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特色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强化专业特色优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强化专业特色优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强化专业特色优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于2010年9月,是以甘肃机械电子职工大学为基础,整合甘肃省机械工业学校、甘肃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两校资源,前后具有20多年办学历史的一所高职院校。
集多年的办学经验,我们认识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要想在强校如林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打造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特色就是学院的竞争优势。
对此,我们一直在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院专业设置总体情况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共设置机械工程系、现代制造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管工程系等四个教学系,16个专业。
其中机械工程系下设有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工业设计、印刷技术等6个专业;现代制造工程系下设有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风能与动力技术等3个专业;电气工程系下设有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4个专业;信管工程系下设有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个专业;兰州校区开设有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
二、优化专业结构、凸显特色专业高职院校都应该有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专业,即“名牌专业”,让学校的特色专业产生“品牌”效应,企业看重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又可将企业的“品牌”战略应用于专业建设,其质量效应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学生源源不断,用人单位纷至沓来。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特色专业、立足之本”信念,不盲目跟风,不浮躁冒进,一心一意、挖掘专业深度,结合学院的办学历史和教学资源,按照本地企业发展需要,依据专业调整的适应性、超前性、特色性等原则对专业建设做出优化调整,构建专业群,推动学院不断发展壮大。
主要表现在:1.品牌专业:学院的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等三个专业,在甘肃省机械工业学校1986年建校时就已经开设,经过二十余年的锤炼和打造,已成为优势专业和核心专业;机械加工、电工电子、计算机装配等三个专业是甘肃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多年来精心打造并引以为强的品牌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是甘肃电子职工大学建校就开设的专业,已有近二十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目录一、内容概括 (2)(一)背景分析 (3)(二)目的意义 (4)(三)基本原则 (4)二、现状评估 (5)(一)专业设置总体情况 (6)(二)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7)(三)原因分析 (8)三、调整优化目标与任务 (9)(一)调整优化目标 (10)(二)重点任务 (11)四、具体调整优化措施 (12)(一)专业增设与退出机制建设 (13)1. 增设专业标准 (15)2. 退出机制建立 (16)(二)专业布局优化 (16)1. 调整专业结构 (17)2. 优化学科布局 (18)(三)专业内涵提升 (19)1. 提升师资水平 (20)2. 改进教学内容方法 (2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3)(四)加强专业动态调整 (24)1.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25)2.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26)五、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26)(一)实施计划 (28)1.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29)2. 分阶段推进实施 (30)(二)保障措施 (30)1. 组织领导保障 (32)2. 制度政策保障 (32)3. 资源条件保障 (33)4. 监督评估保障 (34)六、结论与展望 (35)(一)主要结论 (36)(二)未来展望 (37)一、内容概括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决定对专业设置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
本方案旨在明确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措施,以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们将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明确专业设置调整的总体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制定具体的专业设置优化方案,包括调整或增设的专业方向、优化现有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
我们将加强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保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试析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及对策
内容摘要:论文关键词: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主要对策论文摘要:专业结构调整的状况体现了行业特色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社会声誉和核心竞争力。
从专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专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方法及主要对策三个方面探讨专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路径和措施,进一步明确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现实意义及主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主要对策论文摘要:专业结构调整的状况体现了行业特色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社会声誉和核心竞争力。
从专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专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方法及主要对策三个方面探讨专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路径和措施,进一步明确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现实意义及主要作用。
行业特色高校主要指在世纪之交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中划人省区市等为主管理的原行业部门所属、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川。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人,行业特色学校的专业调整不再局限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而是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日渐成为与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毕业生就业紧密联系的“引导点”,也成为贯彻落实国家的大政方针的重要举措。
2007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开始推行“质量工程”,将“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列为六大建设内容之首。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高等学校的专业调整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一、专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突显了专业结构调整的时代特征和全局性、战略性的要求1.高等教育竞争市场的形成,激发了高校调整专业结构的积极性生源竞争市场已经形成,争夺生源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现在的考生与家长从“能读书”、“能上大学”已经转化为“读好专业”、“上好大学”。
除选择大学的声誉外,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选择,对学科专业的精心选择,成为考生新的关注点。
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品质——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结构优化调整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教研究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品质———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结构优化调整何益民(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湖南长沙410100)摘要: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湖南省唯一一所公办的培养舞台表演人才的高职艺术院校。
音乐表演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民族音乐为主,凸显湖湘特色的教学品牌,为三湘大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音乐表演人才。
