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巨细胞
病理学理论指导:多核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在类上⽪细胞之间散在多核巨细胞,结核结节之多核巨细胞⼜称为Langhans巨细胞。
这种巨细胞体积很⼤,直径达40~50µm.胞核形态与类上⽪细胞相似,数⽬可达⼏⼗个,甚⾄百余个,排列在细胞周边部呈马蹄形或环形,胞浆丰富。
Langhans巨细胞系由类上⽪细胞融合⽽成;类上⽪细胞⾸先伸出胞浆突起,然后胞体相互靠近,最后经胞浆突起的融合使类上⽪细胞融合在⼀起形成多核巨细胞。
但融合的机制尚有待阑明。
多核巨细胞还常见于不易被消化的较⼤的异物(如⼿术缝线、⽯棉纤维等)和代谢产物(如痛风的尿酸盐结晶)周围。
许多巨噬细胞围绕在刺激物周围并互相融合,形成由多数巨噬细胞质膜包围刺激物的巨⼤吞噬体,胞核散在分布于巨细胞胞浆中。
这种多核巨细胞称为异物巨细胞,多见于异物刺激引起的慢性⾁芽肿性炎症。
多核巨细胞移动的速度⼗分缓慢,约每分钟0.04~1µm,⽽且随细胞核数⽬增多,移动速度更慢。
巨噬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后,其胞膜的Fc和C3b受体数⽬也⼤⼤减少。
因此,多核巨细胞的功能与类上⽪细胞相似,可能分泌⼀些杀伤⽣物性病原体的物质并参与组成隔离宿主组织与细菌的屏障结构。
巨细胞的形成和功能
巨细胞的形成和功能巨细胞,又被称作多核巨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类型,具有多个细胞核,其大小远大于大部分正常的细胞。
巨细胞在人体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包括免疫反应、骨重塑、组织修复等。
一、巨细胞的形成与类型巨细胞是由单核细胞通过融合形成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巨噬细胞。
在巨噬细胞特定的刺激下,单核细胞会开始合并成多核细胞,使细胞大小比之前扩大了许多倍。
不同类型的巨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会存在差异,如巨噬细胞、巨核细胞、多核肌细胞等。
二、巨细胞的免疫功能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包括吞噬、杀伤、呈递抗原和分泌免疫因子等。
首先,它能吞噬身体内的病菌、细胞碎片等,将其分解成小分子,方便机体利用和排出。
其次,巨噬细胞具有引发炎症和杀伤微生物的能力,可在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此外,巨噬细胞还能呈递抗原并参与免疫调节。
它能通过吞噬外来抗原并将其呈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的免疫应答,进而使其杀伤细胞。
而巨噬细胞所分泌的免疫因子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也可以引导其他免疫细胞移动和调节。
三、巨细胞的骨重塑和组织修复作用除了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巨细胞还能在骨组织生长、重塑和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体的骨髓中,存在一种叫做巨核细胞的特殊细胞,它能形成骨髓细胞和血小板等,从而协助人体进行骨骼生长和修复。
在组织修复方面,巨噬细胞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机体受到伤害或感染时,巨噬细胞会迅速迁移到受灾的组织中,释放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刺激组织的修复。
同时,它们还能通过吞噬损伤细胞和废弃组织等,促进组织的清理和更新。
四、结语作为一种多核细胞,巨细胞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免疫反应、骨重塑和组织修复等。
通过模拟和研究巨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巨细胞的潜在应用和治疗价值。
期待更多科学家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我们探索这种特殊细胞带来更多的精彩。
医院感染分类及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分类及诊断标准一、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的感染包括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下呼吸道其他感染。
(一)肺炎诊断标准一:胸部检查听诊有pg音,叩诊有浊音(1岁或1岁以下的婴儿必须有呼吸暂停、呼吸急促、心动徐缓、喘鸣、咳嗽、干罗音等症状和体征中的2种),同时具有下述情况之一者:(1)出现脓痰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2)从血液中培养出病原体;(3)从气管穿刺抽吸液、支气管刷取物或支气管活体检查中分离出病原体。
诊断标准二:病人胸透图象显示新的进展性渗出或实性阴影,形成空腔或胸膜渗出,同时具有下述情况之一者:(1)出现脓痰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2)从血液中分离出病原体;(3)从气管穿刺抽吸液、支气管刷取物或支气管活体检查中分离出病原体;(4)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或检测到病毒抗原;(5)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份血清1gG抗体呈4倍升高;(6)经肺炎的组织病理学方法证实。
注:A.病人咳出的痰标本结果无助于肺炎的诊断;B.多次X线检查结果较一次x线检查更有诊断意义。
(二)气管炎及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病人有体温高于38度C、咳嗽、咳痰或痰量增加、干哆音、喘鸣(1岁和l岁以下的婴儿还包括呼吸窘迫、呼吸暂停和心动徐缓)等症状或体征中的两种且无其他原因,亦无肺炎的临床症状或x 线证据。
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下述检查协助诊断:(1)通过深部气管抽吸或支气管镜所获得的痰培养阳性;(2)呼吸道抗原检测阳性;(3)IgM抗体效价达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注:慢性肺部疾病不应视为医院感染,但若有证据证明系急性继发感染或因病原体改变而引起的,则应看作是医院感染。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一:肺组织或体液(包括胸膜腔液)培养或涂片检查呈病原体阳性。
诊断标准二: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肺脓肿或积脓。
诊断标准三:肺放射图象检查可见有脓腔。
注:其他下呼吸道感染并发肺炎者应归于肺炎感染。
二、伤口感染伤口的感染包括外科切口感染和外科协口的深部组织感染。
骨巨细胞瘤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 前后位X线片--胫骨近端溶骨性病变,内侧有一个半圆形边界,外侧大部分皮质消失 (箭头)。 (b)冠状位STIR显示病变内低信号区,病理分析显示,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
GCT VS ABC。 (a)左踝前后位片—腓骨远端膨 胀溶骨性病变,与外围薄的边缘皮 层,发现类似ABC。 病理分析-骨巨细胞瘤继发ABC形成 。 (b)前后位X线片-另一例,经手 术病理证实右侧股骨远端ABC。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软骨母细胞瘤。 后前位--尺骨远端溶骨性病变,无硬 化缘。沿外侧皮质可见病理性骨折( 箭头)。 病理分析-软骨母细胞瘤继发ABC。
骨巨细胞瘤
戎景玉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内容
1. 概要 2. 流行病学 3. 典型及非典型影像表现 4. 鉴别诊断 5. 治疗与并发症
概要
骨巨细胞瘤(GCT)--1818年由Cooper和Travers报道。
肿瘤一般是良性的,其组织学特点为多核巨细胞和 单核基质细胞背景。多核巨细胞类似于破骨细胞。
Bertoni等人发现GCT和继发恶性肿瘤诊断之间的平 均潜伏期,在放射治疗后9年,自发恶变病例为19年 。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图7 26岁妇女 GCT肺转移。 股骨远端骨折后诊断为转移。骨折的病 理性质在当时没有得到确认。 (a)矢状位CT 股骨溶骨性病变延伸到软 骨下骨与软组织成分和破坏皮质后部( 箭头)。 (b)胸部CT--肺良图14 巨细胞–丰富骨肉瘤误诊为骨巨细胞瘤。 (a)前后位片--左胫骨近端溶骨性病变,并病理性 骨折(箭头),无硬化边界。术中冰冻切片分析显 示多个巨细胞。 (b)显示刮水泥浇筑后的病变(注意对比术前, 红箭头),然而,病理分析--巨细胞–丰富型骨肉 瘤,影像学和病理组织易于GCT混淆。 (c)膝关节广泛切除后,关节置换术后。
病理科三基试题-2
