政开支,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几十万名进疆部队官兵奉命集体转业,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新疆屯垦建设生产中。

面对着当地条件艰苦的自然环境,军垦战士睡地窝、煮麦粒、吃窝头、手摇纺车、人拉耙犁,自力更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几代兵团职工群众前赴后继,不仅开创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历史,而且也培植了独具优势的神形兼备的军垦文化,军垦精神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特有的文化形式形成于特殊的时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它是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体现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畏艰难、甘愿吃苦的昂扬精神,以战胜千难万险的英雄气概,守望兵团精神家园。

军垦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守护共同的人生理想。

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打牢屯垦戍边理想信念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理论武装、舆论引导和实践应用工作。

二是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生活。

有效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培养文明风尚,扎实推进兵团特色的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西方的“文化”一词其意原为栽培、培养,后来又转而指教育、训练人类本身使之脱离自然本能而成为有修养的人。

因此,文化最大的功能就是教化。

军垦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功能:强大的凝聚力。

在充分挖掘生活源泉,激发人体潜能的基础上,兵团人亲手创立的军垦文化既有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又能反映精彩纷呈的文化现象,在职工中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产生出了极强的共鸣和凝聚力,团结激励着兵团人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旺盛的生命力。

源源不断的新人新事,生动鲜活的典型素材,为军垦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良机,虽时过境迁,但其神似的精要依然熠熠生辉,照耀着后来者代代相传、继承者生生不息。

不竭的创造力。

兵团的发展进程和共和国的发展同步,兵团成立后的军垦文化为兵团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强的战斗力。

兵团人为了祖国的安宁、边防的巩固,兵团儿女放下战斗的武器,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奋战在天山南北,谱写了屯田伟业的新篇章。

二、军垦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来看,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归属性。

事实上,教育也是一种文化,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同时又深刻的影响着人的社会观与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指出教育可以“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人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

因此,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军垦文化中寻找教育因素是一条可行之举。

二是从二者的联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现实文化,又超越并重构着现实文化。

一方面,文化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是思想的载体,人们是通过文化的交流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和教育的”,“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文化的载体而进行空泛的议论和说教。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凝练、形成着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运用先进文化去教育人和影响人,在思想观念上逐步消除分歧和隔阂,接受并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进而形成一定的文化认同。

三是从文化学意义上考察,文化本身蕴涵着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由于人们认识文化的角度及对文化的感受不同,对文化的定义也就众说纷纭,但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人的精神层面,其核心是“人的价值观念体系”。

总而宫之,文化与人相互界定、互为前提。

人总是文化的人,在人的存在领域中文化无所不在。

因此,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依托和根基,文化本身蕴涵着思想政治教育。

三、基于军垦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途径
大学生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以解决人的思想和精神为本质的一种社会实践。

把文化具有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以及其中蕴涵的精神纳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寻求理论对现实的有效影响,从而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文化基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深切的文化关怀。

1.深化军垦文化的底蕴
根据以上的理论研究,我们知道,要想让文化去教育影响人类,那么前提就是该文化必
须要有深刻的文化底蕴,是几代人辛勤劳动的积累成果。

军垦文化形成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兵团人具有双重的身份(兵民合一),这些特征注定兵团人不仅具有普通劳动者所拥有的良好品格,而且还具有军人的特有气质。

在艰苦的环境中,自觉地在奋斗磨炼自己,经受住训练上高标准、严要求的磨炼之苦的考验、自然条件恶劣之苦的考验、物质生活清贫之苦的考验、亲人离别之苦的考验。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继承的态度,吸收和发扬军垦文化的成果,对几代兵团人传播下的社会价值观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实现发扬光大的目的。

2.优化军垦文化环境
近几年来,着力建设以兵团精神为核心的屯垦戍边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发展军垦文化的根本和精髓。

在兵团城市建设中,凸显屯垦戍边特色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比如农八师、石河子市建立了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军垦博物馆、22兵团旧址、艾青诗歌馆、王震将军雕像和军垦第一犁雕像等。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提升军垦精神宣传质量和水平。

兵团在繁荣和宣传军垦文化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比如农二师、农十师通过组建新闻中心和兴建文化广场,集中优势力量,努力创建一流的报纸、一流的电视台、一流的文化广场、一流的人文环境。

教育家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

”来比喻人的品性是在教育和环境的习惯中形成的。

所以,我们要努力优化军垦文化的大环境,促使和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进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3.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列宁认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可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离开文化素质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根基,成为空中楼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就必须坚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

我们要从着眼于提高思想素质的角度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从更深的层面来挖掘其内涵,最根本的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文化和不懈追求、挑战自我的行为文化素养的培养。

为此,要深人挖掘军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赋予其时代意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到文化学习的各个环节,使大学生形成坚实的文化积累、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素养,从依赖本能生活的普通人,提升为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人”。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
目录
馆舍简介
新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筹建于1988年,1991年正式成立,王震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

1995年9月21日展厅对外开放,馆址设在石河子市北子午路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旧址内。

1995年月被农八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
命名为“农八师、石河子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1]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其主要宗旨是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在历时十年的时间里,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共征集军垦实物上千件。

其中有29件被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一级革命文物鉴定专家确认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反映垦区发展历程的图片数百幅、文字资料数万字,并在市区周围建立了“军垦第一楼”、“军垦第一井”、“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旧址”、“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等四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座以军垦博物馆,从开馆至今的四年时间里,一直配有专职讲解员2名,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地参观者近5万余人,其中学生23288人次,并与石河子大学、市技工学校以及部分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联系,许多单位的新党团员入党入团宣誓仪式也选择在这里进行。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为新疆的军垦事业,为新疆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愈来愈大的作用。

展物介绍
石河子街心花园正南,保存着一幢完整的住房,它就是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时居住的旧址,人们习惯称它为“陶峙岳公馆”。

1994年底,石河子文化局将其收回,并修复完整,将其作为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馆址,于1995年10月正式开放。

博物馆占地约460平方米,分三个展厅,进门的左侧为第一展厅,为“古代石河子”。

这里陈列着出土的陶罐、石器、化石、青铜器等百余件。

八趾马化石距今300万年,为寻找石河子地区早期原始人类的遗迹提供了线索。

石箭头的发现,在新疆范围内尚属首次,为新疆的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

进门往右拐为第二陈列室,陈列着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

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

紧挨着的是第三展厅“足迹在延伸”,主要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以及中央领导人来石河子视察的照片,共80余幅。

军垦博物馆展示了石河子从古到今的发展足迹,特别是近四十年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新疆军垦事业的一个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