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建设,他们大胆进行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品质,将音乐表演专业细化调整为“民族歌剧表演”、“声乐与合唱”、“流行音乐”、“民乐与西洋管弦乐”、“键盘”五个方向,以期能更好地对接市场,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表演艺术人才。
关键词:音乐表演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6-0214-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6.099一、音乐表演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要性(一)顺应国家推动民族歌剧传承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经典的民族传统文化鼓舞人、教育人。
文化部从2017年开始实施“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对民族歌剧的创作生产、普及推广、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等进行大力扶持,中国歌剧艺术节、优秀歌剧剧目展演、国家艺术基金民族歌剧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都是国家为大力发展民族歌剧所采取的积极举措。
发展民族歌剧,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弘扬民族精神。
确立民族歌剧表演的方向,是顺应国家传统文化复兴、推动歌剧传承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市场对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湖南是文化大省,早年就有“歌剧之乡”的美称,湖南省歌剧院、长沙市歌舞剧院、株洲市戏剧文化传承中心等多个专业歌舞剧团,需要大量的歌剧表演人才;湖南各地市的群众文化馆、厂矿、企业、社区和艺术培训学校,需要大量的合唱指挥排练、组合演唱、钢琴伴奏、艺术辅导与培训等群文艺术工作者;湖南拥有以娱乐节目见长、誉满全国、打造出“快乐男声”、“超级女生”、“我是歌手”等流行音乐品牌的湖南卫视和天娱传媒,市场对流行音乐人才的需求很大。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改革思路 解读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改革思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和改革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学科专业调整的背景、必要性、目标、措施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引发对学科专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一、学科专业调整的背景1. 社会需求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学科专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新兴的学科专业需求日益增多。
2.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部门对学科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学科专业更贴近市场和实践。
3. 国际化与跨学科交叉:国际化背景下,跨学科交叉成为学科专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学科专业的调整需要考虑到国际化的需求和跨学科交叉的发展。
二、学科专业调整的必要性1. 适应社会需求:学科专业调整能够使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出更适应市场的人才,提高社会发展的效率。
2. 提高学科质量:通过调整、优化和改革学科专业,可以提高学科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3. 推动学科交叉:学科专业调整可以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形成多学科的交叉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三、学科专业调整的目标1. 适应市场需求:学科专业调整的目标是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2. 提高学科水平:通过学科专业调整,提高学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高学科专业的竞争力。
3. 促进学科交叉:学科专业调整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科交叉,形成新的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四、学科专业调整的措施1. 调查研究:学校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为学科专业的调整提供依据。
2. 专家评估:学校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学科专业的评估和改革建议,为学科专业的调整提供专业化的指导。
3. 行业合作:学校可以加强与行业的合作,根据行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开设新的学科专业。
4. 教学改革:学校可以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竞争力。
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制定本制度,以规范和指导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工作。
二、制度目标1. 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2.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3. 强化专业特色,培育学校品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4. 保障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动态性。
三、制度内容1. 专业设置原则(1)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3)遵循教育规律,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4)突出学校特色,发挥学校优势。
2. 专业设置程序(1)学校根据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提出专业设置建议。
(2)相关学院进行论证,形成专业设置方案。
(3)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对专业设置方案进行评审。
(4)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3. 专业调整机制(1)定期评估,动态调整。
学校每三年对专业设置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专业进行调整。
(2)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增设或撤销专业。
(3)强化专业特色,培育优势专业。
4. 专业设置保障措施(1)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质量。
(2)完善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加大投入,改善专业教学条件。
(4)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实训基地。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学校成立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的组织实施。
2. 学校设立专业设置与调整专家委员会,负责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评审工作。
3. 学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与调整监督机制,确保制度有效实施。
4. 学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负责解释。
依托行业特色优化专业结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依托行业特色优化专业结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摘要:西安科技大学依托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确立了“以地矿及其相关学科专业为特色,其他专业围绕特色学科专业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
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明确本科教学培养定位。
实施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训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专业结构;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西安科技大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本科办学历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1998年以前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1998年划转以陕西省管理为主后,经过多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更新办学思路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努力传承并不断强化和凸显已有的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科学规划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实施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训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力实施从“一个服务”向“两个服务”转变,即从“服务行业”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转变,取得了阶段性进步。
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优势特色专业,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积淀、特色专业培养、当前的基本情况以及科学预测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产物,是学校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更是形成学校特色的根本,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
