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分)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
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 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 (1分)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 愉悦。(1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3、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答:闲适恬静的心境。
4、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二)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 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 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 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 园诗的诞生。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 诗歌 。 东晋的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 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
(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 《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 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
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 到了充分的表现。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 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 亮升起, 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 静。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廷斋,高
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 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
修辞方法。(3分)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
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 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 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 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 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 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5分)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 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 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
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 空。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三 )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朴素、清 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 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这类诗以描写自 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 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 法。
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 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 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主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对 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义公:指诗中提到的唐代高僧。习禅寂:习惯于禅 房的寂静。空翠:树木的阴影。莲花:指《莲花经》。
(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 然幽雅。 (2)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5、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 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 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 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 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 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 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 仕之意。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歌颂劳动生活,以 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四、常见手法
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 白描、 工笔细描、 结合动静、 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写景有层 次感(远近、高低)、正侧结合、绘声绘色、描写景物的 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山水田园诗鉴赏
真题回放
[元]孙周卿
2014福建卷
1、双调· 蟾宫曲 自乐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
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 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 溜,小股水流。
3、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Hale Waihona Puke Baidu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 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 情。
一、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一)
历史渊源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 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 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 《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 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 限于个别的片段与篇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 时期。
五、考查角度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六、【师生共研】 酬张少府 王维 1、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或 表达自己从容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村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
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 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 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新晴野望 王维 【课堂反馈】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 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 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 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这样 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
(1)这首诗先后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分别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着什么 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
(1)苍苍霜草,切切虫吟,行人绝迹,万籁无声,前两
句勾画出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景象,流露出诗人孤独 寂寞的情感。月光皎洁,四野寂寥,土地寥阔,荞麦 花雪白,后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恬淡的乡村月夜景 象,表现出诗人惊喜愉悦的情感。
2、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杨州。 注:唐开成二年,诗人探弟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后因歇假 逾期而离职 。 (1)本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孤寂凄凉、黯然神伤 (2)简要分析本诗首联和尾联所表现的景象和使用的手 法。 首联通过秋雨后嘶哑凄咽的蝉声和秋风中摇曳的松枝 桂树透露出萧瑟秋意,以“蝉噪”反衬寺院的幽静,以秋 雨秋风烘托寺院的冷寂。 尾联写秋风传来扬州的繁华市井中歌舞喧闹之声,反 衬诗人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于写景之中暗 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真题回放】 2、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示例: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 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 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 怀。
“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
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画面活了起来。
2、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 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 远含义是什么? 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 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2、
水槛遣心 杜甫
1、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三两家。
表达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 热爱。
2、划线诗句运用“出”“斜”两词有什么妙处?联系诗 歌内容作简析。 “出”写出了鱼儿在水面跳跃的情状;“斜”写轻风中燕 子轻盈飞行的姿态。两个词写出鱼儿燕子的活跃轻快,自 由自在,表现万物的生机。
3、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 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 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1、霁 夜 孔平仲 【课外练习】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 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心境?①这首诗描写了秋月、秋声、秋叶和 秋萤等景物,②写出了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③表现了 诗人爽快(答“闲静”、“愉悦”也可)的心情。 (2)这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①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描写秋夜的景色,能很好地表现出诗 人的清秋愉悦的情怀。②诉之视觉的月色和诉之听觉的 戍墙之铃的清泠之声相映衬,使人更加感到清寂(答 “秋声坠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相互映衬, 引起诗人的清秋逸兴”也可);③之前的狂风暴雨和眼 前的清寂的霁夜,构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雨过天清的 切身感受。
画面意境——恬淡宁谧,清新淡雅,明丽绚烂,雄浑壮丽, 清冷空寂等等。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 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 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 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 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 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 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 (1分)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 愉悦。(1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3、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答:闲适恬静的心境。
4、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二)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 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 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 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 园诗的诞生。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 诗歌 。 东晋的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 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
(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 《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 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
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 到了充分的表现。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 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 亮升起, 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 静。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廷斋,高
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 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
修辞方法。(3分)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
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 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 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 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 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 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5分)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 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 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
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 空。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三 )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朴素、清 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 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这类诗以描写自 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 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 法。
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 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 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主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对 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义公:指诗中提到的唐代高僧。习禅寂:习惯于禅 房的寂静。空翠:树木的阴影。莲花:指《莲花经》。
(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 然幽雅。 (2)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5、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 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 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 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 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 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 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 仕之意。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歌颂劳动生活,以 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四、常见手法
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 白描、 工笔细描、 结合动静、 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写景有层 次感(远近、高低)、正侧结合、绘声绘色、描写景物的 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山水田园诗鉴赏
真题回放
[元]孙周卿
2014福建卷
1、双调· 蟾宫曲 自乐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
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 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 溜,小股水流。
3、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Hale Waihona Puke Baidu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 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 情。
一、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一)
历史渊源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 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 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 《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 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 限于个别的片段与篇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 时期。
五、考查角度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六、【师生共研】 酬张少府 王维 1、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或 表达自己从容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村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
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 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 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新晴野望 王维 【课堂反馈】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 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 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 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这样 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
(1)这首诗先后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分别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着什么 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
(1)苍苍霜草,切切虫吟,行人绝迹,万籁无声,前两
句勾画出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景象,流露出诗人孤独 寂寞的情感。月光皎洁,四野寂寥,土地寥阔,荞麦 花雪白,后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恬淡的乡村月夜景 象,表现出诗人惊喜愉悦的情感。
2、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杨州。 注:唐开成二年,诗人探弟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后因歇假 逾期而离职 。 (1)本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孤寂凄凉、黯然神伤 (2)简要分析本诗首联和尾联所表现的景象和使用的手 法。 首联通过秋雨后嘶哑凄咽的蝉声和秋风中摇曳的松枝 桂树透露出萧瑟秋意,以“蝉噪”反衬寺院的幽静,以秋 雨秋风烘托寺院的冷寂。 尾联写秋风传来扬州的繁华市井中歌舞喧闹之声,反 衬诗人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于写景之中暗 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真题回放】 2、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示例: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 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 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 怀。
“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
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画面活了起来。
2、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 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 远含义是什么? 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 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2、
水槛遣心 杜甫
1、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三两家。
表达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 热爱。
2、划线诗句运用“出”“斜”两词有什么妙处?联系诗 歌内容作简析。 “出”写出了鱼儿在水面跳跃的情状;“斜”写轻风中燕 子轻盈飞行的姿态。两个词写出鱼儿燕子的活跃轻快,自 由自在,表现万物的生机。
3、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 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 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1、霁 夜 孔平仲 【课外练习】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 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心境?①这首诗描写了秋月、秋声、秋叶和 秋萤等景物,②写出了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③表现了 诗人爽快(答“闲静”、“愉悦”也可)的心情。 (2)这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①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描写秋夜的景色,能很好地表现出诗 人的清秋愉悦的情怀。②诉之视觉的月色和诉之听觉的 戍墙之铃的清泠之声相映衬,使人更加感到清寂(答 “秋声坠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相互映衬, 引起诗人的清秋逸兴”也可);③之前的狂风暴雨和眼 前的清寂的霁夜,构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雨过天清的 切身感受。
画面意境——恬淡宁谧,清新淡雅,明丽绚烂,雄浑壮丽, 清冷空寂等等。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 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 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 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 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 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