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组化PPT课件
![免疫组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cc1570a5e9856a5712604f.png)
26
27
28
未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29
30
胃固有膜腺体
31
3.假阴性反应:
⑴ 组织固定不当或固定时间过长; ⑵ 抗体效价过低或久置失效; ⑶ 组织中抗原被粘稠基质或分泌物阻隔; ⑷ DAB或H2O2的浓度不当。
32
五、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的应用
(一)在肿瘤诊断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因: 1在常规病理活检中,通常有5~10%的疑难病例不能明确诊断。 2形态结构相似的肿瘤可为不同的组织来源(如未分化癌和恶性
在病理学外检工作中可用于对不同来源,HE难以诊断的的肿瘤进行确诊 和鉴别诊断。
其基本原理是应用抗原与抗体接触后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化学 反应,以检测组织或细胞内抗原(或抗体)的技术。
2
Immunohistochemistry
Esophageal carcinoma
E-cad + in membrane Wu Ming-Yao et al.
图8
图9
图10 免疫组化结果: 肿瘤细胞Vimentin(+)
图11免疫组化结果:
肿瘤细胞(CD117+)
58
59
60
61
62
63
64
抗原修复
从应用病理技术观点来看,福尔马林组织标本固定 术就像一把双刃剑:
福尔马林(10%甲醛溶液)是一经典的常规病理 诊断用组织样本固定剂,然而缺点是其对免疫组 织化学及原位杂交信号检测是有损害作用。
⑵ 背景染色低(相对); ⑶ 双PAP敏感性更高,但背景相对较重。
12
(四)ABC法: 1981年美籍华人许世明发明了ABC法
Vector
27
28
未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29
30
胃固有膜腺体
31
3.假阴性反应:
⑴ 组织固定不当或固定时间过长; ⑵ 抗体效价过低或久置失效; ⑶ 组织中抗原被粘稠基质或分泌物阻隔; ⑷ DAB或H2O2的浓度不当。
32
五、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的应用
(一)在肿瘤诊断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因: 1在常规病理活检中,通常有5~10%的疑难病例不能明确诊断。 2形态结构相似的肿瘤可为不同的组织来源(如未分化癌和恶性
在病理学外检工作中可用于对不同来源,HE难以诊断的的肿瘤进行确诊 和鉴别诊断。
其基本原理是应用抗原与抗体接触后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化学 反应,以检测组织或细胞内抗原(或抗体)的技术。
2
Immunohistochemistry
Esophageal carcinoma
E-cad + in membrane Wu Ming-Yao et al.
图8
图9
图10 免疫组化结果: 肿瘤细胞Vimentin(+)
图11免疫组化结果:
肿瘤细胞(CD117+)
58
59
60
61
62
63
64
抗原修复
从应用病理技术观点来看,福尔马林组织标本固定 术就像一把双刃剑:
福尔马林(10%甲醛溶液)是一经典的常规病理 诊断用组织样本固定剂,然而缺点是其对免疫组 织化学及原位杂交信号检测是有损害作用。
⑵ 背景染色低(相对); ⑶ 双PAP敏感性更高,但背景相对较重。
12
(四)ABC法: 1981年美籍华人许世明发明了ABC法
Vector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课件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270382cc7931b765ce15f4.png)
谢 请多
谢! 指教!
