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物增养殖科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及水生态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与水产饲料工程和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管理等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饲料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动物增养殖实践性环节、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水产饲料工程及水环境开发治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水产动物的增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水产动物营养的科学理论、水产动物饲料的科学配制、饲料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水产饲料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科基础,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的能力;
4、具备渔业资源及其保护、环境调查与规划、饲料厂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了解饲料生产、水产养殖、水产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法规;
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水产动物增养殖学、
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调研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及外语运用能力,初步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环境科学、水产学
主要课程: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鱼类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化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域生态学、水产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饲料厂设计原理。
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类别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毕业学分要求:修满195学分。其中:通识课45.5学分、学科基础课75.5学分、专业课27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35学分、全校性公选课12学分。
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
五、培养措施
1、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学科前沿
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2、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3、扩大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选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
取12个以上全校性选修课学分,其中应至少选修4个学分的社会科学类课程。指导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大类辅修专业、副修第二学士学位课
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4、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核内容、考核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倡导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空间。考核内容应当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考核方式应当灵活多样。
5、实施3至6年弹性修业年限和学籍预警机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6、鼓励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采取具体措施活跃学生科研活动;积极探索和实践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协调作用和综合优势,重视课外训练,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对参与创新科技活动并获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相应学分。
六、通识课模块教学进程表(附表一)
七、学科基础课模块教学进程表(附表二)
八、专业课模块教学进程表(附表三)
九、专业教学进程计划安排表(附表四)
十、集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附表五)
十一、时间分配及比例表(附表六)
附表一通识课模块教学进程表
附表二学科基础课模块教学进程表
附表三专业课模块教学进程表
附表四专业教学进程计划安排表
符号说明:“—”理论教学;“×”假期;“|”期末考试;“△”毕业教育;“★”军事理论与军训;“0”入学教育;“J”金工实习;“D”电工实习;“K”课程设计;“Z”专业实习;“S”生产实习;“C”制图测绘实习;“B”毕业实习与设计;“Q”其它实习,并在备注中标明。
附表五集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附表六时间分配及比例表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