病理科三基试题-2科室姓名得分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1.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不同于神经母细胞瘤之处为:( )A.肿瘤细胞具有更明显的异型性B.肿瘤细胞具有更多的核分裂相C.具有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节细胞D.NSE标记阳性2.胃恶性淋巴瘤主要与下列哪种肿瘤鉴别:( )A.高分化腺癌B.中分化腺癌C.低分化腺癌D.黏液腺癌3.一期梅毒的主要表现是:( )A.硬下疳B.梅毒疹C.树胶样肿D.以上都不是4.下列有关肉芽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肉芽组织是含有肉芽肿的组织B.肉芽组织是肌肉再生的嫩芽C.肉芽组织中不可能有炎症细胞D.肉芽组织是幼嫩的结缔组织5.下列不是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是:( )A.Kaposi肉瘤B.葡萄簇肉瘤C.粒细胞肉瘤D.化脓性肉芽肿6.病毒性感染的炎症病灶中最常见的细胞是:( )A.中性白细胞B.嗜酸性白细胞C.淋巴细胞D.浆细胞7.下列各种情况中,不属于化生的是:( )A.老人胃黏膜内出现肠腺上皮B.食道黏膜内出现岛屿状胃黏膜岛C.骨化性肌炎时大量纤维母细胞增生,并有数量不一的骨组织出现D.慢性膀胱炎时,部分移行上皮变为鳞状上皮8.软组织黏液性软骨肉瘤是:( )A.女性外阴肿瘤,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且与血管关系密切B.大腿肿瘤,腺泡状结构,窦隙样血管丰富C.软组织黏液样肿瘤,软骨母细胞排列呈花边样排列D.由横纹肌和软骨两种肉瘤所组成的肿瘤9.有关脾脏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类型中,错误的是:( )A.孤立性嗜酸性肉芽肿B.多灶单系统汉-雪-柯综合征C.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HML) D.多灶多系统性苗勒-雪氏综合征10.漏出性出血多发生于( )A.毛细血管B.小静脉C.大静脉D.小动脉E.大动脉11.引起皮下蜂窝织炎的细菌最常见的为:( )A.大肠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溶血性链球菌D.肺炎球菌12.B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标记物是:( )A.CD45RO B.CD3C.CD20 D.CD3413.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的特点是:( )A.瘤细胞形态似胚胎性肌管的形态B.瘤细胞形态似晚肌管形态C.肿瘤中央由原始间叶细胞逐渐向边缘成熟区过渡D.瘤细胞奇形怪状,多形性突出14.好发于婴幼儿的脂肪组织肿瘤是:( )A.髓性脂肪瘤B.黏液样脂肪肉瘤C.梭形细胞脂肪瘤D.良性脂肪母细胞瘤15.骨肉瘤最易转移的部位是:( )A.肺B.肝C.脾D.肾16.下述有关高血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高血压病常引起左心肥大B.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主要致死原因C.高血压病晚期的肾脏常为颗粒性固缩肾D.高血压常引起下肢坏疽17.外耳最常见的上皮性肿瘤是:( )A.鳞状细胞癌B.基底细胞癌C.疣状癌D.腺样囊性癌18.艾滋病病人可能出现哪种病原体感染:( )A.金黄色葡萄球菌B.卡氏肺孢菌C.链球菌D.以上都不是19.蛔虫致病的主要因素为:( )A.机械性损伤B.虫体产生的毒性物质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0.下列脏器中,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是:( )A.肺B.肾C.心D.脑21.乳头溢液或溢血多发生于:( )A.乳腺纤维腺瘤B.乳腺小叶癌C.乳腺导管癌D.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2.前列腺肥大最常发生于:( )A.后叶B.前叶C.中叶D.单个侧叶23.下列哪种甲状腺肿瘤电镜下细胞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 )A.甲状腺滤泡性腺瘤B.甲状腺乳头状癌C.甲状腺未分化癌D.甲状腺髓样癌24.外阴鲍温氏病是:( )A.炎症性病变B.不典型增生C.原位癌D.浸润性癌25.膀胱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 )A.无痛性血尿B.膀胱刺激综合征C.尿路梗阻D.蛋白尿和管型尿26.恶性间叶肿瘤是:( )A.女性外阴肿瘤,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且与血管关系密切B.大腿肿瘤,腺泡状结构,窦隙样血管丰富C.软组织黏液样肿瘤,软骨母细胞排列呈花边样排列D.由横纹肌和软骨两种肉瘤所组成的肿瘤27.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是( )A.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B.子宫峡部解剖学内口C.子宫峡部组织学内口D.阴道穹隆E.子宫颈管28.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标记物是:( )A.CDX-2 B.UEA-1C.HMB-45 D.TTF-129.在慢性炎症中,最多见的细胞是:( )A.中性白细胞B.嗜酸性白细胞C.淋巴细胞D.嗜碱性白细胞30.急性炎症的表现在内脏炎症局部常无意义的是:( )A.红B.热C.痛D.肿31.甲状腺肿瘤中假乳头是指:( )A.乳头轴心为纤维血管间质B.乳头轴心为滤泡C.乳头分支多而细D.以上都是32.神经鞘瘤免疫组化呈阳性表达的是:( )A.EMA B.GFAPC.S100 D.Vimentin33.下列有关颌骨外造釉细胞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A.好发于胫骨的溶骨性病变B.由上皮和纤维成分混合而成C.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活跃D.主要表达CK14、CK1934.胚胎性横纹肌瘤的特点是:( ) A.瘤细胞形态似胚胎性肌管的形态B.瘤细胞形态似晚肌管形态C.肿瘤中央由原始间叶细胞逐渐向边缘成熟区过渡D.瘤细胞奇形怪状,多形性突出35.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病因可能有关的因素是:( )A.细菌感染B.免疫反应C.损伤出血D.肿瘤增生36.急性食管炎时黏膜鳞状上皮和固有膜内主要的浸润细胞是:( )A.淋巴细胞B.嗜酸性白细胞C.中性白细胞D.嗜碱性白细胞37.下列选项中,不是滑膜肉瘤的特征的是:( )A.并非真正滑膜起源B.多位于大关节附近C.可有双相分化D.很少位于四肢38.白喉杆菌感染后在咽喉部形成:( )A.肉芽肿病变B.灰白色假膜C.喉部溃疡D.喉部出血39.下列器官发生梗死时,呈液化性坏死的是:( )A.肺B.心脏C.脑D.肾脏40.急性普通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为:( )A.肝细胞广泛水肿变性B.明显的碎片状坏死C.大片坏死和肝细胞增生D.仅见点状坏死41.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组织学可见:( )A.滑膜细胞变形、坏死、脱落B.滑膜细胞增生并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C.滑膜细胞增生并吞噬大量脂褐素D.滑膜细胞增生并吞噬大量黑色素42.桥本甲状腺炎属:( )A.感染性疾病B.癌前期病变C.自身免疫性疾病D.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43.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主要需与下列肿瘤鉴别的是:( )A.尤文肉瘤B.动脉瘤样骨囊肿C.软骨肉瘤D.恶性骨母细胞瘤44.伤寒小结的特点为:( )A.由上皮样细胞和Langhans细胞构成B.结节中央常见坏死C.由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组成D.以上都不是45.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 )A.女性外阴肿瘤,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且与血管关系密切B.大腿肿瘤,腺泡状结构,窦隙样血管丰富C.软组织黏液样肿瘤,软骨母细胞排列呈花边样排列D.由横纹肌和软骨两种肉瘤所组成的肿瘤46.下列选项中不是骨髓小细胞肿瘤的特征的是:( )A.病变骨常出现葱皮样骨膜反应B.由弥漫分布的小圆细胞构成并形成飘带样骨基质C.可富含糖原D.可有丰富的间质血管,网状纤维少47.腱鞘巨细胞瘤最常发生在:( )A.肩关节B.肘关节C.腕、手指关节D.髋关节48.透明细胞肉瘤好发部位为:( )A.内脏B.深部软组织C.四肢远端D.头颈49.下列有关骨的纤维结构不良的描述,错误的是:( )A.良性的纤维骨病变B.有大量的骨母细胞围绕不规则骨小梁C.好发于青少年D.少数病变可见软骨岛50.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侵袭性强,下述组织中受到侵犯容易出现早期临床症状的是:( )A.腺体B.血管C.肌肉、骨膜D.神经51.多核巨细胞不见于:( )A.伤寒B.结核C.霍奇金病D.异物芽肿52.在寄生虫感染的炎症病灶中最常见的细胞是:( )A.中性白细胞B.嗜酸性白细胞C.浆细胞D.单核细胞53.有助于横纹肌肉瘤诊断的特殊染色法为:( )A.网状染色B.PASC.黏液卡红D.PTAH54.阿米巴的主要感染途径是:( )A.经口感染B.经血液感染C.接触性感染D.三者都是55.最确切的肾盂肾炎的概念是:( )A.肾间质的化脓性炎B.以肾小管、肾盂、肾间质为主的化脓性炎C.肾盂黏膜的渗出性炎D.肾盂、肾间质、肾小管的非化脓性炎56.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基本依据为:( )A.子宫内膜形态与月经周期不符B.子宫内膜与月经周期相符C.厚壁血管及间质纤维化D.间质增生57.急性非特异性膀胱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黏膜充血、水肿,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溃疡形成B.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C.瘢痕挛缩D.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58.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核分裂数是:( )A.≥5个/10个高倍视野B.≥10个/10个高倍视野C.≥15个/10个高倍视野D.≥20个/10个高倍视野59.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特点的是:( )A.巨检外形呈葡萄簇状B.好发于婴幼儿C.镜检中央为幼稚细胞区,边缘为成熟细胞区D.常发生在非横纹肌组织的部位60.急性病毒性肝炎属于:( )A.渗出性炎症B.肉芽肿性炎症C.变质性炎症D.出血性炎症61.发生于腔道器官常易与息肉混淆的肌源性肿瘤是:( )A.平滑肌肉瘤B.腺泡状横纹肌肉瘤C.横纹肌母细胞瘤D.胚胎型横纹肌肉瘤62.