异性差,特别在应用多克隆抗血清时更易出现; (2)所用抗体浓度过高或染色过程中切片干燥导致
抗体与组织产生非特异性结合; (3)组织或细胞中有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
酶及生物素等产生非特异性显色;
免疫组化操作经验和体会
• 操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均可,但要注意防止脱片。 2.消除内源性过氧化酶和非特意性背景染色要充分。 3.PBS洗涤要充分。 4.要设阴性和阳性对照。 5.显色注意底物要适量、时间要严格控制。
• 5.复合型 在常规免疫组化标记中,同一
种抗原可以同时表达于胞膜和胞浆、胞 核和胞浆、微绒毛和胞浆,但很少发现 胞膜和胞核同时表达。值得注意的是组 织标本固定不及时造成抗原移位或乳腺 ER和PR修复不充分也可以发生胞核和胞 浆同时阳性。
三、阳性标记组织学特征
• 根据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组织学特点,
五、非特异着色特征
• 以下情况可干扰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观察和判断:
(1)抗体交叉反应: 是由于该抗原决定簇同时 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如GFAP可同时存在于星 形胶质细胞和唾液腺肌上皮。S-100蛋白则更为严 重,可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因此,应全面了解 和认识该抗体的功能和标记范围。故抗体交叉反 应只要应用得当仍有助于诊断。
• 近十年来,免疫组化技术发展很快,在现代医学
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疾病, 尤其是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理的研 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但随着免疫组化标记物 的增多和利用,原为特异的标记物并非绝对特异, 而且出现交叉反应和异常表达的情况日益增多。 故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在 光镜观察组织形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免疫组化 技术,审慎判断其标记的意义。
2-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课件
![2-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cdbac7f18583d0486459d5.png)
能与对应抗体结合出现抗原-抗体反应、又不能单独激发人或动物体产生抗体的抗 原。它只有反应原性,不具免疫原性,又称不完全抗原。大多数多糖和所有的类 脂都属于半抗原。
免疫酶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免疫胶体金组织化学 亲和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信号放大系统) 优点: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应用广泛。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基本原理
AP磷酸酯水解酶, 溴氯羟吲哚磷酸盐(底物)/硝基蓝四唑 (BCIP/NBT) 溴氯羟吲哚磷酸盐(底物)/硝基四紫唑 (BCIP/INT)
AP
NBT/BCIP
蓝紫色
INT/BCIP AP 棕红色或橘黄色
ABC法的优点:敏感性更高 ABC法的缺点: ①亲和素(鸡蛋白)中含有10%糖类,导致背景着色 ②亲和素的等电点约10左右,带较多的负电荷,导致纤维
1.原理:
生物素 (biotin)为含硫的杂环单羧酸,生物素分子量为 244.31,pI为3.5,咪唑酮环(又称Ureido环)(I环)是与亲合 素结合的主要部位;Ⅱ环为噻吩环有一个戊酸侧链,末端羧 基是标记抗体和酶的唯一结构。
I II
亲和素 (avidin)又称抗生物素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天然 (卵白)亲合素为碱性蛋白,分子量为6.8KD,pI 10~10.5; 在pH9~13缓冲液中性质均稳定。由4个相同的亚单位构成 4聚体;每个亲合素亚单位通过其结构中的色氨酸残基与 生物素中的Ureido环(I环)结合。因此,1个亲合素分子 存在4个与生物素分子结合位点
若DAB显色进行以下操作: 11.苏木精复染(10秒钟),自来水冲洗返蓝,脱水透明,
用中性树胶封片。镜下检查结果 若AEC或NBT/BCIP
12.AEC和NBT/BCIP显色可进行甲基绿或核真红复染细胞核, 水溶性封片剂封片。
免疫酶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免疫胶体金组织化学 亲和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信号放大系统) 优点: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应用广泛。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基本原理
AP磷酸酯水解酶, 溴氯羟吲哚磷酸盐(底物)/硝基蓝四唑 (BCIP/NBT) 溴氯羟吲哚磷酸盐(底物)/硝基四紫唑 (BCIP/INT)
AP
NBT/BCIP
蓝紫色
INT/BCIP AP 棕红色或橘黄色
ABC法的优点:敏感性更高 ABC法的缺点: ①亲和素(鸡蛋白)中含有10%糖类,导致背景着色 ②亲和素的等电点约10左右,带较多的负电荷,导致纤维
1.原理:
生物素 (biotin)为含硫的杂环单羧酸,生物素分子量为 244.31,pI为3.5,咪唑酮环(又称Ureido环)(I环)是与亲合 素结合的主要部位;Ⅱ环为噻吩环有一个戊酸侧链,末端羧 基是标记抗体和酶的唯一结构。
