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案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案

动物医学学院教案动物医学学院教案授课教师张西臣所在单位动物医学系授课对象2009级动物医学专业授课时间2013年 3 月19日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八章寄生虫病的诊断要领(一)生前诊断一.临床诊断1、临床症状观察1)发热2)腹泻3)贫血4)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5)过敏反应2、流行病学分析二.病原学诊断1)粪便检查2)痰液、鼻液检查3)尿液检查4)肛周刮取物检查5)血液检查6)脑脊髓液检查7)体表及皮肤刮下物检查8)生殖道分泌物检查9)眼及眼分泌物检查10)皮肤及皮肤崩解流出物检查11)组织及病变检查12)胸腹水检查三.辅助性诊断1、动物接种试验2、诊断性驱虫3、X光检查4、CT5、穿刺检查四.免疫学诊断1 环卵沉淀试验2 间接血凝试验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5 乳胶凝集试验6 胶体金技术五. 分子生物学方法1、PCR2、基因探针6分钟4分钟15分钟7分钟8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熟悉病掌握寄生虫诊断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寄生虫诊断方法教学手段板书与幻灯结合参考资料1.《兽医寄生虫学》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3,中国农业出版社2.《兽医寄生虫学(双语版)》,2006,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3.《现代寄生虫学》,2003.06,广东科技出版社4.《动物疫病学》,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课后小结授课教师张西臣所在单位动物医学系授课对象2009级动物医学专业授课时间2013年 3 月21日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九章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原则: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

一、寄生虫病的预防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治疗病畜和病人、带虫宿主2、切断传播途径1)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2)粪便管理3)科学放牧4)食品卫生监督3、保护易感动物1)加强饲养管理2)药物预防3)疫苗4)健康教育二、寄生虫病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标本兼治,扶正驱邪”。

采用特效药物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一章:总论

《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一章:总论
传播途径,发生发展规律,流行过程及其转归等方面 特征。 任 务:
确定病因与传播途径,阐明发生发展规律,为制 定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易感动物
社会 因素
传播途径
自然 因素
(一)传染源
病畜 带虫者 保虫宿主 储藏宿主
(二)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寄生虫感染阶段传播到易感动物的途径) 感染途径或方式(寄生虫入侵宿主的门户或方式):
第四节、寄生虫病的诊断
一、 临床诊断 二 、病原体检查 三 、辅助诊断 四、免疫学诊断 五 、分子生物学诊断
一、 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分析 气候、水土、植被情况等等。 临床症状观察
一 般 症 状:消廋、贫血、下痢、水肿 特征症状:高热、贫血、黄疸、血尿(巴贝斯虫病) 病理学诊断 病理解剖:找出特征性病变,如盲肠肝炎。 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典型病变和各发育阶段虫体。 剖检时如发现相应的虫体即可确诊。
和代谢抗原,往往在寄生虫感染发育的某一阶段才会出现。 3、非功能性抗原(nonfunctional antigens ):虫体抗原,只能
用于免疫学诊断。 4、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二)免疫效应机制
1、抗体介导的免疫 2、细胞介导的免疫 (1)直接有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介导作用; (2)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用于效应细胞 (3)有依赖于抗体的几种细胞附着于靶细胞 (4)自然杀伤细胞
引入其他致病原
(二)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运动器官的退化; 附着或 固定器官的产生和发展; 身体形态的改变; 感觉器官的退化; 消化器官的退化; 生殖器官发达,繁殖能力增强,繁殖方式多样化。
(三)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宿主受到寄生虫感染以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主要表 现为把虫体排除,如不能排除则就地加以消灭,其主要表现 为如下形式。 局部组织反应: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以后,宿主组织对寄生 虫的刺激产生炎性充血和细胞侵润,在虫体寄生的局部进行吞 噬和溶解,或者形成包囊和结节将虫体包围起来。 产生抗毒物质:虫体侵入宿主后,便在宿主体内产生抗毒素, 使寄生虫产生的毒素不起作用。 产生后天获得性免疫: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以后,立即引起 宿主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系统活化,产生相应的抗体和免疫细 胞,将寄生虫消除或者抑制其生长发育。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案教育学院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案教育学院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案教育学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分类、生活史、病原特征、传播途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为兽医临床和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动物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史和病原特征。

