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全面建设和谐农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全面建设和谐农村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社会和谐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的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转型,体制转执、机制转换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日益凸现,信息纷繁复杂,人们思想活动呈现多变性和反复性,由此构成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随之产生。农村矛盾历来是影响农村和谐稳定,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科学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的社会矛盾,努力把握其规律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切实做好疏导化解工作,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特点

一是矛盾主体多元化。由传统型的以熟人社会中的熟人之间、村庄内部成员间的矛盾纠纷为主,逐步转化为现代型的村民与外部公民或法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村民与基层政权之间的矛盾纠纷为主。二是矛盾客体的复杂化。主要社会矛盾转移到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包括征地拆迁补偿)、新利益格局造成的矛盾、城乡差异造成的矛盾、干群矛盾、环境保护

与经济发展矛盾等与传统不同的新型矛盾。三是矛盾类型的复杂化。由传统型的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为主的简单民事纠纷,逐步转化为现代型的经济纠纷、干群关系纠纷、宅基地纠纷、农地征地纠纷为主,而且大量表现为群体性矛盾纠纷,甚至出现了民事纠纷、行政纠纷、轻微刑事纠纷相互结合渗透的复杂情况。四是矛盾原因的利益化。由传统型的出于“咽不下这口气”、“讨个说法”、“找个说理的地儿”的动因,逐步转化为现代型的多出于经济利益,纠纷动因的利益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五是矛盾形式的群体化。公民权利意识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诉求和表达愿望不断增强,出现诉求表达组织化、解决方式群体化、激烈化倾向。有相同或相似利益诉求的个人在认识上、情感上很容易联结起来,以至统一行动去维护或争取自己的利益.如集体上访、告状、乃至进行某种有组织的抗拒,甚至闹出种种事端。同类性质的矛盾或冲突也会随之发生共振作用,处理不慎,可能引起甚至诱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出现部分无直接利益冲突。

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基本原则

第一,教育优先的原则。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稳定的关键,正是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维护着社会基础的稳定。同时,他们中少数人素质不高又是导致一些矛盾产生的根源。因此,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基层组织处理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非常关键。一要提高基

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自律意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二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和法律水平,增强政策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学会用法律手段调解、疏导民事纠纷,化解农村矛盾。三要提高基层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科技素质,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四要教育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防止和克服影响农民利益,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等歪风。

第二,发展优先的原则。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奔小康进程是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根本。农村绝大部分矛盾是发展不足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彻底解决。实践证明,物质文化生活越发达的地方,社会矛盾越少,社会也越和谐稳定。反之,物质文化生活贫乏的地方,社会矛盾和隐患也越多。因此,要确立和强化发展意识,把广大农村干群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展上来,激发干群的创业热情,通过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壮大基层政府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构建和谐农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善待百姓的原则。发展经济、善待百姓是对我们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应当说,相对于城市居民和公务员来说,农民整体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较低,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群众的上访,

是我们基层组织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在接触矛盾,化解矛盾过程中,必须遵循以民为本、善待百姓的原则。

第四,利益导向的原则。在利益系统中,存在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这部分人利益与那部分人利益、少数人利益与多数人利益、部门利益与单位利益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结构。要坚持维护全局利益和根本利益,同时又要照顾和尊重个人利益;要坚持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同时又要关心群众的眼前利益。应当协调好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尤其是个体私营老板与雇主之间,先富起来的群众与贫困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既支持个体私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发展,又要维护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扶助贫困农民。

三、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对策分析

(一)正视矛盾,制定社会风险预警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也是一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制定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在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搞改革时,不仅进行经济效益

评估,还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强化公众参与,把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符合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好事办好,从源头预防和减少涉农矛盾发生。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多数社会矛盾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不同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而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在总体思路上,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落实党和国家惠农富农的各项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关心群众疾苦,把扩大内需的投资项目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加大对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培训,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就业新渠道,千方百计让农民有事可为,有钱可挣。农民因勤而乐,因富而安,乐生和谐。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庄凝聚力。农村基层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农村各种组织的核心。化解社会矛盾,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特别是村两委主要领导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以及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积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作用。不断加强基层民主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畅通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渠道,使群众真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