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合集下载

1、简论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

1、简论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

简论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离骚》《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屈原对楚辞的贡献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

《离骚》一篇就有二千四百多字。

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征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征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征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诗人,他的作品是一座跨越时空的丰碑,也是一个丰富、复杂模式的载体,他是一位失败的政治家,却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型诗人。

他的思想受到儒、法、道诸家的影响而自成一家,他创造的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更是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其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执着深沉的爱国情怀,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班固云:“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将危亡,忠诚之情怀不能已,故作《离骚》(《离骚赞序》)。

由此可知,《离骚》是屈原遭怀王疏远之后一段时期内反思、求索、痛苦之作,寄托了诗人把祖国推上富强道路的理想,并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明君”身上,这种忠君思想亦包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恐皇舆之败绩”,不只是担心国君不走正路而摔跟头,更担心国家日益削弱而有覆没的危险。

他对怀王的怨,有着恨铁不成钢的特定内涵,包含了无比强烈的对国家的爱。

司马迁称之为“存君兴国”,朱熹称之为“忠君爱国”。

比如《离骚》里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可见屈原为了治理国家,确实培养了一批人才并希望将来有用。

诗人一生为了祖国,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惜奔走呼号,企图“及前王之蹱武。

”当他看见“党人”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就大声疾呼:“岂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当他一再受到群小的排挤和迫害时,就奋不顾身地和他们斗争到底,九死不悔。

至死不离开祖国,他的实践,追求,探索,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观念的逐步形成,具有不可忽视、无法回避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他为我们自塑了一个完美的人格典型,他,也就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

他的悲愤的歌唱,一字一句都倾泻了深沉的爱国思想感情,成为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二、大胆地夸张、奇特的想象、瑰丽的词采《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

从《离骚》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

从《离骚》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

从《离骚》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从《离骚》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离骚》是一部传世名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体现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从《离骚》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离骚》简介屈原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其作品中表达了真挚的爱国情感,《离骚》一文正是在楚国灭亡之后,屈原在悲愤之余写出的一部作品,在文中作者阐述了对楚国君主和人民的热爱,对国家走向覆亡表达了深切的悲痛,作者剖析了楚国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抨击了那些误国误君的奸佞之臣,以自我的高尚品德反衬了奸佞之人的品格低下。

楚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战国争雄中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是由于楚国君主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再加上君主任用奸臣,从而造成了楚国逐渐势微,连年征战失败,而楚怀王为首的贵族集团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至楚国人民的安危于不顾,从而走向了国家灭亡的悲剧。

在当时的情况下,屈原被奸佞小人迫害流放,对楚国的危机无能为力,只能用发自肺腑的悲痛为楚国送上最后的哀歌。

2、屈原爱国情怀的体现(1)热爱普通的楚国民众忠君爱国是屈原爱国情怀的支撑,屈原一生兢兢业业、操劳国事、事事以国家为重,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带领楚国走向振兴,后来遭到了奸佞之臣的排挤迫害,依然对不失“存君兴国”的志向,希望能够实现强国安民的理想。

中国古代就有极强的民生意识,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只有热爱民众、同情民众,才能设身处地的思考民众疾苦,制定相应的休养生息政策。

屈原对楚国人民有很深的情感,在《离骚》中屈原发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国家动乱的最终承担着就是基层的民众,而屈原的志向就是振兴楚国,让楚国统一全国来结束战乱,让人民摆脱战争的困扰,从此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这种“亲民”、“爱民”的思想始终贯穿于屈原的情怀中。

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来看,屈原的思想和楚国人民的意愿息息相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诗人,屈原痛心人民疾苦,关系普通民众的存亡,在《离骚》中,屈原虽然身处流放,但是矢志不渝,将自己一颗热心倾注到楚国人民身上,以悲痛的诗句写出了楚国人民亡国亡家的悲愤心情。

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以来都深深影响着后人。

那么,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是什么呢?一、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1. 爱国主义的概念爱国主义是指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屈原的诗作中,他对祖国的眷恋和对百姓的忧虑无不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内涵。

他在《离骚》中写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啼岫岩,风吹草木动兮。

不见君子故,谁谓之心伤?”可见他对国家兴亡的关切之情。

2. 屈原爱国主义的表现在屈原眼中,爱国主义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实际行动。

他在政治上竭尽忠诚,为国家效命;在文学上倾心鞠躬,抒发忠贞;在情感上倾注深情,忧国忧民。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他的忠诚、无私和奉献中。