3. 学会识别和诊断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

4. 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诊断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1. 动物寄生虫病的定义2. 动物寄生虫病的重要性3. 动物寄生虫病的分布与流行第二节:动物寄生虫的分类1. 扁形动物门2. 线形动物门3. 环节动物门4. 棘头动物门5. 寄生虫的其他分类第三节:动物寄生虫的生活史1. 寄生虫的生活史类型2. 寄生虫的生活史阶段3. 寄生虫的生活史特点第四节:动物寄生虫的病原特征1. 寄生虫的形态结构2. 寄生虫的生理生化特征3. 寄生虫的繁殖方式第五节:动物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1. 直接传播途径2. 间接传播途径3. 垂直传播途径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分类、生活史、病原特征、传播途径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诊断动物寄生虫病。

3. 实验室实践:观察寄生虫标本,了解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

4.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

3.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计64课时,其中包括40个理论课时和24个实践课时。

2.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室实践和讨论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兽医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兽医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第八章反刍兽寄生虫病一、肝片(片形)吸虫病本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鹿和骆驼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疾病。

猪、马属动物及一些野生动物也可寄生,人也有被感染的报道。

形态背腹扁平,树叶状,大小为20~35×5~13mm。

前方为锥状突,基部为肩,有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口—咽—食道—肠管(外侧枝多而发达)。

生殖系统:睾丸分枝,卵巢分枝。

虫卵大小133~157×74~91µm。

长椭圆形,黄褐色。

内含一个胚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卵盖。

生活史中间宿主:椎实螺(小土窝螺、斯氏萝卜螺、椭圆萝卜螺等)。

成虫→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

牛羊吞食含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在小肠内囊壁破裂,童虫经以下三条途径进入肝脏: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再由肝包膜进入肝脏,再到肝胆管内寄生。

这是一条主要的移行途径。

童虫钻入肠壁血管: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到达肝胆管内寄生。

从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胆管: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幼虫:穿过肠壁到腹腔,不断破坏组织和摄取组织为食,之后以肝细胞为食,形成虫道,引起出血性肝炎,导致动物死亡。

成虫:引起慢性胆管炎、慢性肝炎。

胆管像绳索状突出于肝表面,刀切有沙沙声。

毒素作用:包括代谢毒和分泌毒,引起全身性中毒。

症状急性型(主要见于羊):因大量囊蚴感染,引起急性内出血死亡。

体温升高、腹胀、黏膜苍白。

慢性型(主要见于牛):逐渐消瘦、反刍不正常。

贫血、黄疸。

周期性瘤胃鼓气或前胃弛缓。

后期下垂性水肿。

母畜不孕或流产,公畜生殖能力下降。

诊断1.临床症状2.流行病学3.剖检4.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沉淀法。

5.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治疗1.三氯苯唑:口服2.硫双二氯酚:口服3.丙硫苯咪唑:口服预防1.定期驱虫2.消灭中间宿主3.加强饲养、卫生管理(防止牛羊吃到囊蚴、杀灭虫卵等)二、前后盘吸虫病由前后盘科多种前后盘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内所引起的疾病。

动物寄生虫学教学教案

动物寄生虫学教学教案

学生反馈与教师反思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 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 教学方法和效果的评价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反 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措 施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反馈和教 师反思,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持续改进:不断收集学生反馈 和进行教师反思,持续改进教 学效果
THANK YOU
理解能力:评估学生是否理解所 学知识,并能够正确回答问题
实践能力: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将 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
决问题
作业评价
作业内容:包括寄生虫学基础 知识、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
评价标准:准确性、完整性、 创新性、规范性等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互 评、自我评价等
反馈方式:口头反馈、书面反 馈、网络反馈等
期末考试评价
考试内容:涵盖寄生虫学基础知识、 实验技能和实践应用等方面
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 度、实验操作能力和论文质量等进 行综合评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考试形式:笔试、实验操作考试和 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
反馈方式:通过试卷分析、学生访谈 和教师反思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 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 方式和方法。
境、提高动物免疫力等
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寄生虫病的定义 和分类
寄生虫病的传播 途径和感染方式
寄生虫病的预防 措施,如个人卫 生、饮食卫生、 环境消毒等
寄生虫病的治疗 方法,如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等
寄生虫病的控制 策略,如疫苗接 种、疾病监测、 健康教育等
4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讲解 寄生虫学的基本 概念、原理和知 识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兽医寄生虫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和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流行病学特点、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主要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兽医寄生虫病发生过程中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寄生虫病的免疫机理、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等的研究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命名、地理分布等,了解我国兽医寄生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了解寄生虫病药物防治的研究进展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重要兽医寄生虫病对家畜、家禽和人的危害,并能够在临床中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对寄生虫病进行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寄生虫与宿主、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寄生虫病的免疫、综合防治措施,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原虫及蜱、螨、昆虫等寄生虫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教书育人,抓住重点、难点,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渠道,定期答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把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常见人兽共患病和危害严重的动物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制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使学生了解兽医寄生虫病的免疫机理、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等的研究进展,了解寄生虫的分类、科学命名、地理分布等,了解我国兽医寄生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等。

