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德国的绥靖

政策

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四处扩张, 面对这一情况,英国首相张伯伦抛出一项重大的外交政策, 就是绥靖政策。。西方史学家认为, “一个继承了西方基督教传统的伟大的西方人民, 怎么会被希特勒及其同犯所迷惑, 从而成为他们罪

恶企图的工具。这个问题不仅很难解释, 而且也是不可思议的。”①笔者认为:绥靖政策固然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酿成了严重后果,但不能简单地把绥靖政策界定为不道德、不正义的失败的政策,其实这是、妥协安抚政策的误用,并且英国抛出绥靖政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国际关系的两个分析层次即国际体系层次、国家层次分析这一政策的成因。

一、绥靖政策的概念

对于绥靖政策,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总得来说,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定义, 一些学者指出绥靖就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所采取的纵容妥协政策。②

①阿诺德·托因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之《大战前夕1939年》[ 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

71.

②参见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第289 页; 袁明主编《: 国际关系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194 页。

第二种定义, 认为妥协、安抚等政策是正当的, 而绥靖是上述政策的误用,其代表是汉斯·摩根索。他认为:传统外交手段妥协政策是高尚而可取的,前提是对方为“现状国家”(即对方的诉求有限) 。而绥靖是妥协政策的误用,其错误在于把对手的“帝国主义政策”(即对方的诉求是无限的) 误认为现状政策,把妥协政策挪用到了不适宜的环境下。③第三种定义, 认为绥靖政策等同于安抚、妥协, 其代表包括罗伯特·吉尔平、约翰·米尔斯海默、杰弗里·芮考、丹尼尔·特里斯曼等。上述学者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看法各有不同,对绥靖政策能否成功也持不同意见,但都认同绥靖政策的本质就是一国对另一国的妥协让步。

不难发现第一种定义是狭义的,认为绥靖政策是一次特

殊的失败经历。后两种定义都是广义的, 其区别在于绥靖和妥协的关系:第二种定义认为两者不同,前者必然失败而后

者会成功;而第三种定义认为两者相同,至于能否成功则看

法不一。

笔者比较趋向于摩根索的定义,即英国的绥靖政策实质实在错误的条件下使用妥协安抚政策,注定是要失败的。但笔者不赞同摩根索根据对象而不是根据政策本身的差异区

分绥靖政策和妥协政策,政策分类的根本依据应是政策的内容, 而对象性质只是影响政策成败的一个因素,因此不应

据此作为划分政策的标准。

而不难推出,英国绥靖政策失败的原因是在错误的条件下使用妥协政策:纳粹德国是极端非理性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又有军事扩张的有利条件,因此根本无法与之达成妥协。英法没能看穿纳粹德国的本质,一再将绥靖政策误用到了非理性的对手身上。

二、英国对德绥靖的原因分析

英国对德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很多,下面就从三个分析层次上分析一下该政策形成的

原因。

(一)体系层次上

体系层次上的原因主要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特别是欧洲的格局的变化。德国

战败,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极其屈辱,国土被分割,部分领土被占领,几乎被逐出了欧洲政治舞台,德国对英国以及欧洲大陆的威胁也解除。而对此时的法国,来说凡尔赛和约奠定了其在欧洲的霸权, 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及建立了协

约国体制, 因而法国成了英国最危险的竟争者。为此, 劳合·乔治曾强调说“法国是现在唯一可能给我们造成麻烦的国家”。④新成立的奥、匈、波、捷等国不仅实际上不具备保卫自己独立生存的能力,而且彼此间还因为领土和民族

问题冲突不断。所以,欧洲大陆的均势失衡了,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均势传统使其必然要“扶德抑法”。

而苏联爆发了十月革命,对“自由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并且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集体化的巨大成就与同时期资

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巨大反差,使英国统治集团一方面对自己的财产安全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的前途忧心如焚; 另一方面又认为一场欧洲战争必将以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而告终。所以英国希望法西斯德国和社会主义苏联交战, 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而要达到此目的, 只有对德国百般忍让甚至纵容。

(二)、国家层次

该层次上的原因当然是指英国自身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实力原因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基于其实力的,而英国的绥靖政策也不例外。英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 也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大霸主。但由于战争和战后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的破坏, 实力不断下降。

经济上,1929 年的英国工业生产总量与1924 年相比增长10.6%,仅超过战前1913 年的5.7%;工业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由1913 年的14%下降到1930 年的10%,1921- 1927 英国出口额减少了1 /5,而同期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8%。

20 年代, 英国的谷物业和畜牧业也不景气。而且, 战后英国已失去了金融霸主地位, 它欠美国债务50 亿美元, 由美国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1929 年,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 这场危机使英国雪上加霜: 农业生产缩减,

英国成了世界各国倾销剩余粮食的市场; 对外贸易进一步

萎缩, 贸易入超逐年增加, 国际收支恶化。

经济实力的衰退, 导致了军费的严重不足。军费的严重不足产生了两大后果: 一是军事实力受到影响。1939 年9 月, 二战爆发时, 德国的陆军共有105 个师; 而英国只有32 个师, 其中正规师6个、地方自卫队26 个师, 能立即派往法国参战的不过4 个师。德国有一线飞机4320 架, 英国只有1660架。二是战备的松弛。一战结束后的相当长时期内, 英国的军备计划是建立在“十年内不会发生战争”指导思想上的“十年规则”。直到1932 年, 英国才加大投入, 加强军备。但由于军费有限, 战备明显不足。

实力是主权国家外交决策的基础和保证。国力的虚弱、战备的松弛使英国在外交活动中无力采取强硬的态度, 只

有对法西斯国家妥协, 才能保卫自己的国土安全和维护既

得利益。

不难看出,实力的衰退是英国推出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张伯伦称自己的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的战略是“绞尽脑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