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为:( )A.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膜复合物和过敏毒素,引起细胞损伤B.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在补体系统等参与下造成细胞损伤C.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Ⅰ/Ⅱ类复合物,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造成细胞损伤D.IgE 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表面的IgE的FC受体结合,释放生物素引起过敏反应63.化脓性炎症组织中浸润的细胞主要是:( )A.淋巴细胞B.中性白细胞C.嗜酸性白细胞D.巨噬细胞64.透明细胞肉瘤病变特点中,不包括:( )A.又称为软组织恶性恶黑色素瘤B.多见于青年人C.瘤细胞梭形为主,巢状D.瘤细胞双相分化65.甲状腺未分化癌免疫组化染色表达:( )A.不表达任何抗体B.TG染色阴性C.上皮性标记阴性D.上皮性标记阳性66.下列对病变描述中,错误的是:( )A.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化脓性炎症B.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是累及肺大叶的化脓性炎症C.肺脓肿是指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D.肺结核的典型病变为伴有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性炎症67.肌营养不良是:( )A.病变组织内见神经节细胞样的巨细胞B.病变常呈特征性的中央,中间和外周三带带状分布C.肌膜核体积增大,数量增多,有时在肌纤维中心呈链状排列D.以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为特征,常伴有间质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68.良性脂肪母细胞瘤是:( )A.瘤细胞呈多形性,出现花环状多核瘤巨细胞B.瘤细胞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细胞C.瘤细胞由成熟脂肪细胞和骨髓造血组织构成D.瘤细胞在未分化肉瘤的背景散见脂肪母细胞69.下列疾病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联的是:( )A.肌营养不良B.多发性肌炎C.增生性肌炎D.神经源性肌萎缩70.下列选项中,属于多发性肌炎特征性改变的是:( )A.肌纤维大小不等,无同型肌群现象B.以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间质炎症和纤维化C.成群萎缩肌纤维镶嵌于正常肌纤维之间D.肌膜核体积增大,数量增多,有时在肌纤维中心呈链状排列7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A.左室侧壁B.左室后壁底部及室间隔后1/3部分C.左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部分D.左室后壁E.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部分72.Ph染色体异常和(或)BCR/abc融合基因主要见于:( )A.急性单核细胞的白血病(M5)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原粒/早幼粒急性白血病(M2)D.以上都不是73.髓性脂肪瘤是:( )A.瘤细胞呈多形性,出现花环状多核瘤巨细胞B.瘤细胞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细胞C.瘤细胞由成熟脂肪细胞和骨髓造血组织构成D.瘤细胞在未分化肉瘤的背景散见脂肪母细胞74.成骨细胞型骨肉瘤主要需与下列哪种肿瘤鉴别:( )A.尤文肉瘤B.动脉瘤样骨囊肿C.软骨肉瘤D.恶性骨母细胞瘤75.伤寒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 )A.结肠B.回肠末端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76.下列关于慢性肺淤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B.常可见心衰细胞C.肺泡腔中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D.肺呈棕褐色77.血吸虫病引起的肠病最常受累的部位是:( )A.小肠B.乙状结肠和直肠C.阑尾D.以上都不是78.增生性肌炎是:( )A.病变组织内见神经节细胞样的巨细胞B.病变常呈特征性的中央,中间和外周三带带状分布C.肌膜核体积增大,数量增多,有时在肌纤维中心呈链状排列D.以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为特征,常伴有间质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79.甲状旁腺属于:( )A.外分泌器官B.内分泌器官C.内外分泌混合性器官D.神经内分泌器官80.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耵聍腺瘤:( )A.肿瘤常部分无明显包膜B.腺上皮向腺腔内突出C.部分腺体排列呈巢状D.腺体外围无肌上皮81.皮肤结节,梭形细胞席纹状排列,少量杜顿巨细胞,瘤周无明显浸润的是:( )A.增生性筋膜炎B.纤维组织细胞瘤C.结节性筋膜炎D.韧带样瘤82.下列选项中,诊断猪囊虫病最可靠的依据是:( )A.嗜酸性肉芽肿B.上皮样肉芽肿C.纤维结缔组织包绕的囊肿D.具有钩和吸盘的头节8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脂肪肉瘤特点的是:( )A.多见于青少年B.瘤体大,呈结节分叶状C.肿瘤切面胶冻样,鱼肉状D.油红O染色阳性84.肺瘢痕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鳞状细胞癌B.燕麦细胞癌C.巨细胞癌D.腺癌85.增生晚期的子宫内膜指的是28天周期中的:( )A.月经周期的第4~7天B.月经周期的11~14天C.月经周期的16~19天D.月经周期的20~23天86.在下列疾病中,低度恶性肿瘤是:( )A.鳞状细胞乳头状瘤B.鳞形细胞癌C.牙龈瘤D.疣状癌87.乳腺髓样癌:( )A.肿块境界不清B.癌细胞小、异型性小、核分裂相少C.可见大量腺样结构D.癌组织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88.免疫组化染色对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果是:( )A.CK阳性B.Vimentin阳性C.LCA阳性D.MG阳性89.下列有关副神经节瘤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肿瘤细胞弥漫分布B.血窦丰富,形成器官样结构C.具有活跃的核分裂相D.常复发和转移90.下列涎腺上皮性肿瘤中,肿瘤恶性度高的是:( )A.Warthin瘤B.腺泡细胞癌C.涎腺导管癌D.终末导管癌91.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最主要是由于:( )A.细菌感染B.支气管管腔被炎性渗出物堵塞C.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实变D.管壁(平滑肌、弹力纤维)因炎症而遭到破坏92.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 )A.女性外阴肿瘤,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且与血管关系密切B.大腿肿瘤,腺泡状结构,窦隙样血管丰富C.软组织黏液样肿瘤,软骨母细胞排列呈花边样排列D.由横纹肌和软骨两种肉瘤所组成的肿瘤93.下列关于神经纤维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瘤组织内出现AntoniA型和B型结构B.瘤组织出现菊形团结构C.瘤组织呈波纹状纤细的梭形细胞特点D.瘤组织可向上皮方向分化94.下列关于健康的肉芽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肉芽组织中淤血常较重,水肿明显B.皮肤创伤表面的肉芽组织表面呈颗粒状C.肉芽组织中神经纤维再生较迟,所以对痛觉不敏感D.肉芽组织生长是快的95.诊断肾母细胞瘤最重要的依据是:( )A.血尿B.多发生于儿童C.综合治疗效果极差D.镜下见到原始肾小球和肾小管样结构及各种肉瘤成分96.移植排斥反应是:( )A.仅由T细胞介导B.仅由抗体介导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97.CD34阳性见于:( )A.梭形细胞恶性黑色素瘤B.间质肉瘤C.单相型滑膜肉瘤D.梭形细胞血管肉瘤98.瘤组织各处均见鹿角形血管的是:( )A.血管球瘤B.血管外皮瘤C.上皮样血管内皮瘤D.肉芽组织型血管瘤99.早期食管癌的肉眼类型包括:( )A.髓质型B.糜烂型C.溃疡型D.缩窄型100.下列因素中与血栓形成无关的是:( )A.血管内膜损伤B.血小板数量增多C.癌细胞崩解产物D.纤维蛋白溶酶增加正确答案:一.单选题1.C2.C3.A4.D5.C6.C7.B8.C9.C 10.A11.C 12.C 13.B 14.D 15.A 16.D 17.B 18.B 19.C 20.A 21.D 22.C 23.D 24.C 25.A 26.D 27.A 28.C 29.C 30.B 31.B 32.C 33.C 34.C 35.C 36.C 37.D 38.B 39.C 40.A 41.B 42.C 43.B 44.C 45.B 46.B 47.C 48.C 49.B 50.D 51.A 52.B 53.D 54.A 55.B 56.C 57.A 58.B 59.C 60.C 61.D 62.C 63.B 64.D 65.D 66.B 67.C 68.B 69.B 70.B 71.C 72.D 73.C 74.D 75.B 76.C 77.B 78.A 79.D 80.D 81.B 82.D 83.A 84.D 85.B 86.D 87.D 88.D 89.B 90.C 91.D 92.A 93.C 94.A 95.D 96.C 97.B 98.B 99.B 100.D。
细胞病理学重点考点知识点
