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内容
幼儿园教师小班教研记录(3篇)
![幼儿园教师小班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6659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f.png)
第1篇一、教研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研时间2021年10月20日三、教研地点幼儿园会议室四、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园长、教研组长五、教研过程1. 教研组长发言教研组长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下议题:(1)小班幼儿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哪些?(2)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有效干预?(3)如何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2. 教师分享经验(1)小班幼儿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小班幼儿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乱扔垃圾、争抢玩具、咬指甲等。
(2)针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干预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们提出了以下干预措施:①耐心引导,以身作则: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幼儿,耐心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设立榜样,树立典型:通过树立榜样,让幼儿学会模仿,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制定规则,强化执行:制定班级规则,让幼儿明确行为规范,并强化执行。
④开展活动,丰富体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会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⑤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
3. 教研讨论(1)如何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行为习惯培养:如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爱护绘画工具;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②开展主题活动,强化行为习惯:如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让幼儿学会尊敬他人、礼貌待人。
③利用日常生活环节,培养良好习惯:如在用餐、盥洗等环节,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④开展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意识: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小班级教研记录(3篇)
![幼儿园小班级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a1cfb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e.png)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提高幼儿园小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园特开展小班级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小班级教育教学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教研目标1. 分析小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需求。
2. 探讨小班级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优化幼儿园小班级教育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研内容1. 幼儿年龄特点分析(1)认知特点:小班级幼儿正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主要通过感官体验来认识世界。
他们善于模仿,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集中。
(2)情感特点:小班级幼儿情感丰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表现出喜怒哀乐。
他们渴望得到关爱和关注,希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3)行为特点:小班级幼儿行为习惯尚未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他们喜欢模仿、游戏,通过游戏来学习和发展。
2. 小班级教育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实践,培养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成长: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3. 教师专业成长(1)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分享经验: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3)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教师应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
4. 教育教学环境优化(1)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保持教室整洁、舒适,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学习。
小班幼儿教研活动记录(3篇)
![小班幼儿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b05d0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8.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教育质量,我们幼儿园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小班幼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展开。
二、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三、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园长五、活动主题小班幼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六、活动流程1. 集体讨论:教师们围绕小班幼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做法。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幼儿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 教学观摩:观摩优秀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学习借鉴其教学方法。
4. 园长总结: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七、活动内容1. 集体讨论活动开始,园长首先提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小班幼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随后,教师们纷纷发言,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张老师:我觉得在日常活动中,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穿衣、穿鞋等。
李老师:是的,我会在盥洗环节教幼儿如何洗手,并让他们相互监督。
王老师:我还发现,有些幼儿在整理床铺时总是整理不好,我可以尝试让他们先从整理一个小物品开始。
2. 案例分析接着,我们选取了以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案例一:幼儿在穿衣时总是穿反。
分析:幼儿在穿衣时穿反,可能是因为他们还不熟悉衣服的结构,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穿衣前,让幼儿观察衣服的正面和反面,了解衣服的结构。
(2)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帮助幼儿记住穿衣的顺序。
(3)在穿衣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
案例二:幼儿在整理床铺时总是整理不好。
分析:幼儿在整理床铺时整理不好,可能是因为他们还不熟悉床铺的布局,或者缺乏耐心。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整理床铺前,让幼儿观察床铺的布局,了解每个物品的位置。
幼儿园小班的教研记录(3篇)
![幼儿园小班的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30607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7.png)
第1篇一、教研时间:2021年X月X日二、教研地点:幼儿园小班教室三、教研主题: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交能力四、教研内容:1. 分析当前小班幼儿社交能力现状2. 探讨提高小班幼儿社交能力的策略3. 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五、教研过程:(一)分析当前小班幼儿社交能力现状1. 幼儿在园内与同伴的互动较少,缺乏合作意识。
2. 幼儿在家庭中与父母、兄弟姐妹的互动较少,亲情观念淡薄。
3. 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自我表达能力较差,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4. 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倾听能力较弱,难以理解他人意图。
(二)探讨提高小班幼儿社交能力的策略1. 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鼓励幼儿在园内与同伴合作完成活动。
2. 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沟通,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
3. 提高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4.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需求,学会换位思考。