二、屈原爱国主义的启示1. 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价值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不管是古往今来,还是将来,都需要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只有爱国才能让国家强大,民族富强。

2. 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实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提示我们,爱国主义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体现。

无论是从政为国,还是从事平凡的行业,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体现爱国之心。

结语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我们当代人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警示意义。

让我们在弘扬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道路上,秉持真爱国家的情怀,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我国梦不懈奋斗。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以来都深深影响着后人。

他在其诗作中表现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百姓的无私奉献精神,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包括对国家的眷恋和对百姓的忧虑,他在政治上竭尽忠诚,为国家效命;在文学上倾心鞠躬,抒发忠贞;在情感上倾注深情,忧国忧民。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他的忠诚、无私和奉献中。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告诉我们,只有爱国才能让国家强大,民族富强。

爱国主义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体现。

《离骚》中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离骚》中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离骚》中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下是有关《离骚》中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离骚》是其经典代表作。

作为一篇古典政治抒情诗作,《离骚》内容博大精深,富有时代价值和意义,其渗透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仍具有重大教育意义。

(一)政治志向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著《离骚》。

《离骚》的创作则当作于放逐后。

当时,政治衰败的楚国已到濒临灭亡的状态。

曾经疆土辽阔,国富兵强的实力大国,最终沦落到国事衰微、被秦攻破的悲惨地步。

屈原是楚国历史兴亡的见证者,对祖国饱含深情。

楚国的贫穷与落魄,与之前有着天壤之别,曾为三闾大夫的屈原更是惨遭迫害,他百感交集,心力交瘁,于是,作《离骚》表达自身的政治理想以及内心的怨恨。

在战国七雄剑拔弩张时期,各国均面临生死存亡,屈原试图通过改革实现楚国的发展,实现中国的统一。

对此,屈原列举历史上兴亡治乱之君的案例,提出治理楚国的具体方略,彰显出作为一名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爱国情怀。

为实现政治理想,实现楚国的繁荣发展,屈原提出政治革新的主张,并强调举贤而授能,严格依法办事,改革当时朝廷针锋相对的局面。

选贤举能作为实现屈原政治理想的手段,同时也彰显出其强烈的爱国精神。

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对楚王的忠心密切相连,在屈原的爱国理念里,爱国即是忠君。

为了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他揭露怀王的昏庸,同时也对其抱有幻想,盼其能够“抚壮而弃秽”“改乎此度”,屈原作品中也经常流露出对奸佞小人嫉贤妒能、统治者轻视人才、自己怀才不遇的极大愤慨。

屈原诗作中虽有凄楚苍凉和幽怨痛苦,但却遮掩不住其博大的胸怀及深挚的爱国之情。

《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有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指出屈原为实现国家振兴不遗余力培养人才,并对其寄予厚望,希望能承担定国兴邦的使命。

从这些均能够看出屈原不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亦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

(二)崇高人格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离骚》中,屈原的崇高人格体现在为实现政治理想而不懈奋斗,更体现在失败后仍然不停息地求索。

以《离骚》观屈原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以《离骚》观屈原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以《离骚》观屈原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很多人把屈原定位成一个浪漫主义者, 无疑这把屈原简单划了, 因为除了浪漫主义之外, 他文章还有很多方面的特点, 比如说现实主义。

屈原是一个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融为一体, 为后世树立二者结合的优良典范的人。

关键字: 屈原;浪漫主义;表现性;现实主义;典型性正文:辛亥革命以后, 梁启超明确的指出屈原的作品为“浪漫的文学”, 因此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屈原定位成浪漫主义精神的代表人物。

这本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信服的结论, 屈原的作品能大胆的驰骋想像, 创作出了许多奇特优美﹑奔放雄伟的艺术形象, 这表露了他自觉运用“想象”这一浪漫主义者必用的艺术手法。

并且在神话传说﹑行文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纯熟运用都体现了屈原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

但是单凭文法词章就判定一个人似乎太过武断, 也太过盲目。

这样做把一个本来多方位多层次的屈原单一化和简单化了, 因为屈原除了具有显著的浪漫主义特征之外, 现实主义的表现也是很明显的。

接下来我想根据他的代表作《离骚》来分析他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具体体现。

“浪漫主义”的一个本质的特征就是他的的表现性, 即表现情感、表现理想和个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愤怒出诗人”。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是在屈原在仕途上因奸馋被逐, 眼见国家内忧外患、民生多艰但他空有满身才华﹑满腔抱负的情况下发愤而抒的。

