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论

刘玮

中国文学理论的萌芽——先秦文论

文指称写出来的文章向后庭嘉树一样炫彩夺目

关键词一。文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

《易传》:物相杂,故曰文。

《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特征:

1.必须是相交杂错

2.文的多样统一,绚丽多彩。

《广韵·文韵》:彣,青与赤杂。

钱大昕:彣,黼黻文章之文。

关键词三:先秦是创生期

1.先秦文学批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批。

2.充分挖掘与文学批评相关的因素

诗者,志之所之也。

第一节儒道创生及其文艺思想

在佛教传入之前,儒道文化分别对应诗骚传统,这是认识先秦文学的一个基本思路,先秦文学批评不仅要结合诗骚作品的实际,也要紧扣儒道文化来探寻其理论渊源。

儒道思想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之处在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儒道互补。

一。孔子的文艺思想

一。礼乐之重。

礼字释义

社稷之大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关乎天道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用诗来启发学生,加深对礼和仁的认识,是孔子教育学生常用的方法。

《诗经》作为当时一个内容丰富、语言比较平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文本,自然就成了重要的教科书。孔子论诗经,自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文学批评,而是表现他的价值观、经世致用的教化目的和理念。

诗经内容丰赡,形式多样,其中也有感伤浪漫,也有想象虚构,并不都是现实主义的创作。

之所以说他是现实主义的源头,乃是因为儒家解释者着重阐发其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涵,既开辟了现实主义的文学道路,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批评传统。

诗可以兴:所谓兴,就是由诗所引发的联想,得到启发。

可以观:赋诗言志。诗之考正政治得失,风俗盛衰的功能。

《礼记·乐记》中言:“凡音者,生人心也” 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從十月盡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聞於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戶盡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清代诗论家王夫之更是在观中融入兴得感发作用,使人感受到美得感染,“于所兴而可观,其兴也深,于所观也审”《姜斋诗话》

诗因其政治的公用而得到天子和整个贵族集团的极大重视,逐渐成为贵族从政的最为重要的素质,诗歌教育就成为贵族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礼官之属”有大司乐\大师\小师\瞽矇掌弦歌等事,也掌讽诵之诗。由此也可见当时诗歌的使用和诗歌的教育的情况。

可以群:群居切磋——诗的教育价值(类似于我们语文的教科书)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可以怨:所谓怨,孔安国注为“怨刺上政”,就是通过引诗批评政治,表达民情。

2.关乎政事(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这是说明诗在处理政事和外交事物的重要性。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汉书·艺文志》中说:"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

2.关乎政事

传统:春秋时期,诗乐分离,人们更注重诗之本意。诸侯在会盟或进行外交活动时,借用或引申《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的某种政教怀抱。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独享赵孟于垂陇,“志诬其上而公怨之”。

《左传文公三十年》

郑大夫子家赋:《小雅·鸿雁》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鲁季文子:《诗经·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郑大夫子家:《载驰》“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鲁季文子:《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表示鲁国过意不去,只得答应为郑国到晋国求和,不敢安居。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3.人格教育

(1)关于人格的修养:

孔子提出具体的方式,孔子说有三乐,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3)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孔子的文艺思想

文质彬彬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棘子成问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 音kuò,去掉毛的皮,即革) 犹犬羊之鞟。”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赞颂子产

孔子重视言辞及对言辞的修饰,但更重视德:

情欲信辞达而已矣

《韶》乐尽善尽美,《武》乐尽美不尽善

批评标准——中和

A中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孟子

孟子在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仁政的问题,他认为一个统治者主要依靠的是新兴的封建君主巩固自己所取得的政权,争取民心的重要性,要看到人民的力量,因此就有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孟子民本的思想就是在“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

孟子对于儒家文艺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

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论

孟子思想——(一)行仁政,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离娄》上篇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上篇

二是要发扬仁教,而仁教就的要发扬乐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与民同乐”与共同感

1.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思想是以他的人性论为哲学基础,孟子认为人性之本为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2.审美感知的共同之处,——共同美感,是他提出与民同乐的主要根据。

龙子

易牙

师旷

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知言养气说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

孟子在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达到很高的水平所呈现出的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