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

合集下载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青海高等教育改革“挺进”内涵式主题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青海高等教育改革“挺进”内涵式主题

14
Hale Waihona Puke 2019 年第 9 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明显。 推动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 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优 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截至 目前,我省高校共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30多门,跨学科交 叉课程 61门,建设 1个大学科技园、2个创新创业学院、3个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举办“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生态文明创意作品大赛、 电子设计大赛等多项活动,有近万名学生参与,带动广大学生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成功入选教育部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青海大学入选 2018年度全 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50强。
本刊特稿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青海高等教育改革“挺进”内涵式主题
近年来,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领导下,我省高等 教育工作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要求和适 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产学研合 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增强学科专业整体实力,培 育了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切实提高教育服 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和贡献力作出了不懈努力。
服务地方能力显著增强。 指导高校以学科交叉和创新资源 共享为纽带,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加强产学研合 作,共建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相继成立了启迪新能源学 院、盐湖学院、旅游学院,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签订协 议,联合培养急需人才,目前已有 7名大学生被三江源国家公 园管理局录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将科研与教学、企业生产 与人才培养相结合。2018年 9月,亚洲硅业 (青海) 有限公 司在青海民族大学设立了“亚硅—民大育才创新基金”,双方 以硕士研究生导师互聘为契机,本着为青海省经济建设培养实 用型专门人才的初衷,联合开展企业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 研发和技术改造,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我省高校开展校企 合作提供了可供推广借鉴的成功经验。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目录一、内容概括 (2)(一)背景分析 (3)(二)目的意义 (4)(三)基本原则 (4)二、现状评估 (5)(一)专业设置总体情况 (6)(二)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7)(三)原因分析 (8)三、调整优化目标与任务 (9)(一)调整优化目标 (10)(二)重点任务 (11)四、具体调整优化措施 (12)(一)专业增设与退出机制建设 (13)1. 增设专业标准 (15)2. 退出机制建立 (16)(二)专业布局优化 (16)1. 调整专业结构 (17)2. 优化学科布局 (18)(三)专业内涵提升 (19)1. 提升师资水平 (20)2. 改进教学内容方法 (2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3)(四)加强专业动态调整 (24)1.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25)2.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26)五、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26)(一)实施计划 (28)1.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29)2. 分阶段推进实施 (30)(二)保障措施 (30)1. 组织领导保障 (32)2. 制度政策保障 (32)3. 资源条件保障 (33)4. 监督评估保障 (34)六、结论与展望 (35)(一)主要结论 (36)(二)未来展望 (37)一、内容概括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决定对专业设置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

本方案旨在明确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措施,以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们将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明确专业设置调整的总体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制定具体的专业设置优化方案,包括调整或增设的专业方向、优化现有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

我们将加强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保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外国语学院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各系、办:为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简称“本科教学工程”),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简称“提高质量30条”),按照学校‘十二五’规划关于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切实加强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经研究决定,现提出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如下:一、进一步巩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1. 宣传和贯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本科教学是学院的立之本,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思想观念。

坚持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始终把本科教学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学院每月召开1次教学工作例会,每年召开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加大宣传和导向力度,努力形成“各系重视教学、广大教师热爱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舆论导向教学、人人关心教学、一切为了育人”的良好氛围。

2. 健全和完善教学统筹保障机制。

进一步树立“三育人”全员育人理念,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形成政策合力构建更加紧密协调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逐步建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政策和制度框架体系,把支撑和服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为评价和衡量各部门及教学单位工作的重要指标。

确保领导精力、教师精力投入教学,真正把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从机制上保证把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不断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

3. 规范和落实教学工作责任制度。

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是学院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院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及所联系的部门,研究落实支撑和服务本科教学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最新精选】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强化专业特色优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最新精选】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强化专业特色优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强化专业特色优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于2010年9月,是以甘肃机械电子职工大学为基础,整合甘肃省机械工业学校、甘肃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两校资源,前后具有20多年办学历史的一所高职院校。

集多年的办学经验,我们认识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要想在强校如林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打造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特色就是学院的竞争优势。

对此,我们一直在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院专业设置总体情况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共设置机械工程系、现代制造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管工程系等四个教学系,16个专业。