因此《离骚》中很多地方都抒发了屈原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比如说“仆夫悲余马怀兮, 蜷局顾而不行”表现了宗国故土怀有深沉的情愫, 虽屡次遭馋被逐, 却是宁死不肯离去。

“长叹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则表现的他对人民的热爱和同情。

“岂余身之惮殃兮, 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之先后兮, 及前人之踵武”反映了他不计个人安危, 为祖国富强和政治修明而终生奋斗的政治目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则体现出他特别注重个人品格的修养与锻炼, 终生汲汲于自身人格美得追求。

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屈原一生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是“美政”。

他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中充满了诗人不懈追求政治理想的热情。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为了楚国的强盛,诗人奔走操劳,主动承担起开路先锋的重任,希望君王能赶上前代圣君的脚步。

2、强烈的主观抒情。

《离骚》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

诗人抱有“美政”理想,在现实斗争中惨遭失败,转而在想象中继续追求,终归失败。

后又设想离开祖国,但最终不忍离去。

通过这一历程,集中描摹了他受党人排挤而产生的“四种忧愤”,表现了屈原崇高的人格和深沉的爱国精神,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3、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采用大量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在现实斗争失败后,他在想象中向大舜陈词,上求天地,下索神女,命灵占卜,巫咸降神,并幻想去国远游,最后在太空中看到故乡而止步,中间穿插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呈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4、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人用佩戴香草表示博采众长,吸收营养,提高自己的才干;把治国之道比喻为道路;用种植香草象征广泛培植人才;人才的蜕化变质则是说众芳芜秽。

这一“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发展了《诗经》中广泛运用的比兴,是艺术表现手法的推进。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浪漫主义精神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浪漫主义精神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异彩纷呈。

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精神,并鼓励人们自觉地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高昂的正气与民族气节,积淀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弘扬其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积极精神。

创造更加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成为各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楚文化对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楚国人世世代代生存、繁衍、发展的文明旅程中。

逐步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立志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以民为本、舍己为人的价值观等等。

正是楚人的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养育了屈原这样一位跨越时空、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世代典范。

屈原(约前340-前277),战国末期楚国人。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出身贵族,加上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才能超群,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和擢升,受命担任左徒要职,“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他的“美政”理想,即进行政治改革——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举贤授能”,刷新政治,限制旧贵族的权益;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收复失地。

但是屈原的改革在内政外交上触动了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根本利益,与他们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了他们的嫉恨和反对,在上官大夫等人的谗毁下,昏庸的楚怀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蒙冤被疏后。

离开郢都,先后流浪汉北和沅、湘二水之间。

屈原的很多作品,包括《离骚》等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第二年又攻陷巫郡、黔中。

屈原痛感国家的败亡,自己又无力挽救,悲愤难捱。

是年五月五日,遂自投汩罗江,以身殉国。

在“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战国时代,许多士人在本国得不到重视时。

屈原人物短评800字高中

屈原人物短评800字高中

屈原人物短评800字高中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与文化巨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

他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而他的作品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关于屈原生平、政治理想、文学成就、精神品质等方面的详细评述。

屈原生平简介屈原,约生于公元前340年,楚国贵族之后。

他历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务,深得楚王信任。

然而,在政治斗争中,屈原遭到了排挤和流放,最终在公元前278年投江自尽。

屈原的政治理想与主张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以德治国,主张“美政”。

他认为国家应该以道德教化为基础,重视民生,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

同时,屈原反对贪腐和权谋,追求公正和仁慈的政治氛围。

屈原的文学成就与影响屈原的文学成就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深远,富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其中,《离骚》、《九歌》等作品更是千古传颂的佳作。

屈原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楚辞”的开山鼻祖。

屈原的精神品质与价值观屈原的精神品质体现在他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操守上。

他以国为重,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抨击时弊。

同时,屈原重视诚信和节操,倡导高洁的人格。

他的价值观成为后世士人的典范。

屈原的悲剧结局与后世评价屈原的悲剧结局是由于他坚持正义、不肯妥协的性格所致。

他的离世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同情,成为文学史上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

后世对屈原的评价极高,尊他为“诗魂”、“国士”。

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他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畏强权,勇于献身。

这种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挚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屈原的文化意义与价值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更是一位文化巨匠。

他的作品和思想代表了楚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屈原的文化意义在于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的诗风与特色屈原的诗风独特,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华丽,富有音乐美感。

