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注意与科学方法论研究生课程考试问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你如何理解,请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认识?
答: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特殊性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批判继承了人类在社会认识史上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
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应坚持客观性原则、具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
它不仅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规范的建立,对于社会科学的规划、组织和管理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加强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积极推动其与时俱进,是自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是深化社会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由马克思与时俱进的性质所决定的。
2:如何理解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请结合个人学科及所学专业说说在具体科研工作中应如何应用?
答:研究社会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面向实践,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
只有把社会的认识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社会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不会有真正的的理论。
其次,要概括实践,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理论源于实践,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而是要超越经验;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
也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归根结底是深入群众。
最后,要回归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要发展的。
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例如要研发一新产品,首先要研究该产品将要用到技术的理论知识,通过调查分析,拟定其最终要实现的功能;对技术的关键问题进行数学推演以及数据综合论证,然后进行反复的测试;对推演和论证结果和实际测试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研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进行改进和完善数学推演和理论,如此反复多次才能最终确定该产品的各方面参数配置,然后才能进行投产。
3:请用系统研究方法及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当前的社会系统及社会矛盾。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 按照社会本身的系统性, 从社会整体与其组成要素和结构之间以及与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 综合、精确地考察社会的一套方法论体系。
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有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以及开放性原则。
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大系统,社会的诸系统之间、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关系。
马克思主义将对立统一规律运用于社会研究,行成了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为认识和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探究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利益分析、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都是研究社会矛盾的重要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社会矛盾分析方法从某种现象的矛盾分析社会,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并列的关系。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之间具有辩证统一性,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提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作进一步的补充。
社会系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演进过程。
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崛起。
这是我们党和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当代世界发展大势,实行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系统的开放性原则的最出色运用。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是指各种社会矛盾的双方处于相互助益而不是相互折损的状态。
当前中国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腐败盛行﹑贫富悬殊﹑道德滑坡﹑城乡差异等,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我们应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主要通过专政的方法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应视具体情况,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民主的方法、利益调节和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
4:如何理解社会历史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答: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既有主体选择性,又要遵循客观规律性,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1)主体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向着社会发展的某种可能的目标努力使之成为现实。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所以区别开来就是因为人类社会多了人的参与,人类主动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也就是自然界的发展是盲目的、自发的、
无意识的。
而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计划的、自觉的、有意识的。
“历史过程总是在人们的选择中生存,通过人的主体活动推动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谋事在人”。
积极的应对各种挑战,努力改变自己的状况。
而不应该过分强调客观规律性,听天由命。
2)客观规律性是指社会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性,因而其根本方向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必定如此的必然趋势。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一定不可忽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首先,实践的客观性决定了社会的客观性。
其次,人类的选择也受到现实生产力状况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最后,历史是一个合力,不是单一力量就能决定的。
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又时常过于强调主观能动性而忽略客观规律,最后导致失败,甚至遭到惩罚。
例如,人类违背客观规律,忽视客观现实条件,对于自然资源的滥用,造成对坏境的破坏,最终遭到惩罚的是人类自己。
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一个更美好的将来而奋斗。
5: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中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有哪些复杂的联系?
答: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成复杂的大系统。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既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人类社会这个大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
生产力系统由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和运筹性要素组成;生产关系系统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组成;上层建筑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人口系统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年龄、性别及区域分布发展变化等要素;自然环境系统主要由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要素构成。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时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而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的,则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要素。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机体。
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而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没有人口的生产,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6、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吗?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
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如此,同样是以矛盾的存在为前提和根据的。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不断迎接新矛盾、继而又不断化解新的矛盾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正是通过产生矛盾和化解矛盾的交替运动,越来越和谐,越来越进步。
既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就应该确立相应的三个基本观点: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回避或讳言矛盾,而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第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既要努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又要增强化解矛盾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第三,化解矛盾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要允许其实现经历一个过程,甚至要给化解矛盾以一定的时间条件。
7、如何认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这是由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因为它们都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都是使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创新理论思维,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二者缺一不可,既不能互相取代、顾此失彼,也不能互相排斥、厚此薄彼。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不同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自然科学面对的是自然,他的任务是研究发现自然规律;而社会科学不仅要研究社会,而且要研究由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应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要讲究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自然科学不可能单纯依靠自然科学和技术本身来解决,而必须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参与。
而社会科学的主要功能恰好在于创造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从而为社会的物质
生产、精神生产、人类自身在生产、社会关系的再生产提供思想指导和条件。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等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和提高自然科学素质同等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等重要。
8.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谈谈你对“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抓好落实理论教育的培训,加强新理论、新知识、新规则、新技能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工作能力。
从教育部门来讲,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知识培训。
一是当代世界发展变化知识的培训,以宽广的眼界认识世界,把握时代脉搏,认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是高新科技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增长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
三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知识的培训,提高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
四是现代领导科学知识的培训,提高领导水平。
第二,致力于提高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切实抓好道德教育。
我们育人的目标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些不能说能力不强,但政治上不坚定,品德不好,这样的人并不认可。
道德情操的教育,应当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情操方面成为表率。
9科学研究从哪里开始?为什么?
1选题
要做一流的学术,选题非常关键。
一个好的课题,会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一些进展;一个前沿的课题,会使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那么怎么样选题呢?一个简单的办法是阅读国际顶级杂志最新发表的文章,看看他们都在搞什么?再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或进行学科交叉,或查找缺陷、不足,或进行方法移植,这样选择的课题实际上已经和国外同行站在同一跑道上了。
但由于别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且稿件有一定的滞后性,他的加速度会比我们大,所以我们在具体搞研究时一定要另辟蹊径。
总之,我的选题原则是“基于国际前沿,另辟蹊径”。
2方法论
科学研究是需要方法的,而且是有方法的。
我们在做化学实验时,需要先构思实验方案;在控制被控对象时,需要先设计控制算法。
这些“构思”、“设计”等过程就是一个点子产生的过程。
在做科研时有意识地用方法论去思考,会产生很多新的、好的点子。
另外在科研的过程中,我还应用“类比法”、“移植法”,将模糊控制和预测控制用于网络化控制中,提出了基于线性模型预测和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的网络化预测模糊控制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逆向”思维法是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方法,如利用的好有时会产生异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