I II
亲和素 (avidin)又称抗生物素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天然 (卵白)亲合素为碱性蛋白,分子量为6.8KD,pI 10~10.5; 在pH9~13缓冲液中性质均稳定。由4个相同的亚单位构成 4聚体;每个亲合素亚单位通过其结构中的色氨酸残基与 生物素中的Ureido环(I环)结合。因此,1个亲合素分子 存在4个与生物素分子结合位点
若DAB显色进行以下操作: 11.苏木精复染(10秒钟),自来水冲洗返蓝,脱水透明,
用中性树胶封片。镜下检查结果 若AEC或NBT/BCIP
12.AEC和NBT/BCIP显色可进行甲基绿或核真红复染细胞核, 水溶性封片剂封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课件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7c3d087e21af45b307a89e.png)
PTP课件
24
双桥PAP法原理
• 该法是PAP法的改良法,通过两次连接桥 抗体和PAP,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结合比 PAP法更多的酶分子,形成Ag-Ab1-Ab2PAP-Ab2-PAP复合物,最后通过PAP复合 物中的HRP催化底物显色。
PTP课件
25
双桥PAP法技术要点
• (1)、(2)、(3)、(4)和(5)同 PAP法。
PTP课件
21
PAP法的原理
PTP课件
22
PAP法技术要点
• (1)、(2)、(3)和(4)同间接法。 • (5)加PAP复合物,温育,使形成Ag-
Ab1-Ab2-PAP复合物,洗涤. • (6)加底物,光镜下观察显色结果。
PTP课件
23
PAP法的方法评价
• PAP法未经化学交联,故避免了抗体和酶活性 的降低,并省去酶标记抗体需纯化的繁琐过程。 PAP是由2个抗酶抗体和3个过氧化物酶分子组 成的复合物,稳定性好,酶分子不易在染色冲 洗过程中脱落。PAP中不存在游离的免疫球蛋 白,不易产生非特异性染色,因而特异性、敏 感性和重复性良好,比直接染色法、间接染色 法和酶桥法更敏感。缺点是PAP复合物制备过 程较复杂。
PTP课件
3
免疫组化技术要点
• 标本的制作 • 抗体的选择 • 温育 • 改善标本的透过性 • 设立对照试验 • 免疫组化的结果判断
PTP课件
4
标本的制作
• 标本的类型
1.组织切片:①冷冻切片;②石蜡切片 2.印片 3.涂片
• 标本的固定 • 标本的保存 • 酶消化处理
PTP课件
5
设立对照试验
• (6)加Ab2,温育,形成Ag-Ab1-Ab2PAP-Ab2复合物,洗涤。
临床免疫学检验-课件-第12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临床免疫学检验-课件-第12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aeefcfb360cba1aa811dacb.png)
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 癌基因蛋白的临床应用; 对肿瘤细胞增生程度的评价,如Ki67为增
殖细胞核抗原;
肿瘤转移和肿瘤分期 ; 指导肿瘤靶向治疗。
第二节 荧光免疫组化技术
定义:采用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或抗原)作为
间接法 两步法
HRP标记在第二抗体即抗抗体, 抗原-特异性 抗体-第二抗体● HRP复合物
特点:敏感性较直接法高, 一种标记抗体能用于相应动 物制备的多种特异性抗体, 检测多种抗原。但较直接法 费时,非特异染色稍重。
(二)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染色
特点:
用酶免疫动物,制备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酶抗体 酶通过免疫学反应与抗酶抗体及组织抗原上的第一抗体
① 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敏感性结合。
② 借助显微镜(电子或荧光)、在细胞或亚细 胞结构、检测各种抗原(蛋白、多肽、酶、 激素、病原体等)。
③ 结构、功能与代谢的动态观察,为疾病诊断、 机制研究提供有力手段。
分类: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 亲和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标记电镜组织化学技术
优点:
敏感性较酶标法有所提高
缺点:
操作分四步,较复杂 如果抗酶抗体与酶结合弱,在操作中酶常被冲洗掉 如果抗酶抗体的非特异性成分与桥联抗体结合,结果
就与抗酶抗体竞争桥抗的结合位点,也会影响方法的
敏感性。
技术类型
2. PAP法:1970年发现,是酶桥法的改良法。PAP法将酶 桥法的第三抗体(抗酶抗体)与酶形成一种稳定可溶性 (PAP复合物) :2个抗酶抗体+3个HRP(五角形结构)
直接法
HRP标记在特异性抗体(第一抗体)上,抗原- 抗体● HRP 复合物,加入底物显色。有色物质沉积在抗原抗体反应部位, 从而可对组织或细胞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分析。
殖细胞核抗原;
肿瘤转移和肿瘤分期 ; 指导肿瘤靶向治疗。
第二节 荧光免疫组化技术
定义:采用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或抗原)作为
间接法 两步法
HRP标记在第二抗体即抗抗体, 抗原-特异性 抗体-第二抗体● HRP复合物
特点:敏感性较直接法高, 一种标记抗体能用于相应动 物制备的多种特异性抗体, 检测多种抗原。但较直接法 费时,非特异染色稍重。
(二)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染色
特点:
用酶免疫动物,制备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酶抗体 酶通过免疫学反应与抗酶抗体及组织抗原上的第一抗体
① 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敏感性结合。
② 借助显微镜(电子或荧光)、在细胞或亚细 胞结构、检测各种抗原(蛋白、多肽、酶、 激素、病原体等)。
③ 结构、功能与代谢的动态观察,为疾病诊断、 机制研究提供有力手段。
分类: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 亲和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标记电镜组织化学技术
优点:
敏感性较酶标法有所提高
缺点:
操作分四步,较复杂 如果抗酶抗体与酶结合弱,在操作中酶常被冲洗掉 如果抗酶抗体的非特异性成分与桥联抗体结合,结果
就与抗酶抗体竞争桥抗的结合位点,也会影响方法的
敏感性。
技术类型
2. PAP法:1970年发现,是酶桥法的改良法。PAP法将酶 桥法的第三抗体(抗酶抗体)与酶形成一种稳定可溶性 (PAP复合物) :2个抗酶抗体+3个HRP(五角形结构)
直接法
HRP标记在特异性抗体(第一抗体)上,抗原- 抗体● HRP 复合物,加入底物显色。有色物质沉积在抗原抗体反应部位, 从而可对组织或细胞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演示课件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6fe95927d3240c8447ef52.png)
6
实验设备
恒温冰冻切片机、脱水机、石蜡包 埋机、切片机、摊片机、烤片机、 冰箱、电磁炉、高压锅、染色架以 及离心机和免疫组化试剂等
7
8
9
脱水机、石蜡包埋机
10
免疫组化技术分类
1、免疫荧光方法 2、免疫酶标方法 3、免疫胶体金技术 4、免疫铁蛋白法 5、放射免疫自显影法
11
酶联免疫组织化学
7、烤片:68℃恒温箱内烤片2h
15
二.SP(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 化物酶连结)三步法染色步骤
1、脱蜡、水化
• 60℃×20分钟→二甲苯2 × 10分钟 • 100%的绝对乙醇:2×5分钟; • 95% ethanol 2 minutes;95%的乙醇2分钟 • 80% ethanol 2 minutes; • 70% ethanol 2 minutes; • distilled water:5 min;蒸馏水:5分钟 • PBS洗3次×3 min。
• (A:DAB B:H2O2 C:磷酸缓冲液)
18
14、自来水冲洗10分钟终止反应 15、复染:苏木精复染2min,盐酸酒精分化 16、自来水冲洗10-15min 17、常规脱水
50% ethanol 1-2 min, 70% ethanol 1-2 min 95% ethanol 1-2 min; 95% ethanol 1-2 min; 100% absolute ethanol: (1-2) min。 透明:Xylene 1×(1-2) min→Xylene 2×(1-2) min 封片(用中性树胶滴在组织旁边,再用盖玻片 盖上)、镜检
11、滴加SP(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室 温或37℃孵育30min-1h
12、PBS冲洗2-3次,每次5min
实验设备
恒温冰冻切片机、脱水机、石蜡包 埋机、切片机、摊片机、烤片机、 冰箱、电磁炉、高压锅、染色架以 及离心机和免疫组化试剂等
7
8
9
脱水机、石蜡包埋机
10
免疫组化技术分类
1、免疫荧光方法 2、免疫酶标方法 3、免疫胶体金技术 4、免疫铁蛋白法 5、放射免疫自显影法
11
酶联免疫组织化学
7、烤片:68℃恒温箱内烤片2h
15
二.SP(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 化物酶连结)三步法染色步骤
1、脱蜡、水化
• 60℃×20分钟→二甲苯2 × 10分钟 • 100%的绝对乙醇:2×5分钟; • 95% ethanol 2 minutes;95%的乙醇2分钟 • 80% ethanol 2 minutes; • 70% ethanol 2 minutes; • distilled water:5 min;蒸馏水:5分钟 • PBS洗3次×3 min。
• (A:DAB B:H2O2 C:磷酸缓冲液)
18
14、自来水冲洗10分钟终止反应 15、复染:苏木精复染2min,盐酸酒精分化 16、自来水冲洗10-15min 17、常规脱水
50% ethanol 1-2 min, 70% ethanol 1-2 min 95% ethanol 1-2 min; 95% ethanol 1-2 min; 100% absolute ethanol: (1-2) min。 透明:Xylene 1×(1-2) min→Xylene 2×(1-2) min 封片(用中性树胶滴在组织旁边,再用盖玻片 盖上)、镜检
11、滴加SP(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室 温或37℃孵育30min-1h
12、PBS冲洗2-3次,每次5min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ppt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4d66a70975f46526d3e126.png)
第一节 免疫组化检验技术基本知识
免疫组化全过程
一、标本制作
• 标本制作是获得良好的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分析的保障,良好的细胞 和组织学结构将有助于抗原的准确显示和定位。
(一)标本的主要来源 主要有: ①活体组织 ②各种体液及穿刺液 ③培养细胞等
(二)标本的固定与保存
1.组织材料的固定目的