试析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试析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试析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摘要: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

他完成了一个划时代的任务。

即把人民群众的口头诗歌创作,提高到了专业作家艺术创新的水平。

更值得称赞的是,他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产生的现实主义以后,与之相辅相成的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关键词: 屈原神话浪漫主义一、屈原的生平及作品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二、屈原的浪漫主义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

他完成了一个划时代的任务。

即把人民群众的口头诗歌创作,提高到了专业作家艺术创新的水平。

更值得称赞的是,他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产生的现实主义以后,与之相辅相成的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我国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存在与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之中,神话不是自觉的艺术创造,这是朴素的,自发的阶段。

从屈原开始,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得到比较自觉的运用,并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作者:贾舒涵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3期摘要: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屈原的作品,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理念,阐释了其为自身理想,敢于同邪恶作斗争的勇敢,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浪漫,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屈赋中完美地、和谐地、有机地统一为一个整体,本文将对他的情怀进行浅析。

关键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理想情怀一、楚人的爱国传统通过对楚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的了解就可以知道,由于长期的战乱纷争导致楚人一直处于生存危机之中,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仍然坚挺下来,也正因为楚人生存环境的恶劣,坎坷,才使得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练就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正因为如此,纷争之下,备受压迫,处于底端受到歧视,楚人渴求独立,不断抗争,爱国情怀和民族观念不断高涨。

楚国民族之所以开疆扩土,不断征战,一步步走向独立,最后成为中原地区的支柱,正是因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与心,楚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也已经深入骨髓,而屈原,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也贯彻了这种精神。

二、屈原的爱国主义屈原生活在战乱纷争的战国时期,但是他出生在楚国的贵族家庭,从小便读万卷书,有着过人的志向和远大的报负,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官至左徒,“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处号令;出则礼遇客卿,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但是,世事难料,谁能想到他的才能,他的报负却没能造福于他,由于他生活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时代,而他却又是具有正直心胸的人,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他的作品《离骚》之中,充分展示出他才华横溢的文学情怀,但是因为历史的背景,他如何的高风亮节,如何的远大抱负,在现实中都是不堪一击,化为了泡影。

身为一位爱国诗人,心中必然有着无法言说的浓烈情感,而他,却又只能用诗来寄托他心中执着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屈原的著作《离骚》中的爱国者的形象就是具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因为写这首诗的时候,屈原已经到了后半生人生阶段,受到腐朽贵族势力的不断排挤和打击,又被放逐,满腔愤恨无处宣泄,满怀抱负无法实现,只能寄情于诗歌之中,才成就了一首极具政治色彩的感情浓厚的抒情诗。

屈原作品艺术特色浅析

屈原作品艺术特色浅析

屈原作品艺术特色浅析
---------------------------------------------------------------------- 屈原的作品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屈原是一个积极的浪漫主义者,作品偏重于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刘勰在“辨骚”中说屈原诸作有诡异、谲怪、狷狭、荒淫四事异于经典,而这正是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色。

二、诗律的解放与创造。

屈原的作品,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限制,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灵活的“骚体诗”格式,是诗歌形体的一次解放。

骚体诗的特点是字句较多,每句字数六言、七言、八言等都有,并且句中有楚声“兮”字。

后人称为“楚辞”。

三、精巧的语言。

描写细致,刻划深入,用字精巧,音律和谐,再夹用各种美丽的象征和譬喻的手法,使他的作品,变化多端,文采绚烂。

四、丰富的想像力。

屈原想像力的丰富,在“离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驱驶着雷电风云、驾驶着龙凤,坐着华美的车子,忽而上天,忽而下地,使他的作品,充满动人的形象和鲜艳的色彩。

五、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他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加以发展。

如“离骚”中,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

比兴与内容合而为一,而且有系统的一个接一个地用比兴来表现它的内容。

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众女护美比群小嫉贤,以婚约比君臣遇合,以驾车马比喻国家等等。

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形象生动、丰富多采。

《屈原列传》人物浅析

《屈原列传》人物浅析

《屈原列传》人物浅析《屈原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楚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

屈原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屈原列传》中的人物进行浅析,探索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历史意义。

屈原:楚国大夫,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屈原在《屈原列传》中的形象是一个忠诚于国家、热爱民族的人物。

他在楚国历任重要职务,曾多次建议国君对外交政策和内部管理进行改革,代表了一种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政治抱负。