涂片中常见良性细胞〔一〕上皮细胞1.鳞状上皮2.柱状上皮〔二〕非上皮与其他成分1.组织细胞2.多核巨细胞3.白细胞4.红细胞5.其他物质<三〕变性与坏死组织变性严重的细胞涂片不能进行诊断,因为大核与裸核易误诊为恶性细胞.〔四〕增生细胞恶性细胞形态特点一〕细胞核改变为基本形态诊断指标,主要有下列六大特征:1.核大2.核大小不一3.核异型4.核浓染5.核/浆比例增大6.核仁变大,数目增多除以上六大特征外,还有:1.核膜增厚、厚薄不均2.裸核3.核分裂像〔二〕细胞改变1.细胞多形,形状不规则.2.细胞体积大小不一.3.细胞浆少,偏嗜碱,胞浆内含物,如黑色素、粘液空泡等.〔三〕细胞之间关系的改变细胞排列不整齐,癌细胞团中细胞互相重叠、推挤,分布紊乱无序.〔四〕涂片背景1.大量红细胞.2.多数坏死细胞.综合考虑,结合临床.痰见①纤毛柱状细胞②吞噬细胞③鳞状细胞支气管镜检查涂片见①纤毛柱状细胞-大量,②鳞状细胞-少见纤毛柱状细胞细长圆锥形,游离缘宽而平.表面有纤细纤毛.核在细胞中下部,圆或卵圆形,染色质颗粒较细,分布均匀.成片脱落细胞互相挤压—多边形核在中央,排列整齐—蜂窝状边缘—整齐高柱状细胞表面—纤毛粘液柱状细胞<杯状细胞>长卵圆形,浆丰富,含多量粘液——色淡而透明核卵圆形,大小、形态与纤毛柱状细胞相似细胞内粘液较多核被压至细胞底部-半月或不规则形肺癌细胞形态特征<1>鳞状细胞癌〔鳞癌〕[高分化癌细胞]分布:散在,也可成群,可见癌珠形状:多形性明显—圆、多角、梭形、纤维状或蝌蚪样胞体:较大,边界清,过度角化—浆丰桔红色胞核:多居中,圆形,比正常鳞状上皮核大3-4倍,畸形明显,大小不等,染色质—粗颗粒或小块状,有时着色较深,固缩呈墨滴状.[低分化癌细胞]排列:分散或三、五成群形状:多边或卵圆形,中等大小胞浆:中等量,嗜碱性或嗜双色性胞核:中等大,为正常鳞状上皮棘皮层核2倍.圆或卵圆形,大小不等,核居中畸形.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可见.背景:涂片常见凝固性坏死[鉴别]①巴氏细胞<化生鳞状上皮细胞>体积:与副底层细胞或深棘层细胞相似胞浆:中等量,嗜碱性胞核:核浆比例轻度增大,核大小均匀一致,无畸形核仁:无或核仁不明显②变性坏死纤毛柱状上皮纤毛:消失形状:小三角或茄子形胞浆:嗜酸性增强,多位于核两端或一端胞核:小于正常,着色较深.外形可轻度不规则.染色结构不清.③涂片背景坏死组织较多—除外肺结核〔肺结核除有大量坏死以外还有成群或散在上皮样细胞〕形状:纤维状胞浆:淡染胞核:黄瓜形或长椭圆,染色质细颗粒状—鞋底板样核仁:不明显或有小核仁〔2〕腺癌细胞[高分化腺癌细胞]排列:腺泡样、栅栏状或乳头样镶嵌排列或散在分布体积:较大,形状圆、卵圆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嗜碱性,常见粘液空泡胞核:增大,核圆或卵圆形,大小不等,约为正常腺上皮核2-3倍,核偏位,染色质细粒状,分布较匀,着色较淡核仁:大畸形:没有鳞癌细胞明显[低分化腺癌细胞]排列:常集合成团,细胞可重叠,界限不清,可散在分布体积:较小,相当于鳞状上皮内底层或更小胞浆:中等量,嗜碱性,着色淡.粘液空泡不明显胞核:增大,为正常腺上皮核1倍左右,核偏位明显,轻-中度畸形.染色质颗粒稍粗,着色较深.核仁:没高分化腺癌细胞明显[鉴别]①组织细胞〔大小形状变异很大,核常偏位,易与腺癌细胞混淆〕胞核:豆形或肾形,核膜薄.染色质细而均匀.大小、形状比较一致.核浆比例正常核仁:无或不明显胞浆:丰富,界限不清,内常见异物颗粒排列:分散,各自为政,无镶嵌现象②乳头状增生柱状上皮〔可成群脱落,形成细胞团.与低分化腺癌细胞混淆.〕〔细胞团只见于痰涂片或纤维支气管镜刷片〕胞核:集中在细胞团中央,周围形成整齐的胞浆带形状:圆、卵圆形,轻度大小不等,无畸形.无核仁或核仁不明显③变性粘液柱状细胞肺有慢性炎症时支气管粘膜的杯状细胞可增生并变性脱落胞核:偏一侧,圆或卵圆形,圆锥状态,大小一致,着色较深,核/浆正常核仁:无胞浆:有粘液〔3〕小细胞未分化癌淋巴细胞样和燕麦细胞型最多见,梭形细胞型较少.①体积小,比小淋巴细胞稍大②胞浆极少-裸核样③胞核小,比小淋巴细胞大0.5-1倍,多形,小圆、卵圆形、小梭、三角形、长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分布不匀,着色深,各核间着色深浅不一.以小圆形核为主—淋巴细胞样型以小三角形核为主—燕麦细胞型④排列痰涂片,常见由单或数层癌细胞排列成平行直线条状—列兵式.部分弥散分布或形成镶嵌结构[鉴别]①小淋巴细胞低倍镜下,小细胞癌与小淋巴细胞十分相似,容易漏诊高倍镜下,小淋巴细胞:排列成群成片胞核小而圆无镶嵌,着色深度一致,大小一样,形态一致,无畸形.可重叠,其边缘细胞散在分布无镶嵌②变性中性粒细胞胞浆常溶解消失,分叶核中细丝断裂,各叶分开,形成小三角形淡染"小核〞体积比小细胞癌胞核小得多染色质结构模糊变性"小核〞与中性粒细胞间有过渡现象〔4〕大细胞癌①分布单个或成群,很少重叠②体积大③形状立方、圆、多角、巨、梭形④胞核中央,大核膜,光滑-不规则染色质,细-粗颗粒,粗细不等⑤核仁大⑥胞浆较丰富,透明,淡-浓⑦背景干净-坏死性妇科脱落细胞与炎症有关的反应性/修复性细胞变化1、胞浆的变化❖胞浆空泡化❖核周空晕❖胞浆双染❖胞浆内渗透进细菌、急性炎症细胞——急性炎症的诊断特点.2、细胞核的变化❖细胞核增大-达到中层鳞状上皮细胞的1.5-2倍、-子宫颈管上皮的核增大更明显❖可见双核、多核〔核轮廓光滑、圆整、大小一致〕❖胞核可轻度深染〔但染色质结构和分布仍呈细颗粒状〕❖可见明显的单个或多个核仁阴道滴虫诊断标准❖梨形、椭圆形或圆形,嗜蓝色,直径15~30um❖核淡染、空泡状、核偏位❖嗜酸性的胞质颗粒常较明显❖鞭毛通常不易看到❖往往伴有纤毛菌宫颈涂片的特点:❖大量粘液,使背景显"污浊〞感❖粘液中有模糊不清的退化变性的鳞状细❖可见大量滴虫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1〕涂片中可见大量菌丝和孢子❖〔2〕上皮细胞可出现核周晕.念珠菌诊断标准❖芽生酵母菌〔3-7um〕;假菌丝巴氏染色呈伊红色到灰棕色❖假菌丝有长形芽孢组成,沿其纵轴有狭窄❖可以看到白细胞碎片和被菌丝"串起〞的缗钱状鳞状细胞菌群失调的诊断标准❖小球杆菌的朦胧状背景很明显❖单个鳞状细胞被一层细菌覆盖,使细胞模糊不清,即线索细胞❖明显缺少乳酸杆菌放线菌诊断标准❖细丝样病原体,有成锐角的分支,缠绕成团〔棉花团样〕❖细丝样病原体有时呈放射状排列〔羊毛球〕❖大量的白细胞粘附在放线菌的小集落上,可见到周边的细丝肿胀或细丝呈杵状❖常见伴有白细胞的急性炎症反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核呈毛玻璃样外观,这是由于核内病毒颗粒和染色质聚集在核膜下使核膜增厚❖可能出现致密的伊红核内包涵体,周围绕有空晕或透明带❖具有镶嵌状、多核的上皮细胞,也可以是单个核宫颈上皮细胞1. 鳞状上皮〔squamous epithelial cell〕基底层<Basal Cells, Parabasal Cells>中层<Intermediate Cells>表层<Superficial Cells>2. 柱状上皮细胞:被覆于子宫颈内膜和子宫内膜子宫颈内膜细胞❖分泌型柱状上皮细胞❖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子宫内膜细胞宫颈上皮细胞异常•鳞状上皮细胞异常:LSIL 〔L ow-grade s quamous i ntraepithelial l esion 〕HSIL 〔H igh-grade s quamous i ntraepithelial l esion 〕SCC 〔S quamous C ell C arcinoma 〕ASC〔ASC-US、ASC-H〕•腺上皮细胞异常:AGC、AGC-FN、AIS腺癌LSIL诊断标准:•细胞单个或成片排列•胞浆"成熟〞或为表层型胞浆的细胞•细胞大,胞浆多而成熟,边界清楚•核增大,面积大于正常中层细胞的3倍,核浆比例轻度增加•核不同程度深染,伴有大小、数量和形状的变化•双核和多核常见•核染色质均匀分布但常呈粗颗粒状,有时染色质呈煤球样或浓缩不透明•一般无核仁,即使有也不明显•核膜轻度不规则,但可光滑•细胞浆的边界清楚•核周空腔〔挖空细胞化〕是由边界清楚的核周透亮区与浓染的边缘胞浆组成,它是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一个特征,但不是判读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所必须的;有时,胞浆浓稠并嗜橘黄色〔角化〕•核周胞浆空腔化或强嗜橘黄色的细胞,必须也同时具有核的异型性才能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只有核周空晕,而无核的异型性时不足以判读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挖空细胞的形态特点•细胞为成熟型胞浆,也就是浅表层细胞•核异型:表现为偏位,染色质增多〔深染〕,体积增大或固缩如"葡萄干〞样核,双核或多核,核仁不明显;•核周空晕〔胞浆在核周围缺失〕,特点是:1、边缘增厚、深染,所以边界清楚;2、边缘不光滑,呈水池状、腐蚀状或虫蚀样;3、残留胞浆丰富;HSIL诊断要点:• 1.高核浆比• 2.核的异型性,尤其是核明显不规则与核染色质增粗HSIL诊断标准• 1.病变细胞比LSIL的小且较不"成熟〞.• 2.可单个,成片或成堆出现.• 3.核深染,大小,形态不一,核染色质粗,核膜不规则.• 4.核浆比明显增高.• 5.一般没有核仁,偶尔可见.HSIL的鉴别诊断—LSIL•胞浆:LSIL的细胞胞浆"成熟〞或为表层型胞浆的细胞,细胞体积大,边界清楚•胞核:LSIL强调核体积的增大,为中层细胞核体积的3倍以上;HSIL强调高核浆比、核的异型•看背景/整体:LSIL常有挖空细胞的形态出现,HSIL常见成堆聚集的异型细胞团,可伴有出血,坏死.ASC-US未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核比正常中层细胞核明显增大,核浆比轻度增高,核大小与形状轻度异常,核轻度深染,染色质分布均匀无颗粒状改变.•许多细胞胞浆呈橘黄色,核增大,核浆比轻度增高,核大小与形状轻度异常,核轻至中度深染,染色质分布均匀.核轮廓光滑、规则.可见双核细胞.ASC-H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HSIL•提示HSIL可能,但从质和量上又不足以明确诊断HSIL•只有病变细胞不明确又怀疑HSIL时才用ASC-H•提示CIN2与以上的病变的风险比ASC-US更高•超过50%的病例跟HrHPV感染相关•提示临床需要更慎重地对待这一类病人宫颈腺上皮异常非典型性的–子宫颈管上皮细胞〔无特殊〕–子宫内膜细胞〔无特殊〕–腺细胞〔无特殊〕●非典型性的–子宫颈管细胞,倾向于肿瘤–腺细胞,倾向于肿瘤●子宫颈管原位腺癌●腺癌–子宫颈腺癌–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外腺癌非典型子宫颈管上皮细胞<atypical endocervical cells ,NOS>•细胞呈片状或带状排列,细胞排列轻度拥挤,核重叠•核增大,为正常子宫颈管细胞核的3~5倍•细胞核的大小和形状轻度不一致•细胞核轻度深染•可见核仁•核分裂罕见•胞浆尚丰富,但核浆比例〔N/C〕增高•细胞界限清晰非典型子宫颈管上皮细胞,倾向于肿瘤〔atypical endocervical cells,favor neoplastic〕•异常细胞排列呈片状、条带状,核拥挤、重叠•偶见细胞团呈菊蕊团或羽毛状排列•核增大,染色质稍增多•偶见核分裂•核浆比例升高,胞浆量减少,细胞境界不清子宫颈管原位腺癌<AIS>•细胞排列呈片状、簇状、带状和菊蕊团形式,核拥挤、重迭,失去蜂窝状结构,单个异常细胞少见•一些细胞显示出明确的柱状形态•细胞团有呈栅栏状排列的细胞核,核与带状胞浆从细胞团周边伸出〔"羽毛状〞〕•细胞核增大、大小不一,呈卵圆形或拉长形与复层化•核染色过深,有均匀分布的粗颗粒状染色质是其特征•核仁小或不明显•核分裂和凋亡小体常见•核浆比例增高•胞浆量与粘液减少•背景干净〔无肿瘤素质或炎性细胞碎片〕•如果同时兼有鳞状上皮病变,也可见到异常鳞状上皮细胞.