①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以保持其固有形态 ②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等各种抗原成份转变成不溶性 物质,以保持它原有的结构 ③使组织中的各种物质沉淀和凝固起来而产生不同 的折射率,以便染色后易于鉴别和观察 ④固定剂兼有硬化作用,使组织硬化,便于制片 ⑤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而失去其原有形态结构 ⑥经过固定的组织能对染料产生不同的亲和力而着 色清晰,便于辨认。
(四)切片方法的选择
二、抗原处理
(一)进行抗原的暴露和修复的原因
1.固定液的影响 2.抗体制备的影响
(二)抗原的暴露
主要采用酶消化的方法 在选择酶消化时,应针对要显示的不同的抗原成分而选用不同的 酶 在日常工作中用胰蛋白酶消化即可
(三)热诱导的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是以高温、高压对常规固定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以提 高抗原抗体的阳性检出率 • 微波处理法 • 水浴锅法 • 压力锅法
酶标记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二、酶标记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法
(一)原理 酶标记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借助交联剂的共价键作用
将酶直接连接在抗体(或抗抗体)上,酶标抗体(或抗抗体)与 组织内特异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后,通过酶对底物的催化 作用,生成不溶性有色产物并沉淀在特定位置,达到对抗原定性、 定位、定量检测的目的。
(三)阴性结果
阴性结果不能简单视为抗原不表达,由于染色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 分,有时可因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
《免疫学》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ppt课件
![《免疫学》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dd39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4.png)
05
免疫组织化学的优缺点与展望
优点
高特异性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够针对特 定的抗原进行高特异性识别,
减少非特异性染色。
高灵敏度
通过使用酶或其他标记物,可 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抗原,提 高检测灵敏度。
定位准确
通过标记特定抗体,可以精确 定位抗原在组织中的位置,有 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理研究。
多参数同时检测
《免疫学》免疫组织 化学的应用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免疫组织化学概述 •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 • 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 免疫组织化学在研究中的应用 • 免疫组织化学的优缺点与展望
01
免疫组织化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 反应原理,通过标记抗体来检测和定 位组织或细胞内特定抗原物质的技术 。
成本较高
需要针对不同的抗原制备特定的抗体 ,因此成本较高。
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优化技术流程
多技术联合应用
通过改进实验流程和缩短实验时间,提高 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将免疫组织化学与其他技术如基因测序、 蛋白质组学等相结合,以更全面地了解组 织样本中的分子表达情况。
自动化与标准化
临床应用拓展
开发自动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系统,实现 标准化操作,减少人为误差。
20世纪80年代
建立了免疫酶标技术,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
20世纪70年代
建立了免疫荧光技术,成为最早的免疫组织 化学技术。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应用范 围不断扩大。
02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和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1/01/21
1
在固相膜免疫测定中,有穿流形式的,称为免 疫渗滤试验(immunofiltration assay,IFA);横流 (lateral flow)形式的,称为免疫层析试验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ICA)。
2021/01/21
2
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3、方法评价
2021/01/21
10
(二)间接染色法(二步法) 1、原理
该法是在直接法的基础上,为了增加敏感性和 实用性而在酶标抗体与组织内抗原之间增加抗体反 应层次。即先用未标记的已知抗体与标本中相应抗 原反应,再用酶标抗抗体与之反应,形成抗原.抗 体.酶标抗抗体复合物,加底物显色。根据底物显 色反应对抗原定位、定性和定量。
