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我们在教育中常提及“感恩”,那何谓“感恩”呢?按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即“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以此衡量,可以清楚地知道,即使对于孩子,“感恩”的内涵也绝不是遥不可及的,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主体之外其他人的关怀,于是自然其应有的“感恩”就会如空气一样时时存在于自己的身边,只要愿意就可以“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然而,问题的实质是,怎样让其乐意“呈现”!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蕴涵着对幼儿感恩教育的契机。
一、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当前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了孩子的过多的宠爱,而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普遍存在着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暴露了家庭教育中“爱的失衡”及教育的误区。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这样事实比比皆是:孩子大小便在身上,奶奶为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却以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下雨天,年老的爷爷撑着雨伞去学校接孩子,怕孩子湿了,还把他背在背上,而孩子却心安理得,竟没有一声“谢谢”。
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中,一个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作的中国博士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中国的学生到美国家庭交流,可刚去不久,美国家庭却要求退回中国学生,中方就很纳闷,这孩子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为何要退回呢?问其原因,美国家长说这学生在他家生活了一周,我们帮助他很多,可他却连一句“谢谢”的话都没说过。可是中国学生却告诉中方代表,他认为他们为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在中国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他做的事都是理所当然的,都不用说谢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迫在眉睫!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见,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然。
二、感恩教育,任重道远
孩子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现代教育虽然强调让孩子“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家长注重孩子的智育的同时,可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
假如孩子们只知道“我想怎样”,“我们要什么”,不知道“我该怎样”,“要我什么”,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师敬长,不懂得关爱他人,过于强调个性而忘本教育,那么,必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却不知道父母的疾苦;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要求父母这样、那样,却对自己放任自流。就像前不久报道的兰州姑娘杨丽娟一方面因自己的愚昧、自己的痴迷,不务正业。另一方面她父母不教育女儿建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生活态度,对女儿这种疯狂的变态追星,不但没有制止,还为了满足女儿这个不可企及的幻想,把整个家庭置于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境地。更有甚者,还要卖肾继续供她疯狂的追星,可她依然毫无一点羞耻心、更无一点悔意、对她父母更没有一点的感恩之心和同情心。父母生养了她二十几年给了她那么多,可她能给予父母是什么呢?能回报给父母的有多少呢?把父母置于穷途末路,甚至把父亲也逼上绝路,更可悲的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做母亲的依然没有沉痛反思自己对女儿的教育,仍然一味地付出、付出……
有一个这样的案例。幼儿园每天都给幼儿吃点心,有一天的点心是排骨麦烧,很香!孩子们都争抢着吃,只有一个孩子把点心包好要带回家。老师一问,孩子说:“奶奶爱吃”。感动之余,老师进行家访,发现这个家庭氛围很好,孩子的母亲非常孝敬婆婆。
孩子的眼睛就是照相机呀,犯罪的孩子多数都有一个灰色的童年。感恩意识的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没有种下“善”的种子,几乎不可能要求他成年后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的人。因此,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现代的幼儿教育呼唤人性的回归,这既是我们家长的需要,也是幼儿的需要,更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三、感恩教育,家庭为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成为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并将家教视为幼儿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
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可以随时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所以我们没有权利去责怪现在有道德缺陷的孩子们,但我们有义务去改善和挽救正在渐渐淡化的道德观念和日益淡漠的心。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是有利于儿童
的学习与成长,幼儿园、学校这些专业教育机构的感恩教育应积极地配合,积极地与家长参与。
同样地,感恩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社会正面的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然而,社会中却时常出现这样让人尴尬的情境:在超市的收银台边一个大人丢了一枚硬币,一个6岁左右的小孩捡到追着还给大人,那大人不屑一顾,伸手接过连声谢谢也不说。公交车站边一些人在排队等候上车,来了一位母亲带了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母亲教育孩子要遵守秩序,依次排队,可很多人一看到车子进站就蜂拥而上,结果那对母子根本上不了车。一个小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给老人,旁边的一个小青年竟然抢先一步占了位置。这样的事例多了,无形当中就对孩子们造成了反面教育,时间久了,孩子反而会认为母亲的教育使自己吃亏了,他也会加入那群人的行列。
所以,社会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了,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应重视起来,我们的和谐社会关系才能建立起来,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四、感恩教育,多管齐下
幼儿正处于一种发展性的自我中心阶段,难免表现“小气”“霸道”等现象,家长要了解幼儿的这一年龄特征,允许孩子表现出这种与感恩相悖的行为,以避免幼儿产生强烈的逆反的心理;同时,又要善于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培养其感恩意识。
作为孩子最初教育者的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帮助父母时,父母要有敏锐的体察,并及时感谢幼儿的施恩行为,使其体会到施恩的快乐。身教胜于言教,做父母的首先要做孝敬老人的楷模。树立“仁爱之心”,常存“感恩之念”,上敬父母、下爱子女、宽容友善、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工作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建立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榜样示范能够促进其更加自觉地知恩、报恩与施恩,为感恩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
我们的教育不能仅限于传授文化知识,更要重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感恩教育要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高务远,多讲一些《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经典故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孩子尊重老人,关心理解父母,为家庭分忧等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在生活中要学会大声的说:“谢谢”。如,经常引导孩子“孝敬爷爷奶奶的宝宝是最棒的”,“谁最辛苦啊!”,“妈妈我来帮你”,“妈妈我来帮你揉揉肩”,“奶奶我来帮你捶捶背”,大人生病了引导孩子来关心和照顾等。孩子是最纯真的,只要你给他创造一个机会,他就会将“爱爸爸爱妈妈”的语言化为实际行动,你要及时感谢孩子的施恩行为,“妈妈真高兴,宝宝真懂事”,“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