其中机械工程系下设有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工业设计、印刷技术等6个专业;现代制造工程系下设有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风能与动力技术等3个专业;电气工程系下设有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4个专业;信管工程系下设有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个专业;兰州校区开设有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

二、优化专业结构、凸显特色专业高职院校都应该有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专业,即“名牌专业”,让学校的特色专业产生“品牌”效应,企业看重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又可将企业的“品牌”战略应用于专业建设,其质量效应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学生源源不断,用人单位纷至沓来。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特色专业、立足之本”信念,不盲目跟风,不浮躁冒进,一心一意、挖掘专业深度,结合学院的办学历史和教学资源,按照本地企业发展需要,依据专业调整的适应性、超前性、特色性等原则对专业建设做出优化调整,构建专业群,推动学院不断发展壮大。

主要表现在:1.品牌专业:学院的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等三个专业,在甘肃省机械工业学校1986年建校时就已经开设,经过二十余年的锤炼和打造,已成为优势专业和核心专业;机械加工、电工电子、计算机装配等三个专业是甘肃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多年来精心打造并引以为强的品牌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是甘肃电子职工大学建校就开设的专业,已有近二十年的办学历史。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议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议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议近年来,学校在明晰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通过专业结构调整、推进专业认证以及专业评估等手段,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总体谋划,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改善专业办学条件,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学校立足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等多项重大战略,紧紧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重大支柱产业加强专业建设工作,并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促进各专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明确专业办学思路,积极申报生物制药、机器人工程等新专业,通过增设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培养大数据科学方面的人才,并加大投入加强新专业教学基本建设。

学校强化毕业生就业状况导向作用、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专业发展“三挂钩”,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社会需求量小的专业,进行停招减招,学科专业结构得以优化。

二、加强优势专业建设,积极推进专业认证学校在加大新专业建设力度基础上,不断强化优势特色专业。

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自动化和艺术设计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与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第一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还拥有1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并建有各种类型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在这些优势特色专业基础上先期遴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作为首个专业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教育部评估中心专家现场考查工作已经结束。

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根据“五位一体”的评估体系,正在积极推动自动化、纺织工程等6个第二批专业参与专业认证。

三、坚持专业标准化建设,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学校积极支持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合作委员会开展专业建设和评估工作,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本科专业评估需要,不断建立各专业人才质量标准,完善专业发展评价机制。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探索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探索
式使 人 才培 养 与社 会需 要 出现 结 构性 失衡 , 毕
新型 纺织机 电技术 等特色 专业 的建设 。以 8个 院级重 点专业 建设 为核心 , 加大投 入力 度 , 探索 专 业 建设 标 准 , 结合 产 业结 构 调整 需要 及 学 院 自身特 点和优 势 , 整优化 人才培 养方案 , 调 打造 校 企合作 平 台 , 带动 相关专 业 的改革 与发 展 , 形
职课 程体 系 , 重点 培养学 生 的实 践能力 、 就业 能

现状分 析
1 .专 业 设 置
广东 纺 织 职业 技 术 学 院 2 0 - 2 1 0 9 0 0学 年 共开设 2 4个 专 业 , 日制 高 职 在 校 生 人 数 全
基 金 项 目 :广 东 省 教 育科 学 “ 一 五 ” 划 课 题 ( 8T 0 ) 十 规 0 J 17
摘要 :广 东纺 织职 业技 术 学院 以纺 织服 装 产 业 为基 础 , 以新 兴 的 托 , 以提 高人 才培 养质 量为核 心 , 整优 化 专 业结 构 和人 才培 养 方案 , 面提 调 全
高专业建设 的整 体水 平和 学院 办学 实力 , 实现 高就 业 率 、 高满 意度 办学效益 。
生存和发 展 的必 然选择 。

以职 业素养 和 职业 技 能 为 核心 , 建 高 技 构 能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和 专 业 课 程 体 系。在 充 分 调 研、 分析 社 会所 需 人才 类 型和 对应 职 业 岗位 所 需 的知识 、 能力 、 质 要求 的基 础上 , 照 相 关 素 参 的 职业 资格 标 准 , 构建 基 于工 作 过程 的现 代 高
校 ,0 0年纺 织 服 装 类 毕 业 生 约 千人 , 远 不 21 远 能满足 行业发展 对人才 的需求 。 ( ) 专 业 大 类 发 展 不 平 衡 现 象 较 明显 。 3

