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转型问题解析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人员转型问题解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财务工作进入后集约化时代,财务工作由“管账”向“管事”转变,相应的财务人员也面临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实务会计冗余、管理会计短缺的矛盾凸显。

文章引入大会计理念,针对财务人员自身素质,提出财务人员向管理会计、微观会计、前端会计转型,并细化工作内容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会计;微观会计;前端会计;大会计
近几年,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的不断深入推进,财务工作的领域和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

原先制证的功能由系统根据前端业务自动产生,账簿自动登记,报表自动生成,会计的工作基本上由系统取代。

财务工作向经济业务事项的源头延伸,核算已不再是主要职能,以规划、预算、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会计职能日益变得重要起来,财务人员面临转型问题。

一、财务人员现状分析
据统计,我国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约有2 000万,其中实务会计人员占90%,财务集约化后,约有三分之二的实务会计人员需要转型或分流。

按照国家人社部估计,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缺口大约560万人。

因而财务会计人员冗余,管理会计人员短缺的现状将长期存在,形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国家层面长期重视财务实务的引导
从资格考试来看,无论是从业资格还是职称资格,会计实务均占据核心内容,而管理会计的内容仅在中级资格的财务管理中有部分体现。

通过政策引导使得财务核算的规范化、标准化得以迅速提升,也造就了大批技术含量较低的核算型财务人员。

(二)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缓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持续到90年代,在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巨大发展。

90年代后期,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发展呈现停滞不前的局面,与日臻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比较,推进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

(三)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信息化建设加快
21世纪以来,随着国有大型企业开展财务信息化和财务集约化,基层财务核算由系统取而代之,财务核算人员出现大量冗余,而资金、资产等资源的大量集中,使得省级单位和总部对管理会计特别是管理会计师、精算师的需求大量增加。

二、财务人员转型思路解析
随着企业进入后集约化时代,企业财务正在成为衔接公司战略、经营、绩效的桥梁纽带——开展集团公司资源有效配置,并进行全面预测、衡量、控制,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财务人员管理职责也在发生剧变,进行会计要素准确计量、记录、报告的职能逐渐由财务信息系统取代,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逐渐向战略决策支持和运营过程管控转移。

(一)宏观层面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需要为财务人员转型进行政策引导和理论储备。

一是推动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适当增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比重。

应该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是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的“指挥棒”,这一转变有利于财务人员从注重实务培训过渡到实务与管理并重。

二是要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有利于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二)实际层面
从实际工作层面来看,一方面财务集中核算使得集团公司基层单位作为会计主体被撤销,财务核算工作向集团公司本部集中,但并没有使得基层单位的财务工作彻底消失,一些与会计核算信息相关的基础类、管理类工作仍然存在,比如基层单位资产的管理、属地化税金的缴纳、基层单位报账类业务(差旅费、工资个税)等仍需要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另一方面随着集团公司SAP系统推广、深化,财务会计不断向业务前端延伸,财务核算凭证不再由财务人员录入,而是业务人员在录入业务时由系统自动集成会计凭证,这一过程中,业务人员操作了原先应由财务人员从事的工作,传统的财务核算理念彻底被颠覆。

大量会计业务流向业务前端,由业务经办人员接触、处理原先财务人员的业务,经办人员由于不懂财务业务,处理不得当,而财务处于后端,后知后觉,造成业务处理反复,甚至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需要引入大会计的理念,将业务前端从事与资金结算、会计事项有关的人员作为准财务人员。

所谓大会计,是一种广义的概念,是对所有参与、从事与财务活动相关的业务或人员来说的,相对于以往狭义的在财务部门专门从事财务活动的工作或人员。

一般而言,大会计工作既包括基层单位撤销后所遗留下来的微观会计工作,又包括业务前端业务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录入时所涉及的财务价值核算与管理的前端会计。

三、财务人员转型策略
财务人员的转型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

从目前2 000万财务人员组成来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在16%左右。

对这部分财务人员,需要经过相关培训和资格认证等逐步向管理会计师转型,而对于其他学历较低难以承担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则要进行分流。

