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摘要】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连接,其目的就是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环境。孩子进入到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便成为了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或许在大部分的家长心目中这也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在幼小衔接的工作,光靠教师在园的不断教育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家园共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实现家园共育呢?一、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生活能力和习惯;二、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三、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任务和规则意识。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学习兴趣;生活习惯

【正文】

孩子进入到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便成为了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或许在大部分的家长心目中这也是尤为重要的。因为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深知幼儿园的教育和小学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在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连接,其目的就是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环境。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可见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幼小衔接的工作,光靠教师在园的不断教育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家园共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生活能力和习惯。

在幼儿园里,我们从小班就开始着重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习惯,从自己吃饭到自己穿衣叠被;从饭前便后洗手到按时午睡。到了大班,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不但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的一日生活,吃饭、喝水、入厕、穿衣,还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样样事情都不要我们去操心。但是,在家里呢?很多的时候,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常常会听到家长们这样的声音:“我们家的孩子一点都不听话,晚上回去都不肯吃饭。”“我们家的也是,不然就挑食,这样不吃那样不吃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忍不住地告诉家长们,你们所说的这些不听话、不肯好好吃饭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从不挑食,然后会非常愉快地吃完自己的饭菜。

为什么很多的孩子会出现在园和在家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我想,这主要是由以下两种原因所构成的。其一,现在的孩子都是掌中宝,家长们都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回到家以后就实行着“包办代替”的政策,取消了孩子做一切事情的资格和权利,是家长强制性地让孩子放弃了回家后继续独立自主的机会。其二,也正是基于上面的一个原因,很多的孩子都知道,在家里只要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想吃的东西,只要坚持不做、不吃,家长们就会妥协。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样样事情都能自己做,但是回到家就什么都不会了。

我们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是大班上学期才来到我们班的。刚入园的时候,只要到吃饭的时间她就开始哭,吃饭的时候也是边吃边哭,因为每天的菜都是她不喜欢吃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努力之后,小女孩变得不再那样地挑食,只是偶尔会出现不愿意吃一样东西的现象。正当我们为此感到高兴而告之其父母的时候,她的爸爸却告诉我们,她在家里却仍然和以前一样,每天都吃一道菜,而且天天都一样,因为别的她的不喜欢吃。

过度的宠爱是溺爱,我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家长们必须正视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方面,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帮助幼儿规范良好的作息时间;帮助幼儿真正地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为,孩子们只有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才能为进入小学奠定下第一块基石。

二、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进入小学以后,孩子们的学习任务相对于在幼儿园里来说就会重很多。所以,幼小衔接工作面临的最大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为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

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1]。正如新《纲要》中所指出的,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给予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家长们应和我们的教育观点保持一致,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地将自己的教育观点告之家长,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并达成一致。

首先,我们必须要让家长们理解,我们并不需要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学习加减乘除,我们也不需要孩子学习拼音、汉字,因为升入小学以后,这些知识小学老师都会教给他们。我们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为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数学方面,给孩子适度的教育。

相关研究显示,家庭对儿童早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父母的教育观念、为孩子提供和创造的物质环境、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以及对孩子的评价等方面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儿童数学的成就[2]。是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导和引导者,父母的教育也就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

进入到大班以后,对孩子数学方面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视的,因为我知道,只有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前就已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才能对以后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幼儿园里,我们每周一次的数学课都重在培养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有趣的图片、形象的表述都有利于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到一些数学的知识,让孩子们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去进行学习;同时,我们还特别重视在活动中对孩子的评价,表扬、鼓励是我们最常用的评价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在获得成功和满足的同时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也应该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主。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经常能听到一些家长很自豪地说:我们家的孩子都已经会两位数的加减了;有时也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些知识我们都在家里教过的,为什么还是会做错呢?试问,家长们是否想过,您教给孩子们的这些知识是不是孩子自愿去接受的?是不是您教给孩子的就是对的呢?我想,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拥有一个开心的童年。但是,大班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大班幼儿自主性、主动性等年龄特点,造成教育中强制多于引导[3]。也就是说,如果在幼儿园期间,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