优化专业布局的若干意见

优化专业布局的若干意见

优化专业布局的若干意见专业是按行业职业岗位门类划分、在院校设置的学业类别,每一个专业都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

因此专业建设是院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

职业教育必须紧贴行业办学,必须紧贴职业岗位门类不断地、动态地优化专业布局,由此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岗位成才的需要,满足社会和人民对职业教育的期望。

目前学校常设的专业有32个,其中可以集群建设的专业有23个:1.医护:护理、呼吸治疗技术2.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3.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4.商贸: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酒店管理5.教育体育:学前教育、健身指导与管理6.艺术传媒:传播与策划、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7.影视制作:影视编导、戏剧影视表演、影视多媒体技术、摄影摄像技术、融媒体技术与运营。

据此“十四五”期间优化专业布局的意见如下:1.紧跟国家战略发展部署和行业变化,瞄准新型职业,从学校实际出发适时增设新专业,服务于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五个中心功能升级建设,做到每年有新设专业1-2个,增添学校办学活力。

2.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聚焦服务上海市“四大品牌”发展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各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统筹人才培养规模与布局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主动适应“供给侧改革”新形势,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机结合,形成明显的专业办学特色。

加大力度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做大做强优势专业;改造市场需求面窄、专业建设情况较差的老化专业;以就业率、人才需求、产业发展等情况作为专业调整重要依据,实行就业情况、招生计划、专业发展“三挂钩”。

到“十四五”末,三年制专业总数保持在35个左右,五年制专业总数保持在12个左右;重点建设3-4个专业群。

3.强化品牌专业建设,打造特色专业集群强化专业品牌意识,重点建设围绕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专业群,带动相关专业科学发展。

人才培养规划方案

人才培养规划方案

人才培养规划方案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无论是在教育领域、企业界还是国家发展战略中,都关乎着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

本文将就人才培养规划方案展开讨论,分析其背景、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步骤,旨在为人才培养提供具体的规划方案。

一、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驱动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要求人才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供需失衡等问题,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方案是当务之急。

二、目标1.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培养计划、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培养的人才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满足人才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性强、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

3.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多学科融合,培养具备综合知识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三、策略1.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加强教学方法创新,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育质量。

2.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阶段,形成系统的培养模式。

3.注重专业结构调整:根据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促进人才结构优化。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实施步骤1.制定培养计划:依据目标和策略,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培养要求。

2.优化课程设置:根据现实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使其更符合实际要求。

3.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持续改进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优化培养方案,确保其有效性。

人才培养规划方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和资源整合。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希望通过本规划方案的实施,能够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0.10.30•【字号】教高〔2020〕403号•【施行日期】2020.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各本科高等学校:为贯彻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和《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深化我省本科高校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现就我省本科高校(以下简称“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主动适应国家和河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以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急需学科专业为重点,以大力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长效机制,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持续提升我省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基本原则(一)需求导向。

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和中原城市群建设,强化学科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力、支撑力和引领力,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支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提质增效。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XX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XX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沪教委职〔2009〕30号)文件精神,根据《XX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XX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职〔2009〕40号)的文件要求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XX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有关标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进行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更好地为XX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保证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特制定我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XX和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XX“四个中心”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扣现代服务业这一主题,以集思广益、注重基础、分类调控、坚持导向、突出重点、择优建设、强化成效、适度超前为原则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充分体现区域经济特色、专业建设特色和学校发展特色,保证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可持续发展。

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完善学校各项教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发展后劲,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目标是,根据XX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等特点,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基础条件好、综合实力强、师资队伍优、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广、专业特色明的要求,着力创建专业教学特色,打造特色精品专业,逐步形成以酒店服务与管理、金融事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纽带,延伸专业为支撑,与区域经济匹配程度高、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和信息技术类四大专业群。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打造品牌的重要手段,对带动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建设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综合实力,特制定本规划。

