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总论和脊髓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 2 = T3 ~ T6 - 3 = T6 ~ T9 = T10 ~ T12 = L1
19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灰质位于中央,白质位于周围。 灰质中央有中央管。
灰质:前角、后角和中间带 灰质前、后连合
白质: 前索、外侧索和后索 白质前连合
-
20
(一)灰质 1. 前角(前柱)
主要由运动神经元(前角运动细胞)组成。 分群 内侧群——支配躯干肌 外侧群——支配四肢肌,颈、腰
神经元类型3种: 膨大处发达。
运动神经元:大,支配梭外肌—肌收缩。
运动神经元:小,支配梭内肌—调节肌张力。
Renshaw细胞:反馈抑制运动神经元。 -motor neuron
T4
成薄束,
由上半身(T4以上)来的纤维组 成楔束。
功能: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
T5
觉冲动
纤维排列:自内向外是 骶—
腰—胸—颈
T6
-
26
(2)脊髓小脑后束 (3)脊髓小脑前束
(4)脊髓丘脑束 1)脊髓丘脑侧束
位置:外侧索的前部 起始:主要起于对侧脊髓后角固有核 纤维排列:自前外向背内 骶—腰—胸—颈
支配下半身肌的纤维位于外侧 功能:传导运动神经冲动 2)皮质脊髓前束 位置:前索的前正中裂两侧 终止:大部分止于对侧的、少部分止于同
侧的前角运动细胞 功能:传导运动神经冲动
-
30
(2)红核脊髓束 (3)前庭脊髓束 (4)顶盖脊髓束 (5)内侧纵束 (6)网状脊髓束 3. 固有束 和背外侧束
-
31
Fasciculus proprius (固有束)
功能:传导痛、温觉的冲动 2)脊髓丘脑前束 位置:脊髓前索内 起始:大部分起于对侧后角 固有核,少部分起于同侧后 角固有核。 功能:传导粗略触觉冲动。
-
27
-
28
-
29
2. 下行(运动)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1)皮质脊髓侧束 位置:外侧索后部 终止: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纤维排列:支配上半身肌的纤维在内侧,
-
8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即接受内、外 环境的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感觉)神经 中枢 传出(运动)神经 效应器
-
9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中枢 周围
灰质、皮质 白质、髓质
神经核
传导束(纤维束)
神经节
神经
-
10
脊髓
位置: 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 骨大孔,下端约平第1腰椎 体下缘。
- motor neuron
Muscle spindle
Striate
- muscle
21
2. 中间带:位于前、后角之间。 (1)中间内侧核 (2)中间外侧核:在胸1 ~腰3节段处形成侧角。
胸核
侧角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
22
-
23
3.后角主要核团有: (1)后角边缘核 (2)胶状质:主要完成脊髓节段间的联系。 (3)后角固有核:接受脊神经后根的纤维,
中间(联络)神经元
-
4
-
5
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周围支外面包有髓鞘和神 经膜,称为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 髓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连接方式: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 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特 化的功能接触点。 按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突触可 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
6
-
7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总论
-
1
神经系统是由位于颅腔的脑和椎管
内的脊髓及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
统所组成。
脊髓
延髓
脑干 脑桥
中枢神经系统
小脑
中脑
神
间脑
经
端脑
系
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脑神经
-
2
按分布: 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
躯体传入(感觉)神经
躯体传出(运动)神经
内脏传入(感觉) 内脏传出(运动)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躯体含义: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骨和关节、骨骼肌 内脏含义:内脏四个系统、心血管和腺体
-
3
二.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一)神经元 Neuron 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 (树突和轴突)构成。 神经元的分类
假单极神经元 A.按突起数目分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传入(感觉)神经元 B.按神经元功能分 传出(运动)神经元
-
11
-
12
脊髓形态: 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有31对脊
神经与其相连。 下端为脊髓圆锥,向下连终丝,
终丝周围有马尾。 膨大:颈膨大、腰骶膨大
马尾
终丝
-
13
沟或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 前、后外侧沟,后中间沟
后中间沟 后正中沟
前正中裂
前正中裂 后外侧沟
前外侧沟
-
15
脊髓节段:与每一对脊神经相连的那段脊髓,
(二)神经胶质 神经胶质细胞有终生分裂能力,对神 经元和神经纤维有支持、绝缘和营养 作用,并有助于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 形成血脑屏障,在神经元受损时也有 防御和形成瘢痕等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内有星形胶质细胞、少 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 胞。周围神经系统内有Schwann (雪旺)细胞和卫星细胞。
与皮肤痛、温、粗略触觉的传导有关。 (4)胸核(背核)
后角固有核
-
24
脊髓丘脑侧束
薄束 楔束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
-
25
(二)白质
1. 上行(感觉)纤维束
(1)薄束和楔束
位置:后索内;内侧为薄束,
T3
上部外侧为楔束。
起始:同侧脊神经节内的假单 极神经元。
由下半身(T5以下)来的纤维组
T5-T8
T3-T6 (高二)
T9-T12 L1-L5
T6-T9 (高三)
T10-T12
腰L
S1-5,Co1
T12,T1
骶S 尾Co
-
18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L1 ~5 骶髓S1 ~5和尾髓Co
称为一个脊髓节段。共31个节段,
包括:C1-8、T1-12、L1-5、 S1-5、Co1
颈髓,C1-8
胸髓,T1-12
脊髓节段
腰髓,L1-5 骶髓,S1-5 尾髓,Co1
-
16
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颈C
脊髓节段
椎骨的椎体
C1-4 C5—T4
C1-4
(一对一)胸T
C4-T3 (高一)
Tectospinal tract
(顶盖脊髓束)
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侧束)
Rubrospinal tract
(红核脊髓束)