(三)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1)提高幼儿在园内与同伴的互动能力。
(2)培养幼儿的亲情观念,加强与家庭、幼儿园的沟通。
(3)提高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 教学内容:(1)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幼儿学会在园内与同伴互动,提高合作意识。
(2)亲情教育:通过亲子活动、家庭作业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亲情的重要性,加强与家庭、幼儿园的沟通。
(3)自我表达能力培养: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4)倾听能力培养: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学会关注他人的需求,学会换位思考。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社交技能。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3)家园共育法:通过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等形式,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六、教研总结:本次教研活动针对小班幼儿社交能力现状,探讨了提高幼儿社交能力的策略,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幼儿园班级教研记录小班(3篇)
![幼儿园班级教研记录小班(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ae93d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a.png)
第1篇一、教研主题本次教研主题为“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教研时间2021年X月X日三、教研地点幼儿园会议室四、教研参与人员1. 班主任:XXX2. 配班老师:XXX3. 保育员:XXX4. 家长代表:XXX5. 教研组长:XXX五、教研内容1.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及问题(1)现状:小班幼儿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部分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以下问题:a. 生活自理能力差:如不会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
b. 社交能力弱:不善于与同伴交流,缺乏合作意识。
c.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难以专注完成任务。
d. 情绪管理能力差:容易情绪波动,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2)问题:a. 家长过于溺爱,导致幼儿依赖性强。
b. 教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缺乏针对性。
c. 班级环境布置不够合理,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2.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1)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a. 家长参与: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共同关注幼儿成长。
b.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共同制定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计划,定期沟通幼儿在园情况,共同监督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2)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a. 观察力:关注幼儿在园表现,及时发现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
b. 引导力:善于引导幼儿,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
c. 评价力: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客观评价,激励幼儿不断进步。
(3)优化班级环境:a. 合理布置教室:将教室布置得温馨、有序,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b. 设置规则区:在教室设立规则区,让幼儿了解并遵守班级规则。
c. 增加互动区:设置互动区,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提高社交能力。
3. 案例分享(1)案例一: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服教师发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便在班级开展“我能自己穿衣服”活动。
通过游戏、示范、鼓励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穿衣服的技巧。
(2)案例二:幼儿学会分享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不善于分享,便在班级开展“分享快乐”活动。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小班(3篇)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小班(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ca8fd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c.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园特开展小班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实践操作、反思总结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幼儿教育理念的理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三、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五、活动主题1.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2. 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方法3. 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策略六、活动内容1. 小组讨论: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1)小组成员围绕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观点。
(2)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行为,如乱扔垃圾、不守纪律等,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结合案例,探讨如何通过游戏、故事、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小组讨论: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方法(1)小组成员围绕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观点。
(2)针对幼儿在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如词汇量不足、句子结构不完整等,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3)探讨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动、绘本阅读、音乐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策略(1)小组成员围绕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观点。
(2)针对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动手能力较弱、操作不规范等,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探讨如何通过动手游戏、手工制作、科学探索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活动总结1. 教师们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对小班幼儿行为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积极运用本次教研活动中学习到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幼儿园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全体教师继续努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八、活动反思1. 教师们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积极参与、认真研讨,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模板(3篇)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0142b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8.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1. 活动时间:____年__月__日2. 活动地点:____幼儿园____班教室3. 参与人员:____幼儿园全体小班教师4. 活动主题:____(例如: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交流分享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3. 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三、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
2. 主题分享- 邀请资深教师或专家进行主题分享,内容围绕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3. 案例分析-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典型案例,并进行深入分析。
4. 小组讨论- 将教师们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点有哪些?b. 如何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c. 如何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5. 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讨论成果的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收获和心得。