伴随着国家煤炭行业的复苏和振兴,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下,生产安全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学校基于西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之后,学校将办学目标定位为“建设在国内有广泛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在该目标指引下,提出了“服务煤炭工业,立足陕西,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发展思路和服务面向定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位于这个时代高等教育系统的“塔中”需要的人才,即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更高层次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
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强化专业特色优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强化专业特色优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进行合理的专业调整和整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学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状况,对现有的专业进行调整和整合。
可以将一些相似或者重复的专业进行合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还要增设一些新的专业,以适应新兴行业的发展需要。
其次,要注重强化专业特色优势。
每个学校都有一些独特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比如一些学校在一些领域有着较强的师资力量或者优质的实践平台。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可以通过招聘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践平台,提升专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三,要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在现代社会,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紧密,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成为了市场竞争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专业设置中要鼓励学科的交叉融合。
可以设立一些跨专业的学习班或者开设一些综合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结合的活动。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
同时,还要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学校应该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科特点,开展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工作。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和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优化专业设置结构需要从合理调整和整合专业、强化专业特色优势、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结合、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行业特色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行业特色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专业设置过于冗杂、就业和培养质量不匹配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包括精简专业设置、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等。
文章还探讨了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如师资队伍不足、校企合作困难等。
在总结中,强调了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中应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展望未来,希望高校能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优化自身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校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策略、现实难题、对策探讨、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校在面向未来、适应社会需求的也面临着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等诸多问题。
对高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随着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和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高校专业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
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专业设置单一、育人模式落后、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专业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探讨现实难题及对策,最终总结出对未来的展望。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探讨,能够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行业特色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建议,促进高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改善。
通过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确定问题的核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凸显特色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凸显特色优化调整专业结构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紧贴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要求,优化专业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学校专业结构还未能完全面向市场、满足市场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不能适应国家和首都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例如,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学科专业比重偏低、招生少,国家未来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类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供给不足,面向首都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存量偏少等。
2.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比例失调传统学科专业占据优势地位,而新兴学科专业则处于劣势地位。
由于传统学科汇聚了一批名家、权威,形成了稳定的学术梯队和完整的院、系、所结构,招生体系较为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兴学科专业的发展。
3.出现了专业结构趋同现象在调整专业结构的实践中,出现了专业结构与其他高校趋同现象,难以凸显学校的特色,导致培养的学生规格、类型和特色不突出。
优化专业结构所遵循的基本原则1.适应性原则学校在进行专业结构优化时,应遵循专业结构自身发展的规律,使其不断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适应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能够为国家和首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可行性原则优化专业结构需充分考虑学校的性质、类型、传统、发展基础、服务面向等因素,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学术发展水平、服务对象等进行科学定位,并基于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学术传统和实际基础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3.综合性原则专业结构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各类高校专业结构演变的共同趋势。
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基础和实际需求朝着学科专业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以加速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
4.前瞻性原则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特点,学校在进行专业结构优化时应充分考虑到将来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出发,提前做好人才预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做好专业设置的调整工作。
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1. 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了解当前和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2.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3.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