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被誉为爱国诗人。

屈原还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婉约抒情的语言著称。

在《离骚》中,屈原营造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表达了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对个人遭遇的悲叹,同时也揭示了他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屈原的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和深刻的内涵,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

《屈原列传》中还记载了屈原在政治上的不幸遭遇。

他多次被贵族排挤,最终在楚怀王的谗言下被流放,这一段经历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屈原为了保卫国家利益和保全民族尊严,不畏权贵的迫害,以身殉国,给后人留下了一幅忠臣义士的形象。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屈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更是一位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顾一切的政治家和忠臣。

他的形象历久不衰,对后世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怀王:楚国国君,屈原的上司。

在《屈原列传》中的形象是一个谋略高明、善于权谋的君主。

楚怀王在位期间,秉持着强大的政治野心和军事胆量,使得楚国一度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他在对外征战和对内政治施政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

楚怀王在《屈原列传》中也展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他对屈原的猜忌和排挤,最终导致了屈原的流放和悲惨遭遇。

这一段故事揭示了楚怀王的私欲和独裁本性,表明了封建君主统治下忠良的遭遇。

浅析屈原的浪漫主义

浅析屈原的浪漫主义

摘要: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树一帜的历史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中也占有一席。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从起源于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中在诗歌和戏剧中取得较多的发展。

关键词:屈原浪漫主义楚辞离骚继承与发展一、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

出身于楚国贵族,曾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二、楚辞1.分类: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即诗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即书名)。

2.诗歌体裁: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即“楚辞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3.楚辞体特点:A.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

B.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4.评价:《楚辞》作为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体”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5.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源头;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源头。

请你结合屈原谈谈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请你结合屈原谈谈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请你结合屈原谈谈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一篇:请你结合屈原谈谈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

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

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

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置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

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

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

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

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

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

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

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

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

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

86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文/贾舒涵摘要: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屈原的作品,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理念,阐释了其为自身理想,敢于同邪恶作斗争的勇敢,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浪漫,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屈赋中完美地、和谐地、有机地统一为一个整体,本文将对他的情怀进行浅析。

关键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理想情怀一、楚人的爱国传统通过对楚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的了解就可以知道,由于长期的战乱纷争导致楚人一直处于生存危机之中,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仍然坚挺下来,也正因为楚人生存环境的恶劣,坎坷,才使得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练就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正因为如此,纷争之下,备受压迫,处于底端受到歧视,楚人渴求独立,不断抗争,爱国情怀和民族观念不断高涨。

楚国民族之所以开疆扩土,不断征战,一步步走向独立,最后成为中原地区的支柱,正是因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与心,楚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也已经深入骨髓,而屈原,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也贯彻了这种精神。

二、屈原的爱国主义屈原生活在战乱纷争的战国时期,但是他出生在楚国的贵族家庭,从小便读万卷书,有着过人的志向和远大的报负,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官至左徒,“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处号令;出则礼遇客卿,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但是,世事难料,谁能想到他的才能,他的报负却没能造福于他,由于他生活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时代,而他却又是具有正直心胸的人,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他的作品《离骚》之中,充分展示出他才华横溢的文学情怀,但是因为历史的背景,他如何的高风亮节,如何的远大抱负,在现实中都是不堪一击,化为了泡影。

身为一位爱国诗人,心中必然有着无法言说的浓烈情感,而他,却又只能用诗来寄托他心中执着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屈原的著作《离骚》中的爱国者的形象就是具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因为写这首诗的时候,屈原已经到了后半生人生阶段,受到腐朽贵族势力的不断排挤和打击,又被放逐,满腔愤恨无处宣泄,满怀抱负无法实现,只能寄情于诗歌之中,才成就了一首极具政治色彩的感情浓厚的抒情诗。

浅析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浅析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浅析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姓名:学号:专业:摘要:爱国主义是长期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的“美政”理想上;表现为与党人群小的坚决斗争;对故土、故都的依恋;重视人民群众的民本思想。

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忠君”是密切结合的,这是他的历史局限。

屈原爱国思想的形成,既有当时的客观条件,又是他主观修养的结果。

屈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其创作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所谓屈“骚”传统。

关键词:屈原;爱国主义;浪漫主义一、屈原的爱国主义屈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活于楚怀王和顷襄王时期。

他是楚王室的远房宗亲,有着过人的才华,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

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

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

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

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屈原的作品不是单纯的文学,它艺术地概括了战国时代新旧两种制度的矛盾冲突;揭示了楚国宫廷内部进步与腐朽势力惊心动魄的斗争,是那个时代的诗史。