6. 总结发言- 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教师们提出期望。
四、活动内容1. 主题分享资深教师/专家分享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包括:a. 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如按时作息、规律饮食、整理个人物品等。
b. 生活技能的训练:如穿脱衣物、整理床铺、使用餐具等。
c. 情绪管理的引导:帮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2. 案例分析a. 案例一:某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学习穿脱衣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b. 案例二:某教师利用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会整理床铺。
c. 案例三:某教师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3. 小组讨论a. 小组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包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技能和情绪管理等。
小班教研课记录(3篇)
![小班教研课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6e7f1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6.png)
第1篇日期:____年__月__日地点:____教室参与人员:班主任、配班老师、保育员、全体小班教师一、教研主题本次教研课主题:小班语言领域活动——《小熊请客》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角色间的情感交流。
2.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礼貌行为。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小熊请客》,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互动环节(1)提问:小熊为什么要请客?请客的目的是什么?(2)讨论:小熊请客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4. 角色扮演教师邀请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向小熊学习,做一个有礼貌、乐于分享的人。
四、活动反思1. 教师在讲述故事时,注意与幼儿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2. 在角色扮演环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
3.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改进措施1. 在后续活动中,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满足他们的需求。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六、下次教研内容《小班科学领域活动——颜色变变变》记录人:______第2篇日期:____年__月__日地点:____幼儿园____班教室参与人员:- 教师A- 教师B- 教师C- 教研组长- 保育员教研主题:-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一、教研背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班幼儿正处于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幼儿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研内容1. 现状分析- 教师们分享了班级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现状,包括穿衣服、洗手、整理玩具等方面。
教研活动研讨记录小班(3篇)
![教研活动研讨记录小班(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a5810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a.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升小班幼儿的教育教学质量,我园开展了本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研讨,提高教师对小班幼儿教育特点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三、活动地点幼儿园会议室四、活动主题小班幼儿教育特点及有效教育策略研讨五、活动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园长六、活动流程1. 主题讲座2. 经验分享3. 小组讨论4. 总结发言七、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园资深教师主讲,主要围绕小班幼儿教育特点及有效教育策略展开。
讲座内容如下:(1)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 生理特点:小班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 心理特点: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情感丰富,但注意力不稳定,易受外界干扰。
(2)小班幼儿教育特点1. 以游戏为主:小班幼儿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2. 重视情感培养:小班幼儿情感丰富,需要教师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3. 注重习惯养成:小班幼儿习惯养成至关重要,需要教师从细节入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强化基础能力:小班幼儿基础能力培养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需要教师关注幼儿的精细动作、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方面。
(3)小班幼儿有效教育策略1. 丰富游戏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关注情感需求: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
3. 培养良好习惯:从细节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 强化基础能力:关注幼儿的精细动作、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方面,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2. 经验分享在讲座结束后,几位具有丰富小班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教学心得:(1)教师A:在游戏活动中,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小班教研备课活动记录(3篇)
![小班教研备课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3ea52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4.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园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小班教研备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方法。
3.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
4. 培养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反思意识。
三、活动内容1. 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活动以小班语言领域《小动物的家》为主题,首先由备课组长对教材进行详细解读,分析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等,使教师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教学方法探讨针对《小动物的家》这一教学内容,教师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2)如何将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幼儿的参与度?(4)如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3. 教学策略制定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提出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将小动物的生活场景呈现在幼儿面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经验,拓展思维。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动物,思考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参与度。
采用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4. 教学设计展示教师们根据讨论结果,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别设计了《小动物的家》的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5. 教学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四、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备课活动,教师们对《小动物的家》这一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幼儿园小班公开教研记录(3篇)
![幼儿园小班公开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03a37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b.png)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幼儿的全面发展,我园于XX年XX月XX日开展了小班公开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幼儿园小班生活化课程的有效实施”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研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1)确定主题: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本次公开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幼儿园小班生活化课程的有效实施”。
