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培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材料溢出应立即清除污染 • 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
必须先清除污染。 • 感染性材料的包装和运输应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 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
• 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或操作手册。所有 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掌 握有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通过考核后方可从事相 关实验室工作。
• 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喷溅物的污染、碰撞或 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合适的安全眼镜 、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一)实验室的进入
• 1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儿 童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可能增加获得性感 染的危险性或感染后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人员不 允许进入实验室。
• 2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 3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 实验室应能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并建立 制度。
• 实验室负责人(或生物安全负责人)要将生物安 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 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和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 操作程序。
(四)实验室工作区的管理原则
•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若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
• 目的:有效预防实验室感染的发生
• 结构:一级防护屏障和二级防护屏障 ,其不同组合构成了四级生物安全防护 水平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 一级 基础实验室,常为基础教学研 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1级的微生物 。
• 二级 基础实验室,常为诊断、研究 实验室,处理危险度2级微生物。
• 三级 防护实验室,为特殊的诊断、研 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3级的微生物。
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
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 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 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们 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当作为潜在传染 源加以防护
(一)执行安全操作
•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
昭通市中医院检验科 二0一三年五月十三日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定义: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为了避免各种有害生物因 子造成的实验室生物危害而采取的防护设备(硬件) 和管理措施(软件)
• 范围: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
• 要求:
1、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
2、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
• (2)来自感染的人或动物的血液、 体液和各种分泌物
实验室感染主要途径
• (1)经空气传播,吸入气溶胶、实验物 • (2)经口传播,“手—口”食入 • (3)直接接种,针刺、划伤 • (4)粘膜接触,眼结膜 • (5)节肢动物叮咬,蚊虫、跳蚤、苍蝇
生物危害等级划分
生物危害级别划分的主要依据: 1微生物的致病性 2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范围 3当地所具有的有效预防措施 4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
• 四级 最高防护实验室,供危险病原体 研究,处理危险度4级微生物。
临床实验室为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处理三类病原
• 微生物(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白喉、流 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 菌、铜绿、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 等)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度2级
生物安全标志
–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 病人中传播和主要原因之一
– 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 干净
二、严格的防护措施
• 防护措施 • 1接触血液、体液时戴上手套 • 2预料有血液或体液溅出时戴上
口罩 • 3切勿回套用过的针头
• 4不用手处理破损的锐器或玻 璃
• 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 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 危险度评估结果准备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
• 只有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的文件纸张才能带出 实验室
(五)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
•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制订生物安全管理计 划以及实验室安全操作手册。
BSL-2实验室
• 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 可视窗
• 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 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 在实验室内应使用专门的工作服;应戴乳胶手套 •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 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 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4、BSL-2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 告标志,包括通用的生物危险性标志,标明传染 因子、实验室负责人或其他人姓名、电话、以及 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
• 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 • 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
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 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
• 5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职业暴露后பைடு நூலகம்理程序
1紧急的局部处理
刺激出血:若皮肤有伤口,应该在伤口 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用洗手液和流水清水洗伤口或污染的皮 肤如果是黏膜应该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
伤口清洗后应当应用75%的 酒精或者0.5%的碘伏消毒
• 2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及医院感染管理科。
• 3迅速评估情况,决定是否采取预防性用 药。
3、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
重视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
• 1实验室工作的需要 • 2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 3防止外来生物危险因子侵入
• 4防止医院感染 • 5防止人畜共患疾病 • 6反生物恐怖
实验室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危害
• 生物源危害 • 化学源危害 • 物理源危害
实验室生物危害类型 • (1)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 – 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
处理 –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一、执行安全操作
• 认真洗手
危险度评估
• 1级 通常对人体或动物不致病。
• 2级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但不严重。
• 3级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不易 治疗
• 4级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传染性强,缺乏有效的预防 、治疗措施。
生物安全实验室(BSL)
• 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实验设备的配 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建造的实验 室
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
• L:\检验与输血评审培训课件\目 录.doc
(二)防护要求
• 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合适的工作服或防 护服
• 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 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 上合适的手套,摘除手套后必须洗手。
• 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 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最重要的是: • 两个到位—实验室管理到位、人员培训
到位。 • 制度不健全。建立生物安全规程。 • 麻痹大意,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 • 事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设备
• 生物安全柜 • 安全罩 • 高压灭菌器 • 消毒设备