子宫颈管腺癌〔endocevical adenocarcinoma〕•细胞学诊断标准与子宫颈管原位腺癌相同•但有侵袭特征〔肿瘤素质、核空亮伴有染色质分布不均或大核仁〕•大量异常细胞,典型的细胞呈柱状•细胞可单个散在,两维片状,或三维簇团结构,合体聚集现象常见•核增大、核多形性、染色质分布不均,染色质旁区空亮,核膜不规则•可见巨大核仁•胞浆通常有细小空泡•可见肿瘤坏死素质•还可出现异常鳞状细胞,表明同时存在鳞状上皮病变或腺癌伴有部分鳞状上皮分化.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 atypical endometrial cells,NOS>•细胞团小,每团常为5~10个细胞•核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相比,轻度增大•核染色稍深•可见小核仁•胞浆少,偶有空泡形成•细胞境界不清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学的变化主要依据肿瘤的级别•1级肿瘤只表现为很少量脱落的异常细胞,有轻微的非典型性细胞学改变,常被判读为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在子宫颈涂片上,依靠少量保存好的异常细胞和微细的细胞改变对子宫内膜腺癌,尤其是高分化腺癌做出诊断困难的•与子宫颈管腺癌相比,子宫内膜腺癌的涂片中出现的异常细胞一般更少•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细胞通常较小,核也较小,核仁不太明显.如果有肿瘤素质,也是"水样〞素质,难以识别•高级别浆液性子宫内膜腺癌的形态学类似来源于卵巢的同名肿瘤,具有乳头状片段,细胞大,核仁明显.•细胞排列呈疏松的小团片〔块〕或弥散分布•核轻度增大〔分化好〕至明显增大〔分化差〕•核大小不一、失去极向•在高度恶性的肿瘤中,染色质明显增多与不规则分布,染色质旁区空亮•核仁小〔分化好〕至大或多个核仁〔分化差〕•胞浆蓝染、有时缺乏,可见空泡或界限不清•常有肿瘤性素质宫内膜腺癌与宫颈腺癌•宫内膜腺癌与宫颈腺癌鉴别往往很困难,除结合病史外,宫内膜腺癌细胞较小、胞浆缺乏,癌细胞多拥挤重叠,核仁可能不够明显.而宫颈腺癌排列片状或鸡毛状多见,胞浆空泡更为明显、核仁往往突出大•鉴别发生困难或把握不大时,不必免强区分.浆膜腔积液细胞:•间皮细胞•非肿瘤性疾病的积液细胞•原发性肿瘤积液细胞•转移性肿瘤积液细胞正常间皮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常分散排列;•其大小与鳞状细胞中的基底层细胞与外底层细胞相似,直径约10μm-20μm不等;•胞质丰富,显示"厚〞,胞质可呈双嗜性并深染;•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多位于细胞中央,单核为主,双核与多核极为少见;•核染色质均匀细致,核仁不易见到退变间皮细胞•肿胀变性:细胞增大,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液化空泡〔印戒样或泡沫样〕,胞核肿胀,偏位.•固缩变性反应性〔增生性〕间皮细胞•细胞大小不一•单个、散在或拥挤呈片状排列,有时可呈乳头状、腺腔样、栅栏状、梅花状等•胞质丰富、深染•胞核边缘整齐,染色质分不均匀•可见多核〔3-5个细胞核〕浆膜腔积液组织细胞•几乎所有的样本都可见较多的组织细胞;•相对较小的偏位核,在大量吞饮泡存在时可以印戒细胞样;•胞浆泡沫样,疏松而不均质,细胞边缘模糊;•也可以表现为假团片状排列.原发性肿瘤积液:间皮瘤1.原发于浆膜,良性间皮瘤生长局限,包膜完整,很少引起积液;2.恶性间皮瘤可见到大量增生活跃的间皮细胞,间皮细胞的恶性特征与转移性腺癌类似,细胞呈团或相嵌;3.应辅以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临床表现与影象学的诊断进行鉴别.转移性肿瘤积液:腺癌1.占积液中转移癌的80%以上;2.腺癌细胞形态多样,排列构成腺腔样、乳头状,洋葱皮和桑葚形状等等,腺癌细胞形态多样,细胞大小相差数倍;3.癌细胞呈圆或椭圆形;4.核偏位,核膜不规则,核仁明显增大或多个核仁;5.胞浆中常含空泡;常见异常分裂象.转移性肿瘤积液:鳞状细胞癌1.在积液中少见,仅占2%-3%;2.粗且分布不均匀的染色质,畸形明显的核和相对致密的胞浆是其特点3.分化差的SCC多与腺癌混淆〔单从形态学改变几乎不能鉴别〕4.细胞奇形怪状,胞浆有角化倾向.癌细胞单个散在,细胞为圆形,胞核居中,核质深染,胞浆厚实并界限清晰,癌细胞易成堆或成团,背景中伴有或不伴有坏死物.转移性肿瘤积液:小细胞癌•胞浆极少或裸核样;•核形不规则,典型者为瓜子状或燕麦状,亦有圆或椭圆形;•易见典型的"盐加胡椒粉〞样染色质,核仁小或不明显;•核与核之间镶嵌状,条索状或列兵样排列多见;•间皮反应通常明显,间皮细胞数量多,多核细胞常见;•注意与大细胞性NHL鉴别.浆膜腔积液常见类型癌:乳腺癌Breast cancer•对导管癌来说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形态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各种形态的球团状细胞团,连接紧密,或梁状\乳头状\滤泡状\气球状等.•小叶癌则主要表现为散在分布的相对体积较小的瘤细胞,核多表现为半月状或印戒样浆膜腔积液常见类型癌:卵巢癌Ovarian cancer主要类型有:•交界性肿瘤:此类型应引起注意,其常累与腹膜与腹、盆腔脏器表面,并在腹腔积液或腹盆腔冲洗液中发现肿瘤细胞,易误报告为癌,故在怀疑为卵巢肿瘤时应注意虽然有肿瘤细胞但还不属于癌的情况,细胞的异形程度对此有一定的鉴别作用但不绝对;•浆液性乳头状癌•粘液性乳头状癌•内膜样癌等浆膜腔积液常见类型:胃癌Stomach cancer•多为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成团与散在分布都较常见〔值得一提的是相对腹膜腔积液中恶性肿瘤细胞散在分布的要比胸膜腔积液的多见〕•细胞大小相差显著,细胞异型性大•高分化癌相对少见几点体会<上皮型间皮瘤与腺癌的鉴别>•大部分腺癌细胞胞浆空泡状或不均质,核偏位多见,而间皮细胞大多胞浆致密而均质;组织细胞虽然胞浆与癌细胞类似,但却不具备前者的异型性;•间皮细胞具有微绒毛裂隙样结构•间皮瘤存在混合性特点,过渡性的间皮常见,包括良性的间皮•片状的间皮细胞团较少有显著的三维立体结构,而腺癌常有明显的三维立体感,但更有意义的是其组织样结构,如腺样、桑葚样、乳头断片样、球团状等等;•注意对照和比较散在分布的癌细胞与间皮细胞;在有原发病灶的情况下主要判定其有无累与浆膜;而没有明确原发灶的情况下确定为恶性或癌则更要有绝对的把握恶性淋巴瘤•非上皮性肿瘤最常见类型;•以大细胞性NHL多见;•弥漫出现的幼稚淋巴细胞占据绝对数量,反应性淋巴细胞、间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数量不等出现;•结合病史并在细胞蜡块基础上的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有较大帮助;正常脑脊液CSF含很少量成熟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室管膜细胞和脉络丛细胞极少出现无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尿脱落细胞学移行细胞癌•异性性核大、深染、着色浅、畸形核浆比增大、细胞体积小、胞浆少、色橘黄.蝌蚪型、梭形等•鉴别:结构不良细胞活跃增生细胞11 / 11。
langhans巨细胞名词解释
langhans巨细胞名词解释
langhans巨细胞,又被称为Langhans型多核巨细胞,是一种特殊的巨细胞,其名称来源于德国病理学家Theodor Langhans。
这种巨细胞的特点是细胞质中有多个排列整齐的核,通常呈马蹄形或半月形。
langhans巨细胞最常见于组织病理学中,特别是在特定的疾病和病理过程中。
它们最常见于肿瘤、感染和免疫相关疾病。
例如,在结核病中,langhans巨细胞是典型的病理特征之一。
在结核病中,langhans巨细胞是由巨噬细胞在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过程中融合而成的。
这些巨细胞内的核排列整齐,位于细胞正中央,形成一个或多个半月状的核团。
这种排列方式被称为Langhans排列。
Langhans排列的形成是由细胞因子和免疫反应介导的。
除了结核病以外,langhans巨细胞还可以在其他疾病中出现。
它们也常见于某些肿瘤,如滤泡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在这些肿瘤中,langhans巨细胞的出现可能与免疫反应和肿瘤发展有关。
总的来说,langhans巨细胞是一种特殊的巨细胞,其特点是核的排列整齐,呈马蹄形或半月形。
它们在结核病和其他一些疾病中常见,并提供了病理学上的重要信息。
对于医生和病理学家来说,识别和理解langhans巨细胞的特征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骨巨细胞瘤教学演示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加强骨巨细胞瘤的基础研究,深入探 索其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 科学的依据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引进和吸收国 际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推动我国 骨巨细胞瘤诊疗水平的提高
推动多学科协作,建立骨巨细胞瘤的 综合诊疗团队,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加强骨巨细胞瘤 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生 存质量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原则 和方法