4. 强化特色学科建设:突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加强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5. 引入企业和行业参与: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学科专业规划和课程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6.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7.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
8.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确保学科专业调整的效果。
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高校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这需要教育部门、高校和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报告
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报告专业结构是指高校的专业种类、规模和质量所构成的比例关系。
专业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调整与发展的过程。
专业动态调整涉及到两方面的市场,一是进口,即招生市场;二是出口,即劳动力就业市场。
出口和进口两个市场相吻合,是最为合理的结构,即家长热衷报考的专业也正是产业领域需求较高的专业、就业较好的专业。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集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企业技术进步的能力,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与轨道交通大发展需要,学校统筹推进专业结构布局优化,对接产业链构建八大专业群,进一步完善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适应“云、物、大、智”新业态和新需求,梯级推动专业群内涵更新升级。
一、基本情况学校开设铁道供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等35个专业,专业设置覆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呈现出“二三”的产业结构特点。
其中,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有9个,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有26个。
2021年的招生专业32个,各专业在校生总人数是9566人。
二、专业结构调整思路和举措(一)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做好资源整合与统筹坚持有利于数据平台信息采集、有利于整合资源集群发展、有利于积淀特色培育品牌等三个有利于标准,做好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数字化教学资源等资源整合与统筹配置。
(二)基于四个调整维度,加快推进专业结构优化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在学校招生计划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新需求,基于4个维度加快推进专业结构优化:一是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度,二是专业就业质量,包括就业率、毕业生薪酬待遇、专业与工作相关度等,三是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和贡献度,四是教学团队的创新力和专业带头人的影响力。
(三)聚焦调整重点,做好非轨道交通类专业调整优化非轨道类专业主要聚焦面向“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互联网+、新兴服务业”等领域的职业岗位群重组专业群,通过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凝练专业特色、拓展专业内涵等方式,升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新增专业方向“工业机器人”。
加强和优化学科专业建设
加强和优化学科专业建设
1.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 紧跟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 加强学科专业的前瞻性研究,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 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2. 提高学科专业建设质量
- 完善学科专业建设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
-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进课程体系优化。
-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3. 突出学科专业特色
- 深入挖掘学科专业优势,凝练特色发展方向。
- 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 鼓励学科专业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影响力。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专业国际化水平。
4. 完善学科专业支持条件
-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硬件条件。
- 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机制。
-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支撑水平。
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迈向分类发展特色发展
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迈向分类发展特色发展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断提高民众的素质要求,加上国家的发展需求,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传统的开设模式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校教育的需求。
因此,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特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维护高校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发展,下面就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特色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首先,和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切实做好优化措施,解决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落后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
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建立科学的结构,以有限的资源,优先发展学校在该地区特色热门的专业,如新能源专业、复合材料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等,并把基础学科的发展作为重点,提高学校的综合素质。
其次,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
制定专业规划 优化专业结构 加强专业建设 凸显专业特色——关于郧阳师专专业建设的思考
地 位 有 十 分 明 显 的 变 化 , 师 职 业 正 在 日益 成 为 教 令 人 羡 慕 的 职 业 。 这 为 师 范 院 校 的 健 康 发 展 提 供
了 良好 环 境 。 郧 阳 师 专 已有 3 0余 年 的 办 学 历 史 , 社 会 输 向
民族 大 计 , 育 为 本 ; 育 大计 , 师 为 本 。 教 教 教 十 六 大 报 告 明 确 了 造 就 数 以 亿 计 的 高 素 质 劳 动 者 、 以 千 万 计 的 专 门 人 才 和 一 大 批 拔 尖 创 新 人 数 才 的任 务 。政 府 重 视 教 育 , 然 重 视 教 师 质 量 , 必 必
— —
关 于 郧 阳 师专专 业建设 的 思考
陈爱梅 , 俊 , 陈 郑传 芹, 琼 李
( 阳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郧
[ 摘
教 务 处 ,湖 北 丹 江 口
4 20 ) 4 7 0
要] 业 建 设 是 高校 的 立 身之 本 , 系到 学校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作 为 一 所 地 方 性 师 范 院 校 , 阳 师 专 专 关 郧
明显, 兼顾 非师 范 专业 发 展 的 专 业 结 构 体 系 。
[ 键 词 ] 业 建设 ; 状 ; 关 专 现 思路 ; 施 措
[ o] 0 3 6/. s .0 8 6 7. 0 0 0 . 2 d i1. 9 9ji n 1 0 — 0 2 2 1 . 40 6 s
[ 中图 分 类 号 - 4 . ] 20 G6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号 ] 0 8 6 7 ( 0 0 O 一 O 9 — 0 文 1 0— O 2 2 1 )4 O8 4
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优化