(2)分配任务: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每位教师,要求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备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3)交流讨论:教师们围绕备课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见解,共同完善教学设计。
2. 课堂观摩(1)观摩课程:教师们观摩了由一位小班教师执教的生活化课程《春天来了》。
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充分体现了生活化课程的特点。
(2)记录观察: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观察到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幼儿表现等,为后续评课研讨做好准备。
3. 评课研讨(1)自我反思:执教教师首先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课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同伴评价:其他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3)共同探讨:教师们针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解决策略,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总结与反思(1)总结经验:教师们总结本次公开教研活动的收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幼儿表现等方面的经验。
(2)反思不足:教师们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制定计划:针对本次教研活动发现的问题,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教研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研讨等形式,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2. 优化了课程设计: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共同探讨,对课程设计进行了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小班孩子教研活动记录(3篇)
![小班孩子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e59f7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01.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幼儿园小一班活动室三、活动主题探讨小班孩子日常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四、活动参与人员小一班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教师分享日常教育案例活动开始,小一班教师们纷纷分享了在日常教育中遇到的案例。
案例涉及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教师的应对策略。
通过分享,教师们发现,小班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孩子们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等方面。
2. 讨论日常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在分享案例的基础上,教师们开始讨论日常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大家一致认为,日常生活教育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日常生活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任务,如穿衣服、洗手、整理玩具等。
其次,日常生活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守时、礼貌、分享等。
最后,日常生活教育有助于促进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与同伴、老师、家长等建立良好的关系。
3. 探讨日常生活教育的实施策略针对日常生活教育的实施,教师们提出了以下策略:(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将日常生活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游戏、角色扮演、生活体验等形式中感受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作息,确保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日常生活锻炼。
(3)开展生活技能训练: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生活技能。
(4)注重家园共育: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们在家庭中的日常生活表现,形成教育合力。
(5)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得到关注和成长。
4. 总结与反思活动最后,教师们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大家认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进一步明确了日常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同时,教师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关注小班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班教研记录6篇
![小班教研记录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4bc55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c.png)
第一篇:小班教研记录主题:灯幼儿姓名XX性别女出生日期20XX年探究活动开始日期20XX年4月结束日期20XX年6月区角观察分析: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表现异常进取,平时有什么新鲜事儿都想动一动、试一试,并还会提出疑问,是个十分好奇好间又善于思考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团体面前说话的胆子较小,小组之间小朋友之间的交流还是很活跃的。
本次的区角活动记录表,主要记录了这1孩子在有关灯的探索性主题活动及延伸的相关活动中的一些表现,下头我对这1孩子的探究行为作如下的分析与思考:第一、在实录中我们不难看出淳淳是个天生好奇、喜欢触摸、把弄、操作与提问题的孩子,有较强的好奇心,为周围事物感兴趣并且观察的细致性也较强。
如在孩子们自发的与教师交流中,他也进取参与,补充别的小朋友没有发现和提到的事,还能用自我的语言把自我的疑惑提出来。
第二、淳淳也是一个喜欢探究,善于思考喜爱动手动脑的孩子,发现问题后乐于进取解决,什么事儿都能引起他的探究,并且对于问题能提出问题,并经过自我的探索进行脸证,同时还能迸取参与调查,在我们的每次的主题开展中,他调交总是最进取的,灯的主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淳淳还是会用记录来表达自我探究发现的孩子。
意大利皴育家“以其幼儿的100中语言震撼了全世界幼教工作者的心。
确实,记录也是幼儿表达表现的1种方式。
实录中淳淳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电珠通电连接的方法,作为皴师应善于观察聆听幼儿这种表达方式,关注解读幼儿的探索行为。
第四、淳淳这孩子其他各方面都很好,就是团体面前缺乏大胆表达的胆子。
其实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他不是不会表述自我的想法与思考,在小组中交流孩子很迸取的但在大团体中就胆怯。
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创设机会让其在团体面前进行表达。
实录中的调查交流活动教师就是创设了很好的机会,让淳淳介绍,从而提高了淳淳在团体面前交流的信心。
还有淳淳还是一个善于反思、思考、注意持久性较强,并能改善自我探索行为的孩子。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6篇】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9f63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6.png)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6篇】篇1小班教研活动记录活动目标:1、探索多种不同玩具的玩法。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3、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请每位幼儿准备一个玩具(电动的、长毛绒的、木质的、等多材质种)活动重点:会玩不同的玩具。
活动难点:能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过程:1、幼儿自己介绍带来的玩具、并自由玩玩具教:今天呀、小朋友带来了好多的玩具、阿姨请英雄介绍一下他带来的玩具、和小朋友说一说他是怎样玩的。
2、幼儿自由探索不同玩具的玩法教:找两个小朋友交换玩具玩玩、你会怎样玩呢、怎样使玩具动起来?(提醒幼儿爱惜同伴的玩具)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教:你喜欢什么样的玩具、为什么?4、请幼儿轮流演示一种玩具的不同玩法教:你是怎样使玩具动起来的?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别的玩法?教学反思风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
上这节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关于风这一自然现象的一些简单常识。
我最大限度的调动自然资源、选择生活中可利用的实物进行了此堂课、让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风、只有让幼儿亲自感受到风的存在、才可以体会到单凭口说理解不了的知识。
篇2小班教研活动记录活动目标:1.会找玩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能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玩具摆放在一起。
2.有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愿意用语言讲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玩具柜1-2个。
2.玩具若干(长毛绒玩具、汽车玩具、娃娃、积木等)或幼儿自带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展示玩具,认识玩具。
教师:园长老师知道我们班小朋友特别喜欢玩玩具,今天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玩具,看看有些什么玩具?(请幼儿说出玩具名称)2.玩玩具,体验快乐。
教师鼓励幼儿分组自选玩具,自由地和玩耍或和同伴一起友好地玩。
小班教研问题研讨记录(3篇)
![小班教研问题研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1eb35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6.png)