骨巨细胞瘤的预后和随 访
目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剖析
01
02
03
04
骨巨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仍不明 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仍存 在争议,需要制定更加规范化
的诊疗指南
骨巨细胞瘤的预后评估体系尚 不完善,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
评估标准
缺乏针对骨巨细胞瘤的特效药 物,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新
病理生理学特征
肿瘤组成
骨巨细胞瘤由大量的增殖性单核 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
成。
肿瘤基质
肿瘤内常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基质可为黏液样或肉芽组织样。
侵袭性
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可 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包块。
组织学分类及特点
良性骨巨细胞瘤
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单核细胞和 多核巨细胞分布均匀,核分裂象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可伴有 关节活动受限、病理性骨折等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 消瘦等。
诊断方法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 查(如X线、CT、MRI等)进行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02
影像学检查与评估
X线平片表现
01
02
03
典型表现
骨端偏心性、溶骨性、囊 性破坏,无硬化边缘,骨 端膨胀性改变。
口腔医师- 颌骨疾病 练习题及答案
口腔医师- 颌骨疾病练习题及答案一、A11、颌骨骨髓炎X线呈“虫蚀状”低密度区的病理基础是A.骨膜增生,骨膜加厚B.骨组织增生,骨小梁增粗C.骨组织吸收,骨小梁结构不清D.死骨形成,肉芽组织充填E.新骨形成,骨小梁不规则【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颌骨骨髓炎X线呈“虫蚀状”低密度区的病理基础:主要病理表现为伴有明显骨吸收和死骨形成的化脓性病灶,死骨主要表现为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骨小梁周围缺乏成骨细胞,骨小梁结构不清。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C。
【该题针对“第四单元颌骨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2、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不包括A.临床发生于婴幼儿B.牙龈肿胀、颌骨肿大C.病变主要由朗格汉斯细胞组成D.含有嗜酸性细胞E.含有泡沫细胞【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骨嗜酸性肉芽肿一般是指局限于骨的组织细胞增殖症,属于组织细胞增多症的一种类型。
溶骨病损内含有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累积,好发年龄为青少年,好发部位为颅骨,肋骨、脊柱、肩胛骨等。
3、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包括A.嗜酸性肉芽肿、汉-许-克病B.嗜酸性肉芽肿、勒-雪病及朗格汉斯病C.嗜酸性肉芽肿、汉-许-克病及勒-雪病D.汉-许-克病、勒-雪病E.嗜酸性肉芽肿、汉-许-克病及朗格汉斯病【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近年来证实本病是朗格汉斯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肿瘤性增生性疾病。
因此称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或朗格汉斯细胞病。
根据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表现为骨嗜酸性肉芽肿、汉-许-克病及勒-雪病三种类型。
4、家族性巨颌症的临床病理不包括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B.临床仅发生于青年C.表现为颌骨对称性肿大D.富于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代替骨组织E.弥漫分布的多核巨细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巨颌症又称家族性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家族性颌骨多囊性病,是一种良性、具有自限性的疾病。
脂肪瘤伴多核巨细胞病理诊断标准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通常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脂肪瘤可能会伴有多核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是指在一个细胞内含有多个核的细胞,这种情况在脂肪瘤中并不常见。
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对于脂肪瘤伴多核巨细胞的情况,病理诊断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脂肪细胞的存在:首先,病理医生需要确定肿瘤中是否存在成熟的脂肪细胞。
这些细胞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含有一个大的脂肪空泡。
2.多核巨细胞的存在:其次,病理医生需要确定肿瘤中是否存在多核巨细胞。
这些细胞的特点是在一个细胞内含有多个核。
多核巨细胞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肿瘤内的脂肪细胞发生了异常的分裂和增殖。
3.组织结构:除了脂肪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病理医生还需要观察肿瘤的组织结构。
正常的脂肪瘤组织结构清晰,脂肪细胞分布均匀。
如果肿瘤中的脂肪细胞分布不均,或者出现其他类型的细胞,可能提示肿瘤存在恶性变的可能。
4.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可以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组织中分布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病理医生可以确定肿瘤中的脂肪细胞是否表达特定的脂肪细胞标记物,如脂蛋白酯酶等。
5.分子遗传学检测:在某些情况下,病理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以确定肿瘤的基因突变情况。
这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6.临床表现:虽然临床表现不能作为病理诊断的唯一依据,但它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
例如,如果患者有家族史或其他相关病史,这可能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7.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病理医生更好地理解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8.切除标本的全面评估:对于疑似脂肪瘤伴多核巨细胞的病例,病理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手术切除。
手术后,病理医生会对切除标本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对肿瘤的大小、形态、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等进行详细分析。
富于巨细胞软组织肿瘤
概述∙多核巨细胞可见少数不同类型软组织肿瘤;∙伴有丰富巨细胞的软组织肿瘤构成一组良性、中间型和恶性肿瘤。
∙认识各种形态不同类型的巨细胞可提供诊断线索;∙但某些病例中巨细胞的存在也可分散病理医师的注意力,病理医师需要仔细观察其他构成细胞类型和结构将有助于正确诊断。
软组织肿瘤中巨细胞分类∙非肿瘤性巨细胞——源于单核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多数;∙肿瘤源性巨细胞——肿瘤细胞,少数肿瘤(多形性肉瘤、间变性癌、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