Reticulospinal tract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 2 = T3 ~ T6 - 3 = T6 ~ T9 = T10 ~ T12 = L1
19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灰质位于中央,白质位于周围。 灰质中央有中央管。
灰质:前角、后角和中间带 灰质前、后连合
白质: 前索、外侧索和后索 白质前连合
-
20
(一)灰质 1. 前角(前柱)
主要由运动神经元(前角运动细胞)组成。 分群 内侧群——支配躯干肌 外侧群——支配四肢肌,颈、腰
神经元类型3种: 膨大处发达。
运动神经元:大,支配梭外肌—肌收缩。
运动神经元:小,支配梭内肌—调节肌张力。
Renshaw细胞:反馈抑制运动神经元。 -motor neuron
T4
成薄束,
由上半身(T4以上)来的纤维组 成楔束。
功能: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
T5
觉冲动
纤维排列:自内向外是 骶—
腰—胸—颈
T6
-
26
(2)脊髓小脑后束 (3)脊髓小脑前束
(4)脊髓丘脑束 1)脊髓丘脑侧束
位置:外侧索的前部 起始:主要起于对侧脊髓后角固有核 纤维排列:自前外向背内 骶—腰—胸—颈
支配下半身肌的纤维位于外侧 功能:传导运动神经冲动 2)皮质脊髓前束 位置:前索的前正中裂两侧 终止:大部分止于对侧的、少部分止于同
侧的前角运动细胞 功能:传导运动神经冲动
-
30
(2)红核脊髓束 (3)前庭脊髓束 (4)顶盖脊髓束 (5)内侧纵束 (6)网状脊髓束 3. 固有束 和背外侧束
-
31
Fasciculus proprius (固有束)
功能:传导痛、温觉的冲动 2)脊髓丘脑前束 位置:脊髓前索内 起始:大部分起于对侧后角 固有核,少部分起于同侧后 角固有核。 功能:传导粗略触觉冲动。
-
27
-
28
-
29
2. 下行(运动)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1)皮质脊髓侧束 位置:外侧索后部 终止: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纤维排列:支配上半身肌的纤维在内侧,
-
8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即接受内、外 环境的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感觉)神经 中枢 传出(运动)神经 效应器
-
9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中枢 周围
灰质、皮质 白质、髓质
神经核
传导束(纤维束)
神经节
神经
-
10
脊髓
位置: 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 骨大孔,下端约平第1腰椎 体下缘。
- motor neuron
Muscle spindle
Striate
- muscle
21
2. 中间带:位于前、后角之间。 (1)中间内侧核 (2)中间外侧核:在胸1 ~腰3节段处形成侧角。
胸核
侧角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
22
-
23
3.后角主要核团有: (1)后角边缘核 (2)胶状质:主要完成脊髓节段间的联系。 (3)后角固有核:接受脊神经后根的纤维,
中间(联络)神经元
-
4
-
5
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周围支外面包有髓鞘和神 经膜,称为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 髓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连接方式: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 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特 化的功能接触点。 按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突触可 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
6
-
7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总论
-
1
神经系统是由位于颅腔的脑和椎管
内的脊髓及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
统所组成。
脊髓
延髓
脑干 脑桥
中枢神经系统
小脑
中脑
神
间脑
经
端脑
系
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脑神经
-
2
按分布: 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
躯体传入(感觉)神经
躯体传出(运动)神经
内脏传入(感觉) 内脏传出(运动)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躯体含义: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骨和关节、骨骼肌 内脏含义:内脏四个系统、心血管和腺体
-
3
二.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一)神经元 Neuron 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 (树突和轴突)构成。 神经元的分类
假单极神经元 A.按突起数目分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传入(感觉)神经元 B.按神经元功能分 传出(运动)神经元
-
11
-
12
脊髓形态: 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有31对脊
神经与其相连。 下端为脊髓圆锥,向下连终丝,
终丝周围有马尾。 膨大:颈膨大、腰骶膨大
马尾
终丝
-
13
沟或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 前、后外侧沟,后中间沟
后中间沟 后正中沟
前正中裂
前正中裂 后外侧沟
前外侧沟
-
15
脊髓节段:与每一对脊神经相连的那段脊髓,
(二)神经胶质 神经胶质细胞有终生分裂能力,对神 经元和神经纤维有支持、绝缘和营养 作用,并有助于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 形成血脑屏障,在神经元受损时也有 防御和形成瘢痕等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内有星形胶质细胞、少 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 胞。周围神经系统内有Schwann (雪旺)细胞和卫星细胞。
与皮肤痛、温、粗略触觉的传导有关。 (4)胸核(背核)
后角固有核
-
24
脊髓丘脑侧束
薄束 楔束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
-
25
(二)白质
1. 上行(感觉)纤维束
(1)薄束和楔束
位置:后索内;内侧为薄束,
T3
上部外侧为楔束。
起始:同侧脊神经节内的假单 极神经元。
由下半身(T5以下)来的纤维组
T5-T8
T3-T6 (高二)
T9-T12 L1-L5
T6-T9 (高三)
T10-T12
腰L
S1-5,Co1
T12,T1
骶S 尾Co
-
18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L1 ~5 骶髓S1 ~5和尾髓Co
称为一个脊髓节段。共31个节段,
包括:C1-8、T1-12、L1-5、 S1-5、Co1
颈髓,C1-8
胸髓,T1-12
脊髓节段
腰髓,L1-5 骶髓,S1-5 尾髓,Co1
-
16
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颈C
脊髓节段
椎骨的椎体
C1-4 C5—T4
C1-4
(一对一)胸T
C4-T3 (高一)
Tectospinal tract
(顶盖脊髓束)
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侧束)
Rubrospinal tract
(红核脊髓束)
Reticulospinal 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