兽医寄生虫学 教学大纲

兽医寄生虫学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目录第一篇课程教学大纲1.兽医寄生虫病学.............................................................. 页码2.课程名称.................................................................... 页码3.课程名称.................................................................... 页码…………第二篇实验教学大纲1.实验课程名称................................................................ 页码2.实验课程名称................................................................ 页码…………第三篇实习教学大纲1.专业名称.................................................................... 页码2.专业名称(方向)............................................................ 页码…………第四篇课程考试大纲1.课程名称.................................................................... 页码2.课程名称.................................................................... 页码…………兽医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OUTLINE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50学时课堂讲授学时:30 实验学时:20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属性:专业课开设学期:第六学期适用专业:动物医学授课教师:宁长申张龙现菅复春王荣军刘红英主撰人:宁长申张龙现审核人:贺秀媛大纲制定(修订)日期: 2012.04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兽医寄生虫学动物医学(兽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学科,也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含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是以多学科为基础,阐明动物的各种寄生虫及其对动物所产生的影响和所引起的疾病的科学。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案B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案B
(三)吸虫的分类复殖目11科
多媒体演示法、讲解法
二、片形科吸虫病
50
•(一)片形吸虫病
1、病原形态(1)肝片形吸虫(2)大片形吸虫
2、生活史
3、流行病学
4、临床症状、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
5、诊断
6、治疗
7、预防
多媒体演示法、讲解法、讨论法
本次
课小结
1、寄生在畜禽的吸虫其生活史通常都比较复杂,生活史过程往往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
讨论、思考题、作业
1.简述寄生虫发育的基本过程;
2.比较寄生虫的直接发育与间接发育有何不同?
3.寄生虫对宿主有哪些主要的影响?
第3次课学时2
章节题目
第一章总论
第二节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
第三节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第四节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目的要求
1、要求深刻理解与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案
系部:
任课教师:
教师职称:
授课对象:
课程学时:30学时
学年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
前言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
第1次课学时2
教学目的:
1、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寄生生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
2、要求一般了解掌握:寄生虫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寄生生活的起源。
(二)防治措施1.动物的驱虫2.加强粪便管理3.杀灭中间宿主和传播者4.注意饲养卫生5.建立健全兽医卫生检验制度6.科学养畜7.增强动物的抵抗力8.免疫接种9.生物防治
多媒体演示法、讲解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蝇蛆病
虱病
蚤病
其它昆虫
第六章原虫病(10学时)
一、原虫病概述
二、鞭毛虫病
伊氏锥虫病
马媾疫锥虫病
利什曼原虫病(黑热病)
牛胎毛滴虫病
组织滴虫病
贾第虫病
三、梨形虫病
巴贝斯虫病
泰勒虫病
四、孢子虫病
球虫病
弓形虫病
肉孢子虫病
卡氏肺孢子虫病
猪小袋纤毛虫病
新孢子虫病
隐孢子虫病
五、实验
1.实验目的与任务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将室内实验分为验证性试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试验。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寄生虫的诊断要领、不同种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和鉴别要领以及寄生虫检查常用技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达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达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寄生、寄生虫和宿主
二、寄生虫的命名和分类
三、寄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
四、寄生虫的生理生化
五、寄生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
六、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七、寄生虫病学概念
八、寄生虫病的诊断要领
九、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第一章吸虫病(10学时)
一、吸虫病概述
二、片形吸虫病
肝片吸虫病
姜片吸虫病
三、分体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
东毕血吸虫病
《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9281093
课程名称:动物寄生虫病学
英文名称:Veterinary Parasitology
开课学期:8
学时/学分:80/4(其中实验学时:20)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必修课
开课专业:动物医学专业
选用教材:张西臣李建华主编,动物寄生虫病学,科学出版社(第三版),2010.01。