为了适应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一步增强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势在必行。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粤教高函[20I4]8号)《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2)》、《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基于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特制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2011-2015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厅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开展专业建设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二五”专业建设目标,为“十三五”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主要成绩1.专业顶层设计明确,结构布局逐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两次对专业建设规划进行论证修订,提出按照传统优势专业和现代产业专业并重、重点建设与梯度培育并举、拓展与支撑专业互补的原则,形成以纺织服装专业为特色、现代产业相关专业为重点、其他专业为拓展的以工为主,文、经、管、艺术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

秉持“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的办学理念,在原有专业基础上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努力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专业结构体系。

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与管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和《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专业动态调整目标: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合理控制专业数量,形成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行业需求相匹配,并且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推进学校专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条专业动态调整基本原则:1.主动适应原则。

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特色发展原则。

以学校自身优势和办学传统为基础,依托行业背景,突出专业特色;坚持调整与改造、淘汰与增设相结合,促使品牌、特色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办学特色为主线的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规模稳定原则。

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专业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相结合、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促进规模与效益相协调。

4.持续建设原则。

以促进专业长效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自我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新专业申报及设置第三条新设专业应符合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学院自愿撤销传统专业,申报符合学校专业发展规划的新增专业,按“撤一增一”原则予以优先考虑;鼓励跨专业申报和建设符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的专业。

第四条学院每年新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1个,学校每年新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2个。

第五条新设专业设置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符合学校和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思路、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发展规划;2.有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论证报告;3.有相关专业为依托,具备专业发展优势和特色;4.有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5.具备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所需基本师资队伍及实训条件。

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者:赵兵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7期摘要: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

本文试从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和科学合理地修订培养方案三个方面,探讨高等美术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前景,以促进美术人才的塑造和培养。

关键词:高等美术院校;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16-0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之下,高校之间的竞争已日趋激烈。

如何培育符合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摆在每所高校面前的迫切任务,而搞好专业建设则成为各高校在大众化时期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院始终站在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战略高度,全面落实教学中心地位,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入手,着力强化专业建设,形成了系列化、规范化、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体系,使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逐步调整专业布局,完善专业结构学科专业建设是实现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所在。

学院提出要以“丰富专业内涵,拓展应用领域,强化特色作用”为学科发展策略,注重人文专业版块与造型艺术、设计艺术专业版块间的相互渗透、互补,相互促进,形成了与办学定位相吻合,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需要相适应,结构合理、兼容互动、协调发展的本科教育体系。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院仅有6个专业。

从90年代开始,我院依托原有的专业优势,发掘学科专业资源,开始拓展新的专业。

从1998年开始,经过充分论证,分步实施,我院完成了教学基本结构的调整。

首先,在油画系以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划分为基层教学单位,实行工作室制,设置了新写实工作室、新古典工作室、新表现工作室、大型绘画工作室。

其次,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学院推动各专业向多元化扩展,很多系增设了新的专业方向。

第三,加强人文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加强美术理论学科建设,成立了美术史论系,除担任全院艺术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外,培养美术史及美术基础理论人才。

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

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

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学科专业结构是大学的基本架构,是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和长远发展。

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构建与“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科学研究优势突出、服务社会能力强,国内著名、优势学科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决定开展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的功能,按照“以工为主,强化石油石化类优势学科专业,拓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石油装备学科和新工科领域,拓新新能源学科专业,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学科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学科专业定位,以改革为动力,优化调整学位授权点、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专业结构布局,打破学科壁垒,控制学科规模,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加快学科升级转型,突出学科建设重点,探索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学科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

二、工作目标:通过凝练学科专业方向、优化学科结构,调整学科布局,明确学科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和建设任务,进一步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实现“发展规模适度、结构布局合理、建设层级清晰、竞争优势持续”的学科优化调整目标,基本使学校一级学科整体规模控制在20个左右,本科专业控制在55个左右。

三、工作思路:在全面调研学校学科建设情况基础上,经过深入分析和论证,学校将坚持“规模控制、培育新兴、强化特色、打造一流”的原则,按照“广泛调研、顶层设计、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遵循“坚决、积极、稳妥”的工作要求,分三个阶段实现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目标。