同时,它塑造了屈原这一进步的政治家,为真理而献身的斗士和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光辉形象,诗人的爱国主义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坚定不渝的“美政”理想。

《离骚》一诗形象而又扼要地陈明了屈原的“美政”理想,我认为“美政”理想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选贤任能,二是修明法度,正如诗中所说“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屈原还有意列举了伊尹、傅说,吕望、宁戚等一批出生卑贱却能得遇明君从而施展抱负的事例:“勉升降以上下兮,求榘矱之所同。

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屈原,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和爱国者,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的心灵。

在本文中,我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来评估并探讨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一、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1. 理解屈原的时代背景屈原生活在中国战国时期,那时国家分裂割据,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屈原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破败和人民的苦难,他以深切的关切和忧虑,投身于振兴国家的使命中。

2. 屈原的国家情怀和责任感屈原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他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情感之上,不计较个人得失,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为国家寻求和谋求治理之道中。

他的诗歌中深深融入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人民的真挚关怀。

3. 屈原的忠诚和担当精神屈原始终坚守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在流亡期间,他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为国家建言献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面对挫折和逆境,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爱国者的勇气和担当。

二、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和价值1. 启迪后人的爱国情怀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矢志不渝、精忠报国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人民的真挚关怀,鼓舞着人们为了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2. 弘扬民族文化的力量屈原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将他的爱国情感融入其中,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及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和发展。

3. 培养个人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屈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激发着每个人内心的力量。

通过学习和理解屈原的精神,我们能够深入思考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并在实践中体现出真正的爱国情怀。

三、个人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在我看来,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无私奉献精神。

他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国家寻求治理之道,为建立一个繁荣富强、安定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屈原列传》人物浅析

《屈原列传》人物浅析

《屈原列传》人物浅析《屈原列传》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生平和事迹。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其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对《屈原列传》中的人物进行浅析,探讨其性格特点、思想倾向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和文学家。

他对楚国政治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和忠诚的忠臣。

从《屈原列传》中可以看出,屈原的人物形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屈原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爱国诗人。

在《屈原列传》中,屈原不仅是一位忠臣,也是一位文学家。

他以自己的诗歌才华,歌颂了楚国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表达了对家国的深切之情。

他的《离骚》、《天问》等作品,以其瑰丽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国家的深情厚爱,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爱国诗人的典范。

屈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思想家。

在《屈原列传》中,屈原对楚国的政治现状和民生疾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政治理论和民生观念。

他认为政治制度需要改革,才能使国家强盛;他关心民生疾苦,呼吁减轻赋税负担,改善人民生活。

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质和深刻思想的人物形象。

《屈原列传》中塑造出了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政治家、浪漫主义情怀的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家的屈原形象。

他的人物形象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文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和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他的爱国之情、忠臣之志、文学才华和思想洞见,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和政治思想的杰出代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简论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

简论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

简论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被誉为“浪漫主义艺术的代表作”。

本文将简要探讨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并将其与中国古代其他诗歌进行比较。

屈原的诗歌作品以清新的笔调和瑰丽的艺术表现力著称。

他在诗歌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了对自然、人生、信仰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屈原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情感和精神的探索,表现出对人类美好愿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屈原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自由、正义、信仰等价值的追求,这些主题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屈原的诗歌采用了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和形象。

这些符号和形象往往代表了某种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具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屈原在《离骚》中采用了“香草美人”的形象,以此来比喻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感。

此外,屈原的诗歌中还使用了诸多的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屈原的诗歌相比,中国古代的其他诗歌也具有不同的浪漫主义特色。

例如,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放、奔放和自由的精神,而苏轼的诗歌则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索。

此外,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歌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作品中表达了对爱情、自然和人生的
美好感受。

屈原的诗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浪漫主义艺术表现方式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屈原的诗歌也与中国古代其他诗歌有所不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姓名:学号:专业:摘要:爱国主义是长期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的“美政”理想上;表现为与党人群小的坚决斗争;对故土、故都的依恋;重视人民群众的民本思想。

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忠君”是密切结合的,这是他的历史局限。

屈原爱国思想的形成,既有当时的客观条件,又是他主观修养的结果。

屈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其创作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所谓屈“骚”传统。

关键词:屈原;爱国主义;浪漫主义一、屈原的爱国主义屈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活于楚怀王和顷襄王时期。