斑点-ELISA(dot- ELISA)实验原理与常规ELISA 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斑点一ELISA所用固相载体为对蛋 白质具极强吸附力(近100%)的硝酸纤维素(NC)膜, 此外酶作用底物后形成有色的沉淀物,使NC染色。
2021/01/21
3
免疫渗滤试验
免疫渗滤试验(IFA)的基本原理是:以硝酸纤 维素(NC)膜为载体,利用微孔滤膜的可滤过性, 使抗原抗体反应和洗涤在一特殊的渗滤装置上以液 体渗滤过膜的方式迅速完成。渗滤装置是IFA中的主 要试剂成分之一,由塑料小盒、吸水垫料和点加了 抗原或抗体的硝酸纤维素膜片三部分组成。
2021/01/21
12
第三节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一、直接法 二、间接法 三、双标记荧光免疫法
许多细胞表面常有多种抗原存在,在同一细胞 组织标本上需要同时检测两种抗原时,采用双标记 荧光染色法.通常采用的是双标记直接染色法。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1/01/21
13
THANKS FOR WATCHING
2021/01/21
4
免疫层析试验
免疫层析试验(ICA)是继IFCA中滴加在膜一端的样品溶液受膜的毛 细管作用向另一端移动,犹如层析一般。
2021/01/21
5
第五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2021/01/21
6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2021/01/21
9
2、操作步骤 (1)标本处理;充分水洗后于室温用0.3%H2O2和80%甲醇 处理20-30min,以去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干扰。石蜡切 片要求消除内源酶和用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消化处理,然后 用PBS洗涤。 (2)用正常血清或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溶液处理,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点,阻断组织细胞与 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减少背景着色。 (3)加酶标抗体,孵育使之形成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 洗去未结合物。 (4)加入底物,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色结果。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01/21
14
第四节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
固相膜免疫测定(solid phase rnembrane-based immunoassny)与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相类似, 其特点是以微孔膜作为固相。标记物可用酶和各种有 色微粒子,如彩色胶乳、胶体金、胶体硒等,以红色 的胶体金最为常用。固相膜的特点在于其多孔性,像 滤纸一样。固相膜可被液体穿过流出,液体也可以通 过毛细管作用在膜上向前移行。利用这种性能建立了 两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检验方法。常用的固相膜为硝酸 纤维素(nitrocellulose,NC)膜。
最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 (ALP)及葡萄糖氧化酶(GOD)等。
2021/01/21
8
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
(一)直接染色法(一步法) 1 原理 用酶标抗体直接与处理过的组织标本中相应抗原反 应,继用底物二氨基联苯胺(diahanobenzidine, DAB)和 H2O2进行显色,产生的有色物质沉积在抗 原抗体反应部位,从而对组织或细胞抗原定位、定 性和定量。
2021/01/21
11
2、操作步骤 (1)用正常血清或BSA溶液处理标本,封闭。 (2)加适当稀释的已知抗体,孵育,使之形成固相 抗原抗体复合物,洗去未结合的已知抗体。 (3)加酶标抗抗体,孵育,形成固相抗原-抗体- 酶标抗抗体复合物,洗涤。 (4)加底物,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色反应。 3、方法评价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1/01/21
7
第二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zyme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EIHCT)是利用酶标记已知抗体(或抗原),然 后与组织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 形成带酶分子的复合物,酶遇到底物时;能催化底物水解, 或氧化或还原,产生有色的不溶性产物,出现显色反应,在 显微镜下进行细胞与组织表面或内部某种抗原成分的定位观 察分析。
2021/01/21
1
在固相膜免疫测定中,有穿流形式的,称为免 疫渗滤试验(immunofiltration assay,IFA);横流 (lateral flow)形式的,称为免疫层析试验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ICA)。
2021/01/21
2
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3、方法评价
