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a 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精神。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是有条件的:一是教师要适时的引导,二是学生要有良好的探索氛围,三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实践。
1 情智和谐是探索的前提
教育活动是特殊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全身心投入的,要包括身、心、情感、智力的投入,并且相互之间都要和谐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智的和谐统一。学生的探索活动,说到底就是他们的情感活动、智力活动互补的和谐发展。要使学生想上课,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创设和谐的氛围,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之火,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情从事学习与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会借助智力故事、数学游戏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我在备课时就设想在课的开始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探索欲望
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我设计了“比谁剪的又快又好”的游戏情境:先让学生拿出印在纸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圆形,选一个剪下来,比比谁获胜,统计剪下的形状,为什么剪圆的同学剪的又慢又不好?再问获胜的同学,“你为什么选择剪圆形?”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情境中求知、求乐,共同享受
游戏的喜悦,并从中思考怎样获胜?为什么?从中获取知识,真正达到了“启智于情,怡情炼智”的目的。
2 教师引导是探索的关键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中装进另一个
头脑中,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要怕他们说错、不要担心他们的操作是否浪费时间,不要怪他们的探索没有任何收获。放手、放心、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从事探索活动吧!但是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索并不是放羊式的,不是给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后,教师就可以在一边等着学生探索出结果,恰恰相反,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自主探索更应加强教师的帮助、组织、引导、合作。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个人自学与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与交流、全班展示与评价引进课堂,使学生的知识自主探索得以顺利进行。教师要在关键处引导学生一下,难点处拉学生一把,与学生共同摆摆小棒、讨论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素材、指明自主探索的方向。和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索比起,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索也许称为“自主发现”更合适,这种学习方式不可能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也许只是在某个环节应用一下,而学生探索的结果只是发现了5的几种分法这样简单的知识。可是学生正是在低年级有了对《5、6、7的分与合》这样简单知识的自主发现,才会有高年级对《圆的周长》这样知识的自主探索,才会有将来更多更新的发现。
3 挖掘问题是探索的核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积极的思维从探索开始,探索的核心是不断地挖掘问题,让问题去诱发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中进行探索。好的问题能给学生的探索指明方向,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挖掘问题,更能贴近学生,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爱因斯坦也提出:“在科学研究中提出、挖掘问题,要比解决问题的意义大的多。”可见让学生学会挖掘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如何去挖掘问题?方法很多:有的从课题出发挖掘问题,如:在教学“对称”这一课时,我就从课题入手问:“你们对‘对称’有多少了解,有什么想法或想知道什么?”让学生产生一系列问题,编排好后有指导性的开展探索活动。有的从结论入手挖掘问题,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由于小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较低,对结论不理解,就有学生会问“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探索,动手实践进行验证。有的从操作实践中挖掘问题,还有的从小组讨论中构思问题。这样学生有了探索的问题和程序,就会产生探索的意向和动因,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探索。
4 思考与实践是探索的途径
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考是一种活动,这个活动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并通过学生的经验活动而发展。数学中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动手实践的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所以思考与实践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了思考才用实践去检验,实践
之后产生新的问题,又对新问题进行探索,学生的认知活动就在这样一个反复渐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如在教学“对称”时,在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后,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经历体验对称。让学生先思考后汇报:有的直接画一个对称图形剪下来;有的认为应该先对折,再画;还有的认为只要先对折了,不用画,随便怎样剪都是对称图形。问:“从实践中你又有什么想法?”以上学生思考讨论方案的过程,即是学生进一步思考对称的过程,进一步探索好的方案,剪对称图形的实践活动又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对称”这一概念。
5 课内到课外是探索的延伸
课堂教学活动由于受到时间的制约,仅能解决课本中的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生活中所有相关的问题。数学课外活动是对数学课堂探索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探索思考。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提问、相互启发。让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知识宣传、社会问题调查等,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不断地探索,这是数学学科的素质要求。所以我们在设计方案时,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探索精神延伸到课外。如在“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学习完后,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来量物体长度,在课上学到了量腰围、裤长、肩宽等,回去为爸爸妈妈也设计量量服装的尺寸,为爸爸妈妈设计一套服装。再做一个调查,还可以用哪些单位来量身定做服装?生活中还有哪些单位量长度?”等等,将课内学到的知识用到数学课外活动中。
探索是数学的灵魂,只有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积极探索的过程,才能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才能在生活中焕发数学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