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两宋辽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

一、背景。

1、北宋政治概况:

A、对外积弱,难以抗敌;对内积贫,农民贫困。

B、崇文抑武国策,程朱理学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宋朝文人的人格(具有强烈社会责

任感与忧患意识)、诗风(好议论)、题材(政治)。

C、文化、传播的高度发达。

D、繁荣的城市经济和奢靡之风——直接促进了宋词的繁荣。

2、南宋政治概况:大体同于北宋,但靖康之难后,国内要求北伐的呼声始终存在,促进了豪放一派的发展。

3、宋代文化特点:

本朝儒释道三家已趋于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面,于是有代表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诞生。文化精神与动态趋于单纯与收敛。此时大儒多会通三家,对其人生态度与文学风格有重要影响,如苏轼、黄庭坚等。

4、宋代文人性格及审美:

A、强调人格修养,向内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

B、采取新型的生活态度:理智、平和、稳健、淡泊。

C、审美态度崇尚平淡。

D、审美情趣以俗为雅。

5、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

A、散文:宋六大家,借鉴古文手法,改造骈文。

B、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C、宋词:代表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完成词体建设,在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上均开拓出广阔的领域。

二、宋文。

1、宋初散文大观:多为骈体,风格浮艳。

2、柳开: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将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

3、王禹偁:尊奉儒家,独树一帜,宋初散文成就最高。

4、穆修刊刻韩、柳文集;姚铉编选《唐文粹》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5、西昆体:文风华美密丽。太学体:险怪艰涩。

6、宋六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7、欧阳修:

A、复古革新理论:

a、文道并重,重道以充文: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

思想内容同样重要。

b、强调自然为文,明白晓畅。(针对太学体)

c、在写作上,强调“简而有法”。(针对西昆体)

d、儒家应该与生活相关,反对“溺于文”,提倡作家与生活紧密联系。

B、欧阳修古文创作的成就: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使散文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风格平易自然。开创文赋一体。

8、王安石

A、文学观:不排斥艺术性,但更重视实际功用。其散文大多直接为政治服务。

B、散文特点:论点鲜明,逻辑严密,长于议论,气势凌厉。风格简洁峻切。

9、曾巩:文风平正古雅,符合理学家标准,理学家对其评价颇高。

10、苏轼:有《东坡文集》。

A、文道观:文章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所谓“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规律。

B、苏轼文章艺术特点:气势雄放,语言平易自然。

11、南宋前期散文:体现主流的爱国主义思想,岳飞《五岳盟祠记》、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12、南宋中期散文:政论:辛弃疾《美芹十论》。笔记体:陆游《入蜀记》、《老学庵笔记》,洪迈《容斋随笔》,周密《武林旧事》。

三、宋诗。

1、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A、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代表作家有王禹偁、李昉、徐铉等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禹偁,其诗初步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B、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内容上多描绘自然景色与隐居之思,诗艺上字斟句酌,写景精细,字句精炼。代表作家有九僧、潘阆、魏野、寇准、林逋等。成就最高者为林逋。

C、西昆体:宋初馆阁文臣奉诏编书,互相作诗唱酬而形成的诗人群体,其作品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西昆体”由此得名。内容多为咏史、咏物以及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风格上师法李商隐雕润密丽,用典兴寄。主要诗人有杨忆、刘筠、钱惟演等。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模仿李商隐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但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感情和深沉感慨。

西昆体的影响:相对于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因而盛行一时。但诗歌题材狭窄,缺乏时代精神;艺术上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最终衰弱。

2、欧阳修对诗歌的革新:重视生活内容,以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语言清新流畅,风格流丽宛转。但成就不如其散文。

3、梅尧臣:题材走向日常生活琐事,艺术风格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两方面的创新都具有得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最终推动了新诗风的形成。

4、苏舜卿:诗歌直率自然,意境开阔,风格雄豪奔放。但作品不够含蓄、精炼,宋诗畅尽而伤之直露的特点在苏诗中已见端倪。

5、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谥文。有《临川集》。

A、诗歌特点:前期注重反映现实,议论精警;后期诗风趋于含蓄深沉。

B、“王荆公体”:指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体,体裁多为绝句,内容多写景抒情。艺术上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风格上具备丰神远韵,体现向唐诗的复归。

6、王令:风格雄伟奔放,语言奇崛有力,宋诗中罕见。但语句粗豪生硬,意蕴发露无余,也是宋诗缺点的典型表现。

7、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谥文忠。有《东坡诗集》。

a、反映人民生活的苦乐和时政得失:《荔支叹》。

b、对生活的热爱:《饮湖上初晴后雨》。

c、对生活和自然作理性的观察:《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

B、艺术特点: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善用典,巧对仗。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兼具阳刚阴柔之美。充分体现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C、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D、苏门六君子: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李鷹。

8、江西诗派:

A、江西诗派:由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定名,并非地域概念,而是指宋代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尊奉杜甫精神,追求杜诗老成境界,遵循“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策略,即借鉴前人诗句化为己用,以“无一字无来处”为主要诗艺特色的诗歌流派。由于黄庭坚是江西人,故名曰江西诗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等人。

B、一祖三宗:宋末方回提出。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C、黄庭坚,字鲁直,行九,号山谷道人,有《山谷集》。

a、思想:奉行儒术,融合佛道;诗学上求新求变。

b、山谷体:黄庭坚自成特色的诗体。其诗歌章法回旋曲折、跌宕起伏;修辞出奇

制胜;炼词造句,以故为新,“点铁成金”;声律奇峭。风格生新廉悍。同时具有奇险、生硬等缺点。

c、晚年诗风回归平淡质朴,体现出老成境界。

D、陈师道,字履常,号后山居士。风格追求“朴拙”,长处是简洁精炼,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缺点是过于追求言简意赅,以至语意破碎;另有些作品质木无文而缺乏情韵。

E、靖康难后的振作: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原为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靖康之难使江西派诗人题材与情感都有了扩展,诗中出现了民族气节与忧国伤时之思。但宋金和议签订后,题材又恢复如前。

F、陈与义:诗风雄浑深沉,对陆游等人有良好的影响。

F、江西诗风转变:

a、吕本中:风格轻快圆美;提倡“活法”,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

b、曾几:在吕本中基础上更进一步,风格清新活泼,开杨万里诗歌先声。吕、曾

二人是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

9、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A、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B、人生经历:四十岁前,举家从学,试举不第;中年入蜀从军;晚年回乡务农。

C、陆诗的主要内容:

a、对抗金斗争作正面歌颂:《病起抒怀》

b、揭露、控诉统治集团荒淫奢侈、排斥抗战:《关山月》。

c、抒写愤懑情绪,塑造不甘寂寞的英雄形象:《书愤》。

d、描写农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游山西村》。

e、日常生活。

f、爱情诗词:《沈园》、《钗头凤》。

D、陆诗的艺术特色:

a、创作方法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风格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

b、诗风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同时又沉郁悲凉。融李杜诗风于一炉,形成自己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