第1篇一、会议时间2023年4月10日二、会议地点幼儿园会议室三、参会人员小班全体教师、教研组长四、会议主题探讨小班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研讨内容1.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2. 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3. 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4. 幼儿安全教育与防护六、研讨记录(一)幼儿行为习惯培养问题一:部分幼儿在园内出现哭闹、争抢玩具等行为,如何有效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讨论结果:1. 建立规则意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规则,如排队、轮流玩玩具等,让幼儿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2. 正面引导:用积极的话语鼓励幼儿,如“你做得很好”、“你真棒”等,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 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家庭规则,确保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都能遵守规则。
4.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问题二: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讨论结果:1. 放手让幼儿尝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如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
2. 鼓励幼儿表达: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3. 设置挑战性任务:为幼儿设置一些适度的挑战性任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4.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通过参与班级事务,如值日生、卫生管理等,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二)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问题一:如何设计适合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讨论结果:1. 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游戏活动。
2. 注重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活动应具有教育意义,如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等。
3. 丰富游戏形式:采用多种游戏形式,如角色扮演、拼图、积木等,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需求。
4. 关注幼儿兴趣: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符合他们兴趣的游戏活动。
问题二:如何有效实施游戏活动?讨论结果:1.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安全、舒适的游戏空间,并配备必要的游戏材料。
幼小班教研活动记录(3篇)
![幼小班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d44aa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d.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本园特开展了幼小班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顺利衔接。
二、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5日三、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园长、幼小班教师、保育员、家长代表等五、活动内容(一)主题讲座: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策略1. 讲座主题: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策略2. 主讲人:李老师(资深幼教专家)3. 讲座内容:幼小衔接的定义及意义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的策略加强幼儿的身心素质培养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加强家园合作(二)分组讨论:幼小班教学活动设计1. 分组:将参与人员分为三个小组,每组负责讨论一种教学活动设计2. 讨论主题:小组一:语言活动设计小组二:数学活动设计小组三:科学活动设计3. 讨论成果:小组一:设计了一节以“动物王国”为主题的绘本阅读活动小组二:设计了一节以“数字游戏”为主题的数学活动小组三:设计了一节以“植物生长”为主题的科学活动(三)观摩示范课:幼小班教学活动展示1. 示范课主题:幼小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2. 执教教师:张老师3. 示范课内容:导入:通过歌曲《小熊过桥》激发幼儿兴趣讲解:教师带领幼儿阅读绘本《小熊过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活动延伸: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巩固故事内容(四)专家点评与交流1. 点评专家:王老师(小学语文教师)2. 点评内容:张老师的示范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小班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六、活动总结本次幼小班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讲座、分组讨论、示范课展示和专家点评等环节,教师们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同时,本次活动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幼儿园与小学的顺利衔接奠定了基础。
幼儿小班教研记录本(3篇)
![幼儿小班教研记录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be184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2.png)
第1篇一、教研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0日二、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小班教室三、教研活动主题: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四、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五、教研活动内容:1. 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弱,为此,我们特开展此次教研活动,旨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 教研活动过程(1)讨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现状首先,我们针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现状进行了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词汇量有限,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2. 语调单一,缺乏抑扬顿挫;3. 语句不通顺,逻辑性差;4. 交流时过于紧张,不敢大胆表达。
(2)分析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分析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过于溺爱,导致幼儿缺乏自信,不敢表达;2. 教学方法不当: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3. 活动设计不合理:活动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无法激发幼儿表达欲望。
(3)制定改进措施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1. 家园共育:加强家园沟通,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培养幼儿自信心;2.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情境等,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3. 活动设计:丰富活动内容,增加趣味性,激发幼儿表达欲望;4. 重视个别差异:针对幼儿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分享优秀案例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分享了一些优秀案例,如:1. 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词汇和句型;2. 教师利用故事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教师组织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5)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认识到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了改进方向。
幼儿园小班教研记录笔记(3篇)
![幼儿园小班教研记录笔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8e106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1.png)
第1篇日期:2021年10月25日地点:幼儿园小一班活动室参与人员:小一班教师、保育员、教研组长一、教研主题本次教研主题为“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二、教研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班幼儿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成为了我们教研的重要课题。
三、教研内容1.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教研组首先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 小班幼儿常见的不良行为表现接着,教研组针对小班幼儿常见的不良行为表现进行了分析。
主要包括:不守纪律、不礼貌、自私、依赖性强、缺乏耐心等。