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优化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现状分析 (4)2.1 行业特色高校的定义与特点 (6)2.2 学科专业设置的现状调查 (7)2.3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的必要性 (8)三、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原则 (9)3.1 服务行业需求原则 (10)3.2 优势互补原则 (11)3.3 创新驱动原则 (12)3.4 知识拓展原则 (13)四、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策略 (14)4.1 明确学科方向 (15)4.2 优化专业布局 (16)4.3 强化特色学科 (17)4.4 培养复合型人才 (19)五、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路径 (20)5.1 深化产学研合作 (21)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2)5.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23)5.4 推动国际化发展 (24)六、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优化的实施保障 (25)6.1 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持 (26)6.2 资源配置与经费保障 (27)6.3 制度建设与激励机制 (28)七、结论与展望 (29)7.1 结论总结 (30)7.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31)一、内容概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行业特色高校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各行各业特色高校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科专业的设置,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本文档将对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各行业特色高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进行阐述,包括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注重产学研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专业重复设置、专业结构不合理、课程体系滞后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策略: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学科专业设置的目标和方向;二是优化专业结构,避免专业重复设置和过剩问题;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四是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六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社会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适应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学科专业设置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
2. 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强交叉融合,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升级改造传统专业,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
3.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推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4. 构建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长效机制,坚持学科设置的科学性与适应性的辩证统一。
5. 加强与产业、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根据产业和企业的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高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6. 加强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学科专业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7. 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
总之,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发展、加强交叉融合、面向经济社会需求、加强内涵建设、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实践的成效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具体措施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实践的背景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实践的挑战与问题
* 学科交叉融合的难度* 师资队伍的匹配问题* 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
* 学科专业设置重复度高*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缺乏有效的学科评价体系
对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实践的反思与展望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实践探索:高校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方面进行了许多实践探索,包括专业调整、课程优化、实践教学改革等。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学科专业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现状
学科专业数量众多,涵盖面广
学科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
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
部分学科专业设置重复,造成资源浪费
学科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
汇报人:XX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目录
01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背景和意义
02
学科专业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
03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原则和目标
04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实践探索
05
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06
结论与展望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鼓励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共同制定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学科专业评估机制,定期对学科专业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和调整。
促进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
建立学科交叉平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南方医科大学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南方医科大学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一、前言为了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对我省高等教育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新的要求。
加强我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及人才培养工作,引导学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
根据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深入开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工作,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这对今后学校长远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要求高等学校适时调整本科学科专业结构和优化培养方案,培养社会适用人才。
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而服务水平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与量。
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要,不断调整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数量,增强和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2008年12月,国务院审批通过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推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这表明,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今后会发生巨大变化,而为这一变化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任务非常重大。
面临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这都要求高校根据这些新变化和新形势,进一步推动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急需和适用人才。
其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高等学校自身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以及高等学校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之间的办学竞争将日趋激烈,其中,人才培养的质量将成为竞争的关键。
因此,如何根据社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本科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高等学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显特色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紧贴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要求,优化专业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
学校专业结构还未能完全面向市场、满足市场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不能适应国家和首都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例如,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学科专业比重偏低、招生少,国家未来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类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供给不足,面向首都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存量偏少等。