• 要求:所有的污染物均需灭菌后方可带出实验室。 能够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应在生物安 全柜中进行。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
一类 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 新疆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粗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
二类 布鲁氏菌、炭疽芽孢杆菌、肉毒梭菌、麻风、结 核、狂犬病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甲、乙肝 病毒、艾滋病毒、马纳青霉、新形隐球菌等。
三类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 菌、淋球菌、白喉、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志贺菌、 变形杆菌、铜绿、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等
• 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 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 应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 • 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
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备用电源 • 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
试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是指单位和 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有毒化学试 剂丢失、被窃、滥 用、转移或有 意释放而采取 的措施。
油
医务人员手卫生
• 洗手应遵守的原则 • 1手部有可见污染时,应洗手
• 2手部证实或怀疑被可能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污染时 如艰难梭菌、炭疽杆菌等, 应洗手
• 3如厕之后应洗手
• 4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脱手套后必须 洗手。
结束语
研究表明,在实验过程中,高度重视生 物• 安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合理的实验 室设计、配备 适宜的安全设施、制定标准 化操作规程、 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以及完 善的管理可 以减少危险因子暴露、保护工 作人员, 降低环境危害。
同一柜子内
(三)有关操作的指导原则
• 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 。严禁舔标签。
• 所有的实验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 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 实验室应制订并执行处理溢出物的标准操作程序。出现 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 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实验室应如实记录有关暴露和处 理的情况,保存相关记录。
• 4进一步咨询处理。
• 5医学观察,追踪检验。
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手卫生:• 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 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医务人员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 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手卫生应遵循的原则
• 1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 2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 3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指甲
生物安全意识对职业暴露的预防至关重要
•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书; • 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及相关操作进行
危险评估。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于关 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并对这些细节了然于胸; • 熟悉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一般规则,掌握各种仪器、设备 、装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 • 应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点。
• 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 • 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
监测和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实验室人员应接受与所 操作生物因子或实验室内潜在的因子相关的免疫接种或 检测。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
•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在工作
中,吸入有害气溶胶;被携带病原微生物感 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被带 有病原微生物血液、体液的针头、锐器扎伤 ,从而可能被感染发病。
必须先清除污染。 • 感染性材料的包装和运输应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 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
• 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或操作手册。所有 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掌 握有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通过考核后方可从事相 关实验室工作。
• 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喷溅物的污染、碰撞或 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合适的安全眼镜 、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一)实验室的进入
• 1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儿 童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可能增加获得性感 染的危险性或感染后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人员不 允许进入实验室。
• 2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 3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 实验室应能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并建立 制度。
• 实验室负责人(或生物安全负责人)要将生物安 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 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和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 操作程序。
(四)实验室工作区的管理原则
•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若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
• 目的:有效预防实验室感染的发生
• 结构:一级防护屏障和二级防护屏障 ,其不同组合构成了四级生物安全防护 水平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 一级 基础实验室,常为基础教学研 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1级的微生物 。
• 二级 基础实验室,常为诊断、研究 实验室,处理危险度2级微生物。
• 三级 防护实验室,为特殊的诊断、研 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3级的微生物。
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
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 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 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们 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当作为潜在传染 源加以防护
(一)执行安全操作
•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
昭通市中医院检验科 二0一三年五月十三日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定义: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为了避免各种有害生物因 子造成的实验室生物危害而采取的防护设备(硬件) 和管理措施(软件)
• 范围: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
• 要求:
1、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
2、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
• (2)来自感染的人或动物的血液、 体液和各种分泌物
实验室感染主要途径
• (1)经空气传播,吸入气溶胶、实验物 • (2)经口传播,“手—口”食入 • (3)直接接种,针刺、划伤 • (4)粘膜接触,眼结膜 • (5)节肢动物叮咬,蚊虫、跳蚤、苍蝇
生物危害等级划分
生物危害级别划分的主要依据: 1微生物的致病性 2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范围 3当地所具有的有效预防措施 4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
• 四级 最高防护实验室,供危险病原体 研究,处理危险度4级微生物。
临床实验室为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处理三类病原
• 微生物(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白喉、流 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 菌、铜绿、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 等)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度2级
生物安全标志
–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 病人中传播和主要原因之一
– 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 干净
二、严格的防护措施
• 防护措施 • 1接触血液、体液时戴上手套 • 2预料有血液或体液溅出时戴上
口罩 • 3切勿回套用过的针头