他是楚王室的远房宗亲,有着过人的才华,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

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

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

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

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屈原的作品不是单纯的文学,它艺术地概括了战国时代新旧两种制度的矛盾冲突;揭示了楚国宫廷内部进步与腐朽势力惊心动魄的斗争,是那个时代的诗史。

同时,它塑造了屈原这一进步的政治家,为真理而献身的斗士和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光辉形象,诗人的爱国主义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坚定不渝的“美政”理想。

《离骚》一诗形象而又扼要地陈明了屈原的“美政”理想,我认为“美政”理想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选贤任能,二是修明法度,正如诗中所说“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屈原还有意列举了伊尹、傅说,吕望、宁戚等一批出生卑贱却能得遇明君从而施展抱负的事例:“勉升降以上下兮,求榘矱之所同。

汤禹严而求和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其桓闻以该辅”,为的就是要申明应该不分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来选拔任用人才。

同时屈原还反复申明“绳墨”、“规矩”,并列举出历史上那些“纵欲而不忍”的昏君如夏启、羿、浇、夏桀、商纣王等,无不导致身死国亡,而像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些有道明君,都是凭着盛德茂行才享有天下的大量事例,以说明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度。

联系战国末期楚国当时的现实,应该认识到,屈原的“美政”理想明显具有进步性,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向。

难能可贵的是,屈原“守节不变”,始终如一的忠于君王,他“受命不迁”,也“独立不迁”,且不惜以身沉汨罗来殉自己的理想。

第二、为坚持理想而与邪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与勇气。

屈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提出了进步的理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坚持理想,虽然连遭失败和挫折,备尝艰辛,却坚忍不拔,矢志不渝,这正是他韧性的战斗精神。

在怨君刺上、体恤人民、忠君爱祖国的同时,屈原对于造成楚国积弱的子椒、子兰等“党人”,也予以无情的鞭挞。

诗人说: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由于屈原正道直行,洁身自好,自然“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恶言秽语他不怕;当草拟宪令未就,上官大夫欲夺时,他坚决地予以拒绝;甚至“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党人”嫉妒、排挤、诽谤屈原,连他的得意门生也改弦易辙。

形势的险峻没有吓倒他。

他孤军奋战,为施行其“美政”而奔走,两次出使齐国,联齐抗秦,也曾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

他至死也未向“党人”低头。

这些都表现了屈原反复申诉了为坚持理想而与邪恶势力抗挣到底的决心与勇气。

第三,对故土眷恋之情。

对故乡对祖国的眷恋,既是屈原人格美的光辉体现,也是其爱国情感的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纷争之际,一般的人生观都趋向于随机应变,正如俗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孟子提倡“舍利取义”,庄子吹嘘一跃而行几千里的鲲鹏,“楚才晋用”,孔子周游列国,张仪、苏秦游说六国,就连屈氏也有流徙于他国者,但无一人指责他们“叛国”。

《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遭亲人女媭之詈责、灵氛之“吉占”,都是权其早日改变志向,以免“忘身”。

“我”也曾有过离开故土的念头,但“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因为诗人有“深固难徙”的“壹志”,他宁可象彭咸一样,投水殉志,也不愿离开生他养他培育他成长的故乡。

在那个让有志之士感到苦闷的时代,屈原以他那坚定的情操,为后人树起了一座闪光的纪念碑。

这种精神是超前于时代的,所以,屈原是生而名微,死而名垂千古。

第四,重视人民的思想。

“民”在汉朝以前的意义,一是通称,如“厥初生民”,意同“人”;另一种意思是区别于君臣、“百姓”(贵族)的“众庶”,即相当于今天的老百姓。

春秋以前,统治者也重视“民”,那却是怕“民”造反,从稳固其政权的目的出发,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犹水也,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去认识他们、看待他们。

屈原则不然,他不仅了解“民生各有所乐”、“民好恶其不同”,而且还深情地“哀民生之多艰”。

诗人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在总结有史以来历次君权丧失的教训后才提出的。

他认识到人民的苦难,体会到人心向背的意义,并为此大声疾呼,希望君王也认识到这一问题。

择其时而论之,乃是一伟大之孤情也!二、屈原的浪漫主义屈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其创作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所谓屈“骚”传统。

《离骚》的浪漫主义特征,在内容上表现在对进步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上,在艺术上表现在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构成奇特的情节、境界,并善于利用、发展民歌的比兴手法,来象征他与楚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实际也就是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

继《楚辞》之后,由屈原点燃的积极浪漫主义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形成了和“风”诗传统面貌不同的另一文学潮流。