2.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比例失调
传统学科专业占据优势地位,而新兴学科专业则处于劣势地位。
由于传统学科汇聚了一批名家、权威,形成了稳定的学术梯队和完整的院、系、所结构,招生体系较为完善,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兴学科专业的发展。
3.出现了专业结构趋同现象
在调整专业结构的实践中,出现了专业结构与其他高校趋同现象,难以凸显学校的特色,导致培养的学生规格、类型和特色不突出。
优化专业结构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学校在进行专业结构优化时,应遵循专业结构自身发展的规律,使其不断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适应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能够为国家和首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可行性原则
优化专业结构需充分考虑学校的性质、类型、传统、发展基础、服务面向等因素,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学术发展水平、服务对象等进行科学定位,并基于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学术传统和实际基础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3.综合性原则
专业结构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各类高校专业结构
演变的共同趋势。
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基础和实际需求朝着学科专业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以加速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
4.前瞻性原则
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特点,学校在进行专业结构优化时应充分考虑到将来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出发,提前做好人才预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做好专业设置的调整工作。
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策略
1.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结构优化
方向
随着国家和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发展趋势
变化,人才市场的社会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因此,学校紧密结合首都经济建设发展需要,面向首都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将属于能源材料工业领域的材料类相关专业、属于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机械类各专业、属于信息产业领域的电气信息类各专业,以及金融、贸易等专业均整合为按大类招生,积极发
展新型交叉学科专业,新增物流工程、德语、安全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和工程管理等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技术管理领域的专业,力争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类专业和交叉学科专业,凸显优势学科专业特色
北京科技大学作为一所行业性高校,在相关专业的设置上具有明显优势,如采矿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
但与此同时,专业分布窄已成为发展瓶颈。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材料、冶金等优势、特色专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保持并凸显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另一方面通过强势专业带动基础学科专业和新兴学科专业,筛选并培育一些新专业方向,以适应首都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高新产业的需要。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大专业招生,涵盖8个专业(方向),其中功能高分子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等方向均为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方向。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高分子物理化学、聚合物反应工程及聚合物加工的新兴前沿学科之一,涉及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纳米高分子材料、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
本专业方向依托材料物
理与化学和材料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相关基本技能的高级研究开发与工程技术人才。
2007年,学校新增安全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依托矿业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等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培养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填补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口;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学生具有脑与认知科学、信息科学、智能科学等宽广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操作计算机、智能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系统优化的基本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信息网络、电子娱乐、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业、教育、医疗、管理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学校将进一步根据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积极寻找专业建设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方向,通过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若干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集群,从专业的孤立发展向学科专业交叉协同发展的转变,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
3.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产业学科专业建设,增强服务首都
经济发展能力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指出:要不断优化首都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着力推动产权交易和风险资本市场发展,改造提升商业等传统服务业,加快物流业发展等。
因此,学校也不断加强能够为现代服务产业提供人才的专业,如物流、金融、贸易、外语等。
例如,新增的德语专业,是在学校成功建设英语和日语专业的基础上,根据首都经济发展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筹建,2007年正式获批招生的。
该专业主要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语言基本功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并且具备一定经贸知识的复合型德语人才,毕业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涉外部门、科研机关以及教育机构从事翻译、管理、科研和教育等工作。
金融工程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整合为按类招生,旨在夯实基础,拓宽领域。
其中,金融工程专业培养能够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机构和企业从事财务、风险管理和投资咨询的专门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管理、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跨国经营等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活动的高级外经、外贸专门人才。
4.重视人文社科类专业建设,为首都建设国际文化艺术
中心提供人才支撑
在加大对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
要的高新技术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学校进一步提高对人文社会科学在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处的地位及重要
作用的认识,优化法学和社会工作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重视艺术设计等文化艺术专业的建设,为推进首都建设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5.积极推进应用型专业建设,为首都经济实现发展方式
转变提供智力保障
学校不断调整和配置资源,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的建设。
努力建设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学门类专业,地矿、机械、仪器仪表、能源动力等工学门类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类等管理门类专业,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分层次、分类型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发展途径,增强其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面对“十二五”期间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将着力解决专业结构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责任编辑: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