• 4不用手处理破损的锐器或玻 璃
• 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 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 危险度评估结果准备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
• 只有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的文件纸张才能带出 实验室
(五)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
•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制订生物安全管理计 划以及实验室安全操作手册。
BSL-2实验室
• 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 可视窗
• 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 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 在实验室内应使用专门的工作服;应戴乳胶手套 •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 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 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4、BSL-2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 告标志,包括通用的生物危险性标志,标明传染 因子、实验室负责人或其他人姓名、电话、以及 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
• 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 • 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
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 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
• 5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职业暴露后பைடு நூலகம்理程序
1紧急的局部处理
刺激出血:若皮肤有伤口,应该在伤口 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用洗手液和流水清水洗伤口或污染的皮 肤如果是黏膜应该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
伤口清洗后应当应用75%的 酒精或者0.5%的碘伏消毒
• 2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及医院感染管理科。
• 3迅速评估情况,决定是否采取预防性用 药。
3、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
重视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
• 1实验室工作的需要 • 2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 3防止外来生物危险因子侵入
• 4防止医院感染 • 5防止人畜共患疾病 • 6反生物恐怖
实验室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危害
• 生物源危害 • 化学源危害 • 物理源危害
实验室生物危害类型 • (1)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 – 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
处理 –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一、执行安全操作
• 认真洗手
危险度评估
• 1级 通常对人体或动物不致病。
• 2级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但不严重。
• 3级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不易 治疗
• 4级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传染性强,缺乏有效的预防 、治疗措施。
生物安全实验室(BSL)
• 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实验设备的配 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建造的实验 室
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
• L:\检验与输血评审培训课件\目 录.doc
(二)防护要求
• 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合适的工作服或防 护服
• 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 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 上合适的手套,摘除手套后必须洗手。
• 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 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最重要的是: • 两个到位—实验室管理到位、人员培训
到位。 • 制度不健全。建立生物安全规程。 • 麻痹大意,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 • 事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设备
• 生物安全柜 • 安全罩 • 高压灭菌器 • 消毒设备
• 要求:所有的污染物均需灭菌后方可带出实验室。 能够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应在生物安 全柜中进行。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
一类 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 新疆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粗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
二类 布鲁氏菌、炭疽芽孢杆菌、肉毒梭菌、麻风、结 核、狂犬病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甲、乙肝 病毒、艾滋病毒、马纳青霉、新形隐球菌等。
三类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 菌、淋球菌、白喉、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志贺菌、 变形杆菌、铜绿、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等
• 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 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 应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 • 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
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备用电源 • 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
试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是指单位和 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有毒化学试 剂丢失、被窃、滥 用、转移或有 意释放而采取 的措施。
油
医务人员手卫生
• 洗手应遵守的原则 • 1手部有可见污染时,应洗手
• 2手部证实或怀疑被可能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污染时 如艰难梭菌、炭疽杆菌等, 应洗手
• 3如厕之后应洗手
• 4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脱手套后必须 洗手。
结束语
研究表明,在实验过程中,高度重视生 物• 安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合理的实验 室设计、配备 适宜的安全设施、制定标准 化操作规程、 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以及完 善的管理可 以减少危险因子暴露、保护工 作人员, 降低环境危害。
同一柜子内
(三)有关操作的指导原则
• 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 。严禁舔标签。
• 所有的实验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 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 实验室应制订并执行处理溢出物的标准操作程序。出现 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 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实验室应如实记录有关暴露和处 理的情况,保存相关记录。
• 4进一步咨询处理。
• 5医学观察,追踪检验。
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手卫生:• 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 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医务人员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 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手卫生应遵循的原则
• 1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 2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 3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指甲
生物安全意识对职业暴露的预防至关重要
•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书; • 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及相关操作进行
危险评估。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于关 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并对这些细节了然于胸; • 熟悉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一般规则,掌握各种仪器、设备 、装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 • 应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点。
• 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 • 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
监测和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实验室人员应接受与所 操作生物因子或实验室内潜在的因子相关的免疫接种或 检测。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
•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在工作
中,吸入有害气溶胶;被携带病原微生物感 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被带 有病原微生物血液、体液的针头、锐器扎伤 ,从而可能被感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