第一阶段:2019年1月-2019年12月,以我校专业评估和国家专业学位点领域变更为契机实现学科专业整合调整和新工科建设;第二阶段:2020年1月-2025年12月,以学科排位评估和二级学科转升一级学科结果为参考,实现学科布局优化,全面建设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石油装备学科。

专业建设标准,促进专业结构优化

专业建设标准,促进专业结构优化

专业建设标准,促进专业结构优化一、引言专业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为了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高校需要组建专业建设标准,从而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专业建设标准和专业结构优化展开探讨。

二、专业建设标准的重要性专业建设标准是对高校专业设置与管理进行规范的重要依据。

通过制定科学的标准,可以推动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专业建设标准还能够引导高校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专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建立专业建设标准对于推动高校内涵建设和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专业建设标准的内容及要求1. 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标准应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与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专业建设与高校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

2. 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标准应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调整,充分挖掘专业特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 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标准应指导高校建立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引导高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4. 教学资源配置专业建设标准应要求高校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设施建设,确保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

5. 质量评价与保障专业建设标准应明确专业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四、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专业结构优化是指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对高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与优化,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专业结构的优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科整体水平,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五、专业结构优化的原则与方法1. 需求导向专业结构优化应以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推动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南方医科大学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南方医科大学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南方医科大学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一、前言为了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对我省高等教育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新的要求。

加强我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及人才培养工作,引导学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

根据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深入开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工作,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这对今后学校长远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要求高等学校适时调整本科学科专业结构和优化培养方案,培养社会适用人才。

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而服务水平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与量。

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要,不断调整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数量,增强和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2008年12月,国务院审批通过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推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这表明,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今后会发生巨大变化,而为这一变化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任务非常重大。

面临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这都要求高校根据这些新变化和新形势,进一步推动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急需和适用人才。

其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高等学校自身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以及高等学校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之间的办学竞争将日趋激烈,其中,人才培养的质量将成为竞争的关键。

因此,如何根据社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本科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高等学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与管理,培育和强化专业优势,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专业建设包括专业增设、调整、改造、综合改革及重点、特色建设等。

第三条专业建设应明确专业定位、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通过加强建设,规范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布局结构,并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第二章指导思想第四条从优化结构与布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区域产业调整等出发,进一步凝聚专业优势,突显地方特色,立足学校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化专业改革,促进专业建设,推动学校办学质量和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第五条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学条件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着重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并在省内有较强优势、国内有较大影响。

第六条坚持夯实基础、积极发展应用、重点培育特色、大力扶持交叉的方针,要统筹规划,精心谋划,稳步推进。

要坚持常抓不懈,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办学目标,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有步骤逐项落实。

第三章专业设置与调整第七条基本要求1.专业设置与调整应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等关系。

2.专业设置与调整应符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及有关要求,按规定程序办理。

3.学校鼓励跨学科联合申报和建设新兴、交叉专业,各学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自身特点,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

第八条增设新专业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

2.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

3.有详尽的拟设专业调研论证报告,报告须有专家签署意见,专家人数一般不少于6人,其中校外同行专家和企事业单位人员不少于3人,论证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拟设专业的科学性、规范性、必要性分析;(2)拟设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3)拟设专业与国内外相关或相近专业的比较分析;(4)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积极拓宽筹资开源渠道,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利用情况较好;专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学校坚持“统筹兼顾、教学优先”的办学经费管理理念,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以“教学日常运行经费+专项建设经费”为投入模式,采取“两上两下”的流程,根据教育经费总量和教学需要情况逐年增加经费预算;二是创新教学经费投入机制,以“钱随事走、注重绩效、集中资源、提升质量”为经费配置原则,建立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导向的预算拨款体系,使经费投入形成科学合理的流向;三是学校制定了《预算管理办法》《教学运行经费核算与使用管理办法》《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为教学经费的稳定投入和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教学经费逐年增长,满足教学基本需要
经费分配合理规范,使用效益明显
教学经费分配合理
教学经费按照“教学日常运行经费+专项建设经费”的模式进行分配。

教学日常运行经费由教务处会同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和教师数量等因素进行预算分配,包括教学基本经费、实习经费、实训实验材料经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体育维持经费、教学运转经费和教学设备维修经费等;依据《教学运行经费核算与使用管理办法》,确定分配方法和定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