由此,不由想起屈原和《楚辞》了。

屈原经过两次流放,可能已经逐渐看清了社会与自己理想之间的差距,在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之际,写出的诗文也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逼破屈原只能“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一生不得志的经历,迫使屈原只得在《离骚》中以245行的篇幅驰骋浪漫想象“往观四方”,天上人间,古往今来,跋涉奔波于漫长曲折的心路历程,从而去寻求理想、赏识与寄托。

多少年过去,在屈原的影响下,《楚辞》也就成了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

他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他把最丰富生动的神话想象,与最深沉理智的个体人格完美的溶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屈原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自然现象编织成一个奇异的世界。

这个世界中,人神杂处,寥廓荒忽,美人香草,望舒飞廉,巫咸夕降,羲和弭节,流沙赤水,八龙婉婉,奇禽怪兽,神魔鬼魅,情景怪诞奇异,境界仿佛迷离,场面雄伟壮丽,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这个世界中,蕴藏着巫术的观念,神秘的象征,深沉的寓意,色彩艳丽浓烈,形象奇特瑰丽。

奔放的热情和深刻的思想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屈原的浪漫主义由三个方面组成。

1.着重表现理想。

即讴歌赞美理想的政治与人格,努力抒写对理想执着不倦的追求,塑造一个理想化的抒情主人公崇高壮美的形象。

2.奇特的想象,高度的夸张。

诗人任凭想象飞腾,夸张也及其大胆,又广泛采用了神话传说作为素材,在他笔端时而展现出超越时空的雄奇优美的境界,给人以特别的奇情壮采之感。

不过,它不是单纯的幻想,其中饱和着现实的血肉,它深深地植根于楚国现实生活的土壤。

3.激情澎湃。

作者通常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直接而强烈地倾吐情怀,表露爱憎,显示了区别于精细地理智地描绘现实的独特风貌。

三、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流芳千古屈原关心现实,忧国忧民的积极处世态度,高洁耿介的品德,奋不顾身地为正义事业和进步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不仅为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树立了榜样,而且两千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景仰,已经被吸收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

(一)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已经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一部分。

他这种爱国情感、爱国精神之所以发扬光大至今,原因大致有三:第一:屈原的一生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神圣的精神状态。

屈原没后,先是贾谊“投书以吊屈原”,接着,太史公为二人作传,“悲其志”也。

兹后,李白、杜甫、文天祥、岳飞……无数文臣武将、迁客骚人尊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就是殉汨罗之志吗?“砍头不要紧,主要主义真”,不就是屈原的爱国情感感召下,共产党人的坚定政治理想的显现吗?这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稳固乃至永存的情感状态,可激励后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二:屈原的爱国情感是超时空的。

屈原忠君,也敢“怨”君犯上,对人民予以同情、肯定,对祖国的感情矢志不移,对恶势力敢于斗争。

自汉迄今,华夏各民族以赛龙舟、修祠庙等各种形式纪念他,辽王室耶律楚材也说《离骚》“个中真味更何加”;1953年,他还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是中国的,他的爱国情感则是属于全人类的。

这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是全面的,古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都能从中汲取营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第三:屈原的爱国情感是典型的。

屈原怨世疾俗,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而且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人民大众的情感。

屈原一生,仕途坎坷,几不得志,但他却“哀民生之多艰”;秦拔楚郢,人人各顾自命,他却在《哀郢》里说“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楚王不信任他,“党人”排挤他,他还在“恐皇舆之败绩”。

读屈原作品,我们始终感觉到诗人往往将自己的安危、荣辱、生死于不顾,整个精神都担系着祖国的兴败衰亡、人民的艰难生活。

这种精神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正因为他的这种感情不是私情,所以才能流芳千古而不泯灭。

屈原以他的人格魅力,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

他那不屈不饶地追求真理的精神,独立耿介的操守,忠贞不二的爱国情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二)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学史上那些以想象力著称的诗人。

屈原作品充满奇幻想象的浪漫精神和巧妙,利用美人香草所构成的象征比喻系统。

就浪漫精神而言,中国文学史上那些以想象力著称的诗人,如唐代的李白,李贺,清代屈大均,龚自珍等,都曾写下大量借助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和运用夸张手法以抒发内心强烈感情的诗篇。

在这个方面,他们与屈原有着明显的血脉贯通之处。

就利用美人香草的象征比喻手法而言,自屈原发端,形成了绵延至今的一个传统,能够加以巧妙运用者代不乏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