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资源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祖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从而树立起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学习的崇高志向。地理教育有帮助学生了解地理资源分布大势、祖国疆域等方面基本情况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的人口、资源环境教育和国情教育。中学地理新教材也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蕴含着丰富的国情教育素材,这为地理国情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及想法。

一、地理国情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长期以来,很多地理教育者不太重视地理国情教育,对地理教材中的国情资源往往一言带过,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其实,地理学科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于一体,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它的科学性、社会性、综合性都很强。初中地理教材中,国情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且自然国情与人文国情融为一体。如:自然国情中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国情中的人口、民族和经济发展概况与特点,既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国情教育资源。利用地理学科中丰富的国情教育资源,尤其是我国的国情教育资源,对学生加强国情教育,有利于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地理教学中实施国情教育的途径

1、紧扣教材,凸显国情教育内容

课堂教学是国情教育的主要途径,地理教材是国情教育的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本知识、插图,通过传授知识内容和地理技能来渗透国情教育,在知识向情感、意识、观点的迁移中完成国情教育任务。

例如:人口教育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人口状况是进行国情教育的绝好题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数量多,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问题是我国最严峻的问题之一。2000年11月1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同1990年7月1日0时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幅度为11.66%,平均每年净增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迅速增长的人口,给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途径;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又如: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我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在资源利用上浪费却十分严重。如: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三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工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利用方式落后造成的。从改变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状况和提高利用率出发,我国的节能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同时,不断提高金属资源的再循环利用率,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海底矿产等都是改变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有效措施,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科学技术是关键。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资源国情,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观念,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激发他们努力学好科学技术、将来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2、紧跟时势,凸显国情教育新形势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时,要紧跟时势,及时补充新的地理知识,及时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扩大国情教育的视野。如:在讲到“农业”一节时,我们就要给学生讲:我国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子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00千克左右,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在讲到“走向世界的中国”一节时,给学生及时补充新知识:200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六位,2006年已跃居世界第四,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13.8%,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此外,还应及时向学生宣传国家经济改革的措施和重大决策,让学生在关心国家大事中接受教育,增强爱国意识和时代责任感。例如:在讲到“青藏地区”一节时,重点向学生介绍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十五”规划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的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确保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国情教育形式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进行国情教育的有效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可以建立地理园地,组织地理国情知识竞赛,办地理手抄报、墙报,组织讨论争辩,召开主题班会等,还可以选择与地理教学有关的众多的全国性、世界性节日、纪念日中有代表性的日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宣传活动。例如:在讲“中国的海洋资源”一节时,可举行“保护蓝色国土”主题报告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可以结合每年的“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宣传活动,让学生在准备宣传材料、进行公众宣传中接受教育。

三、地理教学中实施国情教育的方法

1、善用教学法,加强国情教育实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本知识、插图,通过提问、思考、谈话、讲述、议论、图表等方法,经过分析、综合、比较、假设、推理,精讲多议,使学生在掌握国情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培养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2、运用辩证的观点,加强国情教育实效

我国国情优势与劣势并存,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时要正确对待。教师必须运用辩证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充分挖掘国情优势(如疆域辽阔、物产丰富、气候多样、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对国情劣势(如人均资源量少、人口素质差、自然灾害频繁、东西地区差异显著等)不能采取回避态度,要实事求是,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讲清、说明,使学生产生对国家问题的忧虑感,培养学生投身于祖国建设的志向和解决问题的责任心。例如: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人多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人均耕地面积也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北多南少”。水土资源配合严重不协调,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我国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解决华北和西北的缺水问题。当然,也不能过分渲染国情劣势,使人们丧失信心,而应该实事求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实效,达到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国情教育是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既是地理教学的要求所在,也可以借此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地分析各种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