2.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室内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寄生虫常用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皮肤刮下物检查和组织检查等寄生虫检查常用技术和基本技能,熟悉和掌握不同种类寄生虫的虫体形态特征和鉴别要点。通过来诊病例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养殖场、动物园等进行动物寄生虫病的现场诊治,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书:
1.汪明主编,兽医寄生虫学(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03
2.孔繁瑶主编,家畜寄生虫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09。
3.杨光友主编,动物寄生虫病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1
4.李国清主编,兽医寄生虫学(双语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02
课程性质:动物寄生虫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其与家畜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等课程共同组成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畜、禽的寄生虫病及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及防制措施等,为从事兽医临床工作、畜牧养殖业生产与管理及肉品卫生检验与技术监督等工作奠定基础。
一、绦虫病概述
二、蛔虫病
猪蛔虫病
犊新蛔虫病
鸡蛔虫病
异尖线虫病
三、尖尾线虫病四、杆虫Biblioteka (类圆线虫病)五、圆线虫病
六、毛尾线虫病(毛首线虫病)
七、旋尾线虫病
八、丝虫病
九、龙线虫病
第四章棘头虫病(2学时)
一、猪棘头虫病
二、鸭棘头虫病
第五章蜘蛛昆虫病(8学时)
一、蜘蛛昆虫病概述
二、蜱螨类疾病
蜱类
螨类
三、昆虫类疾病
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和显微互动室
9
养猪场常见寄生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
熟悉猪场常见寄生虫病及其诊断,并掌握综合防治方法,熟悉并掌握畜禽驱虫的组织准备工作及驱虫技术,学会畜禽驱虫及其效果评定的方法。
设计
4
显微镜,各种粪便检查用具、剖检工具、称重或估重用具、各种给药用具
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和显微互动室
掌握线虫、棘头虫及其虫卵的形态结构特征,了解其致病性和所寄生的宿主、部位。
基础
2
显微镜,浸渍和玻片标本
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和显微互动室
4
蜘蛛昆虫的形态学观察
熟悉和掌握蜱、螨、蝇、虱等昆虫的形态结构特征及致病作用。
基础
2
显微镜,浸渍和玻片标本
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和显微互动室
5
寄生性原虫形态学观察
六、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1.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名词解释:20%
填空题或选择:10%
简答:40%
论述:30%
2.总成绩分数比例
平时成绩:10%
实验成绩:20%
考试成绩:70%
七、备注
1.“”表示重点讲解内容,“”表示一般讲解内容;
2.实验成绩的评分主要依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表现;
3.平时成绩的评分主要依据上课提问和小考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寄生虫与宿主及其类型、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特点、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免疫特点以及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和综合防制措施。
2.掌握重要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3.了解寄生虫的分类体系和科学命名方法。
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论(10学时)
四、歧腔吸虫病
五、阔盘吸虫病
六、并殖吸虫病
七、后睾吸虫病
八、前殖吸虫病
第二章绦虫病(10学时)
一、绦虫病概述
二、裸头绦虫病
三、双壳绦虫病
四、中绦绦虫病
五、双叶槽绦虫病
六、戴文绦虫病
七、膜壳绦虫病
八、绦虫蚴病
猪囊尾蚴病(猪囊虫病)
牛囊尾蚴病(牛囊虫病)
细颈囊尾蚴病
多头蚴病
棘球蚴病(包虫病)
第三章线虫病(10学时)
3.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教材:杨举、李建华、宫鹏涛主编,《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04
参考教材:张西臣、李建华主编,《动物寄生虫病学》,科学出版社(第三版),2010.01
4.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
实验项目
内容提要
实验
类型
学时
分配
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
地点
备注
1
吸虫及其中间宿主形态学观察
5.Edited by Richard J. Martin, Henk D. F. H. Schallig,Veterinary Parasitology, General editorL.H.Chappell,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执笔人:张西臣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吸虫、绦虫、线虫、蜱螨昆虫和原虫的采集、固定与制片。
综合
2
显微镜,离心机
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和显微互动室
8
鸡、免、牛、羊等动物球虫病的诊断
掌握鸡盲肠球虫病的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及人工感染方法;观察不同阶段病原体形态结构特征;加深对动物球虫卵囊的认识。
综合
2
显微镜、离心机、数码相机,移液器
熟悉和掌握原虫形态结构特征,认识和了解其致病性和传播媒介。
基础
2
显微镜,浸渍和玻片标本
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和显微互动室
6
动物螨病诊断及综合治疗
疥螨、痒螨、蠕形螨病料采集,虫体检查,及人体蠕形螨检查方法。
设计
2
显微镜,螨病兔或犬。
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和显微互动室
7
虫体收集及玻片标本制作技术
熟悉和掌握吸虫的基本结构,了解其致病性和所寄生的宿主、部位。
基础
2
显微镜,浸渍和玻片标本
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和显微互动室
2
绦虫、绦虫蚴形态学观察
熟悉和掌握绦虫及绦虫蚴的形态结构,了解其致病性和所寄生的宿主、部位。
基础
2
显微镜,浸渍和玻片标本
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和显微互动室
3
线虫、棘头虫形态学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