大致有如下三个转型策略。

(一)较高层次财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
这部分财务人员学历层次最高,受过高等学校教育,本科以上财务专业毕业;管理知识储备深厚,既掌握财务实务,又对战略规划、管理会计实务以及其他经济类业务深有研究;实务经验比较丰富,精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资本运作等,可作为公司业务骨干培养。

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与企业规划、战略决策层面相关,包括公司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精算师等,属于财务人员中的顶尖人才,工作方向侧重于决策行为会计。

二是与企业运营过程控制相关,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资金控制、资产管理以及资本运作等,属于管理会计中的骨干力量,工作方向侧重于成本控制会计。

三是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评价相关,包括业绩评价、投入产出效益分析等,属于财务人员中的新生领域,工作方向侧重于研究决策行为结果,为决策行为提供有效信息。

(二)较低层次财务人员向微观会计转型
这部分财务人员学历层次较低,一般为财务中专、大专,或后续财务本科学历,财务专业技能水平偏低;年龄偏大,掌握新技能、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差,但工作经验丰富。

这些财务人员长期在一线从事财务基础工作,在原始单据审核、资产实物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战经验,可考虑将上述财务人员向微观会计转型。

微观会计是指后集约化时代,集团公司基层单位作为会计核算主体被撤销(如国网公司的下属县、区供电公司)、财务核算业务向上集中、与基层单位分离后所涉及的财务管理其他工作。

具体来讲,微观会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财务报账相关的工作,原始单据(发票、收据)的初审、整理,自制原始凭证的编制等工作。

具体体现在原始发票税务网站真伪鉴别、差旅费票据收集及补助计算、工资及保险的审核等业务。

二是与资产相关的工作,固定资产卡片的管理,房产税、土地税等与资产相关属地税费计算及缴纳,资产实物的盘点等工作。

三是非财务信息的收集工作。

非财务信息一般是指与财务预算、分析、控制相关的业务信息,与销售有关的客户信息,与生产有关的供应商信息,与期间费用相关的基层单位人员信息等。

这些微观工作,很细微琐碎,有的与财务核算实务、与管理会计分析息息相关,可以说是管理会计的末梢神经单元,不可或缺。

(三)复合型财务人员培养向前端会计转型
复合型财务人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一些年富力强但又难于上升到管理会计层次的财务人员,这些财务人员学历教育层次较高、专业知识较为丰富;二是财务专业新毕业从事非财务工作的相关人员。

后集约化时代,由于传统意义的仅限于在财务部门工作的财务岗位有限,需要将这部分人员向业务前端转型,尤其是业财融合关键节点,促进这部分财务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前端会计,是指在业务前端与会计资金结算以及其他会计事项相关能够产生会计记账业务的业务及经办人员。

准确来讲,这类业务或人员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业务或财务人员,属于准会计业务或准财务人员。

按照业务前端的性质和类别,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与销售前端相关的工作,如大型商场集团的前台收银人员,其实就是财务的延伸,实现营财一体化后,财务、营销记账科目、记账规则同步产生。

二是与生产经营前端相关的工作,如物料管理、工程管理等工作通过SAP 系统实现与财务核算集成,经办人员办理工程进度款、物料收发等业务时,需要
按照财务规则处理。

三是与技经前端相关的工作,大修工程、技术改造以及大中型基建工程造价审核,对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项目列支是否符合财务要求等内容的审核。

上述前端工作,既与财务审核密切相关,同时又直接影响后端财务的准确性,将财务人员分流到前端,一方面发挥了财务人员的财务专业优势,实现了业务财务“紧”融合;另一方面,将这部分财务人员作为后续梯队进行财务人才战略储备,为后期走上管理会计岗位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

通过上述转型,可以实现财务人员的有效配置和人才战略储备,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Z].2014.
[2] 彭麒麟.关于构建新的企业主导型财务人员管理体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1(10):269-2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