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特点分析_邵振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特点分析

邵振刚

(广州市团校,广东 广州 510635)

摘 要:广州的志愿组织(志愿者)和专业社工机构(社工)在配合党政实施公共服务、协助社会人群等不同领域有着层次不一的相互合作关系,并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和 “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渐现相互合作、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制约的趋势。尽管双方在实践中存在角色互换与位置错配、服务对象与资源分配的重叠等问题,但其天然的互补优势以及根据服务项目、服务需求搭建的“社工+志愿者(义工)”大平台有效促进二者在合作服务中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关键词:广州;社工;志愿者;合作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46(2012)04-0010-04

后亚运时期,广州的志愿组织(志愿者)和专业社工机构(社工)在广州市“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者在配合党政实施公共服务、协助社会人群等不同领域有着层次不一的相互合作关系,特别在社区服务方面表现犹为显著,并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和“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渐现相互合作、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制约的趋势。

一、广州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现状

(一)亚运时期的阶段性合作

在广州,作为社会服务提供者,社工与志愿者这两个群体的服务领域和服务目的是相同或接近的,但因各自体制不同,在21世纪初,除部分社工机构根据自身工作情况招募志愿者(义工)外,双方的交集、合作并不广泛。

为圆满完成2010年广州亚运(亚残运)的志愿服务,广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动员各方资源投入赛事服务与城市服务,特别是城市志愿服务,出现明显的社工与志愿者合作趋势。从2009年开始,广州义工联的社工着眼回应社区居民现实需求,先后组织策划“你我他,齐行善—2009广州慈善日贴旗筹款义工大行动”、“关爱空巢老人服务”、“义工参与亚运救助管理行动”、“社区文明百日志愿服务行动——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唱响亚运志愿行动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创建了“长者心声热线”、“义心传城”、“同游新广州、共享亚运会”、“青苗计划”、“社区大学”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及项目。由于这些志愿服务项目贴近生活,吸引了大量的义工(志愿者)。2009——2011年,广州义工联组织义工(志愿者)达到18万人次,向社会贡献的服务时数近50万小时。

同时,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亚组委志愿者部)充分发挥团系统力量,并根据多年来广州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经验,结合民政部门资源与社工优势,大力开展亚运城市志愿服务。在不少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现称“志愿驿站”)及社区中,都有社区与志愿者共同服务的身影,当中主要以志愿者发挥自身特长、时间优势及人数规模等优势,通过团市委(亚组委志愿者部)与民政部门提供平台及物资保障,与社工共同策划实施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其中,在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海珠区海

收稿日期:2012-06-20

作者简介:邵振刚 (1971-),男,广东广州人,经济师,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教师,主要研究志愿项目运作管理和志愿者与社工合作理论等。

11第90期

幢街道团工委和“青年地带”海幢社工站探索社工、志愿者共同联动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由专业社工引导志愿者,将亚残运会城市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相结合,以社区235名残疾青少年为服务对象开展康复、启智、家政协助等服务项目。共有12支志愿服务队985名志愿者在社工引领下,开展残障人士志愿服务、上门修理电器、家政协助、爱心家教、健康咨询等贴近当地社区居民生活的服务项目,成为活跃在该社区的“爱心天使”和建设和谐社区的生力军,对“社工+志愿者(义工)”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初步探索。

(二)后亚运时期的合作

2012年,广东省大力发展社会建设和社会组织,省、市、区(县)纷纷成立各级社工委,广州市在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借助亚运会服务经验,让更多的群体了解和认识“社工+志愿者(义工)”的工作模式,推动此模式在社区等志愿服务领域的运行,形成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实现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广州通过选择一些条件成熟的街道社区试点,发挥志愿者的组织优势,与社工合作共同开展社区公共服务、青少年个案跟踪、群众心理疏导等专业化的服务项目,像荔湾区义工协会、番禺区新桥少年活动中心、海珠区“青年地带”、白云区“稻草人”项目的管理模式都体现了社工作为社会工作的职业队伍,通过社工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志愿者开展服务,有效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实现社工、志愿者的联动互补。此外,部分长期发展的志愿组织亦在积极转型为社工服务中心,参与政府购买服务。

荔湾区通过向社工组织购买社会服务,积极探索社工与志愿者(义工)联动的模式,用“社工引领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内的特困家庭、孤寡老人、智障儿童、残疾人士提供帮扶和青少年辅导等服务。通过实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系列专业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社工在服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义工参与、协助、配合社工实施服务项目的积极性,整合社工、义工的人力资源,实现“两工”联动双赢。

番禺区新桥少年活动中心一直坚持进行“社工+义工”模式探索,为志愿者搭建平台,其中“关注外来工子女项目”就是利用社工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培养一批志愿服务技能过硬且具备儿童工作理念的外来工子女志愿者骨干,为外来工子女和有需要的本地家庭孩子服务超过20000人次,同时得到所在街道、区职能部门及企业支持,构建项目支持网络,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云区景泰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力推“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开展工作,以社区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以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由广州市青年文化宫提供专业社工服务,充分发挥“稻草人”社区儿童守护队200多名社区志愿者的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多元服务。

2012年广东省着力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降低社会组织注册门槛,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促使不少民间组织和志愿组织“浮出水面”,转型注册民办非公有企业。2012年3月,广州最大的民间青年志愿者组织——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获批注册为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工服务中心,8月,成功竞标广州市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承接政府订单的同时,让社工与志愿者更好地融合与发展。此外,广州市不少志愿者还积极参加国家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考试,希望更专业地提高志愿服务水平,社工与志愿者这两个身份的统一,有利于这两个领域服务的协调发展。

二、现阶段合作中产生的问题

及其前景分析

从2012年开始,广州市政府共投入2.6亿元财政资金购买全市131个街道社区服务。在此背景下,社工与志愿者(义工)同为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源,合作服务过程中,二者的关系会随着服务项目、服务环境等变化而改变,或多或少出现不同程度的合作问题。

(一)服务对象与资源分配的重叠

社工与志愿者(义工)因其自身属性的原因,

邵振刚:广州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特点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