∙形态分类(非肿瘤性巨细胞和肿瘤性巨细胞)☐杜顿巨细胞(Touton giant cells )☐小花样巨细胞(Floret-type giant cells )☐花环样巨细胞(Wreath-like giant cells )☐伴毛玻璃胞浆的多核肿瘤细胞(Multinucleated tumor cells with glassy cytoplasm )☐破骨样巨细胞(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多形性肿瘤性巨细胞(Pleomorphic tumor giant cell)软组织肿瘤中巨细胞形态特征巨细胞类型形态特点出现肿瘤类型杜顿巨细胞Touton giant cell组织细胞,含嗜酸性胞浆;核花环状排列于胞浆外围;胞浆富含脂质,泡沫状,偶见含铁血黄素;黄色肉芽肿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花环样多核巨细胞Floret-type giant cell肿瘤性细胞,胞浆深嗜酸性;胞核富于染色质,半圆形排列多形性脂肪瘤巨细胞成纤维细胞瘤巨细胞血管纤维瘤神经纤维瘤(此瘤中少见)花冠样巨细胞Wreath-like giant cell肿瘤性细胞,胞浆嗜酸性;核位于外周;染色质丰富;腺泡状横纹肌肉瘤透明细胞肉瘤细胞性蓝痣伴毛玻璃样胞浆的多核巨细胞多核,胞浆毛玻璃样;网状组织细胞瘤破骨样巨细胞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类似组织细胞胞浆嗜酸性或嗜双色;核小卵圆形,不规则分布;多数含5-10个核(>2);结节性筋膜炎腱鞘巨细胞肿瘤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软组织巨细胞肿瘤平滑肌肉瘤骨外骨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未分化癌多形性瘤巨细胞Pleomorphic tumor giant cell肿瘤性细胞,明显异型性/多形性;核浆比高;可见核分裂;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未分化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组织细胞肉瘤杜顿巨细胞_常见皮肤肿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幼年黄色肉芽肿)Pleomorphic lipoma. Floret-like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 areoften seenGiant cell–rich solitary fibrous tumorClear cell sarcoma花冠样巨细胞-实体性ARMS,CCS和细胞性蓝痣伴玻璃样胞浆的多核肿瘤细胞(Reticulohistiocytoma)破骨样巨细胞Nodular fasciitis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 含丰富破骨巨细胞的软组织肿瘤可分为3类1. 与关节相关肿瘤或发生于邻近关节的软组织肿瘤——腱鞘滑膜巨细胞瘤;2. 表浅(真皮和皮下)软组织肿瘤通常含巨细胞结节混合单核细胞。
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4) Mediator can on one or few target cell types, or have widespread targets, or may even have differing effects, depending on cell and tissue types.
5、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淋巴细胞运动能力弱,无趋化性,也无吞噬能力,分T淋 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T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剌激后,转化为致敏的T细胞,当再次 与相应的抗原接触时,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功能; B淋巴细胞在抗原剌激下转化为浆细胞,产生、释放各种免 疫球蛋白(抗体)。
淋巴细胞
T细胞
不依赖氧机制(oxygen independent machanism) 溶解细菌细胞壁、增加外膜通透性
白细胞吞噬过程2、白细胞的局部用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 活性氧代谢产物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二)免疫反应
生物性致炎因子所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炎灶内的免疫活性 细胞通过特异性免疫进行抗损伤是十分重要且有效的。
e. Basophilic and mast cell
四、炎症细胞的效应机制
炎症反应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机制。
(一)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二)免疫反应
(一)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指白细胞游走到炎症区后, 吞噬、杀灭和消化病原体或组织崩解碎片的过程。 (炎症防御反应极其重要环节)。 吞噬细胞有两种: 一是中性粒细胞,又称小吞噬细胞,数量最多,是机体 清除和杀灭病原生物的主要成分; 二是巨噬细胞,又称大吞噬细胞,能吞噬中性粒细胞不 能吞噬的某些病原微生物和较大的组织碎片、异物、坏 死的细胞。
动物病理学4-3-第4章炎症第3节
Adhesion (附壁) 白细胞粘附在内皮表面以阿米巴方式移动.
20
2、白细胞粘附 (adhesion)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着是白细胞游出的前提。附壁 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贴附并不牢固,可重新被血液 冲走。
只有当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牢固粘着后才有可能进一步 游出,这种粘着靠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 (如选择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等)相互识别、相互 作用完成的,炎症时白细胞表达新的粘附分子或原有 粘附分子因子数目明显增加,并增加内皮细胞与白细 胞的亲和性,为白细胞的游出创造了条件。
Neutrophil adhesion and migration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病理学》
第三节 炎症的发生发展
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即有致炎因素直接作用和继 发于炎症反应的不良效应所导致的局部组织的损伤,变质即 作为炎灶组织遭受损伤的结果,同时又是炎症应答的诱因, 使得炎症呈现一环套一环的链式发展过程。也有为清除、消 灭致炎因子和病理性产物而诱发的炎症应答,白细胞的渗出 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
多数细菌感染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加 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引起酸性粒细胞增加 一些病毒感染选择性地引起淋巴细胞增加,
如单核细胞增多症、腮腺炎和风疹等。 但某些病毒、立克次体、原虫和细菌( 如伤寒
菌) 感染则引起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减少。
炎细胞浸润的意义
炎细胞浸润种类的一般规律 ①时间阶段
急性炎症:6~24h中性粒为主,48h后单核为主 慢性炎症: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巨噬细胞
慢性炎症
慢性肉芽肿性炎的发生
诱因 ——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常见浸润细胞
• 2.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 (1)嗜酸性粒细胞比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 胞大,细胞核多为两叶,偶尔为三叶。 • (2)细胞质中含有较多的嗜酸性颗粒,细 胞质呈粉红色。 • (3)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出现在过敏性皮肤 病、皮肤真菌感染、大疱性类天疱等疾病 中。
• 3.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 (1)中性粒细胞又称为多形核白细胞,比 嗜酸性粒细胞小。 • (2)细胞核多呈三叶。 • (3)细胞质呈弱嗜酸性。 • (4)中性粒细胞主要出现在感染性皮肤病。
• 4. 浆细胞(plasma cell) • (1)浆细胞比淋巴细胞大,有丰富的细胞 质,呈强嗜碱性。 • (2)细胞核偏于一侧,呈车轮状。 • (3)多出现在梅毒、口唇以及外阴疾病皮 损中。
• 9. 噬黑素细胞(melanophagocyte) • (1)噬黑素细胞是组织细胞吞噬了黑素颗粒 后形成。 • (2)噬黑素细胞一般在真皮上部。 • (3)噬黑素细胞多呈梭形或不规则状,呈黑 褐色,细胞质中有较多的黑素颗粒。 • (4)噬黑素细胞多见于有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的疾病,如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皮肌 • 炎、黑变病等。
• 5. 肥大细胞(mast cell) • (1)肥大细胞呈纺锤形,细胞核呈卵圆形, 细胞呈煎蛋样外观。 • (2)肥大细胞细胞质嗜酸性,细胞质呈粉 红色。 • (3)肥大细胞常见于肥大细胞增生症、神 经纤维瘤等疾病。
• 6. 组织细胞(histiocyte) • (1)组织细胞较淋巴细胞大,细胞质丰富 淡染。 • (2)细胞形态多样。 • (3)常见于各种肉芽肿疾病。
多核巨细胞名词解释
多核巨细胞名词解释
多核巨细胞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术语,用于描述一类特殊的细胞类型。
它是一种巨大的细胞,拥有多个细胞核,通常形成于多个细胞融合或细胞核的多次分裂而未能完全分离。
多核巨细胞在不同的生物体中都有出现,尤其在多核巨细胞免疫系统中非常常见。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多核巨细胞类型及其含义:
核巨细胞(Osteoclasts):存在于骨骼系统中,主要负责骨吸收和骨再生。
它们通过融化骨骼表面的矿物质和蛋白质来调节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泡沫细胞(Foam Cells):这是一类富含脂质的巨噬细胞,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
它们在吞噬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时,会形成脂质滞留,导致动脉壁的异常增厚。