3.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1)树立榜样,以身作则教研组强调,教师要时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例如,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应遵守纪律,礼貌待人,做到不自私,耐心帮助他人。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一个温馨、和谐、有序的幼儿园环境,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研组提出以下建议:①合理布置教室,保持整洁;②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游戏;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教研组认为,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效果。
以下是一些建议:①组织主题班会,让幼儿学习遵守纪律、礼貌待人等行为规范;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③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园共育家庭是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场所。
教研组建议,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
以下是一些建议:①定期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习惯;②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增进家园之间的感情;③共同制定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计划,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园托小班教研记录(3篇)
![幼儿园托小班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6add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8.png)
第1篇日期:____年__月__日教研主题: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研参与人员:班主任、保育员、配班老师一、教研背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托小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教研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升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研内容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2.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3. 家园合作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4. 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中的角色定位三、教研过程1. 现状分析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如:穿衣、洗手、吃饭等方面存在困难。
2. 策略与方法(1)教师示范:通过教师亲自示范,让幼儿直观地学习生活自理的技能。
(2)游戏化教学:将生活自理技能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3)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确保幼儿在家也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4)个别辅导:针对个别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克服困难。
3. 家园合作班主任与家长分享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经验,建议家长在家中也要关注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4. 教师角色定位教师应成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四、教研总结本次教研活动针对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明确了教师、家长在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通过本次教研,教师们对如何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后续跟进1. 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培养计划,观察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
2.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3. 对教研内容进行总结,形成可借鉴的经验,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第2篇日期:____年__月__日教研主题:幼儿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参与人员:全体托小班教师主持人: [教师姓名]一、教研背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小班教研工作记录(3篇)
![幼儿园小班教研工作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e73de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0.png)
第1篇一、教研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二、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小班教室三、教研活动主题:探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四、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五、教研活动内容:1. 教师们首先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穿衣服、系鞋带、整理玩具等。
2. 接着,教师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建议:(1)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形式,向家长传达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家庭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活自理能力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生活自理能力相关的游戏,如穿衣服比赛、整理玩具比赛等,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值日生制度,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4)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不同表现,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
3. 教师们针对以上建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案例:(1)某教师通过开展“我能做到”活动,让幼儿在完成任务后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2)某教师通过家园合作,引导家长在家中设立“小帮手”角色,让幼儿在家中承担一定的家务,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4. 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要求全体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六、教研活动效果: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教师们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分享经验,相互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3. 教师们认识到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家园共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后续工作:1. 教师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内容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内容一、活动时间:二○xx年十二月一日星期二二、出席人员:小班段全体老师行政张老师三、理论导读:关注幼儿一日活动计划的制定四、中心议题:怎样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主持人:吴春燕记录:莫飞燕(一)幽默一笑《清华教师》《清华教师》清华某青年教师喜爱麻将, 有一次, 他玩了一通宵, 他第二天早上7:40有课, 他七点半下了麻将桌, 赶去四教上课. 正好这日值日生未擦黑板.他大生叫一声:"哪一个做庄." 值日生不敢应声, 他只好自己擦, 可是黑板擦子找不着, 他又大生地叫了一声:"白板放到哪儿去了?".....这节是语文课,在讲生词时,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中国”,然后说:“同学们,请看白板,这上面有一个红中。
”(二)教养笔记交流莫飞燕《从抵触到喜欢》吴春燕:对于小朋友比较抵触的东西,我们老师应该尽量帮助孩子去喜欢、去接受他们。
谢建立《老师,我来帮助你》高军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应该武断地认为孩子平时调皮好动,就做不出一件认真的事情来,也不应该怕孩子做不好事情而剥夺了孩子想做事情的愿望。
而是应该为他们提供充分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理论导读保教常规中有一块关注幼儿一日活动计划的制定。
相信我们各位老师看了以后一定对幼儿一日活动计划的制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自由发言) 洪燕:教师还需要教育孩子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这样即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安全管理能力,强化幼儿安全教育。
高俊英:教师要留给幼儿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
做到主题明确、方案具体、讲究实效、或者在活动前做好知识、经验和活动材料的准备。
王志华:活动计划的指定是贯穿幼儿的活动的很重要,只有指定活动计划,教师才能按计划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所需的物品,且作为教师做好课前准备等。
想要让活动生动吸引幼儿,活动前的材料准备致关重要。
谢建丽:首先教师要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是环境方面、另一方面是提前写好教学预案、三是活动要以游戏形式为住。