2021/01/21
10
(二)间接染色法(二步法) 1、原理
该法是在直接法的基础上,为了增加敏感性和 实用性而在酶标抗体与组织内抗原之间增加抗体反 应层次。即先用未标记的已知抗体与标本中相应抗 原反应,再用酶标抗抗体与之反应,形成抗原.抗 体.酶标抗抗体复合物,加底物显色。根据底物显 色反应对抗原定位、定性和定量。
斑点-ELISA(dot- ELISA)实验原理与常规ELISA 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斑点一ELISA所用固相载体为对蛋 白质具极强吸附力(近100%)的硝酸纤维素(NC)膜, 此外酶作用底物后形成有色的沉淀物,使NC染色。
2021/01/21
3
免疫渗滤试验
免疫渗滤试验(IFA)的基本原理是:以硝酸纤 维素(NC)膜为载体,利用微孔滤膜的可滤过性, 使抗原抗体反应和洗涤在一特殊的渗滤装置上以液 体渗滤过膜的方式迅速完成。渗滤装置是IFA中的主 要试剂成分之一,由塑料小盒、吸水垫料和点加了 抗原或抗体的硝酸纤维素膜片三部分组成。
2021/01/21
12
第三节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一、直接法 二、间接法 三、双标记荧光免疫法
许多细胞表面常有多种抗原存在,在同一细胞 组织标本上需要同时检测两种抗原时,采用双标记 荧光染色法.通常采用的是双标记直接染色法。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1/01/21
13
THANKS FOR WATCHING
2021/01/21
4
免疫层析试验
免疫层析试验(ICA)是继IFCA中滴加在膜一端的样品溶液受膜的毛 细管作用向另一端移动,犹如层析一般。
2021/01/21
5
第五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2021/01/21
6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2021/01/21
9
2、操作步骤 (1)标本处理;充分水洗后于室温用0.3%H2O2和80%甲醇 处理20-30min,以去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干扰。石蜡切 片要求消除内源酶和用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消化处理,然后 用PBS洗涤。 (2)用正常血清或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溶液处理,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点,阻断组织细胞与 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减少背景着色。 (3)加酶标抗体,孵育使之形成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 洗去未结合物。 (4)加入底物,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色结果。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01/21
14
第四节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
固相膜免疫测定(solid phase rnembrane-based immunoassny)与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相类似, 其特点是以微孔膜作为固相。标记物可用酶和各种有 色微粒子,如彩色胶乳、胶体金、胶体硒等,以红色 的胶体金最为常用。固相膜的特点在于其多孔性,像 滤纸一样。固相膜可被液体穿过流出,液体也可以通 过毛细管作用在膜上向前移行。利用这种性能建立了 两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检验方法。常用的固相膜为硝酸 纤维素(nitrocellulose,NC)膜。
最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 (ALP)及葡萄糖氧化酶(GOD)等。
2021/01/21
8
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
(一)直接染色法(一步法) 1 原理 用酶标抗体直接与处理过的组织标本中相应抗原反 应,继用底物二氨基联苯胺(diahanobenzidine, DAB)和 H2O2进行显色,产生的有色物质沉积在抗 原抗体反应部位,从而对组织或细胞抗原定位、定 性和定量。
2021/01/21
11
2、操作步骤 (1)用正常血清或BSA溶液处理标本,封闭。 (2)加适当稀释的已知抗体,孵育,使之形成固相 抗原抗体复合物,洗去未结合的已知抗体。 (3)加酶标抗抗体,孵育,形成固相抗原-抗体- 酶标抗抗体复合物,洗涤。 (4)加底物,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色反应。 3、方法评价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1/01/21
7
第二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zyme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EIHCT)是利用酶标记已知抗体(或抗原),然 后与组织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 形成带酶分子的复合物,酶遇到底物时;能催化底物水解, 或氧化或还原,产生有色的不溶性产物,出现显色反应,在 显微镜下进行细胞与组织表面或内部某种抗原成分的定位观 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