吞噬细胞(Phagocytes):这是一类参与免疫反应的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和分解病原体和细胞碎片,从而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吞噬细胞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s):这种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是血小板的前体细胞。
它们在成熟时会分裂成多个细胞核,形成血小板并释放入血液中,参与凝血过程。
总体来说,多核巨细胞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防御具有重要作用。
生理学各种病毒比较
病毒科
黄病毒科
布尼亚病毒科
疱疹病毒科
病毒名称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登革热病毒
汉坦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B病毒
人巨细胞病毒
遗传物质
+ssRNA
分节段-ssRNA
线形dsDNA
包膜
有
有
有
对称类型
二十面体对称
二十面体对称
培养特性
白纹伊蚊C6/36细胞、乳鼠
无
2次病毒血症
1次病毒血症
无
病毒血症
重要症状
流行性感冒
上呼吸道卡他、Koplik斑、米糠样皮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流行性腮腺炎、脑炎
婴儿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成人鼻炎和感冒
普通感冒、咽喉炎(229E、OC43);SARS(SARS-CoV)
儿童风疹;胎儿先天性感染、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呼吸道感染、腺病毒肺炎;咽结膜热
防治
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防蚊灭蚊
防蚊灭蚊
HFRS疫苗、防鼠灭鼠
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大剂量IFN、VZV减毒活疫苗
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
注:有抵抗力者均较弱
无CPE
多核巨细胞、包涵体
抗原性
DEN1-DEN4
HSV-1、HSV-2
一个血清型
传染源
幼猪
患者、隐性感染者
黑线姬鼠、褐家鼠
患者
病人、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三节吻库蚊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
呼吸道、消化道、胎盘、虫媒传播
密切接触、性接触、垂直传播
呼吸道、病毒血症
朗格汉斯巨细胞名词解释
朗格汉斯巨细胞名词解释1. 朗格汉斯巨细胞的定义朗格汉斯巨细胞(Langhans giant cells)是一种特殊的多核巨大细胞,通常由多个融合的上皮细胞形成。
它得名于德国病理学家提奥多尔·朗格汉斯(Theodor Langhans),他在19世纪首次描述了这种细胞。
2. 朗格汉斯巨细胞的结构与特征•结构:朗格汉斯巨细胞通常呈椭圆形或马蹄形,大小约为20-100微米。
它们具有多个核心,排列在周围的环状或半月形。
每个核心都包含一个大型核和一些小型辅助核。
•形成方式:朗格汉斯巨细胞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吸收和消化过程中吸收到的大量异物或微生物引起的。
这些异物或微生物可以是病原体、坏死组织、外科缝线等。
单核巨噬细胞通过吸收和消化这些异物逐渐融合,并形成朗格汉斯巨细胞。
•核的特征:朗格汉斯巨细胞的核通常呈马蹄形,排列在细胞的边缘。
大型核是主要核,负责控制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辅助核则是小型的次要核,数量不定,可能与细胞功能相关。
3. 朗格汉斯巨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朗格汉斯巨细胞在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3.1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朗格汉斯巨细胞在结核感染部位形成,并参与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消化和清除过程。
它们通过吸收和消化结核分枝杆菌来控制感染,并释放出一些抗微生物物质,如氧自由基、氮氧化物和溶酶体酶等。
3.2 恶性肿瘤朗格汉斯巨细胞也可以出现在某些恶性肿瘤中,如肺癌、乳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
它们在肿瘤组织中形成,可能与肿瘤的免疫反应和抗肿瘤免疫有关。
朗格汉斯巨细胞的存在可以作为判断恶性肿瘤程度和预后的标志之一。
3.3 炎症性疾病朗格汉斯巨细胞还在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发现,如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
这些细胞可能参与对慢性感染或异常免疫反应的清除过程,并调节局部免疫反应。
4. 朗格汉斯巨细胞的临床意义•诊断意义:在某些情况下,朗格汉斯巨细胞可以用于诊断特定的疾病。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疾病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疾病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是一种以侵害颅动脉为主的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
在19世纪,Jonathon Hutchinson首次描述了一位因颞动脉触痛而致戴帽困难的男性患者,此后渐渐明确了GCA的临床特点,它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早年发觉的巨细胞动脉炎病例几乎都是颞动脉受累,伴有颞部头痛、头皮及颞动脉触痛,因此又称为颞动脉炎(temporal arteritis,TA)、肉芽肿性血管炎或颅动脉炎。
现在知道TA主要累及从主动脉弓发出的动脉分支,也可累及其他中等大小的动脉。
血管炎症部位可形成肉芽肿,含有数量不等的巨细胞,故现在多称为巨细胞动脉炎。
巨细胞是指任何巨大的细胞,可有一个或多个核,如多核巨细胞(multinuclear giant cell,MGC)。
它包括病理相像而临床表现不同的两个疾病,即颞动脉炎(temporal arteritis,TA)和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disease)。
GCA以颞部头痛、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以及失明为临床特点,其发病年龄均在50岁以上。
病因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发病缘由GCA以及PMR的详细病因尚不清晰,虽然二者的发病与年龄、地域分布以及人种相关,但年龄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详细作用却不甚清晰。
PMR和GCA有家庭聚集现象。
欧美白人发病率明显高于黑人,而且北欧与美国的白人之间存在相同的种族背景。
HLA-DR4在GCA的消失频率较正常对比人群高出2倍,因此HLA-DR4可能是主要的遗传因素。
进一步试验发觉HLA-DR4的等位基因HLA-DRB1与GCA的关系最为亲密,其基因多态性主要位于第2高变区。
有学者认为细小病毒B19和肺炎衣原体与GCA的发病有关,但准确结果尚需进一步讨论证明。
(二)发病机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加GCA的发病,其病理特点是影响大动脉为主,伴有各种细胞因子生成的慢性炎症过程。
多核巨细胞名词解释病理学
多核巨细胞名词解释病理学多核巨细胞,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某种科幻电影里的外星生物,实际上它可不是那么神秘。
你可能会问,这是什么东西?好吧,咱们就来聊聊它。
多核巨细胞是一种特定的细胞,名字里的“多核”说明了它的特殊性。
想象一下,一块蛋糕上面撒满了各种五彩缤纷的糖果,每一个糖果就像是一个细胞,而这些糖果组成的蛋糕,就是我们的多核巨细胞。
它的多个核就像是在聚会上的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吃东西,场面热闹非凡。
在病理学里,多核巨细胞往往和一些疾病有关。
听起来就有点吓人,对吧?但实际上,咱们的身体是个复杂的系统,各种细胞都在为了健康而努力工作。
多核巨细胞的形成,有时候是因为免疫系统在战斗。
比如说,当我们的身体遇到感染,免疫细胞们就像是打仗的士兵,会迅速聚集,形成一个个强大的多核巨细胞,试图消灭敌人。
这就像是打篮球的时候,队员们为了防守,把所有的力量都聚在一起,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事情不是总那么简单。
多核巨细胞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个坏消息。
比如,某些慢性炎症或者肿瘤的形成,可能会导致这些细胞异常增多。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有点紧张,别担心,医学上总是会有解决方案的。
就像是你在游戏中遇到了Boss,虽然一开始感觉很棘手,但总有办法打败它。
多核巨细胞在病理检查中,有时是医生们用来判断病情的重要线索,像是个侦探,在揭开疾病的谜底。
提到多核巨细胞,还得说说它的外貌。
它的样子可不是随便的细胞可以比拟的。
想象一下,几个核在一起,周围还被细胞质环绕,形状可能是扁平的,有时还显得有点不规整,就像个调皮的小孩,时不时还会弄出一些小花样。
在显微镜下,它的样子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仿佛在向你招手。
这样的细胞总是让人好奇,真想知道它们在干嘛,心里想着,难道它们也是在开派对?很多人可能对这种细胞了解不深,不妨把它想象成一个聚会的中心。
想象一下,朋友们在聚会中热烈地聊天,气氛十分融洽,没错,这就是多核巨细胞在组织免疫反应的情景。
它们不仅要招呼客人,还要协调大家的行动,确保每个人都能把敌人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