四是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坐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吴春燕:看了保教常规中的这一条,我把我的理解和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以上这一条就是我们努力在做的,并正想方设法地去做得更好。
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一群幼儿,幼儿在园的点点滴滴都应该被我们所关注。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他们的闪光点挖掘出来。
让幼儿在园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并收获各种有利的知识和经验,让幼儿在园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有收获的。
(四)研讨活动:怎样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高俊英: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
洪燕:通过同伴比赛,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
谢建丽:谢: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
采用多种形式,形象的教孩子学习各项生活、劳动技能。
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
运用游戏法,激发孩子兴趣。
吴小结:1.放手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2.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利用游戏活动巩固幼儿的自理能力。
4.经常给予幼儿鼓励和表扬激发幼儿的自理能力。
5.给幼儿正确引导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6.利用区角活动加深幼儿的自理能力。
7.家园密切配合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五)近期工作1.做好半日教案设计准备工作,下周准备试教。
2.做好迎新年幼儿讲故事比赛的准备的工作。
3.品牌活动。
主持人:谢谢各位老师的参与,也感谢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时研讨到这里。
小班段二○○九年十二月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内容教研活动时间:20xx年2月25日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教研活动主持人:参加对象:活动实录: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
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
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
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
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王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
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
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赵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
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
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
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秦老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
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
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岳老师: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
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张老师: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高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信任,特别是一些“个性幼儿”。
其次,树立榜样,要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孩子是最爱模仿教师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孩子的脑中,教师一些好行为都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并接受着。
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幼儿的常规才会严谨有序。
再次,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也很重要。
王老师: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如何抓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的心得是:教师认真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相当的紧凑,主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也要相当默契。
在环节过渡时是幼儿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幼儿无所事事,除了认真上好每个活动外,必要时还可以同他们一起进行小游戏。
另外,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也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培养。
如在“贴人”的游戏中,以前让幼儿三人一组玩,但总有幼儿轮不到,后来经过幼儿自己讨论,干脆六人一组,这样决定,效果果然不错,这样有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也解决了常规问题。
李老师:角色游戏中的常规也尤为重要。
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
教师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眼前,无意中灌输孩子各种知识的储备,潜移默化的把规则印入孩子的脑海。
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
如此轻松的引导可以让孩子既自由又自觉地遵守规则。
王老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
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
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程老师:各项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一定都出现在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形成也并非难事。
李老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
中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
石老师:的确,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
规则的实施要推动孩子的发展。
要让孩子在自由的活动中理解纪律,要让他们由理解而愉快地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
后记: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就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观点和看法相似,为了便于整理,我们将相同的观点收集在了一起。
另外,交流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也不一一列举了。
教研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的平台,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
教师们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地成长与成熟!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内容现状分析: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将开展园园行教研活动,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它让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一个主题,或针对一个问题,大家先各自收集资料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继续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
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别差异。
小班幼儿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最棘手的是生活常规较差。
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礼貌,不懂得遵守集体规则,生活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是小班学期中的重中之重。
于是我们选择小班常规活动这一主题进行园园行研究活动。
一、研究主题: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养成二、研究目的:1、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激发小班组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一致、互相协作,为教育事业谱写出新的篇章。
三、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个案记录发、及时反思法四、研究过程:1、在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提前通知组员,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以及所需要的资料。
2、在第二次教研活动中,各班教师通过收集资料,自身实践,交流谈论,中心发言人将各人的收集资料汇种,并将各班在活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总结出来,大家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大家在各自班级中继续尝试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