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作者:闫磊闫文昊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8年第10期

摘要:本文首先对自我决定理论进行了梳理,分别从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认识评价理论和有机整合理论三个子理论以及其延伸理论对自我决定理论进行了综述。其次,本文站在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讨论了自我决定理论在个体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包括不同动机类型对职业成功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和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最后,讨论了自我决定理论研究的局限以及其在职业生涯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职业生涯

一、引言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e Theory)是由心理学家Deci和Ryan共同创建的一种动机理论,该理论主要关注个体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由自我决定的,或是出于自主性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是积极主动的,天生就会追求发展、心理健康和幸福,而追求这些的动机是源于个体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当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被满足时,他们的绩效、健康和幸福感会比不满足时要高。自我决定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目前已经应用于心理健康、组织管理、医疗保健、体育运动等多个研究领域,并得到了大量的实证验证。个体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也是在不断谋求绩效、发展和成功,所以本文认为自我决定理论在个体的职业生涯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自我决定理论的子理论对其进行梳理,同时,从个体职业生涯的角度来讨论自我决定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二、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的核心是人的动机,影响动机的条件或者产生动机的原因是基本的心理需要,自我决定理论的子理论之一——基本心理需要理论从胜任、自主和关系三方面阐述了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二者的关系以及影响二者的因素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比如,归因理论认为外部动机(如金钱奖励)会使个体的归因焦点转移到外部奖励上,从而降低了个体行动的内在动机。而行为理论则认为,外部奖励会增加个体的自我决定感,因为外部奖励会降低个体对努力的厌恶情绪,从而增强其内部动机。可见,不同理论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解释存在矛盾,自我决定理论的另一个子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则系统地解释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矛盾,并从基本心理需求的角度具体阐释了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进一步,自我决定理论的第三个子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又将动机整合成了一个从外在控制到内在自主的动态连续体,并根据自主性对动机的类型和调节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同时,探讨了基本心理需要对外部动机内在化过程的影响。最后,自我决定理论还有一些理论上的延伸。理论结构如图1所示。

1.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每个个体都有先天的基本需要,这些基本需要可以是生理的,比如食物和水;也可以是心理的,比如尊重和爱。当基本需要被满足时,个体就会得到健康和幸福。自我决定理论鉴别出了个体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个体必须不断满足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使其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得到持续的成长和幸福。其中,胜任需要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行使和表现自己能力的需要,胜任需要会使个体为了获得预期的结果而完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当胜任需要被满足时,个体会体验到一种效能感、控制感和成功感。自主需要是指个体自主选择自身行为,而不是受他人控制的需要。当自主需要被满足时,个体会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性,獲得一种自由感和价值感。关系需要是指个体与他人建立相互尊重和联系的需要。当关系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会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和支持,获得归属感。

Ryan和Deci认为基本心理需要具有普遍性和内在性的,不存在个体间差异,每个个体必须满足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才能健康成长,就像植物需要土壤、水和阳光等关键的营养物质一样。最理想的情况是,个体都能以最优的水平满足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然而,现实生活中,个体很难同时以最优水平满足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而且不同需要相对的重要性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也会受到个体所在文化环境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追求内在目标(如个人成长、归属关系)更容易满足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从而获得幸福;而追求外在目标(如金钱、名声)会降低需要的满足,导致焦虑或抑郁。有学者指出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平衡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如果个体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出现了不平衡(比如胜任需要被满足的程度高,而关系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低),表明其生活中的资源分配不当,这可能会引起压力和冲突,最终损害其心理健康。当一种需要被满足,而另一种需要没有被满足的时候,个体也会更倾向于把没有满足的需要当作动机和目标,来寻求平衡。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是自我决定理论的条件和基础,它直接影响了认知评价理论中内部动机的影响因素问题以及有机整合理论中外部动机的内在化问题。

2.认知评价理论

(1)理论内涵

认知评价理论关注的重点是个体的内部动机以及影响个体内部动机的因素。内部动机是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是为了获得内心的满足感,而不是为了其他目标。换言之,内部动机就是个体为了满足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而产生的,在内部动机的驱使下完成一件事情,会使个体体验到积极的感觉。相反,外部动机是个体为满足外在需求(如外部奖励、避免惩罚等与行为本身无关的结果)而产生的。内在动机描述了个体掌握技能、探索兴趣和建立关系的自然倾向,它对于个体的学习认知和成长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生活中动力、活力和幸福的主要源泉。

基于基本心理需要,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当环境满足基本心理需要时,个体的内部动机就会提高,而当环境损害基本心理需要时,个体的内部动机就会降低。比如,Deci等发现当有形

奖励是被外部控制的(如绩效奖金),个体就会感觉到被控制,其自主需要未得到满足,故会削弱个体的内部动机。不仅是有形奖励,还有威胁、截止日期、指令和竞争压力都会削弱内部动机,因为个体将它们视为行为的控制者。而那些可以自我引导的选择和机会则会增强内部动机,因为它们为个体提供了自主需求。那些具有增强自主感和能力感的正向口头奖励,也会增强内部动机。还有研究表明,当环境表现出对基本心理需要的支持时,个体的内部动机也会提高。

(2)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言,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而从基本心理需要的角度来看,外部奖励一方面会被感知为被控制,损害自主需要,降低内部动机;另一方面也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满足了胜任需要,会提高内部动机,比如绩效奖金。那么外部奖励到底如何影响内部动机呢?认知评价理论通过对外部奖励进行分类,系统地解释了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

首先,认知评价理论将外部奖励分为口头奖励和有形奖励,口头奖励一般是个体意料不到的,而且口头奖励给个体提供了能力的肯定和自主的支持,所以可以提高内部动机。而有形奖励可以细分为“非任务奖励”、“参与任务奖励”、“完成任务奖励”和“绩效奖励”4种类型。“非任务奖励”是指给予个体的有形奖励与任务没有关系,这种奖励不会产生控制感也不会传递对能力肯定的信息,所以这种奖励不会影响内部动机。“参与任务奖励”是指需要个体参与任务才会发放的奖励,会让个体感受到被控制,损害了自主需要,而且只要参与就给奖励,没有对个体的能力给予肯定,为满足胜任需要,所以这种奖励会削弱内部动机。

“完成任务奖励”是指个体完成任务后才会发放的奖励,个体会感受到较强的被控制感,对完成任务的奖励也是一种对能力的肯定,虽然这种肯定较弱,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被控制感的负面效应。总的来说,“完成任务奖励”给个体造成的被控制感要更大,会削弱其内部动机。“绩效奖励”是指只有在个体实现较高的绩效时,才会给予的奖励,其带来的被控制感很强,但这又是对个体能力的高度认可,会很大程度上抵消被控制感的负面效应。“绩效奖励”被感知为被控制还是对能力的肯定还依赖于其他环境因素,如奖励是否可预期、组织对自主性的支持、组织的控制程度等。

3.有机整合理论

(1)理论内涵和框架

个体从事活动不仅靠内在动机的驱使,还受外部动机的驱使,尤其是那些个体所从事的不感兴趣的活动。为了解释个体被动从事活动的情况,有机整合理论将外部动机纳入到理论中,将动机整合为无动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三种类型,并对外部动机进行了细分,以区分外部动机内在化和整